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712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docx

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第1课时

欢迎你

教学目标:

1.对新学期新同学新环境加以认识,指导学生用特有的音乐方式问好;

2.在学会歌曲《欢迎你》,学会并喜欢本节课的音乐游戏,活动及规律,并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指导学生在参与演唱与即兴填词及声音的造型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培养学生爱听音乐的好习惯;

2.学会歌曲《欢迎你》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节奏及声音的表现与创作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情景导入

师:

小朋友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同学,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名字吗?

仔细听好了。

(边说边拍节奏)

师:

同学们,你们能像我这样介绍自己吗?

(1)学生根据老师拍击的节奏介绍自己的姓名

(2)教师改变速度与声音的强弱,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

3.学唱歌曲

师:

小朋友们介绍的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欢迎你》,请同学们跟老师读歌词,重点拍手读好节奏,进而学唱歌曲。

4.互动游戏

(1)结合音乐游戏,举行活动“谁的歌儿多”

师:

同学们,《欢迎你》学会了,新同学也认识了,现在,老师要组建几支火车队,小朋友们愿意当火车司机吗?

(2)教师演唱《欢迎你》第一句,指明踊跃举手回答的学生。

(3)教师邀请回答姓名的学生上台参加活动。

师:

刚报了姓名的同学请到台上来选择你会唱的歌曲,为大家进行表演,谁表现的好,谁就是我们今天的火车司机。

(4)师延长下第三句,引导学生拍节奏回答。

师:

认识你呀真高兴,我们拍手欢迎你。

全班同学齐答:

欢迎某某某,欢迎某某某!

师:

同学们,你们说他们表演的好不好啊?

好了,我们一起开动自己的小火车回家吧。

小朋友们赶快到火车站集合,小演员们来当我们的火车头吧!

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预备,出发!

5.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其多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其多列》的演唱的、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其多列》伴奏。

教具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竞赛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到入

1、创设情景,情感铺垫

 师:

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平时掌握的知识多,谁能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师:

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大家去做客呢?

(播放《齐多列》)

二、寓教于乐

1、 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出示图谱,并播放音乐《其多列》。

优美的歌曲学生爱听;多彩的画面,学生更喜欢看。

在听歌曲与看图形的同时,掌握音的高低。

2、 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师范歌曲,请学生把不人认识的字用拼音标记好。

(2)、出示“走”与“跑”的线路图

引导学生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为读歌词打基础)

(3)、朗读歌词,师生共同分析歌词。

(“其多列”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

3、 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1)、教师领唱。

 

(2)隋琴轻声放入填词唱歌曲。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示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分发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没有得到乐器的同学拍打强弱规律一同进行伴奏。

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学到了什么?

(愉快;热爱劳动)

 设计意图:

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节奏:

         ××  ×︱××   ×︱××   ×× ︱

  

         ××   ×× ︱××   ×︱××   ×︱

第三课时

《听听谁在唱》

一、教学内容:

1、唱一唱《听听谁在唱》

2、听辨自然界音响

二、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到好奇和有趣,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

2 、在玩玩唱唱中学会歌曲《听听谁在唱》,在参与表演和即兴填词及声音的造型活动中体验创造和表现的乐趣,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它可以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2 、教学难点:

声音的表现与创作.

四、教具准备:

电脑  钢琴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唱呀跳呀》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  2  3  4  5 —  1  5  5 — 6  3  3 — 5  4  3  2  1 —

小 朋 友 们 好,  你 好      你 好,  老 师 你 好!

二、齐唱《听听谁在唱》

三学唱歌曲《听听谁在唱》

1 、初听《听听谁在唱》,整体感知。

2、歌词接龙

沙沙 沙沙 | 沙沙 沙 | 沙沙 沙 | 沙沙 沙 | 什么 在唱 | 歌 — |

师:

                生:

小雨 小雨 | 沙沙 沙 | 沙沙 沙 | 沙沙 沙 | 小雨在唱 | 歌—  |

师:

                生

呱呱 呱呱 | 呱呱 呱 | 呱呱 呱 | 呱呱 呱 | 什么 在唱 | 歌 — |

男:

                女:

青蛙 青蛙 | 呱呱 呱 | 呱呱 呱 | 呱呱 呱 |  青蛙   在唱 | 歌—

男:

                女:

3 、老师弹各种音乐的间奏,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4 、学生边唱边表演

5 、分成几组进行练习

6、上台表演

请四组小朋友唱歌,其他四组扮成相对应进行表演

7 、老师点评

8、创作表演

师:

小朋友还想到了其他的小动物吗?

可以也试着把它编成歌曲唱一唱吗?

9、生创作演唱

四、了解声音的长短

1 、演示课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

1)这是什么声音?

是谁的声音?

