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10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

1.填出下列单位换算:

1m/s=_____km/h8mL=_____cm37.9×103kg/m3=_____g/cm3

【答案】

(1).3.6

(2).8(3).7.9

【解析】

;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3.6;8;7.9。

【点睛】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50m平均速度_____m/s,后50m平均速度_____m/s,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答案】

(1).8.33

(2).7.14(3).7.69

【解析】

(1)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为:

(2)后50m的平均速度为:

(3)百米全程用时: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8.33;7.14;7.69。

【点睛】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对不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

注意公式的熟练运用。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从声音的特征上是指_____,“引吭高歌”的“高”从声音的特征上是指_____。

【答案】

(1).音调

(2).响度

【解析】

(1)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2)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

音调;响度。

【点睛】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摄氏度。

【答案】

(1).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2).100

【解析】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把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

故答案为: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100

5.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

其中“云在水中飘”是_____现象。

小明看到的“鱼”是_____成像。

【答案】

(1).光的反射

(2).光的折射

【解析】①云在天上,所以“云在水中飘”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因此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②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

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

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6.一个密度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_____kg,用它装植物油最多装_____kg.(ρ水=1.0×103kg/m3,植物油的密度ρ油=0.9×103kg/m3)

【答案】

(1).2.5

(2).2.25

..................

故答案为:

2.5;2.25。

【点睛】注意当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时,该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并且会熟练应用密度的计算公式。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量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

【答案】

(1).5m

(2).节约空间

【解析】

(1)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

(2)使用平面镜可以增大视野空间,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故答案为:

5m;节约空间。

【点睛】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为确定某种金属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_____g.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

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g/cm3,相当于_____kg/m3。

【答案】

(1).39

(2).5(3).7.8(4).7.8×103

【解析】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

;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由图丙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

故答案为:

39;5;7.8;7.8×103。

【点睛】测量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要用到天平和量筒,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及其密度的计算。

二、选择题

9.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房屋D.河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

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知:

总体趋势,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所以是熔化过程;可以排除CD;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熔点,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可以排除A,故选B。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视频

11.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答案】C

【解析】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造成的,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

C。

【点睛】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

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③“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雾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由上可知,吸收热量的是①③,故A正确为答案。

13.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蜡烛通过透镜成像的情况,下列过程中用到的主要光学规律与此相同的是()

A.照镜子B.放大镜C.放电影D.拍照片

【答案】D

【解析】如图,烛焰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拍照片;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4.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说明水的温度从6℃降低至2℃的过程中()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D.水的体积热胀冷缩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水的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到4℃后又逐渐增大,利用密度公式

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减小。

所以,水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故选:

C。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

【答案】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OO′,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能力。

16.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

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

先作出电光源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连接S′与挡光板的最上左边缘,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SO作出入射光线,并画出反射光线,阴影部分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障碍物右边的范围,如图所示: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视频

17.入射光线从空气入射三角形玻璃砖。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再进入空气的大致光路。

【答案】

【解析】先过入射点作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据此画出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会远离法线,由此画出进入空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折射光路的画法,关键是牢固掌握光的折射规律,作图要规范。

18.在图中画出光线L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光路。

【答案】

【解析】先过光线L与凸透镜主光轴的交点垂直主光轴画一物体AB,过A点分别作出平行于主光轴和过光心的两条特殊光线,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的交点为像点A′,过A′做主光轴的垂线得像A′B′,则B′为B的像;光线L的折射光线一定过像点B′,据此画出L的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借助物体AB找到B的像是本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

19.小杜同学在河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

(2)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g/cm3。

(3)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游码未归零

(2).27(3).10(4).2.7(5).不变(6).相平(7).变大

【解析】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再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可知,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游码未归零;

(2)由图乙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鹅卵石的质量:

;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所以鹅卵石的体积:

,所以鹅卵石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不变;

(4)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底部相平,若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小,则测得鹅卵石的体积偏小;根据

可知,m不变,V偏小,则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偏大。

故答案为:

(1).游码未归零

(2).27(3).10(4).2.7(5).不变(6).相平(7).变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等,掌握原理,学习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20.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小明使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之一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更小了

D.像任然完整,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4)小明在实验

(2)的基础上,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实验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

(1).10

(2).缩小(3).照相机(4).D(5).远离(6).上

【解析】

(1)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20cm=2f,所以f=10cm;

(2)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3)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故D正确;

(4)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应向右移动光屏;

(5)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

(1).10

(2).缩小(3).照相机(4).D(5).远离(6).上

【点睛】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熟悉实验、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五、解答题

21.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汽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该车的速度。

【答案】30m/s

【解析】设汽车的速度为v,由题意,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

后与汽车相遇,由

可得,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与超声波的路程关系式为

解得:

答:

汽车的速度为30m/s。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找出超声波传播距离、汽车通过路程的关系。

22.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2m×0.6m,额定载货量为4t.问:

(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货量为多少?

(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kg/m3)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

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答案】

(1)10.08t;

(2)1.67m3。

【解析】试题分析:

(1)已知车厢的容积和泥沙的密度,可以得到满载时车厢中泥沙的质量;

(2)已知汽车核准质量和泥沙密度,可以得到不超载情况下泥沙的体积.

解:

(1)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即:

V1=3.5m×2m×0.6m=4.2m3

汽车载货量就等于汽车内装的泥沙的质量:

由ρ=

得:

m1=ρV1=2.4×103kg/m3×4.2m3=1.008×104kg=10.08t

(2)汽车的额定载货量为4t=4000kg.若汽车不超载,最多能装的泥沙的体积为:

V2=

=

=1.67m3

答:

(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汽车载货量为10.08t;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1.67m3的泥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密度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