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950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docx

土壤学名词解释教学教材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壤soil:

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圈pedospere:

土壤在地球表面以不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称为土壤圈

3.农业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4.农业:

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5.大气圈aerosphere:

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并逐渐转化为宇宙空间。

6.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7.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8.土壤学soilscience:

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9.土壤剖面构造:

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10.水圈:

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11.地壳:

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地核(Core):

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13.地幔(Mantle):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14.地质作用:

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与过程

1.土粒密度soilparticledensity:

单位容积(不包括土粒间孔隙容积)土粒质量。

2.土壤容重soilbulkdensity: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3.土壤孔隙度(孔度)soilporosity: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各种大小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

4.孔隙比porespaceratio:

孔隙体积/土粒体积

5.质量含水量masswatercontent:

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重量含水量

6.干土:

指在105度条件下烘干24小时的土壤

7.容积含水量volumetricwatercontent即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

8.土壤颗粒soilparticle:

是指在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及土壤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碎屑物质,它是构成土壤固相的基本组成。

9.单粒singleparticle:

在土壤固相中单个存在的矿质土粒。

10.复粒:

compoundparticle:

是指在土壤固相中由多个单粒相互聚集在一起的的矿质土粒。

11.当量粒径equivalentdiameter:

一般与某粒级土壤颗粒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代表土壤颗粒的大小,故称为当量粒径

12.石砾cobble、gravel:

大于2mm的土粒。

13.沙粒sand

14.粉粒silt

15.粘粒clay

16.原生矿物primarymineral: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17.次生矿物secondarmineral:

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形成的新矿物。

18.土壤质地soiltexture:

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19.蒙金土:

土壤上层的质地以砂质为主,透水通气良好,可以迅速的接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下层质地偏粘,起保水托肥作用,减少养分下渗流失,又有回润水分的能力。

这种质地剖面即发育小苗又发育老苗,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较好,适宜于作物生长,群众称之为“蒙金土”。

20.土壤机械组成mechanicalcomposition:

土壤的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

21.土壤结构soilstructure: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成土壤结构。

22.土壤结构体soilstructuretypes:

土壤在胶结物(有机质,碳酸钙,氧化铁)的作用下,相互团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

23.土壤结构性soilstructureproperties:

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空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24.团粒结构grunularstructure:

是指在腐殖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

25.微团粒microaggregate:

是直径小于0.25mm的土壤团聚体

26.水稳性团聚体waterstableaggregate:

是指土壤结构体经水浸后不立即散开,保持土壤结构体形态不破碎。

27.分散系数dispersivecoefficient:

为微团聚体分析中的黏粒含量与颗粒分析中的黏粒含量的百分比。

28.结构系数structurecoefficient:

颗粒分析中的黏粒含量减去微团聚体分析中黏粒含量然后与颗粒分析中黏粒含量的百分比。

29.力稳定性团聚体mechanicalstableaggregate:

指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致受到完全破坏。

30.生物稳定性团聚体biologicstableaggregate:

是指结构体抗拒生物对有机物质分解使土壤结构破坏的能力。

31.当量孔径equivalentporediameter:

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

32.非活性孔隙noneffectivepore:

当量孔径<0.002mm的孔隙,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

33.毛管孔隙capillarypore:

当量孔径为0.06~0.002mm的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34.通气孔隙airfilledpore:

当量孔径>0.06mm的孔隙,其中>0.2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6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35.重量含水量masswatercontent:

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为质量含水量。

36.容积含水量volumetricwatercontent:

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

37.田间持水量filedcapacity: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38.凋萎系数(萎蔫系数)wiltingcoefficient:

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凋萎系数)。

39.吸湿水hygroscopicwater/moisture: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40.吸湿系数hygroscopiccoefficient:

41.膜状水filmwater:

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42.最大分子持水量maximummolecularmoisture-holdingcapcity:

膜状水的最大量,叫最大分子持水量。

(包括膜状水和吸湿水)。

43毛管水capillarywater:

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44.毛管悬着水capillarysuspendingwater:

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45.毛管水断裂量:

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断裂,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水断裂量。

46.毛管上升水capillarysupportingwater:

在地势低洼地区,地下水位浅,地下水借助毛管作用而上升吸持保存在毛管中的水分。

47.毛管持水量capillarywaterholdingcapacity:

土壤中毛管上升水的最大量称为毛管持水量。

它是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上升水的总和。

48.最大吸湿量:

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98%)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

49.土水势soilwaterpotential:

土壤水在各种力(土粒的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静水压力等)的作用下,其自由能与相同条件下自由纯水的自由能的差值,称土水势。

50.基质势matrixpotential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

51.渗透势osmotiocpotential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土水势的变化,也成溶质势。

52.压力势pressurepotential所有孔隙都充满水的土壤成为饱和土壤,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孔隙都充满水,并连续成水柱,土壤水由于受静水压力而产生的土水势变化。

53.重力势gravitaionalpotential是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变化。

54.PF

55.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watercharacterisiticcurve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同一土样并不是固定的单一曲线。

