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781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docx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

网络文学路在何方?

复旦大学中文系 王宏图

   不要说一个世纪以前,就是50多年前计算机刚刚诞生之时,最富于奇思异想的人也难以想像它会在当今社会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最后竟一跃而为整个社会成员进行物质与精神交往的基础部件。

联接着上亿台计算机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已经(或正在)覆盖到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的各个角落,构成了日夜奔腾不息的电子神经脉胳,一个数字化的地球已雏形初具。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社会各个领域都自愿或不自愿地被裹挟到了汹涌的电子化潮流之中。

连人类最为古老的创造活动之一的文学也无法置身事外: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勃兴便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明证。

开始,它似乎只是一些文学爱好者在电子的虚拟空间中的胡涂乱抹,以满足在纸质印刷媒体中无法轻易兑现的发展欲和自我表现欲。

和容量有限、等级森严的纸质文学媒体相比,浩渺无边的网络真成了跃跃欲试的文学写手一展身手的伊甸园。

这儿,先前的一切束缚与局限似乎在瞬间变得荡然无存:

作为一个文坛的无名之辈,你再也不用为寻觅发表的园地而忧心忡忡,你可以随时随地将你的写作成品送上网络。

作品发表之后,你再也不用在望穿秋水的焦虑中期盼读者的反馈信息,你可以与网友进行即时的双向交流,他们或多或少地介入了你的创作。

从古到今,文学创作与接受之间由时间差造成的鸿沟刹那间就被填平了。

有些情形下,网络上的文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作者自唱自吟的成果,而成了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不断交流、影响的交互式作品。

名躁一时的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创作过程便显示了这一点。

   此外,由于网络文学产生的独特氛围,它在语言风格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体现在简短的句式、句子的排列、大量网上独有的“黑话”等。

由于网络写手大多是一些传统纸质文学圈之外的人物,他们的作品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传统作家所具有的害怕被历史上大师的影子罩住的“影响的焦虑”,因而他们的作品从总体风貌上呈现出难得的清新、质朴与自然的风韵。

试看《第一次亲密接触》开首的那几段半疯半痴的呓语: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

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

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

整个太平洋的海水全部倒得出吗?

不行。

所以我并不爱你。

”率直、天真的痴迷、外加一点点调侃,酿成了一种稚拙清新的风格。

它完全无视文学传统巍峨的神殿,以近乎创世的热情在比特世界晨光熹微的地平线上另行打造出了一方蓊郁的园地。

   然而,我们要追问的是,在前些日子网络文学繁荣的表象背后,它的前景究竟如何?

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甚至全面取代纸质文学作品?

   只要对网络文学稍加浏览,你便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情节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趣的是,那些正处于花样年华之中的俊男靓女不约而同地从现实生活中胜利大跳亡到了网上的虚拟世界,他们在网海中相识、相知、相恋,而现实生活中的相遇在这里常常只是作为短暂的插曲或最终不可避免的结局而出现的。

美丽、飘逸着夺目莹光的网络成了他们人生最主要的场所,而他们在网上互吐衷肠的聊天也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前面论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这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网络文学作品成了“自身的影像”。

   这是一种极度自恋的写作:

它不是展现、描绘比特空间之外的大千世界为己任;相反,它的载体——网络成了它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尽管它镜面上五光十色,令人目不遐接,但它几乎是一个全封闭的系统。

它的所指在繁富的表象的大海中浮漾了一大圈之后,总是回归到自身,回复到网络之中,镜面上映射出的总是它自我的尊容。

表象的丰富与内蕴的单调在此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网络文学在题材上的这种狭隘与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已极大地束缚了它进一步的发展的潜力。

   其次,网络文学在发轫之初有着一个激动人心的理想目标,那便是在穿梭往返中创建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自由、平等、非权威化、取消了一切等级秩序的精神乐土:

在这儿,大师与无名小辈拥有同等的发表权利和空间,智者与庸者能平心静气地交流沟通。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是否真的能够建成?