2)比一比,你会发现每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3)学生回答,师板书:

   喵——     长           吱        短

2、学一学,找一找还有哪些长声和短声。

五、总结。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真奇怪。

这节课我们模仿了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又了解了声音的长和短,收获真大!

第四课时

《亮火虫》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的演唱童谣《亮火虫》,能与伙伴合作参与表现音乐游戏《打掌掌》,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与正确的唱歌姿势。

2.能唱准356三个音的音高,学会手势,并能运用手势唱准音高及歌曲。

3.听赏童声合唱曲《夏夜》,能运用律动初步感受三拍子的街拍感,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亮火虫》

教学难点:

建立356三个音的音高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

1.学习356的唱名及手势请学生上台书写,跟琴视唱,并做手势

2.照镜子游戏

出示4条听音练习曲谱,先边做手势边视唱,再听音练耳。

(1)3 5 3  

(2)5 6  (3)5 5 3    (4)5 5 6 

二、学习歌曲《亮火虫》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有种虫儿真奇怪,一盏灯笼随身带,黑夜点灯满天飞,像星闪闪真可爱。

生:

萤火虫

师: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亮火虫》。

1.完整听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2.边欣赏边做律动手捧萤火虫,左右摆动

3.唱唱做做出示歌谱,接龙游戏,教师唱1357小节,学生唱2468小节

4.学唱歌曲跟琴填词唱歌词。

5.学习唱歌姿势

6.声音处理重点是儿化音的演唱,表达亲切温馨的情绪。

7.边律动边演唱歌曲。

三、学生活动

1.分小组为歌曲《亮火虫》创编舞蹈动作。

2.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3.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

 

 第五课时

《打掌掌》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打掌掌》

教学目标

1.能用身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唱学会演唱歌曲《打掌掌》。

3.能跟着歌曲《打掌掌》的节奏玩打掌掌的游戏。

4.能唱准3、5、6三个音的音高,并根据柯达伊手势唱出歌曲旋律。

教具准备 

电子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导入

打拍子进入问好学习。

二、师生问答:

3、5、6的小手在哪里?

用相应的音高来问,引导学生用相同的音高来答,建立音高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容易接受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学习《打掌掌》,

1.聆听音乐《打掌掌》,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学生讨论四二拍子和四三拍子的特点。

3.随音乐学唱。

4.随音乐为歌曲伴奏。

5.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学生活动

请孩子们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自己选择拍掌掌的方式,让孩子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1.分小组为歌曲《打掌掌》创编合适的节奏。

2.小组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3.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

第六课时

《好朋友来啦》

教学目标:

会唱歌曲《好朋友来啦》,并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好朋友来啦》。

教学重点:

一、会唱歌曲《好朋友来啦》。

二、能认真聆听歌曲《好朋友来啦》。

教学难点:

一、能大胆地参与音乐游戏,并积极思考角色的表演。

二、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练声曲:

《火车开来啦》、《小闹钟》、《春天到》、《小花猫》,放CD伴奏复习所学的歌曲。

三、导入:

向学生提问一下:

“请问同学们谁是你们的好朋友?

你们是怎样做成朋友的,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四、唱《好朋友来啦》:

1、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播放《好朋友来啦》,先请学生听一遍,教师提出要求,一半学生用布蒙住眼睛,一半学生不蒙眼睛,一起听音乐的前奏任意跳动。

当音乐进入演唱部分时,没蒙眼睛的这部分学生任意找一位蒙住眼睛的学生做四手对拍的游戏,当唱到“谁呀”时,两位学生进行对话,如果被蒙住眼睛猜出和自己对话的学生名字,便可以把布换给该学生蒙上眼睛,继续听音乐猜好朋友的名字。

注意:

猜完名字后需问好,握手直到整段音乐结束才能交换蒙布。

(游戏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提醒互相帮助。

2、演唱歌曲。

音乐熟听后请学生边演唱边游戏,注意提醒学生演唱到不同人物时用不同音色与不同语气进行演唱。

音乐是在戏剧情节中进行的,应让学生投入到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中进行表演。

3、唱唱演演。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曲中的任务和情节进行表演唱歌。

如:

全班围成圈坐,请一位学生当“客人”,音乐起,“客人”边小跑边拍手寻找一位学生当“主人”。

齐唱开始,“客人”要停在一个女“主人”面前,按歌词内容做表演动作。

“主人”听到有人敲门时起立,接着两人对唱,并自由地表演动作。

根据实际情况,歌词中的“你是谁”可改成“哪一位”“哪一个”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间奏起,客人坐主人的位置,主人扮客人,继续去寻找一位主人。

