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88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docx

香港40年发展概况共13页

该研究(yánjiū)旨在通过对1967至2007的统计图表研究(yánjiū),形成一个对香港40年发展(fāzhǎn)的基本概念,并对这40年的发展做一个(yīɡè)简单的概括与总结:

人口:

在这40年中,香港的人口从1967年的372万增至693万,人口增幅总额达86.29%,而人口比率也从过去的男女数量均等发展为女多于男。

从香港的人口金字塔结构来看,香港的人口以35至49岁的人口居多,可能在未来的20年内迎来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而在人口组成结构中,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在过去的40年中有了近250%的增加,而14岁以下人口的比例略减,65岁以上人口比例略曾,更能够凸显潜在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在这40年中,香港的地区人口分布也有了重要而显著的变化,其中,居住在港岛的人口比例较为稳定,而居住于九龙的人口比例由1967年的55.8%下降至2007年的29.4%,另外,心结人口由1967年的18.9%上升至2007年的52.1%。

在这40年中,香港人口的粗出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从每千人23.7下降到接近8的水平),直到2003年开始才有一些回升(2007年为每千人10.2),而粗死亡率一直徘徊在千分之五点五左右。

在综合生育率方面,香港由1971年的每一千名妇女一生中有3459名活产婴儿跌至2007年的1024,下降了237.79%可见其发生的重大变化。

在粗结婚率和粗离婚率方面,粗结婚率成一个波浪形,由1980年左右达到顶峰(千分之九),在1997-2002年陷入一个低谷(千分之五左右),而离婚率却是逐年攀升,从1972年的十万分之九到2007年的千分之二点六六。

在结婚年龄方面,男女都有年龄推后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在女性中尤为明显,从71年的22.9岁推迟到2007年的28.3岁,男性初婚年龄由71年的27.8岁推迟到2007年的31.2岁,随着这些数据的推后,女性第一次活产年龄也从71年的23.4岁推迟到2007年的29.8岁。

在家庭住户数目方面,香港在这40年间呈现出家庭住户数目稳步上升,家庭住户平均人数显著减少的趋势。

这是越来越多的已婚人士倾向于不和父母居住且减少生育有关。

人口流动方面:

持单程通行证由内地来港人士从93年开始有了显著的增加,在96年达到了最高峰,在其后的这些年间也一直保持着这个状况。

且,持单程通行证来港人士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香港政府的官方解释是:

来与身居香港的丈夫团聚。

且在95年之后,每日的单程通行证配额也从原来的105增加到了150.从1981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香港于87年到97年每年移居海外的人数都超过了3万人,在90年到94年出现了移民高峰,其中有4年高过每年6万人,93年约为5万3千人,到了97年后,移民人数快速减少,在01年后,基本保持在1万人每年的水平。

劳动(láodòng)人口:

从劳动(láodòng)人口的年龄来看,1967至2007年间(niánjiān),29岁以下的劳动人口在总比例(bǐlì)中有了明显的减少,30至59岁的劳动人口比例有了明显的增加,且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闲置人口,要显著多于男性,在比例上,每个年龄段都多出一倍以上。

但是在劳动人口参与率的考察上,从1977年到2007年,女性的劳动人口参与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从45%提高到了53.2%,而男性的劳动人口参与率却有了一定的降低,从80.7%下降到了70.6%,下降了10%,其中,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于近年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失业率方面,由于基数原因,男性人口的失业率一直到与女性人口,且这个比例缺口由97年以后开始拉大,差距最大时候,一度达到03年的近3%,且于近年来,这个差距一直保持在1%以上。

对于失业率整体而言,1980年到1994年,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的水平,从98年起,失业率开始大幅攀升,2003年的男性失业率已经超过9%,随着劳动市场的改善,该数据其后有所回落,在07年总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

在就业不足率方面,随着市场的改善,也从03年的3.5%回落到了07年的2.2%。

按行业划分的工作人口百分比分布在这40年中也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首先,就是制造业占总劳动人口比例的显著降低,从1971年的47%下降到了2006年的9.7%,随之带来的,是其他行业的劳动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其中,建造业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1971年的5.4上升到了2006年的6.8%,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和酒店业的人口比例从1971年的16.2%上升到了现在的27.2%,运输,仓库,通讯业从61年的7.4%上升到了06年的11.6%,金融业发生的变化最大,从1971年的2.7%上升到了06年的17%,上升了500%多,社会,社区和个人服务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从1971年的15%上升到了26.9%,另外,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口比例从71年的6.3%下降到了06年的0.8%。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劳动人口的专业化加强,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明显,另外,制造业在香港的这几十年来全面萎缩,然后就是服务业的全面兴起。