它是否真的能够维系下去?

不容否认,从技术条件上说,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作品,参与讨论,但光是这一点并不能保证网络上最后成形的文学世界将是一个敞开的世界。

实际上,如同在网络之外的任何地方一样,等级化的权威体系依旧会产生,并起主宰性的作用。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喜欢平等、自由交流的理想,并不是我们喜欢构建富于压抑性的等级体系,而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生命也都是有限的。

注意力有限和时间有限注定了人们必须对不断涌现的作品进行程度不一的筛选。

面对网络世界众声喧华的局面,在经历了最初的新奇感所引发的兴奋之后,人们期望通过某种权威性的优选法则,遴选出一批杰出的作品与杰出的作家,构建出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而其他浩如烟海的作品则被无情地淘汰,置于无人关注的死角之中。

尽管它有许多弊端,会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打入冷宫,但它至少使我们不致陷于无边无际的沼泽之中而无力自拔。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尽管其体裁不同,但它最后的运行方式则不可避免地与纸质文学世界趋同。

这种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几大文学网站在众多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实际上已起着纸质世界中文学期刊的功用,只不过在容量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对着迷于网络世界的平等理想的人而言,这实在是一个梦魇式的结局。

然而,追求人人的绝对平等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迷思。

每个人在生存权和其他社会权力上的平等不意味着他们在文化上能取得同等的结果,起点的平等并不能必然地导致结果的平等。

各个人的才能、禀赋、机遇的不同,决定了各个人的文化领域的境遇与成就也各各不同。

就拿文学来说,两个天性气质差异明显的人在创作上的成就决不会完全相同。

在人类的精神领域,奢求平等决不会带来真正的平等,到最后只会是文化整体的粗鄙化与退化。

   再者,在现阶段,网络文学还无法构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曾有人断言,网络文学依靠网上的链接可建构纸质媒体文本无法比拟的、羼杂了音响和图象的超级文本。

作为与相对封闭的书面文本相比,它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其意义链可以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扩展开来。

但细究之下,这种所谓的“超级文本”很难被视为真正的艺术创作。

创造的本意在于从混沌中提炼出简洁清晰的形式,赋予一个有意味的形式。

如果只是单单为了突破纸质文本的有限性而将语词的意义链无限度、无节制地开放,其结果只会使文本最终趋于瓦解,回归到混沌未分的状态。

自然,一心想在文本的裂缝、间隙中找到巅覆的喜乐的后现代主义者会为此欢呼雀跃,但这种泯灭了一切界限的文本最终并不能成为网络文学的助推器;相反,它只会使网络文学的面目更为模糊不清,最后导致自身的消解。

网络文学:

新世纪文学新生的可能性

上海大学中文系 葛红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面临的新的挑战,例如世界多极化的挑战、市场化的挑战等等,这些我们已经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已经不少,但网络世界的诞生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在纯文学界还没有被认真研究。

   许多人认为网络文学目前还只是处于婴儿期,不值得重视。

这是极端短视的,要知道,比较于口头文字、纸面文学,网络文学的历史是如此短,但是其成果却已经不能小觑,单从时间上看,如果说口头文学、纸面文学是经历了以千年为单位的长时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规模,那么我们说网络文学在起步上已经显示了它不同凡响的生命力。

仅仅是二三年的时光,网络文学诞生了它的成名作家,如痞子蔡、安妮宝贝等,他们在网上的作品经由出版社印刷出版以后都有不俗的销售记录,他们的作品也为影视界看好。

这是网络文学界的第一批英雄。

那么随着网络文学成长期的来临,它的发展更是可以预见的。

   从另一角度看,那种认为网络文学是婴儿期文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那些批评家依然在用纸面文学的标准在审视网络文学。

