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50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docx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突破训练四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突破训练(四)

1.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B.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说明SO2漂白生成的物质不稳定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解析】FeCl3溶液充分加热会发生水解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铁,进一步灼烧氢氧化铁生成三氧化二铁,故A项不正确;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不能恢复原色,此处SO2表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B项不正确;溶液中加Ba(NO3)2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能是因为溶液中的SO

被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为SO

,从而生成BaSO4,故C项不正确。

2.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证明盐酸酸性比醋酸强

用同一电路测等体积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

B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C

证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向CuCl2溶液中投入金属钠

D

证明溶液中含有I-

向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解析】证明盐酸酸性比醋酸强,用同一电路测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A选项错误;金属钠加入CuCl2溶液中Na先与H2O反应,而不能与CuCl2发生置换反应,C选项错误;I-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色,D选项错误。

3.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

①用KI晶体与浓硫酸反应制HI ②用浓度均为0.1mol·L-1的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  )

A.①    B.③    C.②③   D.全部

【解析】KI中的I-具有强还原性,不可用氧化性物质浓硫酸制取HI;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至液体呈红褐色;用纯碱和石灰水反应除去沉淀制烧碱,只有B项正确。

4.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溶过程使用的酸也可以是硝酸,且过量

B.为了防止污染,焙烧过程中产生的SO2要回收利用

C.通氯气的目的是氧化Fe2+

D.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需要在氯化氢的气流中加热

【解析】若用过量硝酸酸溶,则会引入NO

,A项错误;SO2是一种污染气体,必须回收利用,B项正确;通入Cl2的目的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C项正确;为了防止Fe3+水解,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时需要在HCl气氛中加热,D项正确。

5.根据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常温下,测得0.1mol·L-1NaA溶液的pH小于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酸性:

HA>H2CO3

B

向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溶液变蓝色

还原性:

I->Fe2+

C

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

Ksp(CuS)

D

向氨水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

Ag+与

NH3·H2O能大量共存

【解析】选C。

HA是一元酸,H2CO3是二元酸,不能通过正盐水解程度大小来判断两者酸性的强弱,A错误;FeI2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溴水,生成溴化铁和单质碘,不能判断I-与Fe2+谁先反应,所以不能判断I-与Fe2+的还原性强弱,B错误;化学反应的发生一般是由溶解度大的向溶解度小的方向进行,向饱和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硫化铜固体,测得溶液中Fe2+浓度不变,说明没有发生反应,可以证明Ksp(CuS)

6.氯化锌易潮解,实验室依次采用除水(氯化氢气体“置换”)、升华相结合的方法,从市售的氯化锌[含Zn(OH)Cl]制备无水氯化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恒压滴液漏斗、倒置漏斗的作用分别是平衡气压、防止倒吸

B.实验中利用了浓硫酸的高沸点性、酸性和吸水性

C.在尾气吸收装置前应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管式炉Ⅰ采取阶段式升温,实验结束时先撤去管式炉Ⅰ、再撤去管式炉Ⅱ

【解析】选D。

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保持恒压滴液漏斗与三颈瓶内压强相等,使浓硫酸顺利滴下,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A正确;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氢,利用了浓硫酸的高沸点性、酸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利用了吸水性,B正确;为防止氯化锌吸水再次生成Zn(OH)Cl,在尾气吸收装置前应增加一个干燥装置,C正确;氯化锌升华进入管式炉Ⅱ,凝华得到高纯度无水氯化锌,所以实验时应先撤去管式炉Ⅱ的加热,再撤去管式炉Ⅰ,D错误。

7.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

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2+

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解析】选B。

该实验要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A装置即为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产生SO2;B、C、D装置分别是验证SO2的性质,E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说明SO2被氧化,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正确;KSCN溶液是用来检验是否有Fe3+,故B错误;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故C正确;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以使A中试管内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正确。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实验装置进行醋酸亚铬的制备研究。

已知:

