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09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docx

和君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李肃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

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

李肃先生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公司执行董事长

资深并购重组专家、著名管理咨询顾问

第一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第一节:

国外资本市场的情况

第二节:

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现状

第二章:

中国资本运营的5大要素结构

第一节:

资本市场与产业整合相结合

第二节:

资本市场资源能力的结合

第三节:

资本市场与管理能力的结合

第四节:

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第五节:

资本市场与融资技术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大投资机遇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具有重大的投资价值

第二节:

如何寻求有组合要素能力的人,对这些人和公司进行投资

第三节:

如何利用国际一体化对中国的投资机会进行把握

 

第一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实战案例

第一节:

国外资本市场的情况

我们最近和中远做一个项目,要将修船产业整合后到新加坡做。

新加坡的修船产业目前在世界属于领先地位。

欧美修船业在下滑,日、韩以造船为主的业务也在下滑。

我们和中远的代表团跑到新加坡现

代化的市场,在那儿和金融律师,把投资银行如汇丰,新加坡发展银行,以及交易所,政管部门全部拜访了一遍。

我们对此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知道了规范的资本市场在干什么,在竞争什么。

即资本流向在资本市场上的流动规律是什么。

我们看完新加坡市场觉得非常清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汇丰银行的分析师,他做了一个海事分析,我听完后就知道了中国落差在哪。

大牌产业分析师是十年不断研究相关产业,并预测产业高峰、低谷,预测海事哪家公司该好,是否应投资,以十年不败为基准,反映出了他们顶尖的素质。

海事的评论在新加坡有两个人最棒,这两个人在争大牌机构投资者,让机构投资者关注其结论,按其结论投资。

而整个新加坡的散户是跟着所有这些大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来走。

在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在资本市场最健全的情况下,一个上市公司到底能否获取大量的过剩资本,其尺度是得有最好的产业分析师评点。

观点

 

中远的上市公司半死不活是因为没有产业分析师关注他们。

没有产业分析师分析的企业是一定要死掉的企业。

整个资本不往这儿流,因为别人不知道你是好或坏,所有大的投资者一般都是看产业分析师的分析。

中小型的企业可能是二、三流的产业分析师分析,他们的股市只是在二、三流市场,只有局部资金流入。

而最好的公司一定要引起最好的产业分析师的注意,这些最大牌的产业分析师引领资产的流向。

他们的竞争不是以投机的方式判断这个股市什么时候热,为什么要投资,他全部是基于对这个公司以及这个产业发展的深度分析和专业预测。

我们在国外看到的大产业分析师,像金手指一样,在整个调动着资本的流向。

其整个产业分析师和产业分析师间的竞争实际是投资引导的竞争。

即谁能把资本引导动,他们讲的案例非常生动,在哪个年代所有人不关注哪个产业的时候,大牌产业分析师告诉他们,海事领域哪些产业正在兴起,所有机构都要关注这个产业,这个产业就热了,大家就在这个产业里找资金。

这时产业分析师告诉你哪家最有希望,这家公司的股市马上就上来了。

带有投机心理的散户必须跟大的机构投资者跑。

也就是说真正的大钱由大户投资者受理,比如基金等等。

很多散户是将钱交到开放式基金来运作。

开放基金如不是在股市上交易,你如果放到里面,没有挣到钱就可以将钱要回来。

因此这种开放式基金要求帮人家炒股票的大的投资者有非常高的素质,永远在涨,有大量的钱往这儿涌,一旦出现波动,所有人钱一抽,你就得关门。

新加坡规范的整个资本市场实际是投资分析的能力在引导大资金,大资金引导小资金。

资本的流动实际在帮助大规模产业结构的调整。

什么叫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说到底是产业结构调整中对整个资本市场引导的功效,作是反映大量的资金在整个现代市场经济过剩的条件下的有目的地流动。

观点

 

思考

现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供大于求,资本永远是过剩的,投资机会永远不像当年商品短缺的时候,今天老三大件,明儿新三大件。

这是不成熟的市场,总有机会莫名其妙地出来,某些人发现这个市场不

成熟,某块市场发展起来大家就去追。

进入成熟市场经济的时候资本是大量过剩的,就看谁有最好的产业概念,让这些最好的产业分析师去发现,挖掘、传播。

然后把大量的过剩资本引进来,大量的资本进入你这个领域,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过来。

最好的企业得到资本的钱最好的企业就会更好,最差的企业资本市场不理你,到最后会衰退、死亡。

因此资本市场的资本运作其实是资金流动和产业结构整合之间的一个结合点。

这种结合点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实际是以行为为主导,投机行为为辅助,因为什么东西最好是有最好的产业分析师分析的。

看完这种资本市场后再看中国市场在干什么?