实际上,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纸面文学在经过千年的发展以后,已经蜕化成了某种专业人士的职业行为,某种特殊知识分子的独占之物,因而从形式上看,它的确非常精致,对于大量的普通读者来说,首先意味着的是难度,这是纸面文学发展过熟的典型征兆之一。

它不是纸面文学的优点,相反是纸面文学的缺点。

如果我们承认文学是一种自由,是人性的、游戏的、非功利的,那么我们承认文学在本质上是和专业化、贵族化不相容的,网络文学正是在这点上将文学的大众性、游戏性、自由性还给了大众。

它不需要纸面文学的那种精致、典雅、技巧、难度、成熟。

总之,不成熟正是它对抗纸面文学之过熟的优点。

如果网络文学也和纸面文学一样老气横秋,那它就不叫网络文学了。

   许多人认为,目前的网络文学只是纸面文学的延伸,大多是纸面文学作者将自己的作品上网而已,不值得一提。

这也是短视的看法。

的确,目前的网络文学在总体水平上不尽如人意,但任何一种事物,在其初生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正是这些欠缺才表明这个事物是新生的,它有着光明的前途;相反,那些无所欠缺的事物大多是已经经过了青春期的,它们正在走向过熟期的路上。

真正值得重视的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一个有眼光的批评家应当有发展的视野,应当能透过事物发展的点滴迹象窥见它未来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目前正是需要这样的批评家。

   1.上网文学、网上文学、网话文学——网络文学的三种形态。

所谓上网文学就是纸面文学作家将他们在纸面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出售或者免费提供给文学网站,令其在网上传播的文学,如网上金庸的作品、王朔的作品、苏童的作品等等。

这是网络文学在诞生期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看起来,这是网络文学在利用纸面文学的现有成果,而网络文学在这种利用中似乎也丧失了自己。

但,事实并不如此,随着网上文学人口的增加,网上读者变成了网上作者,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网上文学。

所谓网上文学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以网上发表为目的,以网上读者为假想受众的文学作品,例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类作品和纸面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形式质朴、单纯、情真意切,在叙述上强调快节奏,语言上强调理趣,很少冗长的修辞性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叙态从容。

但是,它们并非网络文学的最高境界,因为它们依然将自己限制在书写“语言”上,就这一点而言,除了它上网、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以外,它和纸面文学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真正能将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区别开来的是网话文学。

它对于文学这种古老的文艺形式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艺术语言载体上的革命性变革。

这种变革表现在“超文本”这种艺术语言形式上,网话文学的高级形态应当是一种超文本的多媒体语言,在网话文学文本中,作者将有可能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图片、声音、动画组合在一起,网话文学应当是一种超级多媒体语言艺术;同时,网话文学语言还可能是一种多向链接语言,在一个母本中链接着不同的子本,这样的文本能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欣赏视野。

   对于文学来说这是一场表现手段和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将几何级数地扩大文学话语的表现力,丰富文学表现的范围和手段,在纸面文学经历其过熟而衰退之后使其获得新的生命。

   2.自由、快捷、恣意——网络文学的三个特征。

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由于它不依赖传统纸面媒体,不需要占用有形的纸面文化资源,因而,它对现有的文化资源配置体系是一场突破,它可能突破现有纸面文化资源的意识形态霸权,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开辟一条新的文学战线。

就目前的网络文学发表体制来说,网络文学的发布有这样几种方式,网上文学期刊发表、个人网页发布、讨论区张贴、电子邮件传播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需要主编、文化官员的审查的,因而,它在发布上相对而言处于更为自由的位置,可以相对地说,它是一种自由的文学。

同时,网络文学的传播也和纸面文学的机制不一样,纸面文学依靠刊物和报纸的发行,依靠人工邮递,发行环节多,速度慢,费用高,发行范围受限制,但是,网络文学不一样,它先天地就在网上自由地传输,它先天地就是属于整个网络世界的,因而也是属于全球的,理论上说,它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世界,传遍网上的角角落落。

