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710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docx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超级经典

数学学业水平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1、集合

(1)、定义: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叫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表示一个集合要用{}。

(2)、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记作,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元素a和集合A之间的关系:

a∈A,或aA;

(5)、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

N;整数集:

Z;整数:

Z;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

2、子集

(1)、定义:

A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则A叫B的子集;记作:

AB,

注意:

AB时,A有两种情况:

A=φ与A≠φ

(2)、性质:

①、AA,A;②、若AB,BC,则AC;③、若AB,BA则A=B;

3、真子集

(1)、定义:

A是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记作:

AB;

(2)、性质:

①、A,A;②、若AB,BC,则AC;

4、补集

CUA

A

①、定义:

记作:

CA{x|xU,xA}

U且;

②、性质:

ACAACAUCCAA

U,,();

UUU

5、交集与并集

A

B

(1)、交集:

AB{x|xA且xB}

性质:

①、AAA,A②、若ABB,则BA

(2)、并集:

AB{x|xA或xB}

A

B性质:

①、AAA,AA②、若ABB,则AB

1

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2-4ac000判别式:

△=b

y

y

二次函数y

f(x)

2bxca

ax(

的图象

0)

O

x1x2x

x

x

x1=x2

O

O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数根有两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

2bxca

ax0(0)的根

x1,x2(x1x2)

x

1

x

2

b

2a

一元二次不等式

{x|xx1,xx2}

{

b

xR

|x}

2a

2bxca

ax0(0)的解集

“>”取两边

一元二次不等式

{x|x1xx2}

2bxca

ax0(0)的解集

“<”取中间

不等式解集的边界值是相应方程的解

22

含参数的不等式ax+bx+c>0恒成立问题含参不等式ax+bx+c>0的解集是R;

其解答分a=0(验证bx+c>0是否恒成立)、a≠0(a<0且△<0)两种情况。

第二章函数

1、映射:

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记作f:

A→B,若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b叫a的象,a叫b的原象。

2、函数:

(1)、定义:

设A,B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

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就称f:

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f(x)的

范围叫函数的值域,定义域和值域都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

(3)、函数的表示法常用:

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画图象的三个步骤:

列表、描点、连线);

(4)、区间:

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闭区间,表示为:

[a,b]

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开区间,表示为:

(a,b)

满足不等式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

[a,b)或(a,b];

2

(5)、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

①、整式:

全体实数,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R;

②、分式:

分母0,0次幂:

底数0,例:

y

2

1

|3x

|

③、偶次根式:

被开方式0,例:

y25x2

④、对数:

真数0,例:

log(11)

ya

x

(6)、求值域的一般方法:

①、图象观察法:

y

|x|

0.2

1

②、单调函数:

代入求值法:

3]

ylog2(3x1),x[

3

2xx2x③、二次函数:

配方法:

yx4,[1,5),yx22

④、“一次”分式:

反函数法:

y

x

2x

1

⑤、“对称”分式:

分离常数法:

y

2

2

sin

sin

x

x

⑥、换元法:

yx12x

(7)、求f(x)的一般方法:

①、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f(x),且满足3f(x1)2f(x1)2x17,求f(x)

11

2

②、配凑法:

f(x)x求f(x)

2

xx

③、换元法:

f(x1)x2x,求f(x)

④、解方程(方程组):

定义在(-1,0)∪(0,1)的函数f(x)满足

1

2f(x)f(x),求f(x)

x

3、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

区间D上任意两个值

x1,x,若x1x2时有f(x1)f(x2),称f(x)为D上增函数;

2

若x1x2时有f(x1)f(x2),称f(x)为D上减函数。

(一致为增,不同为减)

(2)、区间D叫函数f(x)的单调区间,单调区间定义域;

(3)、判断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①、设,②、作差,③、变形,④、下结论

(4)、复合函数yf[h(x)]的单调性:

内外一致为增,内外不同为减;

1x1x

4、反函数:

函数yf(x)的反函数为yf();函数yf(x)和yf()互为反函数;

1y1x1x反函数的求法:

①、由yf(x),解出xf(),②、x,y互换,写成yf(),③、写出yf()

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3

1x反函数的性质:

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f()的值域、定义域;

1x

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点(a,b)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b,a);

5、指数及其运算性质:

(1)、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根等于a(

*

n1,nN),那么这个数叫a的n次方根;

na叫根式,当n为奇数时,aa

nn

;当n为偶数时,

nn

a

|a|

a(a

a(a

0)