第二节:

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现状

背景情况

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在整个资本市场上,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大的机构投资者,互相之间绝对不抬轿,如果说这个股票好,为进这个股票,就看这个股票有无作庄的。

一般来讲都

是黑幕交易,和经营者有各式各样的联系。

只要那个庄家进去了,我就不进去了。

股评家帮助散户分析,股评家说你看那家大户在进货,进完货后他要拉高,现在进是最好的时候,等人家都进完了,说哪支哪支股票已差不多了,拉高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跑。

实际是大家和散户之间的投机博弈,看谁能骗过谁,谁骗过谁谁就赢了。

去年整个股市519行情都在涨,反映了散户的水平增加了。

股评家天天搞消息,历史怎么做,什么时候是出货的规律,所以最后都是散户挣到小钱,大家挣不到大钱造成行情上涨也挣不到钱,行情往下跌,得到就往外跑。

因此现在中国的股市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股市。

做完对比,发现中国股市基本是以投机为主导,投资是辅助的。

谁敢投?

说这个产业要发展了就把资金引过来吗?

很难说。

所谓一波波技术潮,都是庄家煽起来的,企业真正的素质他们不管,只是以投机行为为主导的市场。

比较两种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从一个纵向的过程看到底应该如何认识?

思考

 

解决思路

我认为现在应从一个特定角度去看。

因为我们介入中国资本市场比较早,87年、88年我们介入了上海的资本市场,应该说中国最早的配股大概是88年,当时没有上交所,只是在柜台里,我们做的方案是小飞乐怎么配股。

股份制试点刚起来的时候,上市公司以15%为

基准每年分红。

因为当时中国资本短缺,所有人都在争,黑市利率很高,公开的利率是10%左右。

所以一定要比利率高一点的分红,才算正常的好的上市公司。

因此当时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15分红,很多企业觉得不值,还不如变成债券。

88年给其小飞乐做一个方案,我们是一直跟着股市过来的。

我们董事长是金融界最大的大家,作为君安证券研究所的所长,最先提到要打倒股评家,股评家有极强的投机性,带领散户进行投机。

所以他一年5000万预算,养活80多个人,成立君安研究所。

要进行股市分析,代替股评家。

因此他被公认为首开了证券研究的先河。

我们一直在研究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90年代初的时候是供求失衡的炒作。

深圳只有五家股票,大股票涨得很疯,因为那是供小于求,当供求接近平衡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供求投机转向了政策投机。

当时很多政府限制了股市。

政府到底放多大盘子,发多少新股都会影响。

突然说发50几个亿,股市就掉了,政府说限制发行了,股价又回去了,当时所有人的投机行为是政策投机行为。

近几年,中国大多数股市的运作都是一种投机炒作,即庄家操纵投机,就是大户和企业商普涨的时代和操纵的时代都过去了。

所谓普涨是供求之间有麻烦,政策影响非常大,这种时代已快过去了。

在目前的条件下,这种操纵时代也正在逐渐减退其操纵能力。

现在证监会加强监管,而且散户的博弈能力也绝对不比大户差。

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资本市场出现了大量过剩的市场资本。

大家以为会普涨,拿了现金就可以增值的时代已过去了。

最近几家大的资本投资者已退了出来。

国有股减持阶段,有人判断使中国股市进入漫漫熊市。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资本市场正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而在走向成熟的转化期有什么样的要素促使其真正能够转到那个成熟阶段,还是有非常多门槛的。

在中国通过产品运作成为暴富的企业从目前的资料还没有看到。

老老实实做一个产品是中国普遍的过程,而中国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大部分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观点

 