按照香港政府的划分,每一个与服务业有关的大行业的比例增长都有10%以上,金融从业人员的比例更是有着惊人的增长。

其中,在制造业中,服装制造业的波动很大,就业人员的跌幅从83年开始也很巨大,其中,制造业中,劳动人口萎缩比较厉害的三个行业是服装制造业,电子业,纺织制品业和塑胶制品业,而食品业的如劳动人口比率于这些年一直有所上升,印刷制品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也有着缓慢的上升。

对于服务行业而言,其劳动人口比例上升最快的是金融业和地产业,快餐店,保险业和通讯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也有着缓慢的上升。

香港公务员方面,从68年到90年一直保持着一个增长的态势,90年到98年为一个波动期,但是总体人数基本没变。

近十年来香港致力于公务人员数量的所见,所以从98年到07年的公务人员数量是明显减少的,而且,公务人员以男性居多,占到所有公务人员的60%以上。

另外,在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人数于近年明显增加,最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3万人的水平。

而在港的外籍家庭用工数目于自1980年以来也在不断增加,并于2007年迫近25万人。

对于香港的强制公积金计划,有关雇员和雇主的参与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分别达到了97.6%和99.5%,而自雇认识的参与率却在逐年降低,于07年达到了75.1%。

强制公积金的净值保持一个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于07-08年度达到了2500亿港元。

工资(gōngzī)及收入

对于工资(gōngzī)的变动,名义工资在98年以前都有着相当可观的增幅,实际工资一直处于波动(bōdòng)状况。

而名义工资在98年之后(zhīhòu)的增长有所放缓,在03年之后,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得到了好转。

而就就业人员每月工资的比较,中位数从1985年的5600港币上升到了10000港币,25%分位数从4200港币上升到了6500港币,75%分位数从8200港币上升到了18000港币,其中,中位数增幅为78.57%,25%分位的上升幅度为54.76%,75%分位线的上升幅度为119.51%,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在从1985年至今工资有了明显的上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75%分位线和25%分位线的差距也在明显拉大(特别是94年以后),造成了香港比原来大的贫富差距。

对于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从1985年的11400港币上升到了17700港币,25%分位数从7000港币上升到了9200港币,75%分位数从18100港币上升到了31300港币,其中,中位数增幅为55.26%,25%分位的上升幅度为31.43%,75%分位线的上升幅度为72.93%。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际收支平衡

对于香港的GDP增长率而言,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涨幅,至1967年至今,一直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其中有7年高于10%,且都在87年以前,其后88年到97年,其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一直保持在3%到6%之间。

由于98年的金融危机,出现了子65年以来唯一的一次负增长(约-6%),而到了05-07年,却保持着一个相对高的位置,却也又说放缓。

对于按照人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香港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且于07年达到了约230千元的水平。

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系,香港的对外贸易一直在不断增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占其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982年的136%和35%提升到了2007年的343%和60%。

以名义计算的本地居民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9329亿元上涨80%,到2007年的16785亿元。

在国际收支方面,过往10年其经常账目都录得盈余,从1998年到2007年,外来的直接投资也有非常明显的增加,从1998年的1743.5亿增加到了9241.2亿,增长了430%。

这几年间,向外直接投资也明显增多,从1998年的1733.6亿增加到了2007年的8009.4亿元,增长了362%。

对外贸易(duìwài-màoyì)

香港的对外贸易(duìwài-màoyì)其出口方面没有太大的进展,但是转口和进口方面在这40年来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zēngjiā),进口额为40年前的近280倍,转口(zhuǎnkǒu)额更是40年前的1000多倍。

截止到2007年,以商品贸易总货值计算,香港的贸易额排在世界的第12位。

在进口方面,香港的资本货品,消费品和原料和半制成品的进口在67至2007年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增加,85年以来,香港从大陆的进口更是以每年惊人的速度增加,现在位置,已经占了其总进口额的一半以上。

对于其转口货值,消费品和原料和半制成品的增加程度最为明显,而其主要的转口对象是大陆和美国,对大陆的转口增长最为迅速,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其增长速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香港的出口,主要针对大陆和美国,而从87年以来,其出口额一直处于一个间接下降的状态。

对于香港的服务贸易,排除金融危机的因素,一直处于一个增长状态,2007年的服务输出净额达到了3300亿元。

工商业

香港的制造业,与9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处于一个下跌的状态,到了2003年以后稍微有所回升。

在其5大工业组别中,纺织业的缩水最为明显,而纸品,印刷,金属,机械工业在其百分比里面有了明显的增加。

对于选定行业类别的机构单位数目而言,金融,地产,商用服务也的单位数目在77到07年近3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850%,运输,仓库和通讯业增加了350%,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增加了280%,批发,零售和进出口贸易增加了近200%。

而制造业缩水近140%.

