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47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东山 我的客家.docx

我的东山我的客家

我的东山我的客家

题记

三百年前,在岭南通往四川的路上,行走着一群特殊的移民。

他们披星戴月、昼夜兼程地赶往"天府之国",那便是"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

他们扎根于此,保留着完整的语言体系与生活习惯。

他们说着以唐宋官话为蓝本的中原语言,把一日三餐称做"食朝、食昼、食夜",把西红柿说成"洋该椒",称公公婆婆为"家官家娘",把拿菜下饭叫做"拿菜绑饭"……如同凿在石牌上的碑文那样深刻、鲜明,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在其中,就有成都东山客家人的入川先祖!

定居在成都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市区东郊,在这距中心城区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的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50万客家人后代散落扎根、偏安一隅,形成了一个相对淳朴、仍然传统的、特殊的方言岛,这便是我深爱着的土地——东山客家!

现状——《客家语言威胁论》在进行

西历二零一零,五月,正春夏交替!

此时,也是我提出《(东山)客家语言威胁论》后的第五个春夏时节!

那时我念初二!

记得那是个春光和煦的下午,我和同村几个伙伴站在村子东北的村道上,遥望着东方被夕阳映红的龙泉山西坡。

那时,年少轻狂的自己,操着手,低着头悻悻地说道:

‘嗬,经过简单的推演,我觉得我们这个话是要遭渐渐同化的!

有危险哦……’因为那时本地的语言已经越来越少人说了!

当然,谁又会相信这?

,大家装作若有所思地听着,出于礼貌,淡淡的笑了笑附和我。

看得出,谁会赞同,在乎一句杞人随口的说说?

……

二零零五年,我十五岁,已有了如此感受,虽是随口说说,但也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是有切身体会的!

作为客家后代,自然而然,母语是客语。

也就是老辈子口中的广东话、广东腔(广东腔:

我们这里传承下来的、也是本地较主流的叫法),也有些人称之为土广东话。

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直到上幼儿园时我才勉强能说点湖广话(西南官话)…但现在,特别是在很多和我同龄的客家后代都争先恐后地去说湖广话、普通话的情况下,我却敢毫无忌讳、毫不犹豫地说:

不是在下不才,那确是我的骄傲!

莫说我口出狂言,要知道,特别是现今,很多年轻一代客家家庭都教他们小孩说湖广话、普通话。

这我不管,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小孩再也不会说,也说不来了广东话…别说客家妹子嫁入湖广人家,就连客家门户娶进湖广人家的媳妇,都大致那般:

一家人全变了种!

后续的事我也就懒得写了……最离谱的是,一天我在地里干活,无意一听到隔壁田里劳作的某户客家家庭的一大家子内部嘀咕,怎的全说的是湖广话?

他家可没一个是湖广人的纯客家家庭啊…嗬,可笑!

该你们说湖广话!

有人说成都的客家人都是语言天才!

天生就会说几种语言:

普通话,四川话,客家话!

我只是觉得好笑……

人们的观念就始终觉得官话、普通话是更高档的语言,没钱的低等民才说广东腔…这大概也与本地现状有很大关系吧:

成都东郊区县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在本世纪之前一直欠发展,是传统农业区。

农村的先天条件就多少决定了当地百姓要谋发展,求富裕须要进城!

而周围的城市、大城镇的交流都是西南官话!

那里,沟通是时刻所需!

当代的客家后人,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得更精彩!

那也是不得已,也算是一种适应吧,……对此,我无异议,我们肯定也不能还像百十年前的前辈那样,不会别的语言,彼此交流不便,被城里人称作为‘死广东’…

此观念,于客家人家庭的是这般,湖广人更然!

在这无纯客家县区的,与湖广人杂居的成都东郊。

想开点吧,世上又岂止一个‘死广东’呢?

世界越趋狭小的进程中,又有多少事与物自己独有的迹号灭了迹…

此外的,除了明修栈道下的"进犯"外,还有防不胜防的暗度陈仓——同化!

相比下来,后者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更厉害吧!

不可否认啊,在时代的进程中,种种外界因素作用下,很多事情也潜移默化、彼此渗透着!

而基数小则始终处弱势。

在某个渠道上,我得知了那么一句话,它重重地冲击了我的神经,久久回荡在脑海,是我一时间不知所措。

那是一位城里的年轻人说的:

五十年前,你们说话(客语)我妈和她们那一辈人完全听不懂;现在你们说话,我能听懂一些…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在家乡实现富裕、与实俱进的同时,也能保存并传承好我们悦耳的乡音…

我,有些方面很固执的。

也用我的方式坚持着我的立场,做着我的努力,即使明了势单力薄……比如:

我知道我们镇街上的,几乎都是客家人的店面,或进一家超市,或是即使很淘神都要专门来消费的某个摊子,当到门口时,老板若用湖广话招呼我,我则会用响亮而略慢的乡音不屑地回敬道‘看哪子有冇安乐介先…’

……

望外——世界的客家人

虽然早些时候我就知道在我国东南省份也有客家人,但具体信息和很多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五月末(庚寅)的一个周末,和往常一样,我打算上会儿网。

说来也巧,本是想下载歌曲的,我却鬼使神差的在XX上搜了‘客语话’三个字。

结果网上关于客家语的网页链接有太多太多!

于是我随便进了几个网页,见识真增加了不少!

也很感动,因为我知道了原来除了我们成都东山一带有说客语的外,在我国沿海的福建、广东(主要客语省区)等几个省也有说客语的!

而且和台湾、福建、广东等那里的客语带规模和客家人数比起来,我们成都东山的客语带规模可真的是不值一提!

