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804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 六 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第

(1)课时   总第( 1)课时

原备人

房村镇西良甫小学:

 王立县

复备人

 

课题

 

10、两小儿辩日

课型

新授

第(1 )课时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本课PPT

 

2、课前查阅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主备人预案设计)

个人复备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

(板书课题:

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

“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

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

(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

反对谁?

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

为什么?

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

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

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2、按要求写句子: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

                            

两小儿辩斗各自的理由是:

                                         

3、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辩斗表现了两小儿                        的精神。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当堂练习 题设计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早晨                          中午

       近   大 车盖         盘盂  小  远

            远    凉 沧沧凉凉     探汤  热  近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 六 年级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   第

(2)课时   总第

(2)课时

原备人

房村镇西良甫小学:

 王立县

复备人

 

课题

 

11、飞天梦圆

课型

新授

第(1 )课时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主备人预案设计)

个人复备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板书课题:

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

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课文先讲什么?

再讲什么?

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

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

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

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州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

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

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绚烂(       )   郑重(       )   蜿蜒(       )

神圣(       )   执着(       )   萦绕(       )

2、词语填空。

( )( )如生   ( )云( )志   积( )成( )

( )( )欲聋   ( )而( )舍   坚( )不( )

3、写三句使你感动的句子。

 

 

当堂练习 题设计

完成本课科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 六 年级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   第(3)课时   总第(3)课时

原备人

房村镇西良甫小学:

 王立县

复备人

 

课题

 

12、种瓜得豆

课型

新授

(1)课时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教学过程(主备人预案设计)

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题:

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

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

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2、种瓜得豆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 六 年级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   第(4)课时   总第(4)课时

原备人

房村镇西良甫小学:

 王立县

复备人

 

课题

 

12、种瓜得豆

课型

新授

第(2 )课时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了解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火车怎样在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上行驶?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过程(主备人预案设计)

个人复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

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基因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

教师简介:

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

基因有什么作用?

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

“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

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说明文的教学一样可以富有情趣性,在教学中引进“新闻发布会”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兴味盎然。

不仅在读书、交流中了解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能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

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当堂练习 题设计

课后练习:

1、组词:

必(       )   鬼(       )   般(       )

泌(       )   瑰(       )   搬(       )

攻(       )   柿(       )   供(       )

玫(       )   饰(       )   拱(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应( )( )( )施令     前所( )( )

( )土不( )( )( )可支     和平(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       )。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         ),有的管(          ),有的管(           )……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          )。

2、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            )。

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                             )。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         )“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                    )。

这种让基因(        )的技术,就叫(            )。

 

板书设计

12、种瓜得豆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 六 年级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   第(5)课时   总第(5)课时

原备人

房村镇西良甫小学:

 王立县

复备人

 

课题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课型

新授

(1)课时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主备人预案设计)

个人复备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1、海水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板书课题: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