案例剖析

华源模式是如何造就的

95年华源是一个基本没有核心产业,搞房地产和对外贸易的公司,其历史只有不到3年,纺织部部长当董事长,纺织部主任在当经理。

我们去的时候已从8000万增值到2亿,有一定的资金和能力。

我们去

了之后谈要再造一个产业化的华源,这个产业没有基础,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认真再造华源资源,否则就是一个空壳,是一个架子,评房地产投机,对外贸易投机都无法做。

当时我们在探讨如何将其转化为一个产业化的公司,我们给他们做了三年顾问。

华源的周总做得相当漂亮,是很厉害的老板。

大规模地进入资本市场整合的领域,大规模地划拨,低价值买国有资产。

做了四个公司,后来又收购一个公司搞华源医药,研究生命科学。

他把握中国市场最重要的事是中国的体制是不成熟的,大量的资源是被政府分割的,做得最漂亮的是国有体系不断地组合资本,组合资源,拿这些资源用政策体制优势拿到上市资格。

因此做出了三个上市资格,收购了一个上市公司。

华源在这几年超常规发展中,做到二、三百个亿,最近又包装了一个企业准备上市,后面还要准备一个上市公司。

他从中国的传统体制出来,非常清楚地知道大部分的资源是被地方政府条块分割在政府手中。

需要用这些资源就得用政策方式、体制方式把资源划出来,进行包装。

他的包装技巧很漂亮,把麻烦留给地方政府,好的东西自己拿走,包装后,这个企业会被带起来,政府的麻烦肯定会消化掉,如果企业自己半死不活地发展,肯定要死掉。

周总的谈判非常漂亮,告诉你一个机会,你如果用就跟我走,他从来不说怕麻烦。

他称之为北京人的创意,上海人的算帐。

把好的东西拿过来,坏东西留给他们一步步就做起来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的体制在转轨期,在体制的转轨期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被利用。

实战案例

德隆现象

德隆是一个新疆个体户。

一下出来十个上市公司,最近又出七、八个,他现在当第二大股东也不怕,包括北京中燕等等很多家都被他把握

住。

德隆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不成熟的。

在5.19上市公司竞争力论坛上,德隆的老板唐万新说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中国全世界最好的资本市场,傻子都可以挣钱,更何况是我们聪明人。

像美国、新加坡的资本市场很成熟,都没有机会了。

因此在变动的市场机会,可以把握和不可以把握的东西很多。

好的资本市场就是在不规范的市场上市盈率很好,小的资本套来大的资本。

在市盈率高的情况下有大的机遇,他对整个公司运作规律的掌握非常好。

他有一个理财公司,资本已达四、五百个亿。

我给他们做过局部顾问,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对上市公司用什么方式把这个产业概念编全,把大资本拿过来,把股市推高,再融资,这套技巧非常娴熟,所以说,德隆老板已成为了最好的投资家。

他们自己算帐已接近1000亿资产。

而十年前这个企业只是一个小个体户,什么小生意都做过,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大的集团体系。

这种现象使我们看到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有大量的资本可以抓过来。

实战案例

蓝星实业

蓝星实业的老板也是非常优秀的,在产业概念上是第一流的。

懂得把一个产业的概念如何编制成比别人高一级的体系。

我们当年给中远做

顾问的时候,收一个西南化机,那个公司做的是小化肥压力溶液的装置,在我们看来这个公司没有任何潜力,我们建议其转产,我说你们这个公司没戏,是整个大化工设备工程中一个局部,而且你还做不大。

大化肥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你只做小化肥。

小化肥过剩正在死,我们说你没有什么前景。

所以那时我们天天和当地政府说这个东西没有机会,说不如让中远给他并了,因为中远需要一个压力溶液的技术做一个罐式集装箱,但后来没有谈下来。

两年后蓝星的老板去了,除了一个非常好的产业概念,他确实棋比我们高一招。

他把化工部最大的设计院并进去,突破这个厂的所有领域,将其从一个局部的装置改造成一个大的承揽工程系统。

工程承揽下来后让你什么都做,而且突破了化肥了,化工设计院的所有东西他都可以做。

这两个东西拼起来,其产业体系完全不一样了,走向了一个新的概念,因此这个公司变成了一个大的化工产业,整个成了从设计到施工到设备一体化的大公司。

使得西南化机跳了一个产业档次。

这个公司已有四个上市公司,而且还要大战,兼并上市公司,重组公司,产业运作非常好。

因此像这样的公司,实际是在不成熟的产业状态下研究怎样去抓住这种资源配制的机遇。

实战案例

复兴实业

我们最近在和复兴实业的老板聊天。

我们问他,你弄那么多上市公司干什么?