香港的零售业销售价值和数量指数在97年前都保持增长,于9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且于03年之后开始强劲增长。

选定食品零售商及食肆类别的业务收益数量指数自2003年后也有了显著的上升。

超级市场和快餐店的数目在25年间有了显著的增加。

保险业的业务收益在过去的15年间维持稳定的增长,通讯业及商用服务业的业务收益尽管在1997年高峰期过后稍微收缩,但近年也开始回升。

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及当地办事处数目在这些年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地区总部于91年到07年数目增加了106.98,地区办事处数目增加了851.08%,自2001年以来,当地办事处数目增加了107.32%。

政府收支,货币,金融。

政府收支方面,在政府收入一块,从1971年以来,除了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由于香港的经济持续向好,政府收入一直保持着一个增长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了3585亿港元,为1971年的1000多倍。

在政府公共开支方面,从1971年到1998年,其政府的公共开支一直保持着一个上升的态势,但是于近十年以来,政府的公共开支一直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没有明显的增幅。

在2007-2008年度为2559亿港元。

香港政府一直维持着审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所以,港府的收支一直保持在一个略有盈余的状态,除了在02-04年,有比较大规模的赤字以外(02年最高,不超过700亿港币),没有出现过大的赤字,且02年到04年的赤字,在后面的几年都有所回复,并于07-08年,创造了1237亿港币的盈余。

香港政府的公共开支,从1971年以来,一直有2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在保安和房屋方面的公共开支略减,在卫生方面的公共支出略增,在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涨幅最为明显,从1971年的1.6%涨到了2008年的13.6%。

在货币方面,香港的外汇储备(wàihuìchǔbèi)一直处在一个向上攀升的态势,除了72-73年,97-98年有所减少之外,一致都处于一个增加的态势,且于近年增幅最为明显,截止到2007年底,香港的外汇储备资产已经达到了11913亿港币,排名全球第九。

认可机构提供的贷款及垫款方面,在香港使用(shǐyòng)的贷款及垫款一直有一个增长,在98年金融危机的以后的五年间保持着一个下降的态势,于03年后又保持逐步的增长,截止到2007年,其香港使用的贷款和垫款额已经达到另外24680亿港币;在境外使用的贷款和垫款在95年达到了最高潮,超过了20000亿港币,但是,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大幅回落,最低谷的2003年,回到了8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于2003年之后又有增长,截止到2007年达到(dádào)了5040亿港币。

在货币供应上,自1967年以来(yǐlái),其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货币,除了在2000到2002年有小幅的放紧之外,一直保持着一个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最为显著的,是M2与M3的表现,在过去的30年,其与香港的经济保持着同步的迅速增长。

截止到2007年,M1已经达到了6170亿港币,M2达到了71070亿港币,M3达到了61400亿港币。

从外币兑换率及贸易总值加权的刚回指数中,我们可以看出,刚回总值甲醛的港汇指数自80年代后期有所上扬,于01年之后又有所回落,截止到07年,港汇指数为91.9;在83年以后实现联系汇率制度以来,港币对美元的价格就一直处于稳定;从1980年到1992年,港币对人民币一直处在一个升值的状态,其后保持平稳,于近几年又开始贬值;港币于83年之后的走势,和美元对世界货币的走势基本相同。

在金融方面,从1969年开始,恒生指数一直在波折中攀升,其中,在92年到02年,于92-94年,95-98年,98到02年有三次比较大幅的波动,在02年后,截止到07年,恒指一致朝着一个快速上升的方向发展。

在证券成交量方面,自02年以后也有了非常大幅度的攀升,07年成交量的涨幅比06年多一倍还多,达到了216655亿港币。

香港的黄金买卖价格,在75年到80年之间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攀升(853元/两-约3500元/两),在80年到96年,大多数时间都在3000-400元/两徘徊。

