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11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苏教版五上 科学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上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5.了解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难点:

连续一天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竹竿、制作日影仪材料、手电筒、竹蔑、科学习作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道黑处就分手.谜底是什么?

要形成影子,还必须什么条件?

2.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

(提醒学生不可正视太阳)(视觉)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感觉)温暖、热……

3.现在太阳在天空中什么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早上呢?

傍晚呢?

4.你们还看过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

那是在什么时候?

(早晨、傍晚、中午……)

(二)观察影子

1.谈话:

你在阳光下的影子会朝向哪个方向?

长度会如何?

两人一组,到阳光下把同伴的影子画下来,写好时间,方位朝向正南方。

2.让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也可以让学生每四五人一组,在操场上找一找还有哪些影子,也把它们画下来。

在找影子的活动中,学生一定会发现操场上还有自己的影子以及老师的影子。

分别把以上提到的影子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

回到教室后.在等待的时间里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影子会动吗?

怎么动?

朝哪个方向动?

一天中影子会如何变化?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待测物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四)实践活动

1.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组装起来即可。

制作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使用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位保持一致。

日影仪摆放好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接下去到室外让各小组站回原来的脚印中,看影子是否还会落回原来的轮廓中,观察以前记下的影子是否还在一条线上。

此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影子已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利用课后在阳光下用日影仪测量标杆的影子,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在纸上画出影子,标出测量时间,最后用平滑的弧线把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看有什么发现?

第二课时

(五)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教师在教室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

(手电筒照射的方向应与太阳上升的方向一致)

2.让学生根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3.总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提出:

(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预测:

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六)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规律

1.小组讨论。

2.在活动记录本上记录讨论情况。

3.学生交流汇报。

4.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西--东;长-短-长;太阳运动的规律:

东--西;低-高-低。

(七)巩固练习

1.在科学习作册上做“探究拓展台”中的第2题。

2.让学生阅读科学小博士内容,并进行演示。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1.能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能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

3.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难点: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袋材料、了解古时的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现在几点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

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又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

3.讲述:

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当时的计时工具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揭示课题)

(二)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太阳钟

1.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

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得到了什么启发?

3.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教师展示各种日晷和太阳钟的资料。

(可看书本图片)

4.谈话:

认识了这么多太阳钟(日晷),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来计时的呢?

5.学生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三)制作日晷

1.谈话:

既然古代的方法这么有效,我们也来制作太阳钟吧。

2.讨论:

如何制作太阳钟?

3.交流各组想法,教师介绍其他方法。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太阳钟。

(也可以利用学具袋中材料制作)

5.让学生试试效果如何。

(四)玩手掌日晷

1.提问:

在没有日晷的情况下,你能利用日晷的原理来计时吗?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教师介绍手掌日晷的玩法。

4.学生尝试利用手掌日晷计时。

5.师生小结。

 

3.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的历程。

3.指导昼夜的成因。

4.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5.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做昼夜变化的模拟实验。

难点:

地球上同一时刻而不同地点的昼夜现象。

教学准备:

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夜色渐渐消退;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消消降临。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对昼夜变化你有什么问题吗?

3.学生提出各种疑问。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课题)

二、介绍人类对昼夜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1.讲述:

很早人类对昼夜的形成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许多观点。

2.学生阅读书本第8页的有关资料。

3.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对这些解释中的那些地方有质疑?

三、模拟昼夜的成因。

1.讲述:

昼夜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一来认识。

2.教师演示模拟实验。

⑴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⑵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思考:

太阳绕地球一周,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⑶固定手电筒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思考:

地球自转一周需多长时间。

3.比较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和太阳绕地球所需时间的长短。

4.思考并交流:

通过以上实验能够说明昼夜形成到底是什么原因?

5.小结:

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则要短得多,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而只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讲述:

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的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正确结论的人。

7.演示:

当太阳(电灯)照射地球(地球仪)时,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部分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黑暗部分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8.在地球仪上插一标志,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观察并思考:

当标志从明亮部分转到黑暗部分的交界处时,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

标志进入黑暗部分是什么时候?

标志从黑暗部分转到明亮部分的交界处是什么时候?

标志正对太阳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9.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所在位置,观察:

当中国是白天时,哪些国家是黑夜。

四、认识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影响。

1.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⑴在地球仪上找出秦皇岛和乌鲁木齐的位置。

为什么秦皇岛5点日出,而乌鲁木齐是7点日出?

⑵小红从北京到纽约后,白天很想睡觉,晚上却睡不着?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小结。

 

4.看月亮

教学目标

1.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2.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知道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模式。

3.有坚持性,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一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白纸、月相盒、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

月亮。

3.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

(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2.学生交流:

请一些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画的月亮。

3.组织交流。

4.研究月相。

同一个月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你能试着解释一下吗?

学生解释

5.观察月相盒中的月亮变化。

每组一个月相盒,教师介绍使用方法:

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有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放有1个小球,用手电筒照着,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三、作业:

连续观察月相

1.提问: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

2.讲述:

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

怎样记录?

教师提示:

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则可选择在明天观看。

3.观看时要选定好参照物。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

农历时间

月相图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初一到初十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

 

 

 

 

 

十一到二十

 

 

 

 

 

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

 

 

 

 

 

二十一到月底

 

 

 

 

 

写观察小论文。

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一个月后组织一个观月体会交流。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预期学习结果

1.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3.能够自编“花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难点: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

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

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讲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浆草(就是三叶草)、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

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提问: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

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谈话: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提问:

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

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9.教师小结。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谈话:

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展示图片:

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提问:

这些动物哪些在白天活动?

