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573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docx

李诗宇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

 

系:

高职计算机系

专业:

计算网络编辑专业

学生:

李诗宇

指导教师:

赫凛冽

完成日期: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

 

总计毕业设计(论文)12页

表格0表

插图0幅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催生了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新的评论形式,是指在网络上发表的,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作为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新闻评论在传播上已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且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

本文将运用传播学、新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分析网络新闻评论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给新闻评论工作者以启示,弥补传统新闻评论之不足。

关键词:

新闻评论,传播主体,传播效果

Abstract

Inthelastfewyears,inourcountry,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ettechniqueandtheflourishofthenetworkmedia,thecontentandformofthetraditionalnewcommentaryhavechangedenormously.Thisisthespringupofthenetnewscommentary.Thenetnewscommentaryisapprovalideaaboutcurrentnewsonweb.Itisanewcommentarytype.

Asaassociativeoutcomeofnetworkandnewcomment,netnewscommentarycommunicationhasitsowncharacteristic,thispaperhadanalyzesthenetnewscommentarycommunicationhas

Keywords:

netnewscommentary

目录

前言1

第1章传播主体分析2

1.1编辑、记者评论2

1.2专家、特约评论员评论2

1.3网民、网络媒体论坛评论3

第2章传播内容分析4

2.1话题更广泛4

2.2连续动态性4

2.3内容交互性更强5

2.4对某一主题易形成强势传播效果5

第3章传播效果分析6

3.1开辟了体现民意的新通道6

3.1.1传导民意、聚集舆论的作用6

3.1.2为网民提供了平台7

3.2舆论监督功能更强大7

3.3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治理国家提供参考依据8

3.4发挥道德评判的作用8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前言

互联网的产生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催生了网络新闻评论,使新闻评论有了新的传播载体,也放大了新闻评论的威力。

1995年互联网几乎以每月10%—15%的速度增长,专家们认为互联网活动呈爆炸式增长是因为某种信息交换的新形式激发了大众的兴趣。

许多用户坚信,对于言论自由和公开辩论来说,网络比其它现有的任何传播媒介都要好得多。

(注释1)网络新闻评论凭借网络媒体互动、快速、高效、大容量等优势,使得评论的内容空前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发表十分及时。

网络新闻评论成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互联网新闻宣传中的运用和延伸。

它既吸收了传统新闻评论的长处,又运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地丰富着新闻评论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目前为止最为开放、意见表达最为“自由”的媒介评论。

随着中国网民的数量不断扩大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评论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明显增强。

目前,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点击率,众多网站都推出了评论品牌,如新华网的《新华视点》、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搜狐网的《在线时评》、新浪微博等,新闻评论正在从专业化逐渐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其中,网络新闻评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偏爱。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传播特色,让一种评论方式如此博得受众的喜爱呢?

其传播方式又对传统的新闻评论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下面本文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三方面逐一做详细分析,力图对网络新闻评论传播特色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得出一点规律性的认识。

第1章传播主体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就是指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释2)这种新闻评论既包括网络媒体自身在网络上所发出的声音,也包括网民在网络上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现象所做出的评价和发表的意见,还包括某些专家、学者针对某一事件或社会现象做出的分析和评论。

因此从网络评论的主体来分,可以把网络新闻评论传播主体分为编辑或记者评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评论三类。

1.1编辑、记者评论

编辑、记者评论即由网站或与网站相关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者网站的特约评论

员所撰写的对每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意见或看法,代表整个网站的立场和观点,类似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具有相对的权威性。

这种评论重要以网络评论专栏形式,文章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就象报纸的言论专栏。

是网站编辑或者记者针对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就事说理,提出一些看法。

如人民网推出新闻评论性专栏—“人民时评”,每日刊发一篇署名文章,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等发表评论。

目前,“人民时评”的许多稿件都被其他网站转发,还有部分稿件被传统媒体转载。

1.2专家、特约评论员评论

专家评论是由网站邀请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对某个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

这里所说的专家,主要是指对某一领域或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士,并不仅限于专业的研究人员。