游戏可反复进行,可通过表演活动评出“最佳主人”和“最佳客人”。

4、环保教育。

教育学生要环保,在招待朋友的时候,不要用一次性的用具招待朋友,比如一次性的纸杯或者一次性的筷子等。

五、课堂小结:

这一课让我们学会了人际交往的常识,同学们在唱唱玩玩中体味和朋友交往的乐趣,懂得和朋友交往的礼节。

第七课时

《飞呀飞》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感受动物的可爱。

 

2、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3、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蜜蜂》、《蝴蝶》、《鹰》不同的飞的形象。

 

教学重点:

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复习旧知《幸福拍手歌》,进教室。

 

2、教师变换语速,向学生问好,并启发学生也用相应的语速向老师问好。

 

3、变换语速的师生问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听觉,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并根据所听到的,做出反映,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 

二、欣赏表现《蜜蜂》 

一)、听音乐,猜谜语,引入新知; 

1、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师:

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大家注意:

我们这次的谜面是一段音乐,谜底呢,是一种会飞的小动物,请注意听吧!

(学生初听音乐) 

生: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回答)蜻蜓、蜜蜂、瓢虫、飞蛾…… 

师:

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师:

播放《蜜蜂》片段:

请同学们听音乐,猜演奏的乐器,如果你猜出来了,就试着模仿演奏。

 

2、引导学生通过肢体,模仿表现蜜蜂飞舞 

师:

(播放音乐)让我们一起和着音乐画旋律线条吧。

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将双手放在身体两旁画(演变成了蜜蜂飞舞的姿势)。

请互相看看自己现在变成了谁?

 

生:

(学生踊跃回答)小蜜蜂、可爱的小蜜蜂…… 

师:

对,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乐曲《蜜蜂》(板书曲名)那你们觉得乐曲表现的是一只蜜蜂还是一群蜜蜂呢?

他们在干什么?

(完整欣赏音乐) 

生:

一群小蜜蜂在快乐的跳舞 

师:

你能模仿小蜜蜂飞舞吗?

(学生自由尝试。

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振动翅膀、轻盈灵巧的飞舞。

) 

师: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飞,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在音乐结束的时候准确的将动作停下来,咱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仔细、动作最准确。

学生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带领学生不断变换队形飞。

 

三、欣赏表现《蝴蝶》 

1、学生聆听音乐《蝴蝶》,自由感受音乐形象。

 

2、与《蜜蜂》音乐对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3、学生尝试探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蝴蝶飞的形象。

 

四、拓展欣赏表现《鹰》 

1、学生欣赏视频,感受排箫吹奏的《鹰》的片段; 

2、感受自由翱翔的雄鹰的音乐特点,观察鹰的飞翔特点,和《蜜蜂》和《蝴蝶》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间的关系。

 

五、巩固学习 

学生在交替出现的《蜜蜂》、《蝴蝶》、《鹰》的音乐中,与老师一起,即兴地用律动表现各种飞的形象。

 

 

六、综合表现

七、课堂小结

第八课时

《买菜》

教学目标:

1、认识反复记号,学习用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有节奏地和同伴一起说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重点:

学习用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有节奏地和同伴一起说唱。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认识歌曲中的菜、各种菜的图片、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和奶奶去买菜。

鸡蛋圆溜溜呀,鸡蛋咯咯叫呀,青菜绿油油呀,鱼儿蹦蹦跳呀。

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哎呀呀,哎呀呀,那也拿不了了。

哎。

师:

故事里,谁和谁去干什么?

师:

他们买了什么菜?

(幼儿说一个,老师出示一张图片)

师:

买完菜之后发现怎么拉?

二、分析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遍

师:

我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买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欣赏歌曲第二遍

师:

这位小朋友和奶奶除了买了××以外还买了什么菜?

老师出示节奏图谱。

师:

这是什么意思?

(大泡泡表示一拍,要唱的时间长一点,小泡泡表示半拍,要唱的时间短一点。

)我们一起来拍拍这个节奏。

老师出示反复记号。

师:

这是什么符号?

它有什么作用?

(这是反复记号,重复标记的地方。

3、看图唱歌。

师:

那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和图谱,跟着我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吧!

(多次巩固复习)

4、学生有节奏地看图谱唱歌曲。

三、延伸。

师:

除了歌曲当中和奶奶去买菜,还可以和谁去买菜?

还可以买哪些菜呢?

你们可以改编一下歌词,来唱一唱这首歌。

第九课时

《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过程与方法:

启发鼓励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能够按节奏编创歌谣。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1、通过游戏,情境的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感知能力。

2、指导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编创歌谣。

教学准备:

钢琴、小青蛙头饰、节奏卡片。

教学方法:

听唱法、聆听法、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小朋友们,今天铁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播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一个美丽的荷花池里,住着几只可爱的小青蛙,他们每天蹦蹦跳跳的在一起玩耍嬉戏。

这一天,他们玩的太开心了,不知不觉的就蹦到了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了,一下子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这个时候小青蛙们都着急起来:

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小青蛙们静静的观察了刚才走过来的路,齐心协力,共同想办法,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2、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小青蛙是凭借什么力量找到了家呢?

