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212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

《天气》导学案

第七课时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学习目标: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导学流程:

一、自主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二)学生观察实验: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沙在水里呢?

 

2.组织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三、当堂检测:

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四、拓展延伸

一)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学生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二).组织汇报: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

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五、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溶解》导学案

第一课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2、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导学流程:

1、情境导入:

课本19页的资料导入。

2、检查预习:

你会用哪些图形记录不同的天气变化?

3、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活动一:

总结一个月的天气观察

1.分析我们记录的“日期-气温”柱状图,按照要求,统计气温数据。

气温统计表

时间和次数

从月日至月日,共计次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特别的气温

(偏高、偏低),发生在月日

 

 

这个月的气温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有

活动二:

分析天气的变化

1.根据我们的记录,分析云和风的变化。

云和风的统计

云的

统计

各种天气状况

晴天天;阴天天;多云天;其他天

常见的天气

晴天□阴天□多云天□其他□

出现过哪些

类型的云

积云□层云□卷云□

风的

统计

风向统计(方位)

风速统计

(0、1、2)

2.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分析降水量的变化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降水量(毫米)

活动三:

综合分析

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特点是:

天气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四、当堂检测

1.我们观察天气主要研究()。

(多项选择)

A.降水量 B.风向和风速  C.卫星云图D.气温

E.云量F.大气压G.相对湿度

2.今天我们根据()来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A.今天观察的天气信息B.这段时间观察天气的记录

C.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

2.写一段话来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五、拓展延伸

新视野:

科学探秘南极:

获取冰芯预测气候变化

科学家为了探秘南极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南极洲开展科学实验,通过获取冰芯预测气候变化。

在南极西部冰盾带,肯迪拉克·泰勒正带领他的冰川学家团队钻探古代冰层以获取冰芯样本。

冰层下的雪坑展现了南极西部冰盾带不同季节的地层情况。

雪墙后面是空旷的野外,阳光可以穿透多层雪照射进来。

最上面较暗的雪层形成于去年冬天,中间更为明亮的雪层形成于去年夏天,最下面较暗的雪层则形成于前年冬天。

这些季节分层仿佛是树的年轮,通过计算这种痕迹,可以了解从南极西部冰盾带挖出的冰芯年代。

冰芯捕获了降雪化成冰时大气中的气泡,通过它们,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史前气候的数据,为科学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数据验证,同时也提高其模型的精准度。

现在,研究人员正尝试记录过去10万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7、作业布置:

预习温度与气温。

8、课后反思:

 

《溶解》导学案

第二课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

掌握长期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比较的方法观测不同环境的温度,比较各种云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气温。

教学难点:

认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教具准备:

自己制作一张记录气温变化的统计图。

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你喜欢一天的哪个时间段?

(生举手积极回答问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天之中哪个时间段气温最高?

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有什么区别?

3、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活动一: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阅读课本第7页,思考课本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室内温度(℃)

室外温度(℃)

3.小组合作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我的解释:

 

阳光下的温度(℃)

背阴处的温度(℃)

我的发现:

 

活动二:

气温的测量

1.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

2在同一地点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四、当堂训练:

1.在一天中,通常()的气温最高,( )的气温最低。

A.夜晚    B.午后    C.中午

2.在夏天,通常室外阳光下的气温要比室内的气温();在冬季,通常室外的气温要比室内的气温()。

A.高    B.低     C.一样

3.()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A.室内阳光下的气温B.室外背阴处的气温C.室内外气温的平均气温

五、推展延伸:

新视野: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测量

最高气温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用最高温度表来测定的。

最高温度表的原理和我们熟悉的体温计一样,当白天气温上升时,最高温度表里的水银柱就会升高,但当气温开始下降时,最高温度表里的水银柱却不会下降,这样就可以将一天中的最高气温记录下来。

当需要再次测定时,可以用手捏住温度表,将水银柱甩下去。

最低气温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用最低温度表来测定的。

最低温度表里有一个哑铃形的游标,当气温下降时,游标可以随着温度表里的酒精一起下降,

但当气温上升时,它却不能再上升,因此可以记录下最低气温值。

要再次使用时,只要将温度表倾斜,游标就会重新回到酒精柱的顶端。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预习风向和风速。

八、课后反思:

 

《天气》导学案

 

第四课时风向和风速

学习目标:

1、阅读有关风向标制作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向标。

2、认识测量风速的风速仪。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向标。

教学难点:

认识测量风速的风速仪并学会测量风速。

教具准备:

风向标。

导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看不到风,但是当树枝摇动时,我们知道那是风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风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

测量风速的仪器叫什么?

