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09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科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科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科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科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复习.docx

《内科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复习.docx

内科复习

内科复习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定义

2.危险因素

3.发病机制:

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CD8+淋巴细胞

4.病理生理:

肺脏—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V/Q失调,肺泡过度充气;全身炎症反应;骨骼肌肉功能不良

5.症状:

气短或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胸闷、气促发绀、头痛、嗜睡

6.体征:

强迫体位;肺部

7.检查:

肺功能;X线;血气;白细胞;CRP;痰培养

8.诊断标准

9.COPD严重程度评估

10.分期:

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11.COPD鉴别诊断:

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病,间质性肺疾病

12.AECOPD鉴别诊断:

肺炎,心衰,肺栓塞,心律失常,气胸,胸腔积液

13.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4.治疗

1)稳定期:

戒烟;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药(SAMA,LAMA),β2受体激动剂(SABA,LABA),茶碱类;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指证、目标);糖皮质激素;康复治疗;免疫调节治疗

2)稳定期推荐分级治疗方案

3)急性加重期:

控制性氧疗;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定义:

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2.寒冷>温暖,高原>平原,农村>城市,吸烟>不吸烟,40+,冬春,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

3.肺动脉高压(PH):

定义,分类

4.症状:

代偿期;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右心衰竭

5.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血气

6.诊断:

基础病史

7.鉴别诊断:

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8.治疗—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氧疗、酸碱;

2)右心衰竭—利尿、强心

9.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

三.支气管哮喘

1.定义:

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可自行缓解

2.炎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

3.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

4.阿司匹林哮喘(AIA);运动性哮喘(EIA);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5.病理特征: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6.症状:

反复发作性喘息,季节性,日轻夜重;非典型—发作性胸闷、顽固性咳嗽

7.检查:

血常规;痰涂片;肺功能;过敏原;血气

8.诊断标准

9.分期:

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

10.分级

1)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中度、重度、危重

2)慢性持续期分级:

间歇发作、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

3)控制水平分级:

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11.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

12.治疗

1)药物:

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静脉),β2受体激动剂(速效、慢效、短效、长效),白三烯调节剂,茶碱,抗胆碱药,抗IgE

2)长期治疗方案

3)急性发作处理:

氧疗;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

4)重度哮喘发作:

补液;纠正酸中毒;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并发症

四.肺血栓栓塞症

1.肺栓塞(PE),肺血栓栓塞症(PTE),肺梗死(PI),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2.静脉内血栓形成3要素:

血液瘀滞、高凝状态、内皮损伤

3.多发,双侧,右>左,下>上

4.PTE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胸膜炎样胸痛、心绞痛样胸痛),咯血,烦躁不安,咳嗽,晕厥,腹痛,发热

5.DVT症状:

双下肢不对称性肿胀

6.检查

1)确诊:

多排CT肺血管造影;MRI;核素V/Q扫描;肺动脉造影

2)疑诊:

D-dimer;超声心动;血气;心电图;深静脉血栓检查

7.诊断:

疑诊确诊查因

8.危险程度分组:

非大面积—BP正常,无右心功能不全;次大块—BP正常,伴右心功能不全;大块—右心功能不全,伴低血压或休克

9.鉴别诊断:

冠心病,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重症哮喘,重症肺炎,胸膜炎,晕厥,休克,慢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治疗:

一般治疗;溶栓(时间窗14天,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方案);抗凝(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方案)

五.肺炎

1.定义:

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免疫低下宿主肺炎(ICHP)

3.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

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除外阿奇霉素)

4.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

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1.定义

2.病原:

肺炎链球菌首位

3.症状:

急性起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寒颤

4.体征:

热性病容,呼吸急促、发绀

5.检查:

血细胞计数;CRP;PCT;血氧;血生化;影像学;病原学

6.白细胞减少、酗酒、肺炎链球菌感染“三联征”—年轻CAP不良预后征兆

7.CAP诊断标准

8.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9.病情评估:

CURB-65

10.治疗:

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

静脉口服)

11.并发症处理: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

七.肺结核

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发病机制:

起始期;T细胞反应期(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迟发型过敏反应);共生期;细胞外增殖和传播期

3.CMI以CD4+细胞最重要

4.病理:

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

5.临床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6.症状: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肺部

7.好发: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8.特殊表现:

过敏反应,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皮肤损害,类白塞病,无反应性结核

9.检查:

痰涂片;结核菌培养;T-SPOT-TB;影像学;PPD(判断标准)

10.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

11.活动性判定:

痰菌,X线

12.鉴别诊断:

肺癌,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其他发热疾病

13.治疗

1.原则:

