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679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docx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7篇

  演讲稿可以按照用处、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为大家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行走中记录、在体验中发现,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一直坚持的方向。

六年来,我们攀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行原始森林,克制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脚步仍然坚决。

因为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也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阿里丁嘎执勤点的采访经历。

  阿里是中国西南部最偏远的地区,我们经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个人。

这里也被称作“生命禁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边吸氧一边拍摄。

  执勤点的海拔将近5000米,没有房子,只有三顶军用帐篷,是战士们吃饭、睡觉、学习的地方。

虽然在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体验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级大风里,我出镜播报要靠喊。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战士站岗的背影。

这个背影像一座界碑矗立在那里,让我们摄制组所有成员为之震撼,也让我们脑海里国门卫士的形象一下子变得详细。

为了不打搅正常执勤,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他。

一张还稚嫩的脸庞,脸颊红红的,不是因为害羞,是因为高原长期的日晒风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原红”。

  晚上睡觉前,帐篷外面有战士打着手电洗脚。

大家可能会觉得洗脚那么平常的事情,有什么可说的呢。

但是当我走到他旁边,借着手电的光,发现洗脚水没有冒热气,伸手去试了一下水温,我才知道他用的是冷水!

摸着寒冷刺骨的洗脚水,我真想马上变出一个大锅炉,给他们烧上一大锅的热水,让他们好好泡泡冰冷的脚。

看着这些十八九岁的战士,我在想,假如他们在城市里生活,或许他们是体验着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或许他们是网络游戏的高手、时尚达人,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在艰辛的边疆保家卫国。

他们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奉献、青年人的担当!

  第二天一早,我参加了一次很特别的升旗仪式。

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只能把国歌录到手机里,每次升旗用手机来播放国歌。

听着手机里播放的国歌,我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雄壮,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飘扬得格外耀眼。

  战士们说我是第一个到他们那儿的女孩儿,这让我感到意外,也非常自豪。

虽然和战士们只有短短两天的相处,但是他们的淳朴和蔼良,让我觉得他们就像家人一样。

辞别时,我放下了女孩的矜持,和他们一一拥抱。

  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说是流着泪把这期节目看完的。

在祖国广阔的陆路边疆,有很多这样的边防哨所。

战士们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艰辛的环境,要忍受寂寞与孤独。

他们的艰辛可能各有不同,但一样的是他们都无怨无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国,哪有家!

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常怀感恩和珍惜之心,感恩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

而作为一名记者,我也将一往直前,继续带着我的真诚,在行走中发现好故事,讲述好故事!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统统打工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XX,驻马店西平县人,20xx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

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

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宏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

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吞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

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

“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

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承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分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

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

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

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

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

他说:

“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

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

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

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

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我演讲的题目是会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

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

要到达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化基层,用自己的考虑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新区是全市向海开展的龙头。

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开展建立的新闻。

20xx年5月,XX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施行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

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化XX湾新区,对管委会指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展了详细的采访。

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宏冠”高度:

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20xx年我和同事驻XX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化到建立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

我们坚持高筹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开展建立,另一方面挖掘、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比照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决向海开展的信心。

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开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理解XX的开展史;XX港建立晋级,我们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18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忆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XX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开展,也在对XX新区的人文历史进展着和传承。

《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XX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

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

  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新闻学者李XX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

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

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

就在于讲故事。

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X的先进事迹时,深化感受到了这一点。

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如今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尽可能搜集更多的素材。

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动着。

最初我是被周XX一个人感动着,随着采访的深化,我听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在他们发现了周恩义的影子,我被这个群体感动着。

我想这就是典范的力量。

采访完毕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一遍翻看采访笔记,梳理周恩义的事迹,用平等视角的“体验式”报道,选取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难忘的场景讲述周XX的故事,复原一个忠于事业、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宣传干部形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篇通讯陆续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我也在周XX的事迹宣讲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洗礼和成长。

在这之后,我学习着一边“看见”和“记录”,一边“考虑”和“沉淀”,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带着故事的人,一个能说出好故事的好记者。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

“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假如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用心去讴歌伟大时代的激情,就不怕写不出好东西来。

”这句话适用于当下的XX,和身处其中的我们。

  秋毫虽细握非轻,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着,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还有我们,将继续记录时代大变革,见证城市新开展,传递社会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间故事,众生梦想讲给大家听。

