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问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789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耳鼻喉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耳鼻喉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耳鼻喉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耳鼻喉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问答题.docx

《耳鼻喉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问答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问答题.docx

耳鼻喉问答题

1.危险三角区:

因面部静脉回流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疖肿等)如处理不当(如挤压)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利特尔区(Littlearea)鼻中隔的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有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丛,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3.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

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4.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

5.萎缩性鼻炎(atrophicrhinitis)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

6.鼻中隔偏曲:

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形成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者。

7.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

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

即通过小手术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8.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位于咽鼓管圆枕后上方的凹陷称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其上部紧邻破裂孔,癌细胞可以扩散至颅内。

9.咽狭(faux)由上方的悬雍垂、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咽弓、腭舌弓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0.咽后隙(retropharyngealspace)位于椎前筋隙与颊咽筋隙之间,上起颅底,下达第1、2胸椎平面,两侧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隙相隔,中间有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部分。

11.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

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内淋巴环。

包括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后壁滤泡及咽侧索组成。

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13.喉阻塞(laryngealobstruction)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病变,喉部通道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称喉阻塞。

14..环甲膜(cricothyroidmembrane):

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纤维韧带组织。

15螺旋器(spiralorgan、,corti器)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力感受器和主要部分。

16.梅尼埃病(Menieredisease,MD)是以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17.胆脂瘤:

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

18.药物性聋(drug-inducedhearingloss):

是因抗生素、水杨酸盐、利尿类、肿瘤类等药物应用过程或应用以后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

19.胶耳:

胶耳液体如胶冻状,甚为粘稠,呈灰白或棕黄色,含大量蛋白质,如糖蛋白及核

1.鼻腔易出血区: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面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集成血管丛,该区即为“利特尔区”(Little’sarea),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易出血区”。

2.Ostiomeatalcomplex,OMC:

是指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3.Waldeyer淋巴环:

咽淋巴环:

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

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4.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

5.Reinke间隙:

声带黏膜下的固有层可分为3层:

浅层为任克间隙,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6.Ossicularchain听骨链:

由锤骨、砧骨和镫骨连接而成听骨链。

7.Bezoldabscess贝佐尔德脓肿:

发生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尖部气房发育良好时,乳突尖内侧骨壁较薄,若乳突蓄脓,可穿破该处骨壁,脓液循此溃破口流入胸锁乳突肌深面,在颈侧形成脓肿,称为贝佐尔脓肿。

8.Meniere’sdisease梅尼埃病:

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涨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1.Physiologicalturbinalcycle生理性鼻甲周期:

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2.Ostiomeatalcomplex,OMC:

是指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3.Waldeyer淋巴环:

咽淋巴环:

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

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4.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

5.Reinke间隙:

声带黏膜下的固有层可分为3层:

浅层为任克间隙,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6.Laryngealobstruction喉梗阻:

系因喉部或其邻近器官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7.Bezoldabscess贝佐尔德脓肿:

发生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尖部气房发育良好时,乳突尖内侧骨壁较薄,若乳突蓄脓,可穿破该处骨壁,脓液循此溃破口流入胸锁乳突肌深面,在颈侧形成脓肿,称为贝佐尔脓肿。

8.Meniere’sdisease梅尼埃病:

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涨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1.萎缩性鼻炎特征:

为鼻腔粘膜、骨膜甚至鼻甲骨发生进行性萎缩,并有脓痂形成,常因伴有变形杆菌感染而奇臭,又称为臭鼻症。

急性鼻窦炎临床上可分为(卡他期、化脓期、并发症期)

1.三凹征:

喉阻塞时,因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腔负压增加,乃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的吸气期凹陷。

2.鼓室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见一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3.传导性耳聋:

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

4.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本病较常见,尤以冬春季多见。

5.眩晕:

多呈突发性旋转性,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感摇晃、升降或漂浮。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泠汗等症状。

6.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的特发性内耳疾病,常见于青壮年。

2、窦口鼻道复合体:

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认为: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为关键,该区域被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就是以中鼻甲、钩突和筛泡作为手术标志和进路的。

3、光锥:

在鼓膜脐部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系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

4、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且该处接近颅底,鼻咽部恶性肿瘤常从此径路入颅。

5、声门裂: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为声门裂,简称声门,空气由此进出,亦为喉的最狭窄处。

1、Littlearea: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Littlearea,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2、扁桃体周围脓肿:

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的是蜂窝织炎,继之形成脓肿而成。

3、扩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切除了除颈淋巴结区域的六个淋巴结群和与其有关的非淋巴结构以外的颈淋巴结或非颈淋巴结结构时称之。

5、听骨链:

是鼓室内容物,中耳结构的一部分,由锤骨、铮骨及镫骨所组成,外接鼓膜,内连前庭窗,主要作用把声波由外耳传到内耳的作用。

1,鼓室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见一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2,嗅沟:

位于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

6,喉阻塞:

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属证.

7,鼻-鼻咽呈氏静脉丛: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表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区.