既包括体长期邀请的一些特约评论员,还包括一些针对某一事件或现象所邀请的不固定的专家。

专家评论既可以由专家来撰写,也可以是由网站采访并撰写,还可以采取与专家与网民直接的交流,如在线访谈、聊天室嘉宾座谈等形式。

1.3网民、网络媒体论坛评论

网民评论就是由网民发表的各种形式各种方式的讨论和意见,形式多样,机动灵活,既有一两句话的简短评论,又有上千甚至上万字的长篇大论。

与编辑评论和专家评论的相对威性所不同,网民评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时,可迅速做出回应,长短不限,一两句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有的。

网民在评论中能自由、方便地发表言论,突出网络传播互动特点。

如新浪网每一条新闻后面都有“发表对xxx议论”的链接,可与所阅读的新闻实现传受二者的及时性互动。

人民网和新华网也设置了“编辑信箱”给相应的栏目编辑发送E一mail体现对网友言论的高度重视。

很多网站也都在新闻后面设有“我来说两句”、“我要评论”的链接。

对于网民评论,我们现在要求的更多的不是“有益”而是“无害”。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以何种主体传播的网络评论,网络媒体上言论的自由程度高于传统媒体,而且网络评论的时效性更强,容量更大,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象网络论坛那般自由开阔的空间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提供的。

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向的传递,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互动关系,即受众兼有信息的享有者和信息的提供者双重身份。

网络超越了主流、精英、大众的三分法,而且网络评论突破了许多条条框框,是民间声音的真实表达。

第2章传播内容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凭借网络媒体互动、快速、高效、大容量等优势,使得评论的内容空前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发表十分及时。

网络新闻评论既吸收了传统新闻评论的长处,又运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地丰富着新闻评论内涵和外延。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评论传播内容有如下几个特点:

2.1话题更广泛

网络新闻评论涉及的话题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

我们可以在XX上搜索“中文论坛”,得出的这份并不十分完全的结果上就列举了4800000个论坛。

其中涉及了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经济、金融、情感交流、体育等方面……除了专门的论坛之外,还有一些综合性的论坛,网民可以在这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大到国计民生,小到个人感觉,内容非常广泛。

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为例,其下面分有几大讨论区,如人民时评、网友说话、观点碰撞、报系观点、一语惊人、论坛好贴、评论员在线、人民视点、网友文集、评论靶子、媒体言论、网友留言、思想漫画、评论员文集等。

单看这些分栏题目,就会知道这里面的文章内容一定包容万象,所涉及的话题也是多方面的,大到国家政治生活,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小到日常生活的琐事,不平事,高兴事,事事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评论的选题。

2.2连续动态性

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连续动态的评论。

传统新闻评论一般是静态的评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间隔性。

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的就新闻和社会问题发表、交换意见的场所,在相互传递和交换信息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用户交流网。

网络新闻评论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参与评论,从而就某一问题形成连续的、动态的评论。

网络评论在内容上的连续动态使评论的时效性大大增强。

由于传统媒体在制作工序、硬件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时效性远不如网络。

杜骏飞教授在《网络新闻学》一书中的提到的全时写作,他这样描述道:

“全天候的滚动新闻是网络媒体独有的新闻形式,在网络上,新闻文本的时间已经细化到了几分几秒。

”(注释3)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着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实现了无时不评。

2.3内容交互性更强

网络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媒介,受众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

交互性作为一个正式的传播学概念,是由瑞菲里第一次提出来的。

他试图用交互性概念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联系起来。

最初定义为:

“后来的信息在顺序上与前面信息的相互关联程度,尤其是后来的信息对早先信息关系叙述的程度。

”(注释4)

今天的网民对于网络新闻不仅仅满足于消费,而表现为强烈的参与。

在网络新闻评论中,交互性不仅体现在参与者的交互作用的行为上,而且主要表现在他们发布的帖子内容上。

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网友广泛参与,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迅速形成舆论。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互动式评论”。

现在网站的新闻页面后面一般都设有“我要评论”或“发表评论”的链接,读者如想对这条新闻发表评论,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把自己的意见发布到网上。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如登载读者来信(电子邮件)、开设互动热线、邀请嘉宾在线座谈,等等。

受众之间也可以互动,在网络聊天室和BBS论坛里最常见。

在聊天室,网民可以与室内任一网民就任一问题进行交谈。

在BBS里,网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区发表意见,还可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传播内容交互性上,传统媒体,无论报纸、广播或电视都无法和网络相比。