它与测定时土壤处于吸水过程(如渗透过程)或脱水过程(蒸发过程)有关。

从饱和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水吸力,使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所得的曲线,叫脱水曲线。

由干燥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土壤水吸力逐渐减小所得的曲线,叫吸水曲线。

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是不重合的。

同一吸力值可有一个以上的含水量值,说明土壤吸力值与含水量之间并非单值函数,这种现象称滞后现象hysteresis。

56.土壤入渗(soilwaterinfiltration):

一般是指水自土表垂直向下进入土壤的过程,但也不排斥如沟灌中水分沿侧向甚至向上进入土壤的过程。

57.土壤水的再分布(soilwaterredistribution):

土壤水入渗过程结束后,水在重力和吸力梯度影响下在土壤中向下移动重新分布的过程。

58.潜在蒸发强度(Soilpotentialevaporation):

当土壤供水充分时,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称为潜在蒸发强度。

59.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Soil-plant-atmospherecontinuum):

由水势引起水由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60.土壤有效水(availablesoilwater):

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

在田间持水量(1-2万帕)到永久萎蔫系数(150万帕)之间保留在土壤中的水分。

61.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ofsoilwater:

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62.达西定律(Darcy’slaw):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土壤水通量与土水势梯度成正比。

63.全蓄水量:

土壤为重力水饱和,即土壤全部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全蓄水量(最大持水量)。

64.有效水最大贮量:

(A=F-W)即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当此值最大时,即有效水最大贮量。

(全溶水-多余水)。

65.土面蒸发soilsurfaceevaporation:

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遗失的现象成为土面蒸发。

66.土壤水分平衡soilwaterbalance:

是指对于一定面积和厚度的土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来水项与去水项之差,正值表示土壤蓄水量增加,负值表示减小。

67.土壤呼吸soilrespiration:

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

68.对流,又称质流,massflow:

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的整体流动,它使气流冲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

69.气体扩散diffusion:

是指在土壤气体组成中,CO2的浓度高于大气,而O2的浓度低于大气,在大气浓度梯度的作用下,驱使CO2分子不断从土壤向大气扩散,同时O2的分子不断从大气向土壤扩散。

70.呼吸商RQrespiratoryquatient:

把土壤中CO2的释放量与O2的消耗量的体积比定义为土壤呼吸商。

71.土壤通气性soilaeration:

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72.土壤通气量soilairflux: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下,进入单位体积土壤中的气体总量(CO2和O2),常用单位是毫升⋅厘米-2⋅秒-1。

73.土壤容积热容量heatcapacity:

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74.土壤导热率heatconductivity,thermalconductivity:

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λ)。

其单位是J.cm-2.s-1.℃-1。

75.土壤热扩散率soilheatdiffusivityorsoilthermaldiffusivity:

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76.土壤的Eh:

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比,而后者又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氧化压或溶解态氧的浓度,这就直接与土壤通气性相联系。

77.土壤导温率temperatureconductivity:

单位体积土壤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单位为cm2/s。

78.墒情

79.土壤基质soilmatrix:

土壤中的固相部分是土壤的骨架。

80.土壤导热率soilthermalconductivity:

单位厚度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过单位断面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81.土壤粘结性soilcohesion:

土粒之间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能.

82.土壤粘着性soiladhesion是指土壤在湿润状态下,土壤粘着于其他物体的性能.

83.土壤的可塑性soilplasticity:

土壤在湿润状态下,受外力作用塑造成各种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性状的性能.

84.下塑限plasticlimit:

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

85.上塑限liquidlimit:

土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

86.粘着点stickypoint:

土壤开始不黏着外物时的含水量,叫黏着点。

87.塑性值plasticitynumber:

上塑限与下塑限含水量之差成为塑性值

88.土壤膨胀soilswelling:

是指黏质土壤在吸水时总容积增大的现象。

89.土壤膨压soilswellingpressure:

土壤吸水膨胀时所产生的压力

90.土壤收缩soilshrinkage:

是指黏质土壤随含水量减少而总容积减小的现象。

91.土壤抗剪性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土粒之间发生相互错动,引起土壤中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产生滑动。

土壤抵抗这种滑动的性能,成为土壤的抗剪性。

92.土壤压缩soilcompression:

是指土壤在荷载下总容积减小的现象。

93.土壤耕作soiltillage:

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内,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加工。

94.土壤硬度soilhardness:

是土壤质地、结构、含有机质与腐殖质和含水量等综合反应的一项土壤机械性状。

95.土壤压板:

指耕作土壤在降(灌)水后或人、畜、农机具的重力作用下,土壤由松变紧的过程。

96.土壤耕性soiltilth:

耕作过程中土壤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及在耕作后土壤外在形态的表现。

97.土壤宜耕期:

适于土壤耕作的土壤水分含量所能保持的时间长短.

98.土壤宜耕性soilworkability:

决定于土壤粘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物理机械性状。

99.土壤结持性soilconsistence:

通常将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综合反映的土壤性状

 

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与过程

1.土壤胶体soilcolloid:

土壤中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具有胶体性质的土壤固体颗粒部分.

