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2005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docx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

伏尔泰很有深度的十句话,洞见人生大智慧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1694年10月21日,今天是他诞生325年纪念日。

伏尔泰1778年逝世,享年83岁。

他可以称得上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

他的一生反对封建与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他的影响在法国乃至于整个欧洲都极其深远。

伏尔泰捍卫言论自由,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对言论自由的坚持以及提倡,这句话出自1906年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可以说被广为流传。

伏尔泰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文学领域也有着很突出的贡献和造诣,尤其在戏剧、诗歌、小说、历史和哲学等领域。

他毕生从事戏剧创作,写了50多个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

他的作品中,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和哲理故事,有着深刻的哲理和意义。

01.人们在为某些事情争论不休的时候,正表示他们本身对这些事情仍未弄清楚。

——伏尔泰

02.一般而论,各个不相同的不幸造就幸福。

因此,越是一次次不幸的频繁发生,就越是好事一桩。

——伏尔泰

03.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04.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乐趣的远景。

——伏尔泰

05.人生而平等,却无不在枷锁之中。

——伏尔泰

06.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伏尔泰

07.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

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伏尔泰

08.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伏尔泰

09.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伏尔泰

10.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伏尔泰

儒佛道经典30句:

修身,养心,知命

儒佛道都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说,三家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境界。

儒佛道的处世智慧及修行方法是我们学习经典,成就人生大境界的必由之路。

儒家经典10句——入世境界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大意: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大意:

广泛地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辨是非,然后踏实去做。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大意:

好学就接近明智,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有羞耻之心就是勇敢。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大意:

真诚,首先不能欺骗自己。

就像厌恶臭味,喜欢美女,一切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哪怕独处也会小心谨慎,不逾越规矩。

这就是对自己诚实。

5、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大意: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

和朋友交往真诚守信吗?

老师传授知识认真实践了吗?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大意:

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大意:

同情心是仁的开始;羞耻心是义的开始;谦让心是礼的开始;是非心是智的开始。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大意:

上天要把重任交给某人,一定会先磨练他,让他筋骨劳累,忍受饥饿,让他事事不如意,以此来磨练他,激励他,让他性格坚韧,变得强大起来。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大意: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10、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大意:

以算计人、玩弄人为乐,会败坏品德;沉溺器物小道,会让人失去志向抱负。

佛家经典10句——出世境界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

如果菩萨执迷自我,太注意自己、对身边的人区别对待、对佛和众生有分别心、对每个人的命根还念念不忘,那就不是菩萨。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凡是有相的都是假的,你觉得自己到了什么境界了,有了境界的想法,那你修的就是假的佛法。

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只有认识到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

悟到了佛法的含义,就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

何况那些假的佛法呢?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世间一切事都像梦一样,是假象,是朝夕之间的幻影。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

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人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6、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六祖坛经》

人无论高低贵贱,南北东西,都有佛家的慧根,众生生来就有佛性。

7、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

心如果动了,那就着相了。

8、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六祖坛经》

佛法不是口里念的,是用来修证的。

9、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

南怀瑾:

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

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

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10、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

南怀瑾:

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道家经典10句——超世境界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大意: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

大意:

收敛锋芒,消磨锐气,消解纷扰,调和光辉,和尘土混迹在一起。

看似人畜无害,没什么高超的能力,却是韬光养晦,修身养性最好的法门。

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

大意:

想关掉,就得先打开;想削弱,首先要强化;想要废除,就要先兴旺,想要夺取,就得先给予。

事物总是在两极来回循环,给予不一定是好事,剥夺也未必是坏事,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会变成好的。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大意:

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5、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大意:

知道是不能改变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修行。

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大意:

所有人称赞他也不感到得意,所有人非议他也不感到沮丧。

真正的高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

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大意:

树木有用,可以建房,所以被砍伐。

油脂因为可以燃烧照明而被熔煎,桂皮因为芳香所以被砍伐,树漆能漆刷家具所以被割裂采集,大家都知道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有时候,无用,才是大用。

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大意:

泉水干了,鱼儿困在陆地,彼此用唾液湿润以求生存,倒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9、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大意:

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0、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天下》

大意:

能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却不傲视万物,不说是非,与世俗和谐相处。

这才是真正得道的人。

国学经典之《论语》,23句经典语录,感悟先贤智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

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

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3、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

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

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

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4、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

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

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14、三思而后行。

译文:

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7、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文:

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

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1、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

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工具准备好。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庄子:

16句哲学名句

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互相用嘴呼气,不如互相忘记,在江湖中自由自在。

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的那套道德准则和善恶标准如果不去除,大的恶行和恶性事件就不会停止。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知识的追求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东西追寻无限的事物,早晚灭亡。

4.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圣人做事遵循天道的本真,不会拘泥于形式或世俗之礼仪。