因为它的发布和传播是以一种蜘蛛网的形式几何级数地展开的。

这就导致网络文学的第三个主要特征:

恣意。

它是率性而为的结果,它大多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游戏的目的,它更符合文学艺术作为游戏的自由精神、非功利精神。

网络文学:

文学发展的第三历史阶段

上海大学中文系 梁宁宁 聂道先

   从文学发展的宏观历史来考察,文学在诞生之初是以口头方式创作、传播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口耳相传。

这一时期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口头文学。

口头文学的典型形态是民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今天依然保留着,在一些边远地区,它依然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形式。

但是,口头文学的标志形态却不是民歌,而是神话和史诗,例如古希腊神话以及《荷马史诗》等,当这些产生以后,人类的口语文学就达到了巅峰,马克思就有这样的看法,认为那是人类在童年时代所创造的即使对后世来说也是高不可及的范本。

这样,口语文学就来到了它的成熟期,此后就进入了它的过熟期,民歌创作依然在继续,但是,这种创作、欣赏活动,已经不再影响口头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态的价值,这种文学形态的表现力在神话、史诗中已经达到了极限,没有什么发展的可能性了。

   此后口头文学渐渐地失去了主导地位,它的地位被纸面文学取代。

纸面文学在传播方面有口头文学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超越了口头文学在传播上的时空限制。

同时,纸面文学的诞生也给知识分子专业写作带来了可能性。

文学传播的普泛化以及创作的专业化使得文学创作经验、成果的积累几何级数地增加了,文学的表态方式更加丰富,文学的表达力更加强大,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中国文学史而言,情况比较特殊。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书写工作的昂贵和书写方式的艰难,许多方面都保留了口头文学的特征,例如诗、词、曲、赋的韵文传统,这说明中国古代文言文学是以听觉为鉴赏特征的,而这正是口头文学的最主要特征。

在中国,真正的纸面文学时代起源于本世纪初,现代出版业的崛起,纸面文学刊物以及文艺出版社的发展为现代纸面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这种纸面文学的繁荣和成熟是以白话文学为典型形态的。

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中国现代白话纸面文学的成熟出现在20世纪末。

紧接着它的过熟期也来临了。

   就文学发展的宏观历史分期而言,纸面文学之后来临的必然是网络文学时代。

二者之间有替代性的关系,纸面文学的主导地位将渐渐让位给网络文学,从而开创了继口头文学、纸面文学之后的第三个文学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纸面文学迎来了它的大发展时期。

首先是国际政治环境,世纪末政治格局的多元化,为中国纸面文学赢得了宽松的发展氛围,市场经济的发展则为纸面文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纸面文学的面貌更为丰富。

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纸面文学也表现出了衰退的迹象。

(1)玩偶化。

90年代中国,是一个不是商品的商品品牌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那就是“布老虎”。

这是一个征象,一个以玩偶为命名的文学品牌为什么能在90年代中国大行其道?

它预示了文学在90年代的命运,如果说80年代中国文学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审美的、人生的、思想的,那么90年代很明显,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位急剧地下降了,它已经降到了玩偶的地位。

(2)操作化。

“操作”这个词仅仅是在80年代还不为人们所知,但是,到90年代它就已经是尽人皆知的文学术语了。

它一方面是文学创作术语,例如“雪米莉”的作坊式言情小说创作,例如“金庸”的流水线式武打小说创作,雪米莉、金庸都不是作者的名字,而是文学创作工厂的名字;另一方面“操作”也是一个文学促销术语,换句话说,文学越来越依赖和它不相干的事物来争取读者了。

例如90年代以来文学界的操作策略,“美女作家”、“新新人类”、“断裂作家”、“小女人散文”等等,它们和80年代的文学词汇“寻根文学”、“反思文学”、“新写实文学”等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和文学有关,而后者和文学无关,前者是文学命名,后者是广告命名。

