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609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docx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刘国峰刘亚男等

2012-3-811:

08:

15  来源:

《农业经济及管理》2012年第1期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经取得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及支持,然而,研究表明,该项工作的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明显,农村劳动力参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热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涨。

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运用成本效益理论对参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而实现对该项工作的改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成本效益,准公共产品

  一、引言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指依照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对农村求业者所进行的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总数和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劳动力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制约因素。

  从长远来看,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其农业和非农业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择业能力、就业稳定性、以及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环境等都将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

可以说,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然而,调研表明,虽然各地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地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甚至还下大力气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补贴,但是,农村劳动力参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热情却表现平常,并不如想象的那般高涨,培训效果也并不如想象的那般明显。

究其原因,无论是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还是提供培训的有关机构和部门,对此项工作都缺乏非常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本文从利益关系者各自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原因,以期为积极构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单位等为骨干,多部门相互配合,研发、培训、推广等环节相互衔接,以县、乡为重点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现有农村技术培训学校已达12.9万所,从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毕业的学生有4130.7万人,在校生3723.9万人。

尽管如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状况相比之下仍不容乐观,仍然还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和系统培训,缺乏从业的基本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转移就业的要求。

通常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角度来看,学习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主动接受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加之在参加培训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吃、住、行等费用,尤其是会耽误其自身赚钱或娱乐的机会,导致大多数人对职业技能培训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较为繁忙的、耗费体力和精力的工作,这也决定了农村劳动力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技术培训,因而有的人根本不参加培训,有的人参加培训却在接受培训时敷衍了事或盲目应付。

二是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来看,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轻视教育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因此,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对培训后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培训对其失去吸引力。

本文认为,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只关注表面现象,更不能简单化地认为农民素质不高,国家重视不够,而是应该设身处地的站在当事人双方的立场上理性地进行分析,挖掘出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在我国,虽然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普遍程度和人们的整体文化素质及城镇人口相比明显较低,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便认为农村劳动力都不是理性的人,事实上,广大农村劳动力是非常理性的和现实的一个群体(周梁,2006)。

作为理性人,只有对其有利的事情,他们才会欣然接受;否则,便会无动于衷。

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会根据自身状况对其收益和成本进行权衡,最终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定,并且,他们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看法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其参及意愿和行为。

本文对A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35.6%的受访民工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职业技能培训;有56.71%的受访民工表示,如果有机会很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是时间不能过长,所能承受的最高培训费用不能超过1000元;有59.75%的受访民工认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收入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很有帮助,但是,还有30.26%的受访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就是走过场,为了获取资格证书,学非所用。

可见,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技能培训持肯定态度,但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培训的时间、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的信誉都有所顾忌。

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比较突出,接受培训获得的收益却不明显。

这里的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这里的收益既包括短期收益又包括长期收益。

直接成本具体是指农村劳动力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而发生的学杂费、生活费、差旅费以及其它费用,这部分费用往往是必须发生的可以量化的费用;而间接成本则是指农村劳动力因暂时放弃生产经营去参加培训给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负担,这部分费用属于机会成本,往往不能量化。

无论是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都会给农村劳动力带来最为直接的压力和负担。

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短期收益就是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同时获得一项从业资格证书,通常对于该项技术掌握的程度并不能准确评价,只有资格证书是没有争议的;长期收益则是因掌握技术而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讲,因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所带来的收益的激励作用小于因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成本的压力作用,所以,就出现如前文所述的表现的并不积极的现象。

  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般来讲,只要是学校,无论是什么层次和规模的学校,都希望把教育和教学工作做好,因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越办越大、越办越强,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现实中,人们却发现一些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不能尽如人意,有时甚至还引发不满和纠纷。

首先,培训机构在所提供的培训专业设置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更多的是面向第三产业的比较基础、最一般的工作岗位,人们对培训专业和技能就会有非常具体的和各不相同的需求,并且,掌握某种技术和技能的人员越少才会因稀缺而更有价值,但是,培训机构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会从其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怎样划算才会怎样做,所以,不可能为学习某个专业或技术的三五个人就开一个培训班(陈传胜,2011)。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会尽力就大多数人的意愿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或技能进行培训,导致培训专业设置单一,致使农村劳动力既使经过培训后也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之间所掌握的技术基本相似而产生内部竞争,出现“有些技术没人会,有些人会某些技术却没人用”的现象。

其次,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实中,最应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往往是那些已近中年的农村劳动力,这部分人往往文化基础不高,择业空间较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弱。

然而,培训机构却从为学员提供培训工作的难易程度考虑,为降低教育教学成本而做出选择。

调研表明,无论是劳动部门所属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还是教育部门所属的职业中学和成人学校,或者是民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它们的招生对象均以青壮年为主,受众有限。

再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传统,设备落后,内容及实际工作需要严重脱节,但是,他们却不愿意积极改进,有经费不足的原因,但主要在于主管部门对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可操作的方法,致使一些培训机构不愿在这些方面做出更大的投入。

最后,用人单位最应该提供培训却最不愿培训。

从表面上看,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对用人单位是有益的,用人单位应该主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而事实上却仅限于用人单位内部纪律和规范的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很少。

原因就在于农民工及用工单位之间大多为短期用工关系,流动性大,培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五、政府介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策略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会给全社会带来非常广泛的收益,具体表现为可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促使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使社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参及力度

  农村劳动力通过接受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影响其自身的生存及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现代化建设的向前推进。

这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的社会公益性就使得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了“准公共产品”(闫梅红,2011)。

也正因为是“准公共产品”,无论是社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还是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本身都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动力,并且,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在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上的缺位,必须由政府部门加以干预和弥补。

所以,必须加大政府部门的参及力度,由国家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

例如,不仅要强调农村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应当承担起对外出务工劳动力基本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以便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能力;流入地政府也应积极承担起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任务,以便提高务工农民的持续就业能力。

  

(二)强化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力度

  不断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对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较高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给予和普通学校一样的待遇,尤其是在师资选聘、晋级和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一套考核培训机构的工作业绩情况的政策,定期对各类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结业学员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于优秀的培训机构进行宣传表彰,对不合格的机构予以曝光惩罚。

对于缺乏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动力的企业施加压力的同时通过给予经济上的扶持,降低企业培训成本甚至使其略有盈余,以增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动力。

  (三)激发农村劳动力自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在驱动力

  影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接受培训者自身是否有积极性。

因此,在鼓励青年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还应该运用财政补贴等手段对中年甚至是老年农村劳动力提供一定引导型、技能型培训,借鉴普通学校奖学金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一定的鼓励。

例如,对于学习优秀,学业有成者可以减免学费,对于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掌握一定技术的农村劳动力创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等。

国家还应该加强并重视对农村劳动力中技能型人才的鉴定和管理工作,严格某些行业或工作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持证上岗和资质要求,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和未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在就业优势上产生明显的差别。

另外,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引导,树立技能致富的理念,增加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知。

特别是对于一些紧缺工种的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直接参及组织培训,并通过培训后考核,择优上岗。

  总之,上述这些工作无疑会增加国家的投入,占用一定的社会公共资源,可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成本性支出,但是,由此而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未来的、长远的收益也同样是不言而喻的。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能否真正实现预期的目标,达到应有的效果,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分析.农村经济及科技,2006,12:

43-44.

  [2]陈传胜.浅谈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2010,22:

400.

  [3]孙静,李玉琼.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思考。

云南农业,2011(3):

8.

  [4]闫梅红.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方法探析.新乡学院学报,2011(8):

200-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