切断传播,保护健康人群;治愈病人;防止重病人死亡;防止合并症;防止复发;防止耐药

2.药物

1)异烟肼INH(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肝损害);利福平RFP(肝功能损伤、过敏、皮疹);吡嗪酰胺PZA(肝毒性、高尿酸血症);链霉素SM(不可逆的第Ⅷ对脑神经损伤);乙胺丁醇(球后视神经炎)

2)原则:

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

3)初治、复治

3.卡介苗BCG:

无毒牛型结核菌活菌疫苗

八.肺癌

1.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

2.分类

1)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

2)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

3.症状:

肿瘤本身(咳嗽、咯血、喘鸣、胸闷、发热);局部扩展(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那、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臂丛神经压迫症);远处转移(脑、肝、骨);肺外表现(异位内分泌、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4.检查:

X线;CT;MRI;痰脱落细胞学;纤支镜;活检—金标准;核素;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SCC-Ag、ProGRP)

5.鉴别诊断:

肺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肺结核球、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6.TNM分期,临床分期

7.治疗

1)小细胞肺癌:

化疗&放疗为主,辅助手术

2)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

3)治疗方案选择

4)靶向治疗:

存在EGFR突变,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九.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

1.定义:

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病变的一组非肿瘤、非感染性疾病群。

2.病理生理:

肺容量减小,限制性通气障碍

3.分类

1)已知病因ILD:

职业性、药物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IPF、NSIP、COP、AIP、RBILD、DIP、LIP

3)肉芽肿性ILD:

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Wegener肉芽肿

4)少见性ILD

4.症状:

进行性气短和干咳,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关节痛

5.体征:

杵状指(趾),吸气时Velcro啰音

6.检查:

影像学(最重要)--磨玻璃样,弥漫性结节状,网状或网状结节状,蜂窝肺;肺功能;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无二氧化碳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牛乳样;活检;免疫学指标

一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1.症状:

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

2.体征:

双肺底闻及Velcro啰音,杵状指(趾)

3.检查:

X线—双肺底和周边分布的弥漫性网格状、蜂窝状阴影;肺功能—限制性通气障碍,低氧血症;纤支镜;活检;ANAs;肿瘤标志物

4.病理: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5.诊断:

临床诊断;外科性诊断

一十一.胸膜腔积液

1.发病机制:

漏出液—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渗出液—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损伤性胸腔积液

2.症状:

基础疾病症状;胸腔积液症状(与积液量有关)

3.检查

1)X线(积液量判断);超声;胸腔穿刺

2)胸液检查

a)常规:

外观、细胞计数与分类

b)生化:

pH、蛋白质、葡萄糖、类脂

c)酶学:

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烯醇化酶(NSE)

3)癌胚抗原(CEA)

4)免疫学

5)细胞学

6)病原学

4.诊断

1)有无胸腔积液:

X线;B超

2)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Light标准

3)明确病因

5.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

抗结核药物治疗;胸腔穿刺抽液;糖皮质激素

2)恶性胸腔积液(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转移):

病因治疗;胸腔穿刺抽液;局部注入抗肿瘤药物;局部注入生物免疫抑制剂

3)脓胸:

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恢复肺功能,抗感染治疗

一十二.呼吸衰竭

1.Ⅰ型呼吸衰竭:

换气功能障碍(肺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哮喘、肺炎、肺水肿、ARDS)

2.Ⅱ型呼吸衰竭:

通气功能障碍(COPD)

3.机械通气:

Ⅰ型效果不佳,Ⅱ型效果佳

4.急性呼吸衰竭

1)Ⅰ型晚期严重阶段可出现Ⅱ型,Ⅱ型治疗好转后可经Ⅰ型而治愈

2)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适宜的肺泡通气量

一十三.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1.定义:

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2.病理特征:

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肺间质纤维化;关键:

弥漫性肺泡损伤

3.病理生理:

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V/Q失调

4.ARDS病因:

休克、创伤、严重感染与脓毒血症、误吸、吸入有害气体、药物、代谢性疾病、血液疾病、妇产科疾病、其他

5.根据肺重量对ARDS进行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中度、重度

6.症状:

基础病;呼吸增快和窘迫,咳嗽和咳痰,烦躁

7.体征:

发绀,吸气时肋间和锁骨上窝下陷,心率增加

8.检查

1)X线:

早期(24h内)—不明显;中期(1-5天)--中下肺野和肺外带的实变;晚期(5天后)--白肺

2)血气分析:

PaO2<60mmHg和PaO2/FiO2≤300/200mmHg(ALI/ARDS)

9.诊断

1)高危因素:

直接、间接(脓毒症、严重的非胸部创伤、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DIC)

2)诊断标准

10.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通气和组织供氧;严格控制输入液体量;药物(糖皮质激素,NSAIDS,肺表面活性物质)

一十四.慢性呼吸衰竭

1.发病机制

1)肺换气功能障碍:

V/Q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

2)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

2.症状:

呼吸功能紊乱,发绀,神经精神症状,心血管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症状,肾脏并发症,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3.诊断标准:

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

4.治疗

1)通畅气道,增加通气量:

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机械通气(适应证)

2)抗感染治疗

3)氧气治疗:

适应证,目的,方法

4)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呼吸中枢兴奋剂应用;合理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

5)糖皮质激素;消化道出血的防治;营养支持

一十五.胃炎

1.定义:

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

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

2.胃病:

上皮损伤、上皮细胞再生。

例如门脉高压性胃病

一十六.急性胃炎

1.定义:

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

2.病理: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3.分类:

单纯性;糜烂出血性;腐蚀性;化脓性

4.病因:

急性应激;化学性损伤—NSAIDS、乙醇、胆汁反流

5.Curling溃疡;Cushing溃疡

6.症状:

腹痛、呕血、黑便。

症状与内镜和病理不平行,体征不特异

7.检查:

呕吐物、粪便,血常规,便常规(培养),胃镜—确诊

8.诊断

9.急性应激—胃体、胃底;细菌、NSAIDS、酒精—胃窦

10.鉴别

1)上腹痛:

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肠梗阻、穿孔

2)呕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胃癌

11.治疗原则:

去除诱因,治疗病因,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

一十七.慢性胃炎

1.定义:

主要由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2.分类:

非萎缩性胃炎—胃窦部炎症;萎缩性胃炎—弥漫胃体(自身免疫),多灶萎缩(Hp感染)

3.病理:

Hp;炎症: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轻度、重度)与上皮内瘤变(低级别、高级别)

4.A型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B型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5.诊断:

内镜;活检

6.治疗

1)消除损伤因子:

根除Hp,抑酸或抗酸,针对胆汁反流

2)增强胃黏膜防御:

胶体铋、铝碳酸镁

3)动力促进剂

4)对症治疗:

抗抑郁药、维生素B12、抗氧化剂

一十八.消化性溃疡

1.定义:

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2.分类:

胃溃疡(GU)--防御/修复因素减弱;十二指肠溃疡(DU)--侵袭因素增强

3.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NSAIDS

4.好发:

秋冬&冬春,男性,DU青年,GU中老年

5.Hp直接相关: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组织性淋巴瘤

6.病理

1)部位:

DU—球部,前壁;GU—胃角、胃窦、胃体小弯侧

2)数目:

多单发

3)大小:

正常;巨大溃疡

4)形态

5)深度:

至少超过粘膜肌层

6)并发病变:

穿孔,穿透性溃疡

7.溃疡分层:

急性炎性渗出物,嗜酸性坏死层,肉芽组织,瘢痕组织

8.上腹部疼痛:

周期性(DU),节律性(DU饥饿痛,GU饭后痛);部位、性质、程度

9.难治性溃疡

10.检查:

Hp(UBT);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测定;X线钡餐;内镜

11.内镜下溃疡分期:

活动期A—A1、A2;愈合期H—H1、H2;瘢痕期S—S1、S2

12.鉴别诊断: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胃癌,胃泌素瘤

13.并发症:

出血,穿孔,胃出口梗阻

1)上消化道出血原因:

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糜烂性出血

2)穿孔鉴别:

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宫外孕破裂,缺血性肠病

3)胃出口梗阻典型体征:

上腹部空腹振水音,胃蠕动波

14.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根除Hp(三联疗法、四联疗法),抗酸分泌(PPI,H2-RAS),保护胃黏膜(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

1)抗Hp治疗后继续抗酸分泌治疗:

DU2-4周,GU4-6周

2)NSAIDS相关性溃疡:

PPI或H2-RAs,DU4-6周,GU8周

15.手术适应证:

三大并发症+难治+恶性

一十九.溃疡性结肠炎(UC)

1.定义:

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2.病理:

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

3.范围:

自远端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4.症状:

慢性起病,慢性病程,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1)消化系统:

腹泻、腹痛、腹胀,下腹部轻压痛,直肠指诊有触痛和指套带血

2)全身表现:

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肠外表现:

自身免疫相关—关节痛、皮损

5.临床分型

1)临床类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2)严重程度:

轻型,中型,重型

3)病变范围:

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4)病情分期:

活动期,缓解期

6.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横结肠最严重,诱因),直肠结肠癌变,肠道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

7.检查:

CRP,ESR;粪便;自身抗体(p-ANCA-UC,ASCA-CD);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

8.诊断

9.鉴别诊断:

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克罗恩病,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

10.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氨基水杨酸(拉嗪,复查血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手术指证

1)活动期治疗:

轻度、中度、重度;肠外营养,电解质,抗生素,输血

2)缓解期治疗:

小剂量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有效治疗量的半量

二十.克罗恩病

1.定义:

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2.范围:

全消化道,多见于末端回肠和临近结肠,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3.病理

1)大体:

节段性或跳跃性,鹅口疮样溃疡纵行溃疡、裂隙溃疡,肠壁全层

2)组织学:

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裂隙溃疡,肠壁全层炎症

3)并发:

肠梗阻,局部脓肿,内瘘、外瘘,肠粘连

4.症状:

起病隐匿,慢性病程,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

1)消化系统:

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门周围病变

2)全身表现:

发热、营养障碍

3)肠外表现:

自身免疫相关

5.并发症:

肠梗阻,腹腔内脓肿,急性穿孔,出血,胆结石症,尿路结石,脂肪肝

6.检查:

ASCA(+),贫血……;X线钡餐;结肠镜

7.诊断要点

8.CD活动指数

9.鉴别诊断:

肠结核,小肠恶性淋巴瘤,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其他

10.治疗

一般治疗(戒烟);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拒药物,抗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手术适应证

二十一.肝硬化

1.定义:

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的终末阶段。

2.特征:

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假小叶

3.病因:

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胆汁淤积,药物或毒物,肝脏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疾病(铜—肝豆状核变性,铁—血色病),免疫紊乱,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

4.病理生理:

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形成,脾大,腹水;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5.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

压高淋液多,蛋白激素共生祸

6.症状:

根据是否有腹水区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代偿期:

可无症状

2)失代偿期:

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食欲减退、乏力、腹胀、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出血倾向、内分泌失调)

7.体征:

慢性病容,面色黝黑,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

8.并发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

9.检查:

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血清胆红素、蛋白质代谢、凝血酶原时间、转氨酶、ALP、γ-GT);甲胎蛋白AFP;病毒性肝炎标记;自身免疫学;影像学;胃镜;腹水(SAAG)

10.诊断:

肝硬化,并发症

11.Child-Pugh分级标准:

腹水、肝性脑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

12.鉴别诊断

1)肝、脾肿大:

血液病、代谢性疾病

2)腹水: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肿瘤性,结核性(SAAG)

3)门脉高压:

肝前,肝硬化,肝后

13.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

2)药物:

抗病毒治疗指征,抗纤维化

3)腹水:

控制水钠摄入,利尿剂,提高胶体渗透压

4)并发症:

胃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合并硝酸甘油;SB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特利加压素

5)肝移植适应证、禁忌证

二十二.急性胰腺炎(AP)

1.定义:

多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作用在胰腺组织后产生的局部炎症反应,可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

2.病因:

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甘油三酯)

3.发病机制:

磷脂酶A2—胰腺组织坏死与溶血;弹力蛋白酶—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脂肪酶—胰腺及周围脂肪坏死、液化;激肽释放酶—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4.病理:

间质炎症和胰腺组织坏死

5.临床分型: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6.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休克

7.体征:

重病容,上腹轻压痛;SAP—腹部压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8.Grey-Turner征;Cullen征

9.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胰腺坏死感染

2)全身并发症:

ARDS,急性肾衰竭,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凝血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高血糖,电解质酸碱紊乱

10.SIRS诊断标准:

心率,肛温,白细胞计数,呼吸,PCO2

11.检查:

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CRP;影像学(增强CT)

12.诊断

1)Ranson评分

2)CT严重程度指数

3)SAP病程分期:

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残余感染期

13.鉴别诊断:

急腹症,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

14.治疗

1)原则:

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防止胰腺坏死、感染

2)MAP:

监护;补液;短期禁食;镇痛

3)SAP:

监护;补液;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抑制胰酶活性;手术

二十三.上消化道出血

1.定义:

指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2.病因:

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3.症状:

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

呕血、黑便,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发热,氮质血症

4.诊断

1)确定上消化道出血:

排除其他部位;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2)出血严重程度评估,周围循环状态判断

3)出血停止的判断

4)查找病因:

实验室检查,胃镜,X线钡餐

5)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5.治疗:

一般急救;输血(紧急输血指征);止血(药物,手术,内镜)

二十四.下消化道出血

1.定义:

指Treitz韧带一下消化道的出血。

90%来自于大肠

2.病因:

肠道原发疾病(肿瘤和息肉,炎症性病变,血管病变,肠壁结构性病变,肛门病变);全身疾病累及肠道

3.最常见原因:

大肠癌,大肠息肉,肠道炎症性病变

4.诊断

5.症状需除外上消化道:

血便或暗红色大便,不伴呕血

6.检查:

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影像学—结肠镜;手术探查

7.治疗:

一般急救;补充血容量;止血

二十五.贫血

1.诊断标准:

低于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

2.病因:

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

3.红细胞指数: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4.贫血分型:

轻、中、重

5.治疗:

去除病因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