让我们记住小青蛙的这种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精神一起来开始今天的音乐课吧。

二:

学唱《小青蛙找家》。

1、            请小朋友们聆听歌曲,回答老师的问题:

歌曲中那句歌词唱出了小青蛙找家的情境?

2、            师生共同讨论:

小青蛙在找不到家的情况下,心情是怎样的?

(焦急的)。

哪句歌词描写的是焦急的心情?

(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这么着急找不到家,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帮助它呢?

3、            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按照节奏读歌词。

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吧:

出示节奏卡片,在这些荷叶上,有一些节奏,小青蛙如果能够正确地跳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节奏吧。

(采用师生对读、分成两组,一组读跳跳,一组读呱呱、个别学生读等形式)。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的心情。

(设计意图:

把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写在荷叶上,制作成节奏卡片,并创设情境:

只有正确地读出荷叶上的节奏,踩对了荷叶才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

这样设计改变了学习节奏的枯燥,让学生加入到帮助小青蛙找家的情境中,并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这些节奏。

4、教师弹奏歌曲并范唱。

请小朋友们按照歌曲的内容在小青蛙迷路时帮助小青蛙找家(到找家的情节时请小朋友们唱刚才学习的节奏)。

5、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老师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歌唱姿势最美。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拿书姿势最漂亮。

(1)分句教唱两遍歌曲,请小朋友到找家节奏时拍手打节奏来唱。

(2)重点教唱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的范唱,注意“小青蛙”这三个字的唱法。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完整地跟着钢琴的旋律来演唱歌曲,小朋友们的身体可随着音乐轻轻地摆动。

方法分析课件重点讲解:

第一和第二乐句请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在唱到小青蛙迷路的时候要表现出焦急、害怕的声音、最后一句要唱出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教师多次示范启发,学生跟学。

教师的情绪管理(4)跟随录音完整地演唱歌曲,老师做身体的提示。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学生的聆听为前提,采用听唱法为主,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

在学生每一次的跟唱中提醒学生融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里。

三:

表演《小青蛙找家》。

1、 歌曲处理:

(1)天就要黑了,小青蛙还找不到回家的路,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焦急、害怕、垂头丧气等)。

请小朋友用动作来模仿一下焦急、害怕的小青蛙。

数学工程问题

(2)这个时候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

请小朋友模仿一下。

(3)小青蛙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了家,这个时侯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高兴,开心等)。

请唱出小青蛙高兴开心的心情。

智能文明答案(4)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共同分析的内容,连接起来把歌曲完整地表演一遍。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好。

期中质量检测分析(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探讨每句歌词的表演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情绪,然后再进行整体表演,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时候会把表情、动作发挥的更加到位。

2、 音乐游戏:

《小青蛙找家》。

我们已经学会了歌曲,也理解了歌曲的意思,知道小青蛙迷路了,大家都愿意帮助小青蛙。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规则:

全体学生围成圆圈,若干学生带头饰扮演小青蛙,站在圈内。

音乐开始,小青蛙按节拍自由地做青蛙蹦跳的动作,当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时,“小青蛙”跳到一位学生面前,“家”的学生与“小青蛙”交换位置。

音乐再起,新的小青蛙又开始找“家”,游戏继续进行。

好了,游戏规则讲完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开心地玩游戏吧。

咱们比赛一下,看一看哪位小朋友在游戏中是最棒的、最遵守纪律的“小青蛙”。

(设计意图:

利用有趣的音乐游戏,创设小青蛙找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歌曲的氛围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歌曲的内容,并通过几次在游戏中的演唱,扎实地掌握歌曲的演唱。

并可以熟练背唱歌曲。

3、  师巡回观察学生做游戏的情况,鼓励暂时没有扮演“小青蛙”的学生:

如果小朋友们的歌声唱的很动听,那么“小青蛙”就会表演的更加好,就能够早点找到家了。

4、 按节奏编创歌谣。

有限空间作业试题师:

小青蛙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家,你会创编其它小动物找家的歌吗?

5、 学生分小组讨论创编歌词。

(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

并随音乐边唱边做。

任务标题6、 请各组小朋友唱出自己编好的歌谣,大家进行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编创小动物找家的节奏歌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把枯燥的节奏编创变得生动有趣。

李政化学口诀总结四:

课堂小结:

小动物迷路了是怎样回到家的?

(边跳边叫,想办法,问其它的小动物等。

)假如你迷路了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