醋酸亚铬(其中铬元素为二价)是红棕色晶体,不溶于水,在潮湿时,Cr2+极易被氧化成Cr3+。

(备注:

Cr2+在溶液中为蓝色)。

【实验步骤】

①将100mL蒸馏水加热煮沸10min后,隔绝空气冷却制备无氧水,配制实验所需溶液。

②如图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在A中放入1.47gK2Cr2O7粉末、7.50g锌丝(过量),锥形瓶中放冷的醋酸钠溶液,250mL烧杯中放蒸馏水。

塞紧瓶塞,A内的导管要伸到瓶底。

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

④在恒压滴液漏斗中放入35.00mL8.00mol·L-1盐酸,夹紧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向A内滴加盐酸,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平衡进行。

⑤待反应结束后,将A中的液体转移到锥形瓶中,可见锥形瓶内有红棕色晶体析出。

⑥过滤、洗涤和干燥,获得醋酸亚铬晶体。

【问题讨论】

(1)上图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

(2)对比分液漏斗,恒压滴液漏斗显著的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更好的控制溶液滴入的速率。

(3)实验步骤④滴入盐酸后,装置A的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4)使A中的液体转移到锥形瓶中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最困难的步骤是晶体的过滤和洗涤。

洗涤产品时,最好选用以下试剂中的_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水 b.无水乙醇 c.稀盐酸 d.氯化钠溶液

(6)最后获得的无水醋酸亚铬产品质量为1.38g,则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

【解析】(6)n(K2Cr2O7)=

=0.005mol,n(Zn)=

=0.11mol

n(H+)=0.035L×8.00mol/L=0.28mol,

根据反应方程式:

Cr2O

 + 4Zn + 14H+===2Cr2++4Zn2++7H2O

1mol4mol14mol

0.005mol0.11mol0.28mol

经比较Cr2O

不足量,由Cr2O

来计算无水醋酸亚铬的质量:

0.005mol×2×170g/mol=1.7g。

无水醋酸亚铬产品的产率为:

×100%=81.18%。

答案:

(1)三颈烧瓶

(2)平衡压强,使得液体顺利滴下

(3)Cr2O

+4Zn+14H+===2Cr2++4Zn2++7H2O A(或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变成纯蓝色

(4)将锥形瓶塞子除去后,打开弹簧夹1,将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关闭弹簧夹2,继续向A中滴加盐酸(使剩余的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将溶液压到锥形瓶中)

(5)b (6)81.18

9.已知: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6.8g(95℃)。

乙醚的沸点为34.6℃。

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其原因为

2C6H5CHO+NaOH===C6H5CH2OH+C6H5COONa。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图中装置中加入适量NaOH、水和苯甲醛,混匀、加热,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从冷凝管下口加入冷水,混匀,冷却。

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分液。

水层保留待用。

将乙醚层依次用10%碳酸钠溶液、水洗涤。

③将乙醚层倒入盛有少量无水硫酸镁的干燥锥形瓶中,混匀、静置后将其转入蒸馏装置,缓慢均匀加热除去乙醚,收集198℃~204℃馏分得苯甲醇。

④将步骤②中的水层和适量浓盐酸混合均匀,析出白色固体。

冷却、抽滤得粗产品,将粗产品提纯得苯甲酸。

(1)步骤②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水层和浓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将反应后混合物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10.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Cl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K2FeO4。

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

①可溶于水,微溶于饱和KOH溶液;②在0~5℃的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用于产生氯气,若选用图2中的甲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_____,若选用装置乙,其中的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Cl2与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

在不改变K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0~5℃进行。

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在通入氯气的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制备K2FeO4时,KClO饱和溶液与FeCl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l等杂质]的实验方案为将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mol·L-1KOH溶液中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________,搅拌、静置、再过滤,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2~3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解析】

(1)若选用图2中的甲装置制取氯气,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Cl2↑+Mn2++2H2O。

