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372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司马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司马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司马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司马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马迁教案.docx

《司马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司马迁教案.docx

司马迁教案

揣摩人物心理读写中感悟精神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2课第66—68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并能感受他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难点:

司马迁的刚强坚毅、才华横溢,《史记》的优秀杰出、万古流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在听说读写中感悟人物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在揣摩司马迁的心理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他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设计中多次涉及到说、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司马迁矢志不渝精神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猜成语导入

1.师讲故事,学生猜成语,说出出处。

生齐读课题。

畅谈积累有关《史记》的知识。

2.师: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指名说。

生: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

……

出示: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结果怎样?

生自读课文思考。

(点评:

如何导入把握好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复习导入、自读课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所学,学生还易有满足感与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围绕课题提问题,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先质疑再探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感受《史记》的价值

1.师:

每件事情都是有结果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生:

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2.师:

鲁迅曾这样评价《史记》。

出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齐读。

师:

你怎么评价《史记》,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出示谈话交流:

史记是

生:

《史记》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生:

《史记》是一部鸿篇巨制。

生:

《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出的辉煌巨著。

3.师:

《史记》有这么高的价值,那可是司马迁发愤写出来的。

(点评:

这一部分教学采用的是“倒装”,即先讲授事件的结果,再探求原因。

这样的教法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1.师:

同学们,回过头来想想,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请你自读1-2节,找出原因。

生自由读书。

2.师:

谁来说说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交流。

(1)英雄的影响

生:

司马迁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听着……心里十分激动。

从中可以看出父老乡亲讲的故事对他影响很大。

师:

恩,他是受到了古代英雄的影响。

那么,父老乡亲可能会讲哪些英雄故事?

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大禹治水、刘邦鸿门宴……

师:

这些故事都记载在《史记》中了,有兴趣的可以课后看一看。

师:

面对着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

我也要像那些英雄一样,学习他们的品质……

生:

他们的事迹太伟大了,我要编写一部史书,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

(2)父亲的影响

师:

年少的司马迁还会因为什么写《史记》?

生:

他还受了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师:

是的,他受父亲的影响比较深。

特别是父亲临终之时的

生:

遗言、嘱托。

(3)父亲的嘱托

①师出示父亲的嘱托:

“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指名读。

生以平缓的语气读。

师:

父亲临终时的遗言该读出什么语气?

谁再来读?

师指名一人读。

全班齐读感受父亲的愿望。

②师:

看着奄奄一息的老父,司马迁会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师出示:

此时,司马迁也早已,他地说:

“。

生仿照形式说话。

③师:

听了父亲的话,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生:

司马迁牢记……走遍全国……资料。

师适时板书:

记嘱托

④师:

司马迁的求知过程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

、。

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

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教学重点之一。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概括原因,并从中揣测人物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写史书的原因中。

首先是司马迁面对黄河水,听着英雄的故事,内心是怎么想的;其次是看着奄奄一息的老父,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又是怎么想的。

从这两个方面揣测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他写史书的原因所在。

另外,古诗的积累也无形的渗透在教学中。

司马迁求知的过程引导学生领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层含义。

四、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1.师引读: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正当他……,一场……头上。

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继续写下去了?

自由读第3节,找出原因。

生: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师板书:

受酷刑

2.师:

想想看,司马迁可能会受哪些酷刑?

生:

被鞭子抽、折磨身体、被夹手指……

师:

其实,司马迁受的酷刑远比肉体的折磨还要残忍。

出示酷刑的资料:

腐刑,又称宫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罚,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

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

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

它使正常人的身体残缺,心灵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

3.师:

遭受酷刑的司马迁,真是痛不欲生,他

生:

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师:

他“悲”的是什么?

“愤”的又是什么?

生:

“悲”的是《史记》还没有完成,自己又受了酷刑;“愤”的是汉武帝是非不分……

4.师:

是什么让他打消了念头?

生:

要完成《史记》的信念。

5.师:

司马迁振作精神、下定决心写《史记》,还想到了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读,找句子,写感受。

6.交流

(1)想的句子

师:

他想到了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这部史书!

”我感受到他选择死的重于泰山。

师出示《报任安书》原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生齐读。

生:

我还读出了他要完成史书的坚定信念,从“一定”和“!

”可以感受到。

师:

请你读出坚定的语气。

生读,全班齐读。

(2)做的句子

师:

他又是怎么做的?

说说你的感受。

生:

他尽力克制自己……工整的隶字。

从中感受到他的忍辱负重。

师适时板书:

忍辱负重

师:

看图片,想象一下:

他具体是怎么做的。

出示:

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已经。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仍然。

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他依然。

生仿照形式写话说话。

(点评:

引导学生感悟司马迁在怎么的环境下写《史记》,进而体会他的品质,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案例中,我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去实现。

读,读出司马迁写书的坚定;写,试着写司马迁在不同情景下的做法。

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在追问,引导学生更深度的理解人物。

总之,在读写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五、总结拓展

1.师引读:

就这样,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生命写成的。

2.师:

读到这里,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

出示:

司马迁,我你,。

生仿照句式说话。

师适时板书:

矢志不渝

3.师:

再读课题。

师:

发愤到底是什么?

出示:

发愤到底是什么?

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

它是谈迁。

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

生:

发愤是谈迁遭受厄运后写成的《国榷》。

生:

发愤是左丘明失明后写成的《左传》。

生:

发愤是海伦因病盲聋后写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点评:

司马迁的刚强坚毅、忍辱负重、矢志不渝,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里,我设计了“司马迁,我想对你说”的写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

拓展的“发愤是什么”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搜集脑中积累的资源,加深对课文对人物更深层次的了解。

6、知识迁移:

1.复习本课知识结构,总结到课本上。

2.你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教师寄语:

让我们永远记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让我们好好读读辉煌巨著《史记》,让我们心中的司马迁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生之路!

 

板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英雄的影响(立志)忍辱负重前无古人

父亲的影响矢志不渝辉煌巨著

父亲的嘱托

为什么写《史记》怎样写《史记》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