史料记载,客家人原本是住在中原的,是正宗的中原汉人。

历经几次关联到历史的大迁徙:

第一次,东晋末年,北方胡人作乱;第二次,唐朝末年;第三次,北宋末年;第四次,清朝初年…

依此说来,四川的客家人是在清初的第四次大迁徙中入川的。

据考证,成都东郊的客家人主要是来自广东兴宁、梅县(梅县,现为梅州市,族谱记载,这里是我外公的祖籍地)等及这些市县的周边地区。

今天,那里是国内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故有很多纯客家县市!

客语是那些地区的通用的地方方言。

东山客家人同沿海客家人是嫡系关系吧,也或是说在他们基础上的再分分支,这里面还包含同迁到四川的仪陇、隆昌客家人及迁到海外,比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的客家人。

我知道东南沿海地区有很多客家人,但悲哀的是世界上很多人知道福建、广东等,以及海外有客家人外,却鲜有人知四川有,四川成都有!

以至于到目前为止,四川的客家人仍与其他客语地区的交流和沟通甚少!

你可知偌大个四川住着200万左右的客家人…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共接触过福建长汀和台湾两地的客家话。

长汀的只能听懂十之五六,台湾的则基本上都能听懂,和我们这边的很是相像。

理论上,我们这方的该与广东的最为接近。

思量——即使知道……

客家话是始于中原,是一种古老的汉语言,她曾一度是唐宋时的官话。

那是输出中华文明、文化的历史顶盛时期!

故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中汉字的发音跟汉语客家话的发音最接近。

这可是台湾专家通过那些国家语言中汉字的发音对比了中国的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的发音后得出的结论!

至于为什么会给她冠以感觉不是主流的"客家话"三字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切莫单从字面简单揣度她的历史功绩。

当前整个东山地区,客家人有50万上下,但能说客语的只有30万左右。

另外,客语也趋老龄化……根据历史资料,成都东郊的客语区最开始其范围最西界一度在今成华区保和镇!

南至龙泉驿区中部,东为龙泉山脉上万兴乡,北至新都县南部数乡镇,是一个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方言岛。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这个被包围着的方言岛一直被周围的四川方言向中心吞噬着、压缩着!

特别是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和高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而靠城的方言岛西面由显而易见的原因,那种现象也就最明显。

曾经的方言岛西界已从原来的保和西被推进到了十陵!

且这也不是终结…

此外,也不乏其他历史原因!

比如简阳西部的客家聚居地。

而现在看来,这个称谓还有待考证……东山地区再往东越过龙泉山既是简阳,古称简州,在简阳西部的龙泉山东坡,那儿也曾经是入川的客家人聚居地,与东山客家连成一片。

情况也像龙泉山西坡的东山客家一样与先入川的湖广人杂居,但却最终泯于岁月洪流之中。

那里有些人只说自己是客家人的后代,可不知几代人以前就已不会了自己的语…

随着包围方言的步步进逼,方言岛的中心地带也必将被蚕食,方言岛最终沉没在包围方言之中。

闽侯县青口镇茱萸洋村,历史上曾经是个自称为"汀州话"的客家方言岛。

时至今天,全村就剩下三、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会说"汀州话"。

可以想像,再过几年,这个客家方言岛将不复存在。

说到这里,心里的感觉真有点复杂了,即使知道……

但几百年来,能维持到如今此等局面也实属不容易!

想想也是值得骄傲~偌大个中国西南,可都是西南官话的地盘!

正因为这,我也相信那些深谙‘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遗训的客家后人们能最终守住这份‘基业’!

也正因为此,方言岛中也有属于我们的胜利:

那些单枪匹马杂居在东山地区的湖广人家,由于孤军深入进方言岛,如今,若是彼此遇见时不也用客语与我们寒暄!

于己——谨慎恭敬的传承…

挺羡慕一户人家的。

那是我们生产队第一户真正意义上买私家车的人家。

但我羡慕的不是这,而是那种始终有的传统家庭气息!

客家家庭就该这样!

住的是青瓦房作副屋的楼房;有都是客家人的阿爸、阿娘;娶的漂亮勤快的客家新娘;如今又添了个活蹦乱跳的客家小子~重点是他的家人不是刻意的、只是教了他他们祖上的语言…要知道我们生产队就连三两岁孩童也说客家话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很难得啦!

我也那样幻想,将来我的生活也能那样!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惬意:

过年过节,一家人用的还是当年的客气;晚饭罢,踱步在田间小路,同收工的大爷寒暄在黄昏的雾霭里…

我的东山我的家,谢谢您育我在这即将断梢的年代!

虽然我目前所知的,台湾那方的客家话和家乡的很像很像,但也有个别的发音不同…可能我于此会没什么贡献。

但您别怕,至少以后,您还是会有后代能说得一口原汁原味的纯正东山客语!

写这些并不是我对其他人民的不团结,请莫揣测我于国于家的忠诚。

我只是想告诉同为客家之后的人们,当前我们传统文化的处境以唤起大家对自己传统中所特有元素的一点关注,以及对保护我们的客家文化、国家的多元文化作我的一点努力

平凡的小小语种,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不知其中汇有多少故事!

平凡的小小语种,她是我的跟与本!

一定要将她好好保护!

谨慎恭敬的传承…

托思红豆树

方知故土驿外在,

亦疏祖根南国存。

携与烦心上龙泉,

望瞠茂林扎深根。

叶盛花繁百年树,

青涛碧浪世客林。

问君种以红豆木?

恰此识得中原音!

己丑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