三、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活动一:

风向和风向标

1.阅课本第9页,了解什么是风向。

2.小组合作,观察风向标,描述风向标的构造,根据风向标指示风向。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刮的是风。

3.阅读有关风向标制作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向标。

4.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活动二:

风速和风速等级

1.阅读课本第10页,了解风速(风的速度),认识测量风速的风速仪。

2.小组讨论,对照课本风速等级表中描述风速的特征,判断今天的风速等级。

观测记录:

我发现今天的风速等级为,依据是

活动三:

怎样描述风速

1.阅读课本11页,了解如何运用感官感知风速的大小和划分风速等级。

2.小组交流,各人描述今天早晨的风向和风速

 

3.用自制的风旗到室外测一测现在的风速,在天气日历中记录我们每天对风速和风向的观测。

月日

早晨

中午

傍晚

风向

风速

 

 

旗子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风速呀!

 

四、当堂训练:

1.炊烟飘移的方向与风向标箭头的方向()

A.一致B.相反C.无关

2.在用简化的风速等级记录风速的时候,等级“2”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东风   B.北风   C.南风

4.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A.风速    B.风向     C.风量

五、推展延伸:

自制磁悬浮风向标

一、制作材料

直径为12毫米的塑料直筒圆盒一个,直径10毫米的圆形磁铁2块,细铁丝100毫米,空圆珠笔芯一小截,双面胶、胶水、旧挂历纸、尖嘴钳、剪刀、锥子等。

二、制作过程

1.用锥子在塑料圆盒底的中心锥一小孔,将空圆珠笔芯紧固地插入中心孔内。

2.用尖嘴钳将铁丝的一端折成圆环形,将另一端折向圆环圆心再垂直折向上方,制成风向标支架,并用双面胶将支架粘在一块磁铁的S极面上。

3.用双面胶将另一块磁铁粘在塑料盖上,S极面与筒盖相贴。

4.将带风向标支架的磁铁(S极向内)装入塑料圆筒,使支架从中心管穿出;再将带有另一块磁铁的筒盖盖上,此时筒内的两块磁铁的N极相对,倒置圆盒,由于异种磁极互相排斥,上面一块磁铁就悬浮起来了。

 5.用两层挂历纸剪成风向标,相对粘固在支架顶端,注意粘在风向标的重心上。

 6.用嘴轻吹风向箭头,因阻力小,箭头就会很快地转动起来。

把风向标置于窗外,箭头便会准确指示风向。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预习降水量的测量。

八、课后反思:

 

《天气》导学案

第五课时降水量的测量

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雨量器。

2、认识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制作雨量器。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制作雨量器。

教具准备:

辈杯子、胶带纸、刻度纸条。

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

二、检查预习: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什么?

3、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活动一:

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1.根据课本12页的提示,合作完成制作简易雨量器。

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描述一下我们小组做的简易雨量器。

 

2.用喷水壶模拟降雨,用自制的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5分钟后模拟的降水量为

活动二:

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

1.阅读课本13页,了解降雨的等级。

2.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并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

 

四、当堂训练:

1.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原因是()

A.雨在一定范围内下得均匀,即使是雨量器的漏斗开口粗、盛水瓶细的雨量器,只要刻度标得正确,也可以用。

B.雨在一块地方下得均匀,大雨量器接到的水多,小雨量器接到的水少。

C.形状规则的雨量器能计算出一定面积的降水量的多少,而形状不规则的雨量器无法计算出一定面积的降水量。

2.24小时的降水量是()属于中雨等级。

A.10-25毫米B.25-50毫米C.50-100毫米。

3.天气预报明天有暴雨,我估计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五、推展延伸:

阅读课本19页《气象台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思考:

1、气象台是根据什么来预报天气的?

2、气象预报为什么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预习云的测量。

八、课后反思:

 

 

《天气》导学案

第六课时云的测量

学习目标:

1、学会对云分类。

2、掌握长期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比较的方法观测不同环境的温度,比较各种云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重点:

学会对云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对云分类。

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他们的形态千姿百态。

云的多少和形状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哪些信息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用什么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三、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察云

1.阅读课本14页,了解不同的天气状况是如何划分的。

2.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观察今天天空中的云,并进行描述和记录。

上午下午

我们可以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圆里,按照云在天空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活动二:

对云进行分类

1.阅读课本15页,了解气象学家是怎样给云分类的。

2.观察课本中三类云的形状。

层云:

积云:

卷云:

1.到教室外观察天空中的云,看看它们是哪一类型的云,做好记录。

 

四、当堂训练:

1.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A.卷云    B.积云    C.层云

2.表示多云的图形是()

A.B.C.

3.卷云是由微小的()组成的

A.冰晶B.小水滴C.水蒸气

4.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A.积云B.层云C.卷云

五、推展延伸:

判断属于哪一类云

 

()()

 

()()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自己观察云的变化。

2、预习降水量的测量。

八、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