药业、媒体什么都干,我们说你为何可以多元经营?

他讲了一个概念,说:

中国的人力资源是处于封闭运营的状态,因此最好的

企业家,应该说是没有一个流动机制的。

你不知道哪个企业家是最好的,其精力并不一定处于最佳状态,不像整个国外人力资源有一个非常完善的配制体系。

IBM在低谷的时候不行了,董事会请一个猎头公司抓人。

当时猎头公司把整个IT业所有大家全部排队分析后,一家一家去谈,之后所有人不敢来,又在整个产业之外研究救死掉企业的最好的企业家。

排队到最后排到郭士纳,这个人以前救过一个烟草食品的公司,叫JRJ,收购后在低谷里如何把它整顿好了,于是各个企业排完后说这个人最棒,把这个人就拉过来。

人力横的流动是最好的事。

而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成熟到什么程度?

就是拿着钱的人一定要追人家。

他说我现在并购的所有公司,不一定控股,我作第二大公司没关系,我进去只有一个尺度,只要这公司的企业家比别人高半尺,我就知道所有的产业都死了也轮不到他死,我们一定是最后死,而且我们是上市公司,又有退出机制,我们不会死。

所以他坚信这些企业都是最好的企业,所以投资了一片。

小结

把四个案例总结完后,得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正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在这个过渡的阶段企业要抓住四个机遇。

体制是不成熟的,因此在体制机遇里一定可以找到很多最好的资源重组的机遇。

资本市场是不成熟的,你就一定要根据其不成熟的程度在整个边缘上找到资本扩张的可能性。

故事

美国的多元经营源于60年代,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突然打到全球去了。

在全球具有自己的品牌效应,并开始多元经营。

因为可口可乐把加州整个葡萄酒一一兼并,顺着这品牌将加州葡萄酒带成全球性的产业。

他去兼并食品业,马上把美国食品变成一个全球化的食品,其研究机构研究法国的食品要什么,英国的食品要什么,日本的食品要什么,之后用可口可乐的品牌去打。

换句话说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重组、组合变成多元的经营是和一个大公司的品牌直接相关,以销售渠道和延伸性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

因此当时起步的时候多元化在大公司的眼里是可以驾驭的。

故事

日本有一个综合商社,将松散的一批大公司,三菱摩托、三菱汽车系列的产品组合,最后用金融方式组成一个大的商社,在全世界营销,把东西都卖出去。

工业企业也不要愁资金,商社给你提供金融性的支持。

但中国这四家,没有一家是有关系的。

背景情况

华源由最棒的纺织企业一下子跳到农业,机械,再跳就跳到生物化工。

现在天天谈生命工程,生命科学。

这些现象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贯通了一个思维。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资本市场正在转型的时代,

每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思维放到咱们和通用电器、通用汽车竞争,把什么都干完再竞争中国的企业都得死光。

资本市场不成熟,产业市场不成熟,人力资源也不成熟,你只要比中国别的企业高出半尺就一定可以赢,引得对资本。

国外资本即使加入WTO,大批进入中国也不会所有的大公司都进来,你就有机会对接,而且也不排除在先行的运作中找到了最好的人才,拿到钱,挖跨国公司的人,最后你也变成跨国公司。

最近我看海洋石油公司大规模在国外上市后,聘的副总是100万年薪,那是国外最出名投资银行里给其做上市的,最后把上市的人都挖来,和光(音)做ERP,把安达信的顾问请来,做到最后把安达信项目经理挖过来了,变成自己的人了,而他把安达信大量的经验带来了。

小结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很简单的结论:

中国资本市场的转型带来所有体系的转型,看起来不仅是资本市场从投机到投资;从深层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转型,市场资本的运营规律也在转型,产业升级和整合也在转型,人力资源和管理方式都在转型。