5.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世人大都知道具体的实用,却不知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

6.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那么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

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大智慧,去把握纷繁的人生和无穷的宇宙。

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做人达到一定境界,就会感到天地同在,万物与他合二为一的超高智慧。

8.存己而后存人。

先保存自己,然后才能保全别人。

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镜子明亮、光滑的话,尘埃和污垢就不会停留在上边。

而尘埃和污垢如果停留在上边,镜子就不明亮。

人的内心亦如此,内心如果明亮,就不会被欲望和外物所蒙蔽;如果说内心被私欲和尘世之污垢所蒙蔽,也就自然不会明亮。

1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事物的对错或是非标准不同,不能僵化绝对的看问题,要看具体情境,具体对待。

11.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做事要像天那样博大,做人要有心胸,像大地一样接纳万物。

1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用很薄的东西插入有空隙的东西,宽宽绰绰地。

掌握好做事的规律,做事就能游刃有余。

13.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能够保身,能够全生,能够养亲,能够尽年。

做善事不要为了出名,行恶事不是为了刑罚。

沿着血脉循序渐进,不动念,不执著,不伤害自己的精神,就可以保全性命,保存天性,保养精神,尽享天年。

14.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只要有超人的德行,形体方面的不足就会被人忘掉。

人们不忘掉应该忘掉的形体而忘掉了不该忘掉的德行,才是真正的遗忘。

15.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现在的某一事物或现象开始时看起来简单不起眼,但经过发展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所谓“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正是这个道理。

16.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放荡而不行于正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就像用声音去追逐回响,用形体和影子竞走一样,非常可悲。

既浪费了才华,又迷失了正道。

跟《金刚经》学心态,跟《易经》学生存,跟《道德经》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

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

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自在。

02、跟《易经》学生存

所谓生存之道,概括为四个字就是:

趋吉避凶。

要想趋吉避凶,需要抵达《易经》中做人的最高境界——无咎。

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周易·系辞下》中也说: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

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

这是《易经》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反省补过,是无咎之基。

《周易》云: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

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

《左传》上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称赞爱徒颜回:

“不迁怒,不贰过。

”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易》上同样说,“震无咎者存乎悔”。

要达到无咎的状态,必然要善于反思悔过,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

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不在内心真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所以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谨慎小心,是无咎之法。

《周易》云: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每时每刻小心谨慎,勤勉不懈,永远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并不会有灾祸。

亊情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并不一直都一帆风顺的。

只有经常保持勤勉和警惕,才能即使有危险,但不会造成灾难。

《周易》对谨慎强调很多,可见其重要性。

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坚忍纯正,是无咎之凭。

《周易》云: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是不会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变化,循环往复,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

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终能等到变成平坦的大道。

返璞归真,是无咎之境。

《周易》云:

白贲,无咎。

贲是斑纹华彩、色彩纷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绚烂归于平淡,白贲就是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得到的东西就越多,随之而来的烦恼和痛苦也就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

世人不断追寻,不断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

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追求“白贲”的人生大境界。

白贲的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

白贲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

不再山珍海味的滥吃,身体变得清洁起来。

不再做遥不可及的梦,睡眠变得安恬起来。

不再穿五花八门的鞋,步子迈得悠闲平稳起来。

衣着不再盲跟潮流,穿戴开始舒适宽松起来。

不再多说闲言碎语,心情轻松畅快多了。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3、跟《道德经》学生活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世人都为追求成功而忙碌。

在这种高速的生活状态之下,身心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时常会感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原来的人生定位。

包罗万象的老子《道德经》,则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智慧启迪,在生活态度上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指引。

无用,才能有趣。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里到处是比喻。

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实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围出来的空。

房子有门、有顶,能用的还是围出来的空。

没有中间的空,大家住哪儿?

什么是无用的事?

发呆,喝茶,看四季变化,都被认为是无用的事,都不做。

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

大家有创意的时间吗?

一有空就掏出手机,时间立刻被填补,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拿走了伴随着无聊的伟大创意。

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发呆时想出来的,相反忙碌的时候没有想出来。

我们中国人爱求大,求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人越来越多,有趣的人越来越少。

阅读,就是一种和老人、和过去聊天的方式。

低调,才是高明。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为什么江海最为辽阔,因为它比谁都低,海平面为零,水往低处流,原则是比别人低,以其善下之。

喜欢比别人低,这是主动的,这是一种境界。

那些真正高的人,都喜欢低。

比如季羡林,他在校园里为学生看行李,这是真事。

当代书法家启功,接受采访时,谦虚得不得了,琉璃厂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说去看过,真有比自己写得好的。

他们“善下之”,从来没有耀武扬威,从来都是客客气气。

坦然,面对逆境。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不管多大的风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终有停止的时候。

这句话还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的启示:

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你要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对吗?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挫败和低谷也终将过去。

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

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