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537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2012年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一、科学探究

举例说明科学探究过程。

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

●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

*设置对照实验

*设置单一变量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

③结果与结论的区别

二、严整的生命结构(七上)

1..说明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看课本P13)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拟制作临时装片。

显微镜:

放大、物像(倒像)、对光(低倍镜、大光圈、白亮视野)、安放装片、调焦、污点(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注意:

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

●临时装片:

识图排序

植物: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

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2..阐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①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没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

②细菌(细胞结构看课本)区别于其他细胞的特点:

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与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多了细胞壁

③酵母菌(真菌细胞)特点:

真菌中的单细胞,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叶绿体

④病毒特点:

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靠自我复制方式繁殖

注意:

*带甜味、酸味、苦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将菠菜放在清水里,水不变绿,但是煮菠菜水就变成绿色了--煮菠菜时将细胞膜破坏了,色素来自叶绿体;

●*克隆羊多莉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任何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线粒体

●*光合作用的验证实验中,将叶片放进酒精中脱去的是叶绿素

三、生物与环境(八下)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除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以外,还必须包括哪些成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生物成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包括各种动物。

● 生物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起点(生产者)、终点、箭头、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N级消费者是第N+1级营养级

能将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全部写出来,能判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捕食或竞争)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物质循环:

认识碳循环图解,判断各成分。

注意:

审题和识图一定仔细,答案不一定唯一;食物链书写规范;

图的解析--提炼规律!

规律:

确定生产者,起点;箭头几乎都指出(分解者可以指向生产者)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①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越大(小)--相同特征越少(多)

②植物分类:

花、果实、种子

③动物的分类: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七上、八上)

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条件:

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

过程:

先吸水膨胀,种皮变软

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主根

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结果:

种子的胚发育成幼苗

2..描述芽(种子、芽、枝条)的发育和根(根尖、移栽)的生长过程。

●根尖的四个区是:

根冠(保护);分生区(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区,能够少量吸收水和无机盐);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最主要的区,在其上部分化形成导管,判断的依据是有大量根毛)

●移栽时要带土,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

●移栽最好在阴天,目的是蒸腾作用降低,减少水分的散失

3..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花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识图记忆、遗传相关)。

花的基本结构:

花柄,花托,花萼,花冠,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主要结构是花蕊

雌蕊:

柱头、花柱、子房(内有一枚或数枚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雄蕊:

花药(内有许多花粉)、花丝,花粉里有精子

花的形态和结构,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植物在结果之前必须经历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传粉和受精

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

花萼——凋落或存留

花冠——凋落

雄蕊——凋落

柱头——凋落

花柱——凋落

雌蕊子房壁——果皮

子房胚珠——种子果实

  受精卵——胚

4..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定义:

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植物萎蔫的原因:

(1)干旱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减少,植物蒸腾失水量超过根部吸水量。

(2)水涝地里,土壤中缺乏氧气,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吸水。

(3)植物移栽损伤了过多的根毛和幼根,降低吸水功能,吸水量小于水分的蒸腾量。

(4)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系难吸水,吸收的水分少于植物通过蒸腾散失的水。

(5)在炎热夏天的中午,植物萎蔫原因是--蒸腾作用过强叶片失水较多.

应用:

将整个花盆用塑料袋包起来,如果塑料袋的内壁上有水珠,能够证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吗?

答:

不能,因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有可能是花盆土壤蒸发的。

实验

应纠正为:

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

5..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

二氧化碳、水

产物:

有机物、氧气

条件:

光能、叶绿体

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时间,合理密植

6..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原料:

有机物、氧气

产物:

二氧化碳、水、能量

条件:

有无光均可

呼吸作用的本质:

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7..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3)天然的“蓄水池”——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 8.. 关于三大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

叶绿体(主要是叶)、光、贮存能量

呼吸作用:

活的细胞、随时随地、提供能量

蒸腾作用:

叶、多种影响条件、促进运输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叶绿体)、光、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所有活细胞、线粒体、有

光无光皆可、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五、生物圈中的人(七下)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

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脱屑等。

缺乏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

缺乏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人体缺乏常见无机盐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钙:

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症

缺铁:

贫血病

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书P9图)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

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系统,最终随血液运往全身。

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书P24)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

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当空气进入肺泡时,由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中氧的含量,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由于组织细胞不停地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处氧的含量低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血液中的含量,氧就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这样组织细胞所需要的氧就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及时运走,

4.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

(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

主要功能是有运输氧。

B.白细胞:

(形态):

有细胞核,成圆球状。

特性:

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吞噬。

●功能:

防御疾病的作用

C.血小板:

形态: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53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54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7.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56图)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8.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9.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还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10.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P68图)(P69图)

尿液的形成: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

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起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1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1)生长激素的作用:

侏儒症患者: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

巨人症患者: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身材过高。

(2)甲状腺激素:

成年时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幼年时缺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

(3)胰岛素(胰岛分泌)

  胰岛素过少易患糖尿病,胰岛素要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易被消化。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大脑

脑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

谈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

(P90图)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人的眼球和照相机的原理相似,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人眼中的视网膜 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人眼中的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2)听觉: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六、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八上)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2.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水。

  3.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体内受精,产带硬壳的大型卵。

  4.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

蛋白质和DNA ;DNA的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基因是DNA上与遗传有关的小片段(DNA上并不是处处都有基因)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变异:

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

 6、病毒的特征:

(前面有),必须寄生

  7.细菌的特征:

(前面有)

   芽孢是细菌抵抗恶劣环境的特殊形式:

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细菌的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8.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真菌的主要特征:

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有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霉菌)

  酿酒时需要酵母菌无氧下产生酒精,酿白酒时制曲需要霉菌,青霉菌制造青霉素

  9.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用种子繁殖

  裸子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种子繁殖

  10.概述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鱼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变温动物

鸟类:

双重呼吸(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的作用:

储存气体,散热,减轻比重),体温恒定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体腔有膈,牙齿分化,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七、生物技术(八下)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①乳酸发酵--乳酸菌(细菌、单细胞)

  

(1)乳酸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发酵原理:

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牛奶中乳糖分解为乳酸。

  (3)生活中的常见乳酸发酵例子:

酸奶、酸泡菜、酸黄瓜、奶酪等。

  ②酒精发酵

  

(1)酒精发酵中心环节离不开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是一种常见的真菌。

  

(2)酵母菌发酵原理:

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将糖转化成酒精。

  (3)生活中的发酵举例:

粮食酿酒、做馒头、做面包都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暄(xuan)软。

  2.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3、现代生物技术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多利”与英国胚胎学家维尔穆特)

克隆技术与伦理(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八、健康地生活(七下)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热点:

地震防疫、手足口病等、与遗传病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具体实例的识别)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1)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皮肤、粘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病,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三道防线: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

  第三道: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特异性)

  抗原:

外来的,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

因抗原刺激产生的特殊蛋白质,专一性

  计划免疫:

有计划的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