2.无机胶体soilmineralcloid:

主要指土壤黏土矿物claymineral,包括次生的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和氧化物,前者是晶体结构,后者一般呈非晶体结构,其中次生铝硅酸盐黏土是组成土壤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

3.同晶置换ismorphoussubstitution:

在黏土矿物晶体形成过程中,位于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心的阳离子(Si4+或Al3+)可以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阳离子所替代而晶体构造类型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同晶替代。

4.1:

1型单位晶层:

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5.2:

1型单位晶层:

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6.2:

1:

1型单位晶层在2:

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

1:

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7.硅氧四面体:

简称四面体。

基本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所构成。

其排列方式是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部3个氧离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第四个氧位于硅离子的顶部,恰恰把硅离子盖在氧离子的下面,硅离子位于4个面的中心,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不同的连接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8.铝氧八面体:

简称八面体其基本结构是由一个铝离子和六个氧离子所构成。

六个氧离子排列成两层,每层都有三个氧离子排成三角性。

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错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孔穴内。

9.硅铝铁率:

又称“saf值”,土壤颗粒部分SiO2与R2O2分子数之比,以SiO2/R2O2表示.

10.硅铁率:

又称“sa值”,土壤颗粒部分SiO2与Al2O2分子数之比,以SiO2/Al2O2表示.

11.有机胶体soilorganiccolloid:

主要指土壤中具有明显胶体特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2.土壤腐殖质soilhumus是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13.腐殖质humicsubstances:

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4.胡敏酸HA:

是土壤腐殖物质的一种,是可溶于碱、不可溶于水和酸的,分子量中等的棕黑色的物质,有类多糖、芳香族木质素的衍生物和长链烷基部分组成。

15.有机无机复合胶体organo-mineralcomplex:

有机胶体和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聚、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联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16.内表面internalsurfacearea:

一般指膨胀性黏土矿物的晶层之间的表面积和腐殖质分子内部的表面积。

17.外表面externalsurfacearea:

指黏土矿物、氧化物和腐殖质分子暴露在外的表面。

18.比表面soilspecificsurfacearea:

指单位质量土壤颗粒所具有的表面,单位m2/g.

19.双电层diffuseddoublelayer:

当静电引力与热扩散相平衡时,在带电胶体表面与溶液的界面上,形成了由一层固相表面电荷和一层溶液中相反符号离子所组成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称为双电层

20.净电荷:

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通常指净负电荷)。

21.永久电荷permanentcharge:

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同晶替代作用而产生的电荷。

22.可变电荷variablecharge,pHdependentcharge:

这种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着介质的pH值而改变。

23.决定电位离子层potentialdeterminingionlayer:

存在于土壤胶体表面,决定着胶体颗粒所吸附的离子电荷种类和电量多少的一层。

又称内离子层。

24.补偿电位离子层compensatoryionlayer:

存在于决定电位离子层外围,与决定电位离子层电荷电位相反,数量相等的一层离子。

又称外离子层。

25.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soilabsorption:

指分子或离子在土壤固相表面富集的过程。

26.阳离子交换作用cationexchange:

胶粒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能与土壤溶液中的其它阳离子进行交换,对于这种能使相互交换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而这种交换作用叫阳离子交换作用。

氢离子,铝离子为致酸离子,土壤胶体吸附的其他阳离子叫盐基离子。

2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在一定pH值时,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Kg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即Cmol(+)/Kg.(pH为7的中性盐溶液)

28.土壤盐基饱和度(BSP):

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叫盐基饱和度

29.互补离子(陪伴离子)complementaryion:

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共存的其他交换性阳离子.

30.互补离子效应effectofcomplementaryion:

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共存的其他交换性阳离子,又称陪伴离子.对一种离子而言,若其互补离子与胶粒之间的吸附力越大,则越能提高这种离子的有效度.

31.零点电荷ZPC:

当土壤溶液处于某一pH时,这时土壤胶体既不带负电荷,也不带正电荷,或者正负电荷数相等,其表面电荷数量为零,这时的pH称为零点电荷。

32.胶核:

是胶粒的基本部分,由粘土矿物,含水氧化物和腐殖质等组成。

33.吸附作用:

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胶体在溶剂中呈不均一的分布状态,固体颗粒表面的离子浓度与溶液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作用

34.土壤的吸收性能:

土壤具有吸收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35.土壤缓冲性:

就是土壤的pH值在自然条件下,不因土壤酸碱条件的改变而产生激烈的变化。

36.缓冲量soilbuffercapacity:

指土壤溶液每改变一单位pH值时,所需一定浓度的酸液或碱液量。

37.指示植物:

对pH反应非常敏感,只能生长在特定环境下。

38.Na碱化度(ESP):

交换性钠离子的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39.总碱度totalalkalinity:

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总量。

40.碱化作用(alkalinization)当土壤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可溶盐含量较低时,土壤就呈极强的碱性反应,土壤理化性质上发生恶劣变化,称为土壤的“碱化作用

41.活性酸度soilactiveacidity:

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离子,所表现的酸度。

大小决定于土壤溶液中H离子浓度.

42.潜性酸度soilpotentialacidity: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离子和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