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105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 济南版doc.docx

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复习教案1济南版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保证复习质量,提高复习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确立本节应用“自主复习—自学检测--探究疑难——强化巩固”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复习回顾知识点,主动思考认真检测、主动探究,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出生态系统这一部分的考点,重点,难点,检测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习课的要领就是要学生落实好基础知识,通过检测练习巩固知识点, 运用新课程理念,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并注重学生的参与效果。

整个课堂形成一个互动和探讨的环境,学生在互动和探讨的氛围中再现生态系统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整理近2年会考真题;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识记本章节知识要点。

复习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导学

2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目标,注明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

阅读目标,明确复习任务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明确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复习

知识再现

(8分钟)

 

知识要点

当堂清

(3分钟)

 

自主检测

(7分钟)

 

合作探究

(6分钟)

 

综合提升

(6分钟)

 

学业链接(10分钟)

 

 

梳理小结

(3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回忆课本,完成下列知识建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态系统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生物成分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_____。

4.食物链(网):

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5.生物富集: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使其浓度随

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能量流动的过程:

、。

6.能量流动是通过实现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7.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来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有______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______个营养级。

8.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

9.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越多,

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

安排小组长对同学们记忆不准确的知识当堂纠正,当堂记忆,对掌握较差的同学强化监督,指导记忆。

 

1.下列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生物圈

C.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D.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2.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

A.水草B.虾

C.鱼D.鱼鹰

3.在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的天然的草原里最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

4.下列哪种方法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B减少捕食者的数量

C增加生物种类D减少生物种类

5.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6.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

D.生产者和分解者

7.⑴人的作用消失后,很快会退化的是()

⑵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⑶动植物种类较少,食物链较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8.在“草→兔→红弧→狼”这条食物链中,红狐所属的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

A.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三级清费者,第二营养级

9.请指出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的食物链()

A.阳光→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10.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A.5克B.50克

C.100克D.125克

11.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

禾苗→螟虫→青蛙→蛇,若该农田使用了能长期存留在体内的农药DDT后,仍有上述生物长期存在,则体内含DDT最高的是()

A.禾苗B.螟虫

C.青蛙D.蛇

12.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因素外,必须有()

A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13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鹿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14..二氧化碳从生物体返回大气中去的过程是()

A.光合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D.B和C

 

订正答案,指导小组进行学情统计,对疑难问题形成共识,根据做练习的情况,收集各小组遇到的问题组织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探究。

 

过渡:

刚才我们对于生态系统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练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进行综合性题目的训练。

例题1.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问题一:

在整个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其次是?

根据柱状图写出食物链。

问题二:

根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分析可知

如果乙的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

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

例题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的①是指(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到。

(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食物。

A.甲B.乙C.丙D.丁

问题一:

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循环?

问题二:

分别说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生理作用?

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是?

问题三:

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食用哪些食物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能量?

 

过渡:

近年来的中考题目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呢?

1.(2012•山东菏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2.(2012·广东东莞)若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那么

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

C.消费者、分解者D.消费者、消费者

3.(2012·湖北黄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4.(2012·江苏盐城)右图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B.B为消费者,它和C的关系为消费关系

C.C是分解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D.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5.(2012·山东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A.一条食物链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一个食物网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6.(2012·湖南湘潭)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

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鹰占有_________个营养级。

7.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请写出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食物链“玉米→老鼠→蛇”中,若蛇的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______克玉米。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农田由于长时间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玉米螟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注:

A类:

1--5题.

B类:

1—6题.

C类:

1—7题.

 

 

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构建,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督促,小组长核对答案,同时检查小组内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指导记忆,当堂解决。

 

对部分知识点,通过读、写或互相提问的方式,当堂解决。

 

各组讨论:

1.如何判断某一区域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2.如何书写食物链?

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在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生物体,生物体又通过哪些途径释放出二氧化碳?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联系?

4.在做这一部分练习时还遇到了哪些问题?

各小组结合自身实际讨论。

 

认真听课,及时回答老师的提问。

根据柱状图写出食物链:

丙→甲→乙→丁

回答:

甲的数量减少,丁的数量也增加。

 

思考后回答:

二氧化碳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粮食作物)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学业考试模拟题

 

针对本节课个人的复习情况进行总结。

1.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2.考点、重点,出题样式的总结

3.错题的订正与总结。

 

 

本环节设计的内容是本节课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点,同时也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只有牢牢掌握基础,才能够灵活运用,从而在做题时得心应手。

完善知识建构不采用学生翻看课本,照本抄写的方式,而是要求学生用回忆、追忆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准确检测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消除知识障碍,做到知识要点堂堂清,充分发挥小组内的监督,检测作用,进一步培养小组内合作互助的好习惯

 

 

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练习题目,及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针对学生在做练习时遇到的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也不立即讲述,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根据个人对知识点,对题目的理解情况进行讨论,若确有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