转型期里的战略一定要用转型期的方式解决。

即你的思想方法和转型方式都要重新配制,重新研究,才能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住自己资本市场的机会。

观点

 

第二章:

中国资本运营的5大要素结构

第一节:

资本市场与产业整合相结合

中国资本运营必然跟五个要素直接相关。

这五个要素的关系如下:

观点

 

观点描述

资本市场要与产业整合相结合。

案例:

实战案例

中子刀的案例。

我们一直讲中子刀的两重天,中子刀是一个高科技的项目,实际是把俄罗斯的中子源垄断性地买到中国来,中子源治癌症,可以把无氧的癌都杀死。

但有一个难点,中子辐射的是一个计算机的方法,要计算清楚,保护,放射的量,才蒙准备把握。

而这种办法太

麻烦了,为一个病人要算两年,两年算出来人也死了。

因此从美国弄一套计算方法。

这个方法非常的快,一个小时就可以算好,两个技术拼凑起来,再加上保护体系,那确实是全世界的独立知识产权,而且有其独特的竞争实力。

当时整个资本市场正兴高新技术热,这家公司觉得自己融资的机会来了,到第一届高标会讲,当时确实有投机的大家给其搅合,他们的方案是:

另外设计一个公司买中子刀,那个公司再卖给医院,倒手后赚取暴利,400万的成本,可以卖3000万。

这个公司很热就可以将这个上市公司炒到十倍、二十倍的股价,以股价出的钱买你的中子刀。

这个投资方案,把几个上市公司炒热了,三个上市公司坚定不移地要投这个项目,就在深圳高标会炒这个事,说炒热了再干,三家说要投3个亿,就觉得三家股市都会大涨,那会出来多少钱?

涨一倍,出来的钱是几十个亿。

怎么算怎么有机会。

所以就瞎搅合。

其实这不是从产业考虑,只是炒。

三家一起炒,股市就涨了一块,涨了之后就不动了。

因为网络热起来了,他们又炒网络,那个投资大家去炒网络了,就把项目扔在一边,中子刀来找我们了,说他们现在惨了,工资都发不出来,到底怎么办。

我们就给他作咨询,说你这个东西得重新研究战略。

你现在拿一个技术去折腾资本市场就是投机意识,没有建立产业整合的概念。

他问我们什么是产业整合。

我说了这样一句,我做过威达机械的顾问,对医疗器械产业非常了解,在医疗器械产业人的眼里你的项目一钱不值,医疗器械必须有一个大的体系才有后续能力,就算你有技术,你知道这台设备的整个周期有多长?

最多两年,40台就够了,一旦中国出40台中子刀是什么状态?

这个中子刀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治,局限性的产品做到40台就饱和了,再往这个城市里卖一台就打架了。

50台就过剩,60台就全毁了。

你看伽玛刀就是个例子。

因此你必须重新设计战略,我们重新给他们做了一套战略体系。

告诉他你这个产业的概念是必须转成医疗服务产业才有价值,就生产40台,在中国做40个点,而且算人。

就像麦当劳布局一样,人流有多少,病源有多少,哪的病人最集中,把最好的点作完,在这个体系里等于是和医院合作,在里面分享现金流,把东西放进去,在医院待活,这样就做一个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疗服务体系之下,你去做三个拼接,首先把外国的医疗机械体系拼进来,和你一起做东西,就变成了综合的医疗体,这时租赁公司会出来,外国的机械公司都带租赁公司来。

这时要研究最好的远程治疗体系,把最好的专家请来,只要最好的专家远程治疗,你带起的产品就不光是国外器械,把药物等一系列的东西都带进来了。

因为癌症有各式各样的治疗方式,治疗体系包含很多。

把所有的东西都搬进来,肯定会从别的医院拿到很多分成。

同时要嫁接网站,做心理治疗。

我们在美国调查,癌症有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吓死的,病死的只占三分之一。

吓死的人需要信息交流。

做一个大网站,现在高技术转到网络热,传播你的网站可能就热了。

你有40个点,有那么多的专家就应该上网。

之后再算产业价值。

我们先帮他们算全国的癌症病人有多少,有支付能力的癌症病人有多少。

之后研究怎么到外国作宣传,因为中子刀在外国不可能通过,涉及到核辐射,医院也不愿意弄,医生也害怕,癌症病人就愿意到中国来看,临死前来旅游一下,无论治好治活先试一下。

