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030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docx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

初中全六册文言文复习大全

例1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是,也)默而识之(标志)

D.何以谓之‘文’也(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解析对文言文有关键词语的准确掌握有助于语句意思的正确理解,反之则易理解错。

B组中的“殆”在句中不是“危险”的意思,而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的意思。

C组中的“识”是“记位”的意思。

D组的“焉”在这句中不是语末助词,是“于此”“在这里”的意思。

因此正确答案为A。

例2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是一个反问句,强调了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从学习态度上讲“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是实数,表明孔子很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

A项中,“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并经常地温习它,指的是学习方法。

“不亦说乎”是“不也是愉快的吗?

”是反问,表达高兴喜悦的心情。

B项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是学习态度问题而是学习方法问题。

D题中“三人”不是实指是虚指,意思是“一些人”。

所以应选C。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安如也。

常著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下列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A.少欣贫环B.会褐欤萧

C.俦箪志晏D.期醉日不

2.下列短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欣然忘食B.不慕荣利

C.不求甚解D.颇示己志

3.对“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理解正确的是()

A.甚欢读书,却不死抠字眼;每当有了心得体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很会读书,但是理解不深刻,只要看懂了一点点意思,就很高兴,不想吃饭。

C.说明五梆先生读书的方法很好,但学习态度不好。

D.说明五柳先生的爱好之一是喜欢读书,而且方法灵活,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心得体会。

4.下列词中与“好读书”中“好”字意义一样的是()

A.慕B.嗜C.晏D.娱

5.“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6.“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此”指代()

A.隐居的生活方式B.读书的生活方式

C.喝酒的生活方式D.著文章自娱的生活方式

7.请为上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层意:

参考答案

1.C2.A3.D4.B5.D6.A7.第一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写五柳先生的取名缘由;第二层“闲静少言……曾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性情爱好;第三层“环堵萧然……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生活环境及志趣。

一、阅读《论语》第一则,完成练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解释词语。

①时②说

2.这一则主要讲的愉快,的珍贵,的修养。

3.“不亦……乎?

”相当于今天的句式,是

的意思。

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二、阅读《论语》第五则,完成练习。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子贡是孔子的养子,知道孔子鄙薄卫国大夫孔圉的为人,因此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不理解,就向孔子请教。

B.这是《论语》十则中唯一的对话体,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C.孔子主张为人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孔子赞扬孔圉是借题发挥,教育弟子们要勤学好问,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不耻下问”的正确译句是()

A.不愿意耻辱地问下去。

B.不愿意耻辱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请教。

C.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请教当作耻辱。

D.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发问为羞耻。

参考答案

一、1.①按一定的时间②同“悦”,愉快2.学习友谊个人3.反问“不也是……吗?

”4.D二、1.B2.C

例题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A.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的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医生的爱好,是给没得病的人治病,并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给不得病的人治病,并以为这是自己的功劳。

2.臣是以无请也。

()

A.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B.我因此也就不再请求了。

C.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D.我是不必再请求了。

 

解析文言语句的翻译,意思要准确,重点词语的意思要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还要注意词语的顺序,符合现在说话的习惯。

因而选择正确的译文有一定难度,往往会出现看哪个选项意思都对的情况。

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重点词语的解释,特别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只看大概意思。

第一句中的“好”动词,是“喜欢”的意思。

“以为”这里是一个短语,“以”后面省略了“之”,翻译时要把“之”补出来,意思是“把它作为”,而不是“认为”之意。

第二句中关键词语“是以”是“因此”的意思,“请”不当请求讲,而是“问”的意思,这里可作“说话”讲,这样便会准确地选出来。

两题正确答案均为A。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练习。

一、为下列黑体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立有间 A.有一会儿 B.一会儿 C.中间    ( ) 

2.不治将益深 A.更加 B.更加深入 C.更加厉害    ( )

3.桓侯故使之问之 A.故意 B.特意 C.才,又    ( )

4.望桓侯而还走 A.往回走 B.转身就走 C.转身就跑    ( )

5.针石之所及也A.达到B.及时,来得及C.连词,无意义。

( )

6.司命之所属 A.属于B.管辖C.家属    ( )

7.臣是以无请也 A.请求 B邀请 C.问    ( )

8.无奈何也 A.怎么办B.没办法C.拿(事或人)……没办法         ( )

9.使人索扁鹊 A.线索B.寻找    ( )

10.桓侯遂死 A.马上B.已经C.于是 ,就    ( )