2.4对某一主题易形成强势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量巨大,近乎于海量,可以容纳众多信息,而且采用超链接的形式,可以将同一主题的新闻评论链接起来,从而对某一主题形成强势传播。

使其不再是单一的一条新闻,而成为一组融新闻、评论于一体,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化的评论。

这样的评论在内容上集中,比起单一的新闻事件来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3章传播效果分析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都希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当中,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现象,自然也承载着传播者的某种目的。

下面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新闻评论所产生的影响。

3.1开辟了体现民意的新通道

民意是社会的公共意志或者说是人民的精神,是人民意识、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作为社会真理的坐标,是判定社会问题真理性的尺度之一。

“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比较开明的统治者大都比较注重了解民意,尊重民意。

当今社会,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我国也不例外,应该说,今天我国的民主政治环境比任何朝代都宽松,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技术操作上、实施难度上等原因,民意的表达还往往不能完全畅通。

网络的出现,则为民意的表达开辟了新的道路。

3.1.1传导民意、聚集舆论的作用

网络新闻评论反映了民众的意愿与呼声,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有关职能部门的民意调查场所,成为上下沟通的桥梁。

网络的隐秘性促使人们在网上实话实说,真正表达了网民的心声;网民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乃至阶层分布都很广,网评中能够听到多元化的声音;同时它赋予了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某种话语权。

网络评论通过“滚雪球”效应能起到聚集放大舆论的作用。

例如,最近网友透过2013年4月16日发生的复旦投毒案,挖掘出了19年前的朱令案,虽然事情发生有些年头了,但是案子一直悬而未决,凶手也没有伏法。

一个多月来朱令中毒案始终成为舆论的焦点,网民评论汹涌,5月8日终于激起了权威部门的声音。

北京警方法人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对该案件“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此案最终无法侦破”。

连日来始终关注此案的公众,终于看到了权威部门的公开回应。

尽管如网友所言,在“民间断案”经年累月地发酵升级之后,这份迟到的回应,确实有些姗姗。

但北京警方敢于直面这一积年已久的刑事案,并做出自己的说明,这对19年悬而未决的朱令案而言,无疑是一个可取的态度、一个可以期待的开端。

3.1.2为网民提供了平台

网络媒体因其互动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其在民意表达过程中随机性更大、更全面、更及时、群众参与也更多,因此网络媒体反映民意比传统方式反映民意更具有优势。

网络上网民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各种体现身份的因素不再突出,但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存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在网民的评论中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来自网民的不同声音正是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具有一双慧眼,一定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评论中找到宝藏。

同时传统媒介缺乏有效途径让持各种意见的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着不同观点的人,常因专制统治、文化水平或舆论的压力等因素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而网络受众与媒体间的交互功能将过去主要通过民间渠道传播的声音引向了主流渠道,互联网给现代人提供了绝好渠道,使民意的表达更加畅通。

对于意见占少数的群体,也能在网上听到他们的声音。

3.2舆论监督功能更强大

媒体具有舆论监督功能,网络媒体也不例外。

多数事件开始时没被传统媒体所关注,后来之所以被大众广泛关注,主要源于网络上人们通过网站论坛、微博、手机等各种实时通讯工具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关发帖人持续不断地在这些文章后面留言。

这些留言被转帖到一定程度后,敏感的传统媒体开始介入其中,根据网络留言进行采访与深度报道,很快形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网友评论的交互作用。

媒介管理者从中选择和总结出最能引导舆论导向的评论性文章,并不断挖掘出新闻的深度和新闻事件背后的价值。

国家传媒和一些政府机构通过深入研究群众的思想动向,可以加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思想性,并根据舆论做出决策,网络新闻评论从而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例如,2012年深圳“房爷”周伟思、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都是因为网友发帖举报,在网上疯狂转载评论后,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在传统媒体的报纸上报道,后经网络媒体的转载,引起轩然大波。

在群众的抗议和声讨声中,最终两位位高权重的官员纷纷下马。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互作用,推动了社会舆论共识的形成。

经过网络媒体的转载之后,相关的观点得到集中表达。