到美国的保险公司说,机票自己出,医疗费用远远比美国低得多,咱们要他1000多美元就开一刀。

可以把美国保险公司说动,美国保险公司说行,他们自己出机票,到中国去治,机票就当旅游钱,又算出一大块市场,后来又说你弄一个希望工程。

美国一个治疗癌症的中心把老布什请来做募捐主任。

你可以做大规模的募捐体系,又是一大块市场,最后设计完后结论是这个市场不得了,可以挣大钱,深层分析到中国医疗体系分离,医药分离,医治也要分离,在这个分离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如何改进进程。

把产业的概念、基础、财务论证全部做完后,这篇报告就价值连城了。

我们真正做这个战略的时间是远远高于找投资公司的事。

我们见了三家,一家不懂,所以不干,另外两家打破脑袋的抢,我们给了一个上市公司。

小结

中国的产业现在的状态供大于求,没有形成大公司,在竞争行业中,除邮电垄断产业外都要参与产业竞争。

而垄断产业比竞争性行业实际上落后了20年。

咱们乱的产业其实比那些垄断的产业看起来像有大家的实际是小家的产业还好一些。

如果真正全面竞争了,邮电会比咱们竞争性企业更麻烦。

因此中国的产业整合进步到真正的市场经济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二节:

资本市场资源能力的结合

思考

我们最近看了很多上市公司,比如最近去了一家公司,我看得特别明显,其实际上是上市一拿到1亿美金,到现在不知道怎么花。

公司营利能力很好,每年70亿的利润,现金几十个亿。

后来算来算去说还不如不上市。

我说你们当年在B股市场最低点,最佳的选择是把所

有的股票都买回来算了,等于弄了一亿多,当时花2000万美元就可以把所有B股的股票都买光了。

现在又涨回去了。

资本运作没意义,这种拿资金的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因为它没有资源能力,他原来的产业饱和了,投什么都没戏。

到外地去看人家的资源都是封闭的。

没办法获得资源了,没资源拿钱就没用。

还有走弯路的,三九上市的时候说几年资产涨了上千倍。

这是他人总结的经验,他们把各种资源一股脑地弄进来,弄了十几个产业,但它有资源了,不去找资本。

周玉成为什么做得漂亮,华源是先把钱弄来,把资本市场打通。

这里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资本市场的运营并非钱越多越好。

现在咱们都认为,死是死在没钱上,其实没钱的状态逼着你产品经营,还得挣小钱,研究现金流,有钱的状态没有资源时,现金流也不管,哪堵堵就行,原来的产业也不好好管理,胡乱投资,折腾。

故事

春都集团

当时我们看春都的时候很火爆,老板请我们吃饭,开出七辆奔驰,很风光,就是钱多。

最后亲戚朋友500万的投资都当玩,当两毛钱一批就走了,所有的投资都是废的。

而且还不关注市场,后来被双汇挖走了人才,把其销售网络都拉走,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做成。

他们的饮料设备都是新从国外进的,结果一看干不了,根本都没有用。

所以中国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是死在有钱上,有钱了就糊弄,这种钱投资不到位是因其资源能力太差,组合不起来,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资源承受资本。

那你没资源怎么做资本呢?

没法做。

故事

德隆集团

唐万兴说控股公司实际是战略公司,整个组合起三、四十个战略公司研究产业,他说谁研究出的东西,有两亿利润,能整合一个产业,我给你上市公司,而且我保证给你融资20亿,他现在判断中国的产业整合是10亿、20亿,这个钱可以把最好的企业买光,在这个产业的高位置,可以产生2亿的利润,试营利等于是按10至15回报。

你把存量去掉,我给你拿20亿资金。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拿了资本通道去找资源,不是实际先把钱套了再说。

蓝星公司是把资源整合好后,再到处找通道,自己包装上市,现在很多产业都可以上市。

故事

马兰拉面

马兰拉面本来是兰州人进了北京,办起来玩,结果办成功了,全国弄了几百家店,几千万的利润,在这个系统上嫁接服务是可以成功的。

就研究如何盘活资本,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