二、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

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3.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三、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扁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桓侯故使人问之。

 (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桓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有办法了。

 ( )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

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5 臣是以无请也。

 ( )

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参考答案

一、1. A 2. C 3. B 4. C 5. A 6. B 7. C 8. A 9. B 10 .C

二、1.扁鹊:

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公的评论: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三、1. B 2. C 3. A 4. C 5. A

例1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过故人庄》东晋B.陆游《游山西村》南宋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D.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宋 

解析这一类题主要是训练准确记忆的能力。

要求认真仔细。

引导学生对诗歌的作者、朝代认真记忆,稍一马虎,就易出错。

A项表述是有误,《过故人庄》的作者应为唐代诗人孟浩然。

 

例2指出所用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的三句的一项()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叩门。

 

解析本题旨在训练、考察学生掌握对偶修辞方法。

注意对偶的特点。

A、B、C均为偶的修辞方法。

正确答案为D 

例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的名句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中的“又”字体现出诗人惊喜的心情

B.《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岸边景物的描写,特别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富于动态地表现了乱花和浅草为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

C.《归园田居》写了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乡村田园,见到农夫自由劳作而生发出的感受。

D.《过故人庄》描写了乡村的景物和老友淳厚的情谊,表现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是对综合理解能力的考查。

学习古代诗歌应适当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充分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还要掌握诗中的名句。

陶渊明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归园田居》写的正是作者自己辞官归隐后在乡村自由劳作的生活。

因此本题应选C。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练习。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的作者是___朝的______。

2.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

浑:

豚:

3.“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表达了农家怎样的一种盛情?

4.“莫笑”二字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感情?

5.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6.颔联(三、四句)对于山回路转,疑若无路时,忽又开朗的情景,钱钟书说:

“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参考答案

1.宋陆游2.浑:

hún浑浊豚:

tún小猪

3.表达了农家倾其所有款待客人。

4.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峰回路转,扑朔迷离,认为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也许会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里虽然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之时,忽又开朗的情景,这也道出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例1《为学》第一段引出论点的方法是()

A.通过对比引出论点B.通过设问引出论点

C.通过警句引出论点D.通过思考引出论点 

解析本题是考查提出论点的方法。

文章开头从“天下事有难易乎”写起,动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写法,“人之为学”也是“天下事”之一。

天下事的难易转化关键在于“为”,进而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

因此本题应选C。

 

例2对“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多年来想买条船,还没有买到。

B.我多年来想买条船下南海,还很犹豫。

C.我多年来想要雇条船顺江而下去南海还没有能够实现呐。

D.我多年来想要雇条船顺江而下,还没有雇到船呐。

 

解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译文内容的准确把握,对古今词语不同含义的把握。

“买”本文应译作“雇”,是花钱买运输服务服务而并非购买物品。

所以A错了。

“犹”是“还”的意思,不是“犹豫”,所以B错了。

富者要实现的是去南海,不是雇船,D也不对。

正确答案为C。

阅读《为学》,完成练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1.注音。

钵()蜀()

2.解释。

①鄙:

②语:

③何如:

④于:

⑤犹:

3.文中“”字点出了二僧住处的偏僻,“”这句话道出了他们不同的境遇,物质条件相差悬殊。

他们都想要做一件事是。

4.对文中两次出现的“子何恃而往”,语气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一样,都是普通询问。

B.不同,第一次是反问并嘲笑穷和尚,第二次是正常发问。

C.不同,第一次是普通询问,而第二次嘲讽穷和尚,语气轻蔑。

D.一样,都是反问并嘲笑。

5.对下列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到南海去,不知道有几千里。

B.吾一瓶一钵足矣—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C.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D.子何恃而往—你凭着什么去?

6.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7.文中“”告诉了我们结果,二僧的对比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参考答案1.bōshǔ2.①边境②告诉③怎么样④你⑤还

3.鄙;其一贫,其一富;朝南海4.C5.A6.C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有志者事竟成

例1为下列诗句正确排列顺序。

1爷娘闻女来,②当户理红妆。

③小弟闻姊来,④出郭相扶将。

⑤阿姊闻妹来,⑥磨刀霍霍向猪羊。

解析本题从梳理语序的角度测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

父母老迈年高,出城走远路要互相搀扶;姐姐是闺中女子,喜悦的心情要靠美好的容颜表达;弟弟已长成矫健男儿,要杀猪宰羊做家宴迎候姐姐。

人物性别、年龄、身份不同,迎接亲人的方式也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让阿姊手执板斧去杀猪宰羊就很可笑了。

