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852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docx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工作报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工作报告

 玉山县逸夫小学梁流芳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带领下,我于2013年4月向省馆申报了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并于2013年8月份获得了省级课题立项批准。

我们马上全面步入开题研究,整个过程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开展。

在近一年的探索实验中,我们牢牢地把握住了所设定的研究目标和导向,不断掌握领会研究方法,总结研究经验,分析交流研究体会,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为下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现将本课题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为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班子人员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要求开展研究工作。

该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如下:

负责人:

梁流芳

组员:

陈维荣朱当孝胡剑锋姜小芳

分工:

负责人梁流芳教师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并进行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联络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陈维荣校长负责经费、实验组织等工作;朱当孝副校长协调各成员参与各学科研究工作;姜小芳教师分析小结各阶段研究成果;胡剑锋教师负责资料收集、图片采集等信息技术方面研究工作。

二、研究过程

1.制定计划

2013年8月份,我们申报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课题被江西省电教馆立项研究。

成功立项后,课题组立即着手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工作,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和查阅资料,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反复讨论,并邀请县电教站领导和专家亲临会议指导,征求意见,修改论证,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同时,课题组成员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理顺研究思路和方法,按照制定的研究路线,密切联系实际,从学科教学角度着手,制订了自己的研究任务和研究计划,主动承担起对年青教师的实验指导工作,带动年青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全面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2、强化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理论水平

教师自身的信息化运用水平与创新能力是深化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先决条件。

我们重点采取以下三点措施,强化教师培训。

第一是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及全国教科研工作会议及各种形式的微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到省市外教改名校参观学习,培养研究骨干3人。

第二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大练现代教育技术活动。

广泛开展校内自培,除了有简单的常规媒体操作,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还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现在我校85%的中青年教师可以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学校网站也收集了大量教师的自制课件供老师们上课选择使用。

同时,学校还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运用情况量化分数,纳入教师学期末考核成绩。

第三是狠抓了教科研理论的学习。

坚持每周三晚放后2小时的教育理论学习制度,重点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以及《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论》等材料等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对研究人员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培训,使研究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3、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做好测查分析。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分析整理学科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等理论,利用相关的综述、剪报等形式引导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

  

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

 

三、研究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促使教学效益的提高,具体内容包括:

1、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意识,要更新观念,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改革整齐划一、单一渠道的教学观,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受教育面广,直观、减少教学难度,便于及时巩固,加大教学密度,扩大知识量”等方面。

本课题准备从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3)运用信息技术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优化,寻求教师和学生消耗最小的时间和精力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以达到课堂教学“高速度、大面积”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已取得的成效及分析。

(一)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⑴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比如,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段录像、一段音乐、一幅图画、一次游戏、一个实验等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从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冲动时,创设的情景才能称得上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自主探究适时评价

本环节,学生根据创设的数学学习情景,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师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小组内所有成员参与解答辩论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让学生探索、体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在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切磋、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评价,根据学习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伙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以“说说我自己”为主题。

“伙伴互评”评价内容以“大家评评我”为主题。

“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以“老师眼中的我”为主题。

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⑶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部分,在设计时除了要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作科学安排外,还要考虑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

教师适时、适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如“找朋友”“给小马虎治病”“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等形式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智能。

⑷归纳总结提高升华

教师在此环节依然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小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首先从心态方面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态度和主动精神。

其次,是对认知结构的归纳引导。

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强化认识。

对讨论中的某些争论不必做出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

再次结合讨论的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再归纳总结的同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课堂中善于动脑、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更好发挥媒体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课题研究的成效体现在学生身上: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形象直观,激发意向,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数学抽象概念形象化、情境化。

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创设教学情境,以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参与,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求、发现、创造。

教学活动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24时记时法》,在导入部分先让学生听一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猜一猜是什么节目,再说说《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放的,接着媒体播放这段片头视频,利用屏幕上的“19时”设疑:

19时是怎样一种记时法?