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提问: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谈话:

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提问:

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五)作业

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

预期学习结果:

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4.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学准备:

有各种光源图片或课件、纸盒、透明纸、铝箔纸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朗读单元小诗,问:

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

2.谈话:

光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没有光,你们能想象出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二、认识光源

1.提问:

光从哪里来的?

自然界中有哪些发光物体?

2.学生交流。

(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

3.小结:

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学生活动:

把这些光源分一分类。

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三、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1.谈话:

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

(板书课题)

2.分组讨论、推测、举例,交流。

(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

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

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怎样做这个实验?

需要些什么材料?

(拿什么做光源?

)要注意些什么?

(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思考:

通过乳胶管,如何才能看到对面的烛光?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么做的?

说明什么?

10.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1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1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激励学生课后进行实验。

13.思考:

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4.谈话: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

1.谈话:

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P16)

3.学生分组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板书:

光的行进

光源:

自然光源闪电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灯泡蜡烛

光是直线传播的

 

第2课时

2.照镜子

预期学习结果:

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

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发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会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知道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

制作潜望镜或万筒。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两块平面镜、各小组凹凸透镜各一块、每人自带一个大牙膏盒。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出示镜子):

这是什么?

你用它做过游戏吗?

怎么做的?

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

1.谈话:

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

(板书课题)

2.游戏一:

想办法把阳光通过窗户引入教室的屋顶。

想办法让教室内的某一物品变亮?

3.思考:

为什么我们能把阳光引入到教室?

(揭示反射现象),玻璃幕墙,皎洁的月光,是怎么发光的?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玻璃等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表面越光滑,发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射物体.

4.(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5.提问:

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这个像与物体有什么不同?

6.学生交流汇报。

7.教师小结。

(镜子能成像、镜子中的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镜子成的像与视觉是上下不变的)(板书)

如学生不能发现其中某一特征,则可让学生动手对某一方面研究。

8.游戏二:

(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9.谈话:

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10.借助镜子,阅读书本上的一段文字。

11.谈谈有什么发现。

12.教师小结。

13.游戏三:

小组进行(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1)教室中预先明确游戏方法。

(2)走出教室在室外进行游戏。

(3)回教室谈活动体会。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特殊的镜子—钥子。

3.讲述: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特殊的镜子——匙子

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

1.教师讲述:

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2.小组活动: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

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

玩凹面镜

玩凸面镜

我们发现了:

我们发现了: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4.谈话:

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

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

5.谈话:

哈哈镜也是这个道理。

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

1.提问:

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玻璃幕墙、皎洁的月亮,它们都可以反射光线)

2.小结:

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表面时会弹回来,这就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线,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四、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或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用科学材料袋中的材料动手制作万花筒,并玩一玩。

4.用语言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5.在活动记录纸上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五、本课小结(略)

 

第四课时

3.研究透镜

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学准备:

小组(小烧杯一只、筷子、凹凸透镜各一)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射现象

1.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放在水里的筷子吗?

2.活动:

学生把筷子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提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关注多方面现象,从各方向看.重点关注偏折现象.杯子用大号烧杯。

5.讲述:

当你注视水中的筷子时,发现筷子好像弯折了,这说明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向。

二.研究透镜的特点

1.谈话:

各小组有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请大家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填写活动记录表。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讲述:

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透明。

三.探究透镜的作用

1.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两种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1:

用透镜观察物体,什么发现。

实验2:

把凸透镜的一面对着窗户,另一面对着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会出现什么。

实验3:

把凸透镜的一面对着阳光,另一面对着地面,慢慢一下移动凸透镜,观察地面上有什么现象。

凹透镜有同样的现象吗?

注意:

千万不能用凸透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

4.学生汇报交流。

四.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途吗?

2.学生交流。

3.参照书本学习制作望远镜。

 

第五课时

4七色光

预期学习结果:

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

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平面镜、白纸、塑料盘、各种彩色纸、做牛顿盘的材料、手电筒

教学设计: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1.出示图像资料:

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

你见过彩虹吗?

在什么情况下见过的?

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你知道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基本条件吗?

3.讨论: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1.讨论:

我们可以怎样制造彩虹?

看书上的方法。

学生交流。

教师讲解书本上制造彩虹的方法。

2.学生外出做制造彩虹的实验。

(用水盆、镜子、一张白纸,也可用喷雾器在阳光下朝空中喷水)

3.提问:

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

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

1.用材料袋中材料制作牛顿盘。

2.让学生玩玩,看有什么发现。

3.提出:

你能解释上面两个实验中的现象吗?

4.阅读资料了解:

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一)色彩的形成

1.谈话:

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演示:

滤光实验。

3.讲述:

大部分的彩色光都来源于白光,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滤光镜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学生解释原理。

五、课外延伸

用水彩笔在一个圆盘上涂成三种颜色,观察转动以后看到什么颜色?

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第三单元电和磁

1.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制作简单的红绿灯。

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难点:

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组装电路。

教学准备:

简单电流实验盒、红绿灯模型。

教学过程:

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1.谈话:

今天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