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373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doc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集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电脑绘画、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而存在。

它既包涵以“数理”为基础的科学性,又兼有以“人文”为基础的艺术性,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最具基础性,涵盖面最为广泛的专业。

目前,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多都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和十年前相比较并没多大改变,存在单一、静态、僵化的模式。

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色的新时代,已很难满足社会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要求。

因此,创新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各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反思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并不算很长,由于这个名称能体现时代性要求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很快成为各类大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所青睐的对象,不管是综合性大学、美术院校、师范类大学还是各类高职高专,都相继设立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但就其本质却不难发现,这些院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结构等方面与之前的平面设计专业并没多大的改变,可以说是“穿新鞋走老路”,有些院校甚至将平面设计专业直接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以适应时代对新名词的需求。

名字换了可就业却令人堪忧,从目前高职院校视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原本属于视觉传达专业就业岗位的,我们的学生却无法胜任。

这种社会对视觉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了。

造成这一现象背后又有哪些问题?

我认为主要集中体现如下几点:

(1)教学观念与时代需求的矛盾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在沿袭上世纪90年代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把对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狭隘地理解为“越专越好,越窄越精”;把纯艺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艺术设计教育中来,片面强调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和高雅性;把普通本科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直接照抄过来,只是内容和时间的压缩版而已;把高职教育的高技能、实用性的特点错误理解为重实践轻理论。

现今,社会对高职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专多能”是指既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有实践技能的创造性、复合型人才。

这一矛盾在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广泛存在。

(2)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专业特色不鲜明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照搬以前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是普通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压缩版,我们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是:

大一:

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图形创意,大二:

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书装设计、包装设计,大三:

VI设计,实习实践。

期间还包括Photoshop、Illustator等软件课程。

从课程的设置来看和我们十年前读本科学平面设计专业所学内容基本相同,虽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人才培养还是以传统平面专业为主,而在目前信息化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视觉对象,视觉心理、视觉生理的视觉符号表达,和各类设计媒体中的视觉语言与表达。

专业特点与时代要求决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既要有平面视觉传达,还应有立体空间视觉传达和新型媒体视觉传达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

而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未能体现这一专业的特色,只是将平面设计专业换了一个时尚的包装而已。

(3)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我认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条件既包括硬件的要求同时也包括软件方面的。

主要是配套资源、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实训教学及场地等方面。

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上述方面建设与江苏省同类学校相比而言整体滞后。

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实践实训场地有限或流于形式等。

在此,重点谈谈教学仪器设备和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

很多高职学校纷纷开设视觉传达专业,近几年学生人数增加很快,但投入却远远跟不上,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化的机房、网络、工作室、多媒体教室。

该小班授课的课程迫于条件和师资的关系都是大班统一授课,需要上机动手操作的由于机房太少或网络资源有限都改为理论讲授和学生课后完成。

需要实训或实践的课程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很多高职院校都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工学一体,课内理论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职业化培养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材建设更是严重滞后,目前使用的教材很多是本科专业的同类教材,由于本专科学制、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照搬本科教材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者,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力量的局限,使得在短时间内很难系统的编写出符合高职层次的专业教材。

教材建设的落后为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惑,也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带来重重困难,这一问题在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会长期存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在创新型思想、观念指导下,依据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定位,按照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结合地域特色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和程序,是一个从招生到就业,从人才定位到课程设置,从考核制度到评价标准,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管理等一个系统的工程。

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

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

按照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

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将培养创新型、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作为核心。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包含人文艺术的特性也兼有自然社会科学的一面,集绘画、文学(广告文案策划)、信息技术(网络)、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特征于一体。

这一特征决定了视觉传达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一改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性、专业细化性的特征。

“一专多能”,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邻近专业之间的互通性,把创新型、复合型、实用性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2)课程设置的创新

课程设置也就是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同课程内容组合成为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定来培养学生相关的专业能力,最终将各门课程的能力群化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时代特色,又要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

高职高专由于学时的限定,在课程设置时将传统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内容要简化、整合、重设以适应专业化教学。

将专业课程分为三个板块即传统平面设计课程(如标志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等),空间视觉设计(如导视系统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新媒体设计(如网页设计、界面设计、二三维动画设计等)。

合理安排好这三块的关系和顺序,只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才能满足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定位。

除了专业课外,还应开设体现人文艺术修养或艺术设计原理的选修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如设计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等课程。

做到主修与选修相结合,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为培养复合型、实用性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从课程设置上创造条件。

(3)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

传统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强调学生的作品最终效果和平时的考勤,强调动手能力。

评价学生是否优秀取决于学生作品所呈现的效果,专业老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往往投老师所好。

这样直接的后果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未能真正打开,整个班级作品风格单一,很难出现百花齐放的设计思维。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要改变以前重设计结果轻设计过程、重实际动手能力轻语言表达沟通能力、重教师个人风格喜好轻客观设计规律等现象。

在多门课程中都可以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

项技能。

如《标志设计》课程,可以将思维过程的草图和最终作品释义的讲解纳入到评分的范畴,模拟招标场景,学生到讲台当场讲解,并能对现场学生提问进行解答。

《广告策划和设计》中还应把对作品的讲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

这种从思维设计过程到作品最终效果、到作品介绍讲解的考评方式,可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方式相结合,成立专门的专业教师评分小组(根据情况不少于三人)等多元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夯实基础。

(4)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主要从时代的特点出发,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与特点,改变传统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做到更加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把理论讲授、案例讲授、实地考察、实践交流、学术讲座结合起来,做到多种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有机结合。

比如在学习《导视系统设计》时可以在课堂先讲授有关导视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再以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场馆导视设计为经典案例给学生做深入讲解,使学生对导视设计有初步的认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课程学习任务要求走出课堂,实地考察街道、公园、商场、车站、机场等地的导视设计并进行分析解读,找到合理与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设计公司从事导视系统设计的设计人员做专题讲座,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考察地方不合理、不规范之处进行改良设计。

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任务和完成作业转换为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除了上述的观点之外还涉及到国家艺术高考考试制度、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结构、配套基础设施、学生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所以我们要真正实现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各个高职院校既不能墨守成规,画地为牢,也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跃进。

要在研究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改革与探索,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直至全面展开,必将实现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