它与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

从而引入“24时记时法”的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以上片段中的媒体就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探究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可以说学生是在趣味盎然中带着已知走进新知的学习的。

  

(2)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借助计算机展示抽取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的图象,具体形象地呈现出各种方位、大小不同的角;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用计算机直观地展示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距离、运动的时间与各自的速度,对学生理解“相向”、“相距”、“同时”、“速度和”、“相遇时间”等词语的含义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计算机演示不同形状车轮在前进中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理解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直观地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

  

这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犹如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强合作,强化感知,发展思维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了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组合成的物体投放在屏幕上,问学生这些物体象什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

然后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组合出来,让他们动手拼,这时就充分发挥电脑的优势,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拼组成各种美丽的图形,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不仅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每件小作品无不闪烁出艺术创造的灵感和美。

  

(4)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体验成功  

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及质量,并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促进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发展与智慧的生成。

  

例如一年级第一册“认识钟表”一课,其中认识“大约几时”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主动、自主、有效地获取知识呢?

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地去对比6:

57、7:

00和7:

03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而是动用心智,巧妙地把这三个时刻融入在一个看电影的故事情境中,事先没有告诉学生去观察也没有引导,通过对显示有三个不同时刻钟表的动画图片的观察,两次提问:

小明会对妈妈说什么?

这时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体会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在学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生成。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生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数学教育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人

文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内涵、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激发自主探索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发现,数学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为认知结构。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网上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时,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践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索过程。

  

例如,“元、角、分的认识”是二年级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虚拟超市”的情境,利用网络,让学生进行“网上购物”,学生兴奋不已,都迫不及待地想做网上“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

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用,学生学习热情达到高潮。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教学知识,又接触了生活知识,还学会了网上浏览和网上购物知识,促使每个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使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得到发扬。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性。

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需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努力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让学生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使每位学生都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体现在教师身上。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题组的教师们确立了新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基本掌握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3、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课题组成员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推出了一些具体做法,使本课题研究者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

课题组主持人撰写的研究论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

(四)促进了学校现代化的建设,提高了办学质量。

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相应的设备条件等。

反过来,积极、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加速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建设。

本学期,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从实际需要出发,信息技术的许多软、硬件设备逐步添置到位。

学校今年已为全校42个教室全部配上班班通、电子白板,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并联接上互连网,促使每个教师学习、使用计算机,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课题的研究。

学校本学期举办了一次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通过评比交流,使每个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均有所增强,从而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通过购置、自制等积累,学校已经配备了数量可观、种类齐全的信息技术资料,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五、几点思考及今后研究的打算

实践中的思考

1、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以知识掌握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已经过时,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重的评价大家都在探索,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工具,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绝对不能代替真实情境的学习。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不是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促进自主创新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才是目的。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

经过课题研究,我们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自身成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应用时要防止追求课件表面化的奢华和大容量,要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我们应该始终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辅助”位置,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的效能。

要取缔只具有展示书本或代替板书功能的课件的展示。

同时课件不能替代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决不能以媒体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传统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模型演示、教师和学生交谈、学生练习等,而多媒体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

因此,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潜能。

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不更新,不论内容是否适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会“穿新鞋,走老路”,用先进的技术为旧式的教育服务,变“人灌”为“机灌”,而电脑只起到电子黑板的作用。

在研究中,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

1、存在不均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加强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存在不均衡性。

老师们在教学时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重组,形成和谐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方面还要不断探索。

  

2、形象与抽象需要把握好"度"。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

由于教学本身抽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数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3、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并不适合所有的课型,而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很难以网络为平台来架构,它必须有相关的教学平台作为基础,而有些教学平台的设计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了研究开展的难度。

  

总之,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平时资料的积累还不够及时;研究成果的质和量上还要做不懈地努力。

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基点,不断改进完善研究的措施与方法,推进我全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作,为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课题组

2015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