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479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

全国百强校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教师版

2016届江西省鹰潭一中(鹰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查了高一地理学年的全部内容。

其中选择题25道,综合题5道。

试题总体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主要为:

自然地理涉及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洋流、水循环、地带性分异规律等各个方面,人文地理涉及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分析、工业布局、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各个模块。

整体知识面覆盖面广,图形类型多样,难度适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满分为10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题卡答题栏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

读图1和图2,完成1~3题。

农业产值结构示意图(图1) 农产品流向示意图(图2)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畜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水源条件

3.促进该地农业生产结构如此改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生产技术C.政策 D.劳动力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农业地域类型、温室大棚的功能、农业区位分析的应用等

【答案解析】1.D2.B3.A

解析:

1题,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业、畜牧业和其它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40%、50%、10%。

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相当,所以,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2题,温室大棚的功能在于减少温室内的气体与外界气体的热量交换,起到保温的作用,它不能改变光照强度和降水条件以及水源状况。

3题,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可知,混合农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灵活的组织生产,所以,促进该地农业生产结构如此改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思路点拨】正确解读三角形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补充:

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将三角形的三条边作为坐标轴,形象直观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经常用来考查人口年龄的构成情况、产业结构构成等问题。

常见的三角形坐标图具有如下2个特点: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

下面利用例题来说明判读三角形坐标图的巧妙方法。

如下图,三种产业的构成图,求图中某点的产业构成比例。

第一种方法:

如B点。

B点四周有六条辐射线,且相邻两条之间相差60°;指向其中任何一种产业都有两条辐射线,并对应两个数字,则较小的数值就是这个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

如第一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60、80,就取60%;第二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20、40,就取20%;第三产业所对应的数字是20、80,就取20%。

故B点的产业构成是第一产业占60%,第二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20%。

第二种方法:

如A点。

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

其次,在A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

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

因此,A点的产业构成是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40%。

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完成4~5题。

4.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煤炭工业B.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C.电子工业D.服装工业

5.若现阶段我国大量生产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

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减轻耕地压力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了新能源的开发及影响。

【答案解析】4.B5.D

解析:

4题,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新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在低碳经济时代,题干中收益最大的工业部门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

5题,若我国大量生产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那么就是造成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影响我国种植业结构,同时增加耕地压力。

但乙醇是清洁能源,所以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与此无关。

【思路点拨】明确新能源的概念很重要。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读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完成6~7题。

6.③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是(  )

A.气流上升,湿热 B.气流下沉,干热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7.②、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常年炎热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特点和气候类型特征分析。

【答案解析】6.D7.C

解析:

6题,此图是南半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观察风带和气压带南移,为南半球夏季,③带为盛行西风带,其空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温暖湿润。

7题,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盛行西风带,二者相互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

【思路点拨】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规律是:

风带和气压带的运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地中海气候是常考的气候类型之一,它是唯一的一个冬雨型气候类型。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

9.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干燥状况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D.增加了湿、热程度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流动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8.B9.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地区为非洲西部沿海,结合洋流模式图,可以判断此洋流为大西洋的加那利寒流,其寒流对相邻陆地环境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思路点拨】下图为洋流模式图

洋流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单位:

米)与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乙两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A.100米B.200米C.199米D.150米

1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山谷B.背斜C.山脊D.向斜

12.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

A.褶皱弯曲B.挤压抬升C.流水沉积D.外力侵蚀

【知识点】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地质构造类型及成因。

【答案解析】10.C11.B12.D

解析:

10题,等高线分布图可以看出,此图等高距为50,所以,甲地海拔高度在0—5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在150——200米,其相对高度在100——200米,最大高度接近200,选择C。

11题,根据岩层分布情况,甲地是中间老,两侧新,故而为背斜。

12题,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甲地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但甲地根据岩层判断为背斜,最初形成山岭,后被外力侵蚀形成山谷。

【思路点拨】本题还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

   公   式:

(n-1)d≤H<(n+1)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此图中d为50,n为3,代入公式即可。

背斜和向斜的判读方法:

岩层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

岩层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4.该山可能位于(  )

A.5°N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

【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13.A14.A

解析:

13题,山脉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在降低,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看出,3地以下为山地森林和草原过渡带,所以3地气温和降水会变得更少,应该为高山草原带;2地比3地温度要低、降水要少,所以为高寒荒漠带;1地海拔高,常年有积雪为积雪冰川带。

14题,根据基带植被带与山脉所在纬度的植被带相同的规律,此图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可以判断此山脉可能在热带地区,选择A.

