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301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

选择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

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3、制度化的教育:

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它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4、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

6、负向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7、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8、价值性教育目的:

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9.、功用性教育目的:

指的是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

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10、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个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发展过程。

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研究型教师的过程。

11、教育个体的专业发展: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

12、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3、课程:

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4、课程标准:

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15、校本课程:

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6、综合课程:

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17、课程目标:

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18、教学设计:

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19、教学策略: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0、学生心理障碍:

指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生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21、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一词是由美国神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

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22、诊断性评价:

指在教育、教学和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23、形成性评价:

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反馈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矫正。

24、相对评价法:

指根据所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25、研究行动:

指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行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

三个不同的层次。

3、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和的实践活动。

4、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5、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和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

6、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它们之间既相互,又相互,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7、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既包括

也包括和,是与的统一。

8、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教育与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教育、教育、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教育、教育、教育。

9、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其中,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比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是。

12、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

13、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从提升到,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1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代。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等。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的功能和促进的功能。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等等。

3、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的以人为本教育观念。

4、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和。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有。

其中,提高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

5、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与与与。

6、教育创造文化的直接途径是,间接途径是。

7、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证明了:

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8、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教育必须与相适应,教育必须与相适应。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

一是;二是。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

一是,二是。

11、和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12、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和,其中核心是。

13、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态的文化,一种是形态的文化。

14、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和。

15、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是。

16、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其二是。

17、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

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的文化。

18、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和

增长的模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和四方面,其中,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20、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是:

1、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规定了

,另一方面规定了。

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和功能。

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也要依据

4、一个社会(或国家、民族)的整体教育,应把满足需要和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和构成的。

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 。

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和。

10、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又是教育工作的。

1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各种高一级教育打好基础,为民族素质提高打好基础。

 

1、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它包括及

等福利。

2、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有。

3、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有标准和标准两种。

4、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和。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和。

6、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和三者统一的整体。

7、师生关系可分为关系、关系和关系。

其中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8、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

和和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和三个方面。

10、影响教师职业地位的因素有。

11、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的训练、掌握、通过为社会服务。

12、教师职业是以为职责的职业。

13、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另一种是“”。

14、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三种。

1、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课程等。

2、课程的组织包括、、、及等。

3、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和两种。

4、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课程论、课程论、课程论、课程论和课程论五种。

5、课程标准包括部分和部分,其中部分是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

它的具体化是。

6、国家课程具有和的特征。

7、课程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和。

8、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有和等。

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和。

10、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等。

11、课程实施是指把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实现预期的基本途径。

1、教学主要强调的行为;课程主要强调的范围。

2、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3、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和三种。

4、教学设计包括和

五个基本内容。

5、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与行为等。

6、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可将知识分为与三类。

7、一般来说,讲述大体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8、提问行为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9、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和。

10、教学设计具有和

七个特征。

1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等。

1、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导生制”也称。

2、班级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的集体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3、班级的非正式组织有三种类型:

和。

4、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又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功能,又具有功能。

5、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

四个方面。

6、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班级组织的设计、和

7、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

专制型、和。

8、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民主型气氛或,另一种是专制型气氛或。

9、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

教育、培养、

和。

10、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1、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教育评价的核心。

2、我国的教育目标由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总目标、和

所构成。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把学生评价分为

和。

4、总结性评价最关注的是测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即试卷的和。

5、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和。

6、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导向、和。

7、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三类。

8、按照测验编制方式进行划分,可将测验分为和。

9、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一般可分为和两种。

10、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

1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2、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和三个部分。

13、为了克服整体印象评价法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较强的弊端,现在中小学使用较多的方法是。

14、多重评价法在步骤上首先是学生自我评价,其次是,最后是。

 

四、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A.《论语》B.《学记》

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A.《雄辩术原理》B.《理想国》

C.《政治学》D.《金言》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D.《爱弥儿》

4、《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D.赞科夫

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B.孟禄C.沛西·能

6、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B.社会现象

C.自然现象D.本能活动

7、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教育具有()。

A.生产性B.阶级性

C.历史性D.实践性

8、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属于()。

A.非制度化的教育B.制度化的教育

9、工业社会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

10、“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以下三类,其中最基本的用法是()。

A.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B.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C.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1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A.陶行知B.杜威