(3)影视化。

纸面文学越来越试图通过非纸面文学来赢得读者。

这不能不说是纸面文学衰退的迹象。

“触电”是90年代纸面文学作家最热门的语汇,一方面是纸面文学作家的成名越来越依赖电影和电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纸面文学作家更主动地向影视靠拢,他们的身份是纸面文学作家,但是,写作过程却是向着影视去的,他们在创作之初就常常已经想好这个题材是否有合影视性,是否能被影视看中。

(4)改刊潮。

90年代初文学刊物已经先于作者、读者、批评家感到了纸面文学市场萎缩带来的压力,它们对此不是没有反抗的。

但是,那时文学刊物之反抗主要取道文学内部,想振兴纸面文学,办法是树立文学流派大旗,通过扶持文学流派形成刊物特色,争取读者回归,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新状态”、“新都市”、“新市民”等一系列泡沫流派,当然最终都失败了,纸面文学不但没有什么起色,相反越来越表现出溃败的迹象来,90年代末期,文学刊物订数进一步下滑,许多刊物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刊物放弃了纯文学的思路,掀起了改版的热潮,但是如今改版潮已经尘埃落定,改版的刊物从《北京文学》、《小说家》到《湖南文学》、《当代作家》,可以说没有一家是成功的。

更不要说《广州文艺》、《海燕》、《珠海》等从文学领域的全面撤退。

(5)上述迹象表明纸面文学已经到了它的过熟期。

有两个理由。

一是纸面文学经过千年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产生了成熟样式,诞生了巅峰范本,这些样式和范本对于它自己来说都是难以超越的,虽然纸面文学还将存在下去,但是,纸面文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学形态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此后虽然作品还将不断产生,但是那是一种过熟之后的产品,其意义是有限的。

即使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从世界范围来看它的纸面文学是成熟得较晚的,但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也达到了它的成熟形态,产生了获得世界大奖、为世界认可的大师。

二是纸面文学的表现力已臻达极限,对汉语言来说《活着》、《马桥词典》、《灵山》、《心灵史》、《白鹿原》、《废都》、《尘埃落定》等,它们是纸面文学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纸面文学即将到达它的极限的表征。

   换言之,纸面文学的过熟可以从这样3个方面来看。

(1)言简而义繁。

一种语言文学的成熟有一个标志,那就是能否做到以极端的简约形式达成无限丰富的意蕴。

语言以及形式都极其简单,但是韵味却无比丰富,这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就汉语言文学而言,随着《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的诞生,我们认为这种境界已经到达,上述小说在形式以及语言上都是极端简单的,但是,其意蕴却又是无穷的。

(2)言繁而义简。

某种意义上,如果某种语言的文学出现了形式繁复、雕琢,但意蕴却雷同、空洞的情况,便说明这种语言文学已经达到了它的极端。

从《马桥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迹象,《马桥词典》在形式上做足了文章,但是其意蕴并未因此而增加,较韩少功早期的作品,它并没有什么发展。

(3)极度的繁荣。

90年代以来,我们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上述一系列优秀小说的出现,更是表明现代汉语言文学成熟期的到来。

中国古代纸面文学的发展,总是处于繁复和简约的二重变奏之中,复古与反复古是它循环反复的主题,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文言文学早就达到了过熟期,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对文言文的制度性保护,使文言文学不能依照自己的过熟规律发展到白话文,因而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循环往复地打转,但是,每一次打转它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征兆,例如,极端的形式主义,极度繁荣,技巧的巅峰性高度等。

现在白话汉语言文学也走到了这样一个过熟的关口,其真正的发展,已不能在白话文学内部解决,只能期待某种语言形式上的本体性新生。

这个道理和当初文言文学让位于白话文学是一样的。

   那么过熟的中国当代白话纸面文学其新生的基点在哪里呢?