【思路点拨】掌握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

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昏线D.NO为昏线

16.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时

B.N点地方时为6时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17.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P、Q昼长相等B.M昼夜等长

C.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以及气候类型特征。

【答案解析】15.C16.D17.B

解析:

15题,在不考虑海拔高度的情况下,同一纬度线速度相同,所以P、Q、M、N四个地方线速度相同,都大于O点,A错。

此图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河流左岸侵蚀严重。

相邻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个是180度经线,一个是0点经线。

OP就是180度经线或者0点经线,结合图中信息看,OP为昼(夜)半球分界线,所以其地方时为12(或者0)时,所以OP只能为0点经线。

那么就可以判断此图为南半球的冬季,所以,MO为昏线,NO为晨线。

16题,结合15题可知,P点为0点,纬度为西经60度,P、Q相差120度,所以Q的地方时为16点,N和P的经度差不知道,所以N地方时不可知。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跨过180度经线,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那么非阴影部分是6日。

当180度经线和0点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结合图可知,180度经线此时为16点,所以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本题选择D。

17题,P、Q位于同一纬度,昼夜等长。

此图为南半球的冬季,非洲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所以阴雨连绵,潘帕斯草原为南美温带大陆气候,所以草原一片枯黄。

M地是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

只有B选择项不对。

【思路点拨】本题以光照图来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涉及内容较多,难度较大。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1998---2008年人口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时期内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迁出量不断增加B.人口迁入量逐年递增

C.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19.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地的直接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恶化

C.促进产业升级D.住房紧张

【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答案解析】18.C19.D

解析:

18题,从1998---2008年人口变化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波折下降,一直呈现负增长,根据自然增长率的定义可知,该地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同时该地人口总数却呈现上升趋势,所以,机械增长率要大于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量大而且数量也呈现波动性上升。

19题,该地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会增加对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住房紧张。

【思路点拨】本题要注意对统计图的解读,尤其是对关键点的处理,以及折线的大体走向。

19题中,要注意审题。

整体难度中等。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20~21题。

20.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低

C.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D.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1.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化以及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解析】20.D21.A

解析:

20题,1990年以后,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都在增加,所以没有出现逆城市化,A错;通过计算可知1990年乡村人口比重比1978年乡村人口比重要低,所以B错;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小于50%,所以C错。

D选择项是正确的。

21题,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建筑物和路面硬化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所以导致:

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使降水量增加;

【思路点拨】知道城市化及逆城市化的概念,是解决20题的关键。

理解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是解决21题的关键。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22~23题。

22.日本国内货运中航运占重要地位,但客运中航运所占比重很小,原因分别是()

①日本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河运发达②航运货运量大,价格低廉③航运客运速度慢

④航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原因可能是()

①汽车运输量大、速度快②高速公路快速发展③大吨位汽车出现④汽车运输

安全系数高⑤日本汽车工业发达

A.①②B.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分析

【答案解析】22.D23.B

解析:

22题,航运的优势就在于运量大、价格低,但速度慢,所以适合货运,而不适合客运。

23题,日本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的原因就在于大吨位汽车出现,保证了其运量较大,同时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保证了运输时间较短。

【思路点拨】掌握5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瓦轴集团(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

瓦房店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300家。

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100多家。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反映了瓦房店轴承及相关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 )

A.产业集群B.产业扩散

C.产业郊区化D.产业集约化

25.该市向郊区扩散的轴承企业(部分)主要是(  )

A.生产企业B.销售企业

C.研发中心D.信息中心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集聚与扩散。

【答案解析】24.A25.A

解析:

24题,根据题干可知,瓦房店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300家,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100多家,这种空间分布就是工业的集聚,这些企业在生产环节中实现了集约化,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25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城市规模在扩大,城市内部地价上升,而生产企业占地面积大,高昂的地价成本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郊区地价便宜,所以使得生产企业开始向郊区扩散。

【思路点拨】工业的集聚和扩散是考试常考内容之一,无论集聚还是扩散都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分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A、B两处的河谷形态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3分)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河口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3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请简析其原因。

(3分)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河谷侵蚀类型及形态、冲积扇的形成原因、聚落的分布及成因。

【答案解析】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位于支流上游,坡度较陡峭,所以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而B处位于河流下游,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所以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解析:

C处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口处,容易形成山麓冲积扇。

其形成原因和过程是: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解析:

结合图例和示意图,可以看出,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

林地的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量增加,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多沿海和沿河分布。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而且因靠近河流和沿海,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便利。

【思路点拨】本题要注意三点:

一、河流不同地段的河谷形态不同,主要受地形的影响,落差大的地区,河谷呈“V”字形,落差小的地区,河床横剖面呈槽形;二、山麓冲积扇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区别,二者都是泥沙的沉积,但位置不同,一个在山麓地带,一个在河流入海口。

三、河流对聚落形成的影响,主要是运输和供水两个功能。

27.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

℃)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

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2分)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热岛效应影响及热力环流原理。

【答案解析】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内部温度要高于郊区,是典型的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这样近地面空气就从郊区流向城市,高空正好相反。

(2)A

解析:

城市比郊区温度高的主要原因就是:

城市人口多,工业多,所以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解析:

城市由于热岛效应,空气上升,加上城市多工厂,尘埃多,所以水汽容易凝结,导致城市比郊区多降水。

 (4)略

解析:

【思路点拨】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8.下图中Ⅰ—Ⅱ—Ⅲ是某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商业用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2分)

 

(2)假如阶段Ⅲ中甲、乙是住宅区分化的结果,则甲、乙两地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

属于中高级住宅区的是,简述判断理由。

(4分)

 

(3)指出生产用地在Ⅱ—Ⅲ阶段变化的主要趋势,并分析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用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1)题,早期(Ⅱ阶段)只发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晚期(Ⅲ阶段)不仅城市几何中心有,在交通干线交汇处也有了新的商业中心。

整体面积再扩大。

解析:

关键是结合图例来观察商业用地的变化。

变化分为两种,一个是面积变化,另一个就是分布地点变化。

所以,早期(Ⅱ阶段)只发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晚期(Ⅲ阶段)不仅城市几何中心有,在交通干线交汇处也有了新的商业中心。

整体面积再扩大。

(2)题,甲、乙,甲与工业区相邻,乙位于高地且位于做大风频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

解析:

结合工业用地分布状况和风频图可知,甲与工业区相邻,乙位于高地且位于做大风频的上风向,所以,甲地为低级住宅区,乙地为高级住宅区。

(3)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分)原因:

随着城市发展地价上涨,而市区外缘地价较低;对市区环境污染小;便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

(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

通过图可以看出,生产用地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且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这样的变化原因就是:

工业占地面积大,但随着城市发展地价上涨,而市区外缘地价较低,所以要外移;工业污染严重,外移对市区环境污染小;靠近交通线分布便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

【思路点拨】城市用地与城市功能分区及布局是考试常考的内容之一,要注意总结。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内蒙古部分区域图。

“一五”至“五五”期间,国家在优先发展包头的重工业思想指导下,把包头工业基地列为基本建设重点。

 

材料二:

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材料三:

包头市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

(1)简析建国后包头建设成了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4分)

 

(2)说出1987~2002年,包头市面积呈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指出导致这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的原因(4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炼铁厂、炼钢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请问要求搬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工业布局等方面知识点。

【答案解析】

(1)临近煤、铁、稀土等矿产地,原料、能源丰富;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位于主要铁路线沿线,交通运输方便;国家政策支持(每点1分共4分)

解析:

工业区位分析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临近煤、铁、稀土等矿产地,原料、能源丰富;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位于主要铁路线沿线,交通运输方便;国家政策支持

(2)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