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答:

1、B2、A3、A4、B5、B6、B7、C8、A9、B10、A11、B

1、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D.阶级性

2、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3、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D.教育

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表现。

A.应然B.实然

5、义务教育具有()。

A.基础性B.全民性C.全面性

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教育

C.环境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

1、B2、C3、D4、A5、ABC6、B7、ABC

 

1、从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有()之分。

A.价值性和操作性B.终极性和发展性

C.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A.体育、美育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B.社会C.人与社会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本位论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生产关系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6、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是()。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

1、B2、B3、C4、C5、A6、B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智慧D.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独立性B.调控性C.创造性

D.自我意识性E.选择性

3、教师的职责是()。

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

C.思想品德教育D.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工作中起()。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D.核心作用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A.师范教育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D.自我教育

6、教师职业形象的核心是()。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

7、师生关系中的()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A.社会关系B.教育关系C.心理关系

8、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家庭B.学校C.环境

答:

1、ABCD2、C3、A4、B5、D6、B7、B8、B

 

1、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案

2、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

A.知识技能B.技能技巧C.技巧D.智力

3、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

A.理论知识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D.逻辑知识

4、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拉梅尔德B.杜威C.多尔D.奈勒

5、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

6、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前苏联()提出的。

A.赞科夫B.马卡连柯

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

7、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

A.多尔B.杜威C.泰勒D.奈勒

答:

1、A2、D3、B4、B5、C6、C7、A

 

1、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

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罗杰斯

2、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实验法

3、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教学时间D.教学措施

4、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的是()知识的教学。

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

5、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罗杰斯

答:

1、C2、A3、B4、B5、D

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英国牧师贝尔

C、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郎普制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D、圣路易编制法

3、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主张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随时升级的是()

A、特郎普制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D、圣路易编制法

4、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规定60名学生以上的班级应设立辅导教师的是()

A、特郎普制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D、圣路易编制法

5、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是()

A、活动课时制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D、协同教学

6、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把教师和儿童从固定的班级中解放出来,采取较有弹性的教学组织的是()

A、活动课时制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D、协同教学

7、班级组织角色结构的特点是()

A、民主性B、成对出现

C、多重性D、不断转换

8、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通常是()

A、20人以下B、25人左右

C、50人左右D、超过70人

9、日本学者夫根哲治、吉田寿夫的研究认为,与儿童的学业成就相关的认知维度是()

A、活泼度B、温厚度C、聪明度

D、沉着度E、刚毅度

10、美国学者弗伦奇和雷文认为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中,属于法律赋予教师的权限的是()

A、正当势力B、强制势力C、报酬势力

D、参照势力E、专业势力

答:

1、D2、C3、D4、B5、C6、D7、BCD8、B9、CDE10、A

1、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

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

2、诊断性评价获取相关信息的一般手段为()

A、查阅有关的成绩记录B、摸底测验

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D、日常作业E、评价者的观察

3、根据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习活动包括()

A、认知B、情感C、态度

D、技能E、道德F、行为

4、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认知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

C、情感学习D、态度学习

E、道德品质学习F、行为习惯学习

5、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标准化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

C、客观性试题测验D、主观性试题测验

6、通常认为正规测验的信度应()

A、小于0.5B、大于0.5

C、大于0.7D、不小于0.9

7、在编制测验中,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有()

A、增加测验试题的数量B、控制试题的难度

C、选择测验内容D、明确测验目的E、参照测验的评定标准

8、如果要求试题的难度适中,则试卷的平均难度应为()

A、0.4左右B、0.5左右

C、0.7左右D、0.9左右

9、根据有研究,技能学习必须经过认知、定位、自动三个时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的三个原则是()

A、模仿、练习、矫正B、接近、练习、反馈

C、模仿、反馈、矫正D、练习、反馈、矫正

10、对学习技能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A、观察法B、作品表现法C、书面测验法

D、表演评价法E、练习法

 

11、在实验观察评价中,“能观察描述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变化和现象”属于评价目标等级中的()

A、初步学会B、学会

C、熟练D、自动化

12、目前构成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三个类别一般为()

A、兴趣、意志、态度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兴趣、态度、品德

D、兴趣、情绪、态度

13、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测评,并以此研究建立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