  今天,我要讲的是我的一段采访故事,是发生在一位普普统统农村妇女身上的真实故事。

  她叫赵XX,今年62岁。

32年前,赵XX的公公婆婆两个月内相继离世,撇下最大17岁、最小才6岁的3个婆弟和两个婆妹,看着孤苦无依的弟弟妹妹们,赵XX发誓说,就是拉棍要饭也一定要把他们拉扯成人。

家里没钱,赵XX就挨家挨户去借;家里没房,赵XX就和丈夫想尽方法把消费队里3间没上瓦的仓库修缮后给弟弟妹妹们置办了一个新家;缺衣少食,她就节衣缩食,拖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加班加点,为全家老小做饭洗衣、补缀缀补。

  就这样,赵XX为了这个大家庭不停地操劳着,弟妹们长大之后,赵XX先后把俩婆妹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帮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儿子的宅基地为四弟盖了房子。

常年的辛苦劳作和体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牵挂让赵XX不能撒手,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赵XX与病魔搏斗。

丈夫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2万多元,她到医院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两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在5年的持续化疗后,她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疾病和困窘没有难倒赵XX,二弟媳突发疾病离世,她又决然收养了两个侄子。

30年来,她家欠下了5万多元的外债。

作为家里的大嫂、大娘,一个“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责任,她回绝了弟妹们帮助还款的恳求,拖着虚弱的身躯辗转几个大城市打工,终于在20xx年底还清了欠账。

  当天,从赵XX家采访归来之后,带着感动,我饱含热泪连夜写出了《平舆大地嫂子颂》的新闻通讯,先后被《舆乡风》、《驻马店日报》、《河南日报》登载。

  今年6月底,我参加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宣讲40多场,把赵XX的事迹传遍了中原大地。

在聆听了赵XX的感人事迹后,无数人被感动了。

在开封宣讲的那天,赵XX也来到了现场,活动完毕后,许许多多的乡亲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拥抱。

  日前,赵XX成功中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她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授奖仪式。

载誉归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接见她时特意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叫余xx,是xx市播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

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展“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

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

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

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困难,超出我的想象。

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

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惯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展,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好的段落。

好在静静很快承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

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将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

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

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方案”,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

我无法开导她。

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

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还有200元钱。

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

后来,她真的打来告诉我说:

“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场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提醒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

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

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渎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

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

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考虑: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

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教师,乡镇的负责人。

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开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时机越来越多了。

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无视也不能回避的。

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教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

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今年暑假,我带着五十多名小记者去新乡军训,到了训练基地,其他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只有这个小男孩特别黏人。

面对他的一个个问题、一阵阵哭泣、一滴滴眼泪,我想批评他又有些不忍,尽量让语气放舒缓些、让笑容更灿烂些、让眼神更温顺些,从擦去他腮边的泪珠到一个鼓励的拥抱,从洋溢着真情的沟通到入睡前的小故事……就这样,在他分开父母的第一个夜晚,他从哭泣到微笑,又从微笑进入梦乡。

那天夜晚巡查寝室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

  一周训练完毕了,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车。

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在这些小记者中,有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

在快到驻马店的时候,儿子走到我座位旁边叫了一声“妈妈”,顿时,所有孩子的嘴巴都变成了“0”型。

那个曾经爱哭的男孩带头问道:

“张教师,你为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他是你的孩子呢?

”我说:

“因为我是带队教师,也是你们所有孩子的临时家长,为了怕你们想家而影响训练效果,我和儿子有个约定,那就是要和大家一样叫我张教师,而且不能被看出来。

”我一字一句地说着,渐渐地,车厢内安静下来,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着盈盈泪光。

后来那个男孩的家长告诉我:

“张教师啊,太谢谢你了,你知道孩子一回来怎么说吗?

他说报社的张教师教会了他怎样独立生活。

”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作文当中这样写道:

“那天训练完毕后,我又渴又饿,脚上磨出的血泡疼痛难忍,妈妈并没有特别抚慰我,我心里很委屈,好几次都想流泪。

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那么多小记者是如此喜欢、如此信任我的妈妈,我才知道,妈妈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她的工作和我同龄的小记者们!

  因为工作忙,我和同事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虽然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温馨时间,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喜悦的笑脸,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值”。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

“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我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

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展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

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

船长蓝明华摇摇摆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

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

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

“艄向过左30度!

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

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

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

假如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摆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

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

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

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

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连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

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

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

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

他说:

“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

“‘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

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根底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化地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

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恳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

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

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仍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如今,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

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久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