97年后到01年,有小幅下跌,到近2600元/两,而其后,截止到07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攀升,到07年,上涨到了7790元/两。

在最优惠贷款利率方面,香港在过去的30年,经历(jīnglì)了数个高息期。

受美国放宽货币政策的影响,截止到07年,最优惠贷款利率在2007年下降,下降到了6.75%。

运输(yùnshū),通讯及旅游

在运输方面(fāngmiàn),香港的公共道路长度从1973年的1026公里(ɡōnɡlǐ)上升到了2007年的2009公里,翻了近一倍,且每千人拥有的公共道路长度从1973年的0.24公里也略有上升,上升到了2007年的0.29公里。

从1977年到2007年,香港的车辆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私家车从1977年的113000辆增长到了2007年的372000辆,货车从1977年的41000辆增加到了111000辆,其他类型汽车从1977年的36000辆增加到了2007年的82000辆,其中,私家车的增长速度最为明显,增幅达到了229.2%;每千人拥有车的数量,也从1977年的41.1辆增加到了81.2辆,有了明显的增加。

公共交通方面,巴士每日的乘坐人次从1967年的187。

6万次上升到了2007年的405.3万次,港铁从2.5万次上升到了07年的398.9万次,小巴从1967年的70.1万次上升到了2007年的1815万次。

的士的乘坐次数从1967年的43.2万次上升到了109.7万次。

相比而言,较为古老的交通方式的使用人数则在减少,如电车及山顶缆车的使用次数从42.8万次降到了14.8万次,而大部分还是满足旅游需求,乘坐轮渡的人数也从1967年的568万次降到了07年的18万次。

在航空货运及何云方面,从1967年开始就有了飞速的发展,从1998年7月香港国际机场启用之后,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区内的空中运输枢纽的地位,在2007年,香港的国际航空货运量居全球第一,客运量排名全球第五。

客运量达到了4630万次,货运量达到了374.2万公吨。

从按运输方式划分的货运量上来看,于1983年相比,2007年香港的货运量整整达到了当时的6倍,其总海运量占到了总货运量的85%,达到了17.73亿公吨。

从1975年至今,香港的货柜吞吐量也提高了30多倍,达到了20呎标准货柜的吞吐量可以达到2400万个。

在通讯方面,公共流动电话用户的数量从87年代末岂不到现在已经达到了每10000人15211.2部,也就是每十个香港人,便有15.2名流动电话用户。

电话线路的条数从1967年的746.8条增加到了2007年的53432000条,增长了将近6倍;图文和传真线路的数量在2002年达到顶峰,在02年后到07年有所减少,截止到07年,达到了5062000条。

在互联网业务方面,以拨号接驳的互联网用户近年来略有下降,1999年为1734000户,2000年有所上升,随后到2007年又下降到960000户,储值卡接驳上网服务基本在香港已经消亡,从1999年的125000户降到了2007年的2000户,而宽频上网用户却在迅猛增加,自2000年有业务以来,其初始客户人数就哟392000户,到2007年,已经有1880000户用户,增长了近3.8倍。

从互联网的使用量上,用公共电话网络接驳方式上网的使用量在2000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却在以后的几年中骤减,到2007年,降低到了1997年之前的谁品,仅4.04亿分钟,而用宽频上网的使用量却在大幅增加,从2000年的2909兆MB增长到了2007年的9.13兆TB,使用量增加了几千倍。

在邮政方面,于较早年代比较,信件邮政服务的需求在近年明显放缓,包裹的邮寄量在77年以后就一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截止到2007年,信件的量为140.4万封,包裹数目为104.9万个。

在旅游方面,本地(běndì)居民离港人数一直保持着一定数目的增加,在83年之后,有一次质的增加,随后(suíhòu),除了03年之外,也一直保持(bǎochí)着增加的态势。

在2007年,本港居民(jūmín)离岗数字达到了8070万人次,当中,超过八成是前往中国内地。

而在访港人数方面,在整体上,特别是近几年也有着比较大幅度的攀升,其中,自2003年7月推行“个人游”计划以后,内地游客访港数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增加。

到2007年,内地访港人数得到了1549万人次,台湾访港人数达到了224万人次,其他地方的访港人数也得到了有点那个程度的增长。

跨界陆路旅客及车辆数于近年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随着香港与中国内地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系与日俱增,跨界形成的数目也大幅飙升。