8,EB-VCA-IgA:

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

10,咽峡:

上界为县雍垂,软腭游离像;两侧为腭舌弓,腭咽弓;下界为舌背.

2、声门: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1、简述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特点。

症状与体征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

间歇性、交替性

持续性

鼻涕

略多、粘液性

多、粘液或粘脓性

嗅觉减退

不明显

可有

闭塞性鼻音

头痛、头昏

可有

常有

咽干、咽痛

可有

常有

耳鸣、耳闷

可有

下鼻甲形态

粘膜肿胀、暗红色、光滑

粘膜肥厚、不光滑

下鼻甲弹性

有、柔软

无、硬

对麻黄素的反应

有明显反应

治疗

保守

手术

2、简述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分度及其临床特征(喉阻塞分度)。

答:

一度:

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

  二度:

安静时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明显缺氧;

  三度:

明显吸入性呼吸困难,喉鸣音重,三凹征(肋骨间、胸骨、锁骨上的软组织内陷,像抽走空气的皮球一样)明显,缺氧和烦躁不安,不能入睡;

  四度:

呼吸极度困难,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嘴唇苍白或发绀、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进而昏迷、心力衰竭,直至死亡。

3、简述扁桃体切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答:

适应症

  

(一)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

  

(二)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

  (三)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导致营养障碍者。

  (四)风湿热、肾炎、关节炎、风心病等患者,疑扁桃体为病灶者。

  (五)因扁桃体,增殖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六)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七)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而扁桃体又有慢性炎症存在时。

  (八)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病例。

 禁忌症

  

(一)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一般不施行手术,需炎症消退后3-4周方可手术。

  

(二)血液病,高血压,代偿机能不全的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等均不宜手术。

  (三)风湿热及肾炎等全身症状未控制时不宜手术。

  (四)在脊髓灰白质炎及流感,妇女月经期及月经期暂时不宜手术。

(五)病人家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高者。

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以下者。

4、简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及临床分型。

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直接延续。

本病在临床上是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1)单纯型:

最常见。

多在反复发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炎性病变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

主要病理变化为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

临床特点为:

耳内呈间歇性流脓,感冒时流脓发作或流脓量多;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无臭味;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肾形的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微红或苍白、增厚;耳聋为轻度传导性耳聋。

   

(2)骨疡型:

多由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迁延而来。

病变可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等可发生坏死。

中耳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多有肉芽或息肉形成。

其临床特点是:

耳内持续性流粘稠脓,常有臭味;鼓膜呈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长蒂的息肉从穿孔处脱出,可堵塞外耳道,妨碍引流;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耳聋。

乳突X线拍片可发现有边缘模糊不清的透光区。

颞骨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内有软组织阴影,可伴轻微骨质破坏。

此型中耳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3)胆脂瘤型:

胆脂瘤为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

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的成份为脱落的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为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相连。

由于囊内含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胆脂瘤形成后,直接压迫周围骨质,或其基质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循此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本型的临床特点为:

耳内长期持续流脓,可多可少,有特殊恶臭;听力损失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鼓膜穿孔多为松驰部或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豆腐渣样物质,且有奇臭。

乳突X线拍片或颞骨CT扫描显示在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整齐。

4、简述气管切开的手术适应症和常见并发症。

答: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适应症:

(1)喉阻塞:

由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呼吸困难较明显,而病因又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喉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咽腔、喉腔变窄发生呼吸困难者,根据具体情况亦可考虑气管切开术。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可考虑气管切开,如重度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严重胸部外伤,颅脑肿瘤,昏迷,神经系病变等。

上述疾病时,由于咳嗽反射消失或因疼痛而不愿咳嗽,分泌物潴留于下呼吸道,妨碍肺泡气体交换,使血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管切开后,吸净分泌物,改善了肺泡之气体交换。

同时,术后吸入的空气不再经过咽、喉部,减少了呼吸道死腔,改善了肺部气体交换,也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此外,气管切开后也为使用人工辅助器提供了方便。

(3)预防性气管切开:

对于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可施行气管切开。

有些破伤风病人容易发生喉痉挛,也须考虑预防性气管切开,以防发生窒息。

(4)取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经内诊镜下钳取未成功,估计再取有窒息危险,或无施行气管镜检查设备和技术者,可经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

(5)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或气管、颈段食管损伤者,对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应严密观察,仔细检查,作好气管切开手术的一切准备。

一旦需要即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

(1)皮下气肿:

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2)气胸及纵膈气肿(3)出血(4)拔管困难(5)气管食管瘘

名词解释

变应性鼻炎:

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

腺样体:

位于鼻咽顶后壁的淋巴组织,形似橘瓣状,有5~6个纵沟,多在10岁逐渐萎缩。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如发生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导致鼻窦炎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

利特尔动脉丛:

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

咽淋巴环:

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相互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喉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四凹征:

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上腹部,肋间隙吸气时相内凹陷

老年性聋:

伴随年龄变化而发生的听觉系统退行性变导致的耳聋,多因螺旋神经节细胞萎缩或耳蜗基底膜特性改变而致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鼻部症状:

早期回缩鼻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不引起患者重视,瘤体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耳部症状:

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

颈深部淋巴结肿大:

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脑神经症状:

破坏颅底骨或通过破裂孔和颈内动脉管侵犯岩骨尖引起

对脑神经损害,继而累计

对脑神经而出现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听力下降等症状;直接侵犯咽旁间隙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引起

对脑神经受损而出现软腭瘫痪、反呛、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

远处转移:

骨、肺、肝。

喉癌声门上型:

早期无明显症状,可仅有喉部不适感或异物感。

以后癌肿表面溃烂时,出现咽喉疼痛,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

肿瘤侵蚀血管后痰中带血,常有臭味。

向下侵及声带时才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等。

易向颈深上组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转移

慢性鼻窦炎分期:

1型:

单纯型慢性鼻窦炎1期单发鼻窦炎2期多发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2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期单发鼻窦炎伴单发性鼻息肉2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3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3型:

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和筛窦骨质增生

气管切开术手术指针:

1喉阻塞2三、四度呼吸困难3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4手术前置手术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证: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4白喉带菌者,保守治疗无效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

6、简述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分非特异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

前者主要指药物治疗,如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抗胆碱药等。

此外还包括激光、冷冻、射频、微波手术等。

特异性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免疫疗法等。

应根据病人的症状类型和病理生理学过程选用不同的药物或联合用药。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何临床表现及体征?

本型起病较急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都轻重,主要有咽痛避烈吞咽困难,痛常散至耳部,全身症状有恶塞高热,幼儿可高热抽搐,呕吐或昏睡。

体征有扁桃体肿大,周围充血,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连接脓点可成点可成假膜,易拭去,不留出血创面。

下颌角等处淋巴结可肿大。

2.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的喉部疾病有哪几类?

请举例。

答案:

第一类喉的先天性疾病。

如:

先天性蹼、先天性喉软骨畸形,先天性喉喘鸣。

第二类喉的炎症性疾病。

如:

小儿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喉白喉。

第三类喉的良恶性肿瘤。

如:

喉乳头状瘤、喉癌。

第四类喉的其他疾病。

如:

喉狭窄、喉异物、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喉痉挛。

1、为什么气管异物容易落入右支气管?

右侧主支气管较粗短,约2.5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o~25o角。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约5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45o角。

因此,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2、食管存在几处生理性狭窄?

如何形成的?

第1狭窄是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而致,是食管最狭窄的部位。

异物最易嵌顿于此处。

由于环咽肌牵拉环状软骨抵向颈椎,食管入口通常呈额位缝隙,吞咽时才开放。

食管镜检查时,不易通过入口,可待吞咽时进入。

第2狭窄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食管镜检查时局部可见搏动。

第3狭窄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所致。

第4狭窄,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横膈所致。

由于第二、三狭窄位置邻近,临床上合称为第二狭窄。

3、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⑴异物进入期:

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时立即引起剧烈咳嗽及憋气甚至窒息,随异物深入症状可缓解。

⑵安静期:

异物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一段时间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特别是异物较小停留在小支气管内时,可无任何症状。

⑶刺激与炎症期:

异物刺激局部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并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咳喘、痰多等症状。

⑷并发症期:

有支气管炎和肺炎、肺脓肿时,表现为发烧、咳嗽及咳脓痰、呼吸困难等。

异物阻塞气道影响通气时,由于缺氧,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而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加快,肝增大等。

此外,可引肺不张、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隔或皮下气肿。

1.简述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包括:

(1)传导性听力减退;

(2)轻微耳痛,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可暂时减轻;(3)间歇性耳鸣。

检查时主要可发现:

(1)鼓膜内陷,有时可有鼓室积液;

(2)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试述分泌性中耳炎积液的机理:

①咽鼓管通过软骨段管腔开闭具有调节中耳气压,便之与外界大气基本保持平衡的功能,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时,餐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气体被逐渐吸收,形成负压,此时中耳粘膜肿脓,毛细胞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可出现漏出液。

②感染及变态反应的原因,引起咽鼓管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同时导到咽鼓管阻塞,中耳负压,渗出物增多。

1.试述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二)局部症状:

1.多脓涕;2.鼻塞;3.头痛;4.嗅觉障碍。

治疗原则:

根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

1.滴鼻药;2.上颌窦穿刺冲洗;3.负压置换;4.手术;5.根治术;6.FESS。

2.试述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点:

耳内长期持续流脓,脓量多少不等,但有恶臭,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期可为混合性聋,松驰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可见灰白色鳞屑状或无定形物质,奇臭,骨部外耳道后上壁可=-=,X线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锐利。

治疗原则:

及早实施乳突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1、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病因:

⑴咽鼓管功能障碍:

①咽鼓管阻塞:

(机械性阻塞、非机械性阻塞)②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⑵感染、⑶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

①听力下降②耳痛③耳内闭塞感④耳鸣非化脓性中耳炎处理: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以及病因治疗。

①非手术治疗;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