0)

(2)、分数指数幂:

正分数指数幂:

m

nm

an;负分数指数幂:

a

a

m

n

1

m

a

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1,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0的负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1

(3)、运算性质:

当a0,b0,r,sQ时:

rasarsarsarsabrarbr

a,(),(),

raa

r

b

6、对数及其运算性质:

(1)、定义:

如果aN(a0,a1)

,数b叫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Nb,

a

其中a叫底数,N叫真数,以10为底叫常用对数:

记为lgN,以e=2.7182828,为底叫自然对数:

记为lnN

(2)、性质:

①: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loga10,③、底的对数等于1:

logaa1,

M

logaloglog,aaaa

N

1nn

logaMloga,a

n

7、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定义yax(a0且a1)yx

log(a0且a1)

a

a>1010

图象

y

x

y=a

x

y=a

y

y

y=logax

y

(非奇非偶)

x

1

1

O1

x

O1

y=logax

OxOx

定义域(-∞,+∞)(-∞,+∞)(0,+∞)(0,+∞)

值域(0,+∞)(0,+∞)(-∞,+∞)(-∞,+∞)

4

单调性在(-∞,+∞)在(-∞,+∞)在(0,+∞)在(0,+∞)

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1,x01,x00,x10,x1

变化

x

a

x

1,x0a1,x0logx0,x1logx0,x1

aa

1,x01,x00,0x10,0x1质

定点1,

0

a过定点(0,1)loga10,过定点(1,0)

图象

特征

x

a0,图象在x轴上方x0,图象在y轴右边

图象

x

ya的图象与ylog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关系

第三章数列

(一)、数列:

(1)、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每个数都叫数列的项;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

定义域:

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值域:

数列本身,对应法则:

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

数列{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例:

数列1,2,,,n的通项公式an=n

n1

1,-1,1,-1,,,的通项公式an=

(1);0,1,0,1,0,,,的通项公式an

1

2

n

1)

(3)、递推公式:

已知数列{

a}的第一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用一个

n

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叫递推公式;例:

数列{an}:

a11,

1

a1,求数列{an}的各项。

na

n1

(4)、数列的前n项和:

Sna1a2a3an;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

n

a

1

S

n

S

1

S

n

(n

(n

1

1)

2)

(二)、等差数列: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通项公式:

ana1(n1)d(其中首项是a1,公差是d;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3)、前n项和:

1.

n(a1an)n(n1)

S2.Snna1d(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n

22

(4)、等差中项: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即:

ab

A或2Aab

2

5

[说明]: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

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

对于数列

a,若an1and(常数),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

n

②、等差中项:

对于数列

a,若

n

2

anaa,则数列

1nn2

a是等差数列。

n

(6)、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

如果

a是等差数列的第n项,am是等差数列的第m项,且mn,公

n

差为d,则有aanmd

n()

m

②、等差数列

a,若nmpq,则

n

anaaa。

mpq

a

1

a

n

也就是:

a1ana2an1a3an2,如图所示:

aa,,an,a,a

2a3,21

1nn

a

2

a

n

1

③、若数列

a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

n

*

k,那么Sk,S2kSk,S3kS2k成等差数列。

N

S

3k

如下图所示:

a

1

a

2

a

3

akaaaa

k12k2k13k

S

k

S

2k

S

k

S

3k

S

2k

④、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

S

是奇数项的和,

S

是偶数项项的和,Sn是前n项的和,

则有:

前n项的和SS奇S偶

n,当n为偶数时,

S

S奇

n

2

d

,其中d为公差;

SSa

当n为奇数时,则奇偶中

n1

S奇a

2

n1

S偶a

2

(其中a中是等差数列的中间一项)。

⑤、等差数列

a的前2n1项的和为S2n1,等差数列bn的前2n1项的和为

n

'

S,则

2n1

a

n

b

n

S

2n

'

S

2n

1

1

(三)、等比数列: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2)、通项公式:

n1

anaq(其中:

首项是a1,公比是q)

1

(3)、前n项和]

na,(q1)

1

n

Saaqa(1q)

n(推导方法:

乘公比,错位相减)

1n1

(q1)

1q1q

n

a(1q)aaq

1qS1nq

说明:

①Sn

(1)○2

(1)

n

1q1q

○3当q1时为常数列,Snna1,非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6

(4)、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也就是,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