乙装置中的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上方和下方压强,使其中的液体能顺利地滴下来。

(2)为了保证实验过程在低温下进行,实验时应该将三颈烧瓶放在冰水浴中。

通入氯气时要不断搅拌,除了增大氯气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以外,还有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尽快散发,防止生成KClO3杂质的目的。

(3)制备K2FeO4时,应该将FeCl3饱和溶液慢慢滴入KClO溶液中,因为K2FeO4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所以要保证溶液中基本没有Fe3+。

ClO-将Fe3+氧化为Fe

本身被还原为Cl-,反应的方程式为3ClO-+2Fe3++10OH-

2Fe

+

3Cl-+5H2O。

(4)将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mol·L-1KOH溶液中,目的是将高铁酸钾和氯化钾溶入水中(加入氢氧化钾是为了保证高铁酸钾稳定存在,同时降低氢氧化铁溶解度),经过滤,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饱和氢氧化钾溶液(高铁酸钾微溶于饱和氢氧化钾溶液)使高铁酸钾析出,再过滤即得产品。

答案:

(1)MnO2+4H++2Cl-

Cl2↑+Mn2++2H2O 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滴下 

(2)将装置C中的三颈烧瓶放在冰水浴中 使氯气与碱液充分混合反应,同时及时散热,防止生成杂质 

(3)将FeCl3饱和溶液慢慢滴入KClO溶液中 3ClO-+2Fe3++10OH-

2Fe

+

3Cl-+5H2O 

(4)过滤 饱和KOH溶液

11工业用氧化铝与焦炭在氮气流中加强热制备氮化铝(AlN),氮化铝样品中含少量Al4C3、C、Al2O3杂质。

某实验小组拟测定ag氮化铝样品中Al4C3含量并探究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氧化产物为CO2。

已知:

(Ⅰ)AlN、Al4C3都能与水反应,分别生成NH3、CH4。

(Ⅱ)CH4还原氧化铜:

CH4+4CuO

4Cu+CO2+2H2O。

(1)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从左至右)。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N和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4C3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下列操作步骤:

①缓缓向A中通入一定量的N2。

②称量B(酒精灯、木块和铁架台除外),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样品放入烧瓶中;

③点燃B处酒精灯;

④再次称量B;

⑤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⑥再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2。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操作③与操作⑤顺序颠倒,将导致测得的Al4C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设计实验证明A中有NH

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测得B中固体质量减少bg,则样品中Al4C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00%。

(6)通过测定C中生成BaCO3的质量可以确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是否有CO生成。

实验完毕后,测得B中固体质量减少bg;对C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当m(BaCO3)=________g时(用含b表达式表示),表明氧化产物只有CO2。

【解析】

(1)A装置中样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NH3和CH4,NH3溶于A中的水溶液中,从A中出来的气体有CH4和水蒸气,经过D装置碱石灰的干燥得到干燥纯净的CH4,通入B装置中与CuO反应生成CO2,再将产生的CO2气体通入浓Ba(OH)2溶液,Ba(OH)2溶液变浑浊,故正确的顺序为A、D、B、C。

(2)AlN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先考虑AlN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铝,然后氨气和氢氧化铝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硫酸铵,再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可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N+4H2SO4===Al2(SO4)3+(NH4)2SO4;同样的道理可得Al4C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C3+6H2SO4===2Al2(SO4)3+3CH4↑。

(3)组装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同时称量B的质量,然后向A中通入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实验的干扰,然后点燃B处酒精灯,再用分液漏斗放出稀硫酸,产生气体发生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通入N2,将CH4完全赶入B中反应,并将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入浓Ba(OH)2溶液中,冷却后再称量B的质量,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②①③⑤⑥④;操作①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实验的干扰;若操作③与操作⑤顺序颠倒,在未加热下CH4不会与CuO反应,而导致CH4的量损耗,从而所测Al4C3质量分数偏小。

