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026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生命世界入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在探究某些植物、动物的形态、习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微生物。

1.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

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

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外表,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

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

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区分:

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

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

给植物分类

1.谈话: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察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

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拓展知识:

认识一些不开花的植物:

〔1〕绿藻〔2〕水绵

〔3〕肾蕨〔4〕苔藓

板书设计: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

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4〕分类

草本植物:

蟋蟀草……

木本植物:

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

根、叶、花、种子……

改良意见:

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能明确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书上的植物学生能明确认识,通过启发学生能够把书上的植物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2.植物博览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植物博览会”的参观与筹办,调动学生探究家乡植物资源问题的兴趣。

同时激励学生关注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植物的某种特点对已有的植物资料进行分类。

2.能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设计出展台的各部分的主题。

3.能设计各种植物资料的展出形式,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布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总结在展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表现出协作精神。

3.能发现植物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认识更多的植物种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或植物新品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博览会的筹办过程增强对家乡植物资源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植物博览会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参观植物博览会

1.谈话:

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集和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认识到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吧!

2.观察教材P7《植物博览会》的立体观景图,了解展览的内容。

3.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说说它们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给植物分类的能力。

4.汇报:

〔1〕从中你学到了一些什么?

〔2〕你认为它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3〕如果让你来做,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的补充?

5.整理和归纳

〔1〕欣赏植物:

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

大豆。

〔3〕珍稀植物:

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

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

金灯藤。

板书设计:

第二课植物博览会

〔1〕欣赏植物:

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

大豆。

〔3〕珍稀植物:

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

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

金灯藤。

改良意见:

通过书上的图示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每类植物都包括哪种植物,然后和书上后面的植物进行连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对,非常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课

谈话:

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植物博览会展览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开一个植物博览会?

下面,让我们就办一个植物博览会,展览一下我们搜集的植物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

筹办植物博览会

1.提问:

如何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呢?

2.小组讨论。

〔1〕如何规划展览的内容。

〔2〕如何制定方案,如何分工,布置展区。

3.小组制定方案〔怎样布展、怎样分工、怎样突出自己组的特色……〕。

提示: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4.分工合作布置展会。

5.归纳整理:

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6.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植物博览会

1.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归纳整理:

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改良意见:

学生设计比较新颖,符合要求。

如有时机让学生参观植物园效果会更好。

 

3.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对鸟喙与取食关系的趣味性研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鸟类喙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互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区分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有关鸟类的图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

几乎每个人对小鸟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翘首蓝天,心儿随着飞翔的小鸟展开无穷遐想的经历。

关于鸟,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

那大家都知不知道鸟类有哪些特征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

鸟是我们所喜欢的一种动物,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认识那些鸟呢?

2.学生自由答复。

3.根据学生的答复,及时的归纳和引导。

4.出示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1〕认识它们吗?

〔2〕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提问:

寻找那些只有鸟具备,其他动物不具备的特征?

5.出示教材P12动物的图片。

提问:

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6.学生汇报。

7.归纳:

鸟的共同特征是:

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活动2:

鸟喙与取食

1.提问:

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

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

3.在教材P13用直线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4.按照书上P13的步骤进行小组活动——模拟鸟喙的取食。

5.学生实验并及时的记录。

6.汇报:

〔1〕从模拟实验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2〕说说你的体会。

7.讨论: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一种鸟的喙比较的短,能够磕开一些比较坚硬的种子的外壳,这种鸟的喙具有怎样的特点?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鸟类的起源。

板书设计:

第三课鸟类动物的特征

1.特征:

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改良意见:

学生举出很多鸟,有的学生也举错,老师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是鸟,观察书上的鸟找共同的特征,然后找到真正的共性,鸟喙和取食学生能够正确连线。

 

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几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找某类动物共同特征以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观察、分析更多的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