G

a

b

G

2

,即Gab

(或Gab,等比中项有两个)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

对于数列

a

n1qq,则数列

a,若(0)

n

a

n

a是等比数列。

n

②、等比中项:

对于数列

a,若

n

2

anaa,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n2n1

(6)、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

如果

a是等比数列的第n项,

n

a是等比数列的第m项,且mn,

m

公比为q,则有nm

anaq

m

②、对于等比数列

a,若nmuv,则

n

a

naaa

muv

a

1

a

n

也就是:

a1ana2an1a3an2。

如图所示:

aa,

2a3,,a21

n,a,a

1nn

a

2

a

n

1

③、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

*

k,那么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

N

S

3k

如下图所示:

a

1

a

2

a

3

a

kaaaa

k12k2k13k

S

k

S

2k

S

k

S

3k

S

2k

(7)、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分析通项,寻求解法

123

n(n1)1

2

222n2nnn

n,135(2n1)n,123

(1)(21)

26

12n

①公式法:

“差比之和”的数列:

(235)(235)(235)

n1

②、并项法:

1234

(1)n

③、裂项相消法:

1

1

2

1

6

1

n1)n

1111

122334nn1

④、到序相加法:

⑤、错位相减法:

“差比之积”的数列:

12x3x

2

n

nx

1

第四章三角函数

1、角:

(1)、正角、负角、零角:

逆时针方向旋转正角,顺时针方向旋转负角,不做任何旋转零角;

(2)、与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都可以表示为集合{|k360,kZ}

7

(3)、象限的角:

在直角坐标系内,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

限,就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2、弧度制:

(1)、定义:

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叫弧度制。

(2)、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180弧度,1弧度

(3)、弧长公式:

l||r(是角的弧度数)

180

)57

'

18

y

P(x,y)

扇形面积:

S

1

2

lr

1

2

|

|

r

2

r

2y

x

2

0

r

0

x

3、三角函数

(1)、定义:

(如图)

(2)、各象限的符号:

cos

y

r

x

r

   tan

   

cot

y

x

x

y

   

sec

   

csc

r

x

r

y

  

y

y

cos

_

+

sin

+

+

Ox

x

O

__

_

+

_

+

y

O

tan

sin+

x_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的角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

的弧度0

2

64323

3

4

5

6

32

2

sin0

1

2

2

2

31

2

3

2

2

2

1

2

010

cos1

3

2

2

2

10

2

1

2

2

2

3101

2

tan0

313—31

3

30—0

3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cos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3)倒数关系:

sin

2

2

cos

1

sin

tantancot1

cos

tancot

1

1

2sec2

tan

cos

cotsincsc1

sin

2csc

2

1cotcossec1

seccsc

(4)同角三角函数的常见变形:

(活用“1”)

①、

21cos

2

sin,

2

sin1cos;

21sin2

cos,

2

cos1sin;

8

tancot

2

cos

sin

sin

cos

2

2

sin2

22

cossin2cos2

,cottan2cot2

sincossin2

2

③(sincos)12sincos1sin2

,1sin2|sincos|

5、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一:

sin(k360)sin  cos(k360)cos  tan(k360)tan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sin(180)sinsin(180)sinsin()sinsin(360)sin  

cos(180)coscos(180)coscos()coscos(360)cos  

tan(180)tantan(180)tantan()tantan(360)tan

sin()cos

2

sin()cos

2

3

sin(

2

)cos

sin(

3

2

cos

补充:

cos()sin

cos()sin

2

2

3

cos(

2

)sin

3

cos(

2

)sin

tan()cottan()cot

2

2

3

tan(

2

cot

3

tan(

2

cot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S:

sin()sincoscossinS():

sin()sincoscossin

()

C:

cos(a)coscossinsinC():

cos(a)coscossinsin

()

T:

()

tan()

tan

1tan

tan

tan

T:

()

tan()

tan

1tan

tan

tan

T的整式形式为:

tantantan()(1tantan)

()

例:

若AB45,则(1tanA)(1tanB)2.(反之不一定成立)

8、二倍角公式:

(1)、S2:

sin22sincos

(2)、降次公式:

(多用于研究性质)

C:

2

1

2sin2

cos2cossincossin2

2

122

2sin2cos

1

sin

2

1

cos

2

2

1

2

cos2

1

2

T:

2

ta2n

1

2

tan

2

tan

2

cos

1

cos

2

2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