因此正确答案是①④⑤②③⑥。

 

例2对木兰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诗歌思想意义的分析。

分析应当中肯,不能有太大偏差。

A项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B、C、D项不仅离“文”太远,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

 

例3对木兰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出她勇敢、坚强的性格。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对照,以声传情,表现出木兰,思亲恋家的细腻情怀。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以别的将士的经历来衬托木兰机智不凡的形象。

解析 正确答案为D。

这两句应作互文理解,意为“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合指兼顾。

这两句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A)A.次B.回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C)A.多B.大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B)A.市场B.买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A)A.希望B.愿意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B)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参考答案1.ACBA2.A3.C4.B5.B6.C7.A

例1对《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灿烂的银河好像也落入其中。

B.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星汉好像融入沧海。

C.日月星汉的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汉的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解析首先要弄清重点词义。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行,这里指日月的运转。

若,像,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出其中,大海中出来。

星汉,即天河,银河。

灿烂,光彩耀目。

其次要明白这一句是互文见义。

即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

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应选D。

例2《如梦令》写李清照少年时期和女友们在荷花盛开的夏日郊游的情形,全词可划分为哪两个场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层次的归纳能力。

《如梦令》描绘的场景可以划分为两个场面,一是少女们在荷花盛开的夏日酣畅郊游的情景,二是少女们误入藕花深处时的既焦急又惬意的神态。

1.下列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理智黯然辨论作工B.滑稽驳杂烦闷座位

C.显耀炫耀娱乐钻研D.测试艰苦反省通讯

2.下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梨种址资氛  B.肘烛芝吱林

C.驻抓睁粥闷  D.询喧刑嗅末

3.下列形声字形旁、声旁结合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距织骑领硝B.郊朗攻饭飘

C.贡盒警恐慈D.阁衷问闻园

4.下面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铜证骑硝框 B.功故郊领削

C.贡斧驾界案 D.闺阀匾匪衷

5.下列汉字按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攒②慌③校④炙⑤灸⑥谎

A.①②③④⑤⑥|②⑥④⑤|①③B.①②③⑥|②⑥④⑤|①③⑥

C.①②③⑤⑥|②⑥④⑤|①③D.①②③⑤⑥|①②⑤⑥|①③

6.下列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更:

更加更新更正少不更事B.称:

相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

C.和:

和诗应和唱和和气生财D.圈:

圈地圈定猪圈别出圈儿

7.每个词语中都有多音字的一组是( )

A.拗断确凿钥匙强迫B.煞白塑造归省模样

C.排号处理趟地光背D.畜生单位拮据和蔼

8.下列句中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B.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

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D.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9.句中不含下列反义词的一项是( )

A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B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C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D听了他的一番话,我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

(粗糙精晰慌张高大)

10下列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瞻仰巍峨发动挑衅B.雄伟庄严永垂不朽光辉业绩

C.发动平原澎湃踊跃D.丑恶阴谋修长枢纽 

参考答案1.A2.A3.C4.C5.C6.B7.C8.D9.B10.B

例题下列对句中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私)

B.或千或百(或者)

C.蹲其身(它)

D.鞭数十(用鞭子打)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词语的古今不同义的词义活用。

A、B、C三句错处都在于以今义解古义。

“私”应是“自己”的意思,“或”应理解为“有时、有的”,而“其”应解为“我”。

本题应选D。

阅读《闲情记趣》,完成练习。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稚zhì唳lèi拟yǐ观guān

B.凸tū藐miǎo怡yí蹲dūn

C.砾lì庞páng凹āo鹤hè

D.壑hè癞lài察chá帐zhàng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张目(睁开眼)对日 素帐(白色的蚊帐)

B.项为之强(僵硬)怡然(愉悦)称快

C.鞭(鞭子)数十 凹者为壑(山谷)

D.寒暑易(交换)节面(向着)山而居

3.下列不是动词的是()。

A.“明察秋毫”中的“察”B.“素帐”的“素”

C.“鞭数十”的“鞭”D.“以丛草为林”中的“为”

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昂首观之。

B.闻之,欣然规往。

C.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落。

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对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鹤鹉洲。

A.夸张、排比、比喻、对比

B.比喻、比喻、排比、借代

C.夸张、排比、反间、对偶

D.夸张、夸张、反问、对偶

6.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

一旦发现非常微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