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916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docx

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党湾镇中九年级期初考试

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姓名等相关内容。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Al-27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不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A.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D.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2.物质分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NaClC.Fe2O3D.C2H5OH

3.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

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

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4.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

小明用氯化钴试纸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第4题图第5题图

5.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

上图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6.某溶液呈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

A.变蓝色B.变红色C.变无色D.不变色

7.下列四种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将开关安装在灯泡和零线之间B.发生触电事故后,先切断电源再救

C.用湿布擦拭正亮着的台灯灯泡D.使用测电笔时手与笔尖金属体接触

8.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化合物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C.由五种元素组成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9.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小磁针的指向决定

B.发生偏转的小磁针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

C.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

D.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褔、玻尔等科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知识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2.下列各组离子中,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

A.H+、SO42-、Na+  B.Ca2+、OH-C.H+、ClO3-  D.K+、Cl-

1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14.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BCD

15.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

1

16.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CuB.ZnC.FeD.Mg

17.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第17题图第18题图第19题图

18.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磁铁A、B上方都是S极

B.通过电磁铁A和B的电流相等

C.电磁铁A的磁性强于电磁铁B的磁性

D.向右移动滑片P,电磁铁A、B磁性都减弱

19.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都是单质与单质的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D.都有明显的火焰

20.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21.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相关因素的描述相符合的是

A.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是因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所以绿色植物不需要消耗氧气

D.水和无机盐在导管内自下而上运输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作用

22.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对一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进行了测定(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4.5

2.0

1.0

8.0

反应后质量(g)

0

16.9

待测

8.0

A.该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14.9克

C.丙物质反应后的总质量是9.6克D.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3.下列用电器中,不属于电磁铁的应用的是

A.电话  B.电炉  C.电铃D.电磁起重机

24.不吃早餐的学生,有时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头昏眼花、心慌、出冷汗等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缺少蛋白质B.缺少氨基酸C.缺少脂肪D.缺少葡萄糖

25.小科在学习了《家庭用电》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甲、丁串联

B.电路中丙连接方式不正确

C.闭合开关K1、K2,甲灯亮、乙灯不亮,是因为乙灯被短路

D.用测电笔检测丙插座的两孔时,测电笔氖管都能发光

第25题图第27题图第29题图

二、填空题(第26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共38分)

26.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性,用后要及时把试剂瓶盖好;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性,可做干燥剂,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HCl与Fe反应,H2SO4与NaOH反应。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功的计算公式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7.小明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27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同。

(2)小明根据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O2、H2O和NaNO3,其中属于盐的是。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用化学式表示)

28.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2。

它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

(1)F元素属于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科学家还用Xe(氙气)和PtF6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XePtF6,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元素的化合价为。

29.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29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30.如图所示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其中B的原理是。

A.司南指示方向B.电动机C.手摇式发电机D.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31.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32.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用可燃冰获得成功。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m3CO和1m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

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m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下列证据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

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

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

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最大的优质能源,可采可燃燃冰对我国能源有重要价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大

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3.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

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判断并说明理由:

34.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

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人们大多数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

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35.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右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

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

秒)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评价反思】

1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36.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取图中甲所示的三个相同装置。

2取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的小鼠若干只,按图乙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针对小明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请分析其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37.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四、分析计算题(38题9分,39题8分。

共17分)

38.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

工作原理是:

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到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

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I.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II.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

III.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NaAlO2+3H2↑

(2)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g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4)以下哪些情况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

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39.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储量丰富,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被称作“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通常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多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断裂导致气体逸出,上升的气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

基于以上信息可知,影响可燃冰形成的因素可能是气源、压强和。

(2)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如大规模的海底滑坡、大量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等。

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重的,造成全球气温上升,请写出可能会造成的危害。

(1点即可)

(3)现在普遍认为可燃冰的化学式是CH4·8H2O,请计算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18学年第一学期党湾镇中九年级期初教学质量检测

科学参考答案(2018.08.3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A

A

A

B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A

D

B

A

D

D

21

22

23

24

25

D

C

B

D

B

二、填空题(共38分)

26、挥发吸水Fe+2HCl=FeCl2+H2↑H2SO4+2NaOH=Na2SO4+2H2O

力距离W=FSF1L1=F2L2(或写文字公式)

27、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NaNO3(3)Mg(OH)2

28、

(1)__非金属__

(2)__+5___

29、

(1)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2)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30、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31、A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32、

(1)3:

1

(2)CH4(3)AC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33、

(1)对照

(2)黑暗不能,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氧气含量

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34、

(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现现象明显(3)髓

35、光照强度①减少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

②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36、

(1)空气中氧气含量越高,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其他合理的表述也可)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其他合理的表述也可)

(3)增加小鼠数量(或“换用更细的导管”)(其他合理的表述也可)

37、

(1)催化

(2)d→e→b→c

(3)①②④

四、分析计算题(17分)

38、(9分)

(1)2

(2)0.6

(3)3分

(4)B

39、(8分)

(1)温度

(2)温室效应(3)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4)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