其出入境次数都达到了8000万人次以上,而车次从91年的530万次增加到了07年的1550万次。

消费物价及住户开支

在消费物价方面,从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及其按年变动率来看,除了1999年到2004年有所下降之外,香港的物价指数一致处于一个攀升的状态,而04年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其指数又有所提高。

在按商品或服务分类划分的住户开支模式上来看,截止到2007年,和1973年相比,居民的开支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煤气电水费的开支在这几十年件比较稳定,占到了居民总开支的3.5%没变,而开支最大的特点就是:

视频开支减少,住房开支变大,交通开支上升。

其中住房开支由1973年的51.9%下降到了05年的25.8%,住房开支从73年的13.9%上升到了05年的30.6%,交通支出从1973年的4.9%增长到了05年的9.5%。

房屋及物业

从按楼宇单位类型划分的有人居住的屋宇单位数据来看,从1971年开始,香港的各种屋宇单位都有明显的增加,私人永久性房屋从1971年的32.8万间增长到了06年的114.3万间,增长了248.5%;供应租住房屋从1971年的26万间增加到了06年的69.1万间,增加了165.8%,资助出售单位于1980年开始兴建以来,到2006年也达到了38.3万间,相反的是,临时性住房较1971年有明显的减少,从6.6万间减少到06年的1.7万间,可见其房屋管理的规范化。

从按房屋类型划分的家庭住户分布来看,供应租住房屋的比例自1977年到2007年有所减少,从38.1%减少到了30.2%,私人用就行房屋从1977年的53.7%略降到2007年的52.5%。

有最大改观的是,自1980年开始建设开始建设自主出售单位以来,香港的临时房屋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1977年的8。

2%下降到了2007年的0.8%,而自主出售单位的住户分布到2007年达到了16.5%,可见香港房屋政策的成效。

按居所租住权划分的家庭住户分布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自置居所住户的比例扩大,租户的比例减小,数据显示,自置居所住户的比例从1980年的26.5%上升到了2007年的53.2%,租户的比例从1980年的65.9%下降到了42.9%,可见在这30年间,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住户拥有了自己的房屋。

从屋宇单位共住程度来看,可以看出私人永久性房屋的平均家庭住户数目显著下降,反应住户空间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另外(lìnɡwài),从香港政府的卖地记录来看,95-96年的卖地最为严重(yánzhòng),达到了将近920千平方米的面积(miànjī),而自从香港政府1998年6月暂停(zàntínɡ)卖地9个月以来,同样在2002至2004年期间再次实施停止卖地的措施,使得2001到2007年每年的政府卖地都不超过100千平方米,07-08年的政府卖地为114.6千平方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卖地少,但是近几年卖地的数目还是在微弱增加,有抬头之势,由此带来的卖地收入也有所增加。

从按房屋类型划分的新落成居住单位数目可以看出2002年至2007年以来,自主出售单位有了明显的减少,私人永久性房屋数量在02到07年也明显减少,供应租住房屋在06和07年亦有显著的减少,所以,可以看出,这些年香港的房屋出现了一个短缺的现象。

在物业方面,1997年至2003年期间,楼市趋向不稳定,楼宇买卖显著减少,楼宇买卖的宗数在2003年后才开始有所回升。

2007年,共达成合约数目为14.57万份,合约价值为5256亿元。

从按死人喽与种类划分的楼宇售价指数我们也可以发现,在97年以前,私人写字楼和私人分层工厂大厦的售价指数明显要比私人住宅楼宇和私人零售业楼宇的价格要高,但是到了9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的楼市受到了重挫,房屋指数跌了一倍不止,一直到了03年,才回复上涨的势头,截止到2007年,房价才开始稳步上涨,恢复到了1997年左右的水平,但是按死人喽与种类划分的楼预售价指数再也没有了明显的差别。

截止到2007年,按1999年为100点,私人住宅楼宇的售价指数是103.5,私人零售业楼宇指数是172.5,私人写字楼的售价指数是172.5,私人分层工厂大厦的售价指数是198.8.同样,按私人楼宇种类划分的楼宇租金指数的走势和卖家指数的走势有着很强的相似性,按照1999年为100点,私人住宅楼宇,私人零售业楼宇,私人写字楼和私人分层工厂大厦的租金指数分别为101.8,111.8,131.9,100.4.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5年,居于公营租住房屋及私人永久性房屋的家庭住户的租金于收入比率均有上升。

教育

按受教育程度及行呗划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