在网话文学。

网话文学对于文学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学传播形式的网络化,还意味着文学语言的网话化,它将使古老的文化在过熟之后迎来新生。

纸面文学在与网络文学的对比中其表现力、传播力的欠缺更是暴露无余,网络文学为文学的新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的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 王一侬

   网络是一种信息的载体。

网络与文学的最初结合应该归功于bbs。

网络发展之初,人与人的联系沟通一般只有email这种简单方式。

bbs的出现使人们在网上的交流更为直接。

通过bbs,人们可以在网上直接发表自己的作品以及对别人作品的意见建议和评论。

最初的bbs和目前各大网站现在的bbs有所不同,是通过一定的bbs软件实现沟通和交流的。

bbs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需要什么软件,它只须登陆网站便能实现。

bbs这一名词也已被“留言板”和“论坛”所替代。

   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这个世界后,便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在网上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一些对文学有所爱好的网民开始建立最初的文学网站。

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或者他们所喜爱的别人的作品放在网上,供人阅读交流。

网络成为文学的一个大型舞台,人们在网络世界里自由地追寻着自己地梦想。

   网络使得人们的发表、阅读作品的观念大为改变。

其最主要体现在作者和读者的沟通和交流更为直接方便。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来看,信息的发送和信息的反馈是紧密不可分的。

而传统方式下的作品、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是一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

尽管有所谓读者调查的活动,但实际效用不高。

   而网络之于文学则有着独到的优势,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拉近了人与文学之间的距离。

只要你有一部可以上网的电脑外加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和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联系上。

距离不再是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在网上收看到地球另一端的朋友所写的文章,而这在往常是多么的困难。

在以前,要想阅读到他人的作品,你就必须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去购买、借阅作者的作品。

如果作者的作品在国内并无出版权,那就更无法获得了。

网络相对而言是自由的。

网上的作品可以给任何人阅读到。

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是那么的近,就是传统方式所不可能做到的。

   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间信息的交流也越来越直接。

以往作者只是单方面的提供读者自己创作的作品,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接受等信息的反馈往往无法直接提供给作者。

作者之于读者就好象是广播台之于收音机,收音机只能接受广播台发来的信息而无法对之作出信息的反馈。

这样子作者于作品都是不利的。

而通过网络,可以做到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

读者可通过多种方式和作者谈谈阅读后的感想、体会。

譬如直接给作者发个email或在bbs上直接给作者作品留言。

而且,这种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一对一地进行,甚至可以做到多对一的讨论。

人们在互连网的留言板上可以直接对作者作品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不同见解。

   再次,网络人人可以参与。

在有纸张出现以前。

古人主要靠默记或写于贵重的绸帛、竹简之上,文学的记录和流传主要靠父子相传或是史官相传。

孔子删定的《诗三百》竹简得用好几牛车装。

当时的诗歌、史籍通过文字记载下的只是一部分,信息交流的不便和闭塞客观上妨碍了文学的交流和传播,当时的文学可以说基本上是贵族文学。

从蔡伦发明了纸张,文字的传播得以迅速而且廉价,不光士大夫之流参与文学创造,即使平民百姓写诗论文、著述立说也成为可能,文学得以迅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汉唐文化之所以远远领先于当时的其他文明,纸张的发明“功不可没”!

Internet的产生是信息交流的一大革命,连带着多种新兴产物的崛起,而最引人暇想的是它将能为文学的兴盛和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网络的诞生为多数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圆梦的机会。

即使你不是个知名作者,一样也可以在网络世界里方便自由地发布自己的作品。

在网络上,作者的身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作品本身。

很多网络知名作家就是靠着自己的作品来打响自己的知名度。

只要有好的作品,你就能在网络的文学天地里混出个名堂。

网络文学不再需要依靠外在的出版、印刷、发行等物流系统的支持。

   最后,网络世界使得文学的表现样式更为丰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不再是只有单调的文字。

网络可以做到影、音、文互相结合。

这也是传统媒介所难以作到的。

随着一些主页设计制作技巧的不断进步完善,网页的表现方式也越来越精彩。

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