(5)B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CuO中O元素的质量,所以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CuO的物质的量也为

mol,根据CH4+4CuO

4Cu+CO2+2H2O可知CH4的物质的量为CuO的物质的量的

,即CH4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Al4C3的物质的量为

×

mol=

mol,其质量为

mol×144g·mol-1=

g,Al4C3的质量分数为

g÷ag×100%=

×100%。

(6)当CH4的氧化产物只有CO2时,根据方程式和第(5)问可知CO2的物质的量为CuO的物质的量的四分之一,所以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为

mol×197g·mol-1=

g,故当m(BaCO3)=

g时,CH4的氧化产物全为CO2。

答案:

(1)ADBC

(2)2AlN+4H2SO4===Al2(SO4)3+(NH4)2SO4

Al4C3+6H2SO4===2Al2(SO4)3+3CH4↑

(3)②①③⑤⑥④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实验的干扰 偏小

(4)反应完毕后,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正上方,试纸变蓝色,则说明A中有NH

,否则没有NH

(5)

 (6)

12.氢化铝锂(LiAlH4)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

某课题组设计实验制备氢化铝锂并测定其纯度。

已知:

氢化铝锂、氢化锂遇水都剧烈反应并产生同一种气体。

Ⅰ.制备氢化锂

选择图1中的装置制备氢化锂(有些装置可重复使用):

(1)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为A→________________。

(2)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前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制备氢化锂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Ⅱ.制备氢化铝锂

1947年,Schlesinger、Bond和Finholt首次制得氢化铝锂,其方法是使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按一定比例在乙醚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经一系列操作得到LiAlH4晶体。

(4)写出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测定氢化铝锂产品(不含氢化锂)的纯度(5)按图2装配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试剂(Y形管中的蒸馏水足量,为了避免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爆炸,蒸馏水中需掺入四氢呋喃作稀释剂),启动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数之前,上下移动量气管右侧的容器,使量气管左、右两侧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标准状况下,反应前量气管读数为V1mL,反应完毕并冷却之后,量气管读数为V2mL。

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用含a、V1、V2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起始读数时俯视刻度线,测得的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

(1)氢化锂遇水能够剧烈反应,因此生成的氢气需要干燥,并除去其中混有的H2S,因此需要先通过NaOH溶液除去硫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干燥,然后在C装置中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锂,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后面需要接干燥装置B,最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未反应的氢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为A→D→B→C→B→E。

(2)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前需要首先制备氢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因此进行的实验操作为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用小试管在装置E的水槽中收集气体并验纯。

(3)氢气与锂反应制备氢化锂的化学方程式为2Li+H2

2LiH。

(4)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按一定比例在乙醚中混合,充分反应得到LiAl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LiH+AlCl3===LiAlH4+3LiCl。

(5)启动反应时只需要倾斜Y形管,将蒸馏水(掺入四氢呋喃)全部注入ag产品中即可。

读数之前,上下移动量气管右侧的容器,使量气管左、右两侧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确保量气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减少实验误差。

(6)氢化铝锂、氢化锂遇水都剧烈反应并产生同一种气体为氢气,LiAlH4+4H2O===LiOH+Al(OH)3+4H2↑,在标准状况下,反应前量气管读数为V1mL,反应完毕并冷却之后,量气管读数为V2mL,则生成的氢气为(V2-V1)mL,根据方程式,LiAlH4的物质的量为

×

,则样品的纯度=

×100%=

%。

如果起始读数时俯视刻度线,导致V1偏小,结果偏高。

答案:

(1)D→B→C→B→E

(2)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用小试管在装置E的水槽中收集气体并验纯

(3)2Li+H2

2LiH

(4)4LiH+AlCl3===LiAlH4+3LiCl

(5)倾斜Y形管,将蒸馏水(掺入四氢呋喃)全部注入ag产品中 确保量气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

(6)

% 偏高

13.烟道气中的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Ⅰ.采样

采样步骤:

①检验系统气密性;②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140℃;

③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④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⑤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C中填充的干燥剂是(填标号)________。

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P2O5

(3)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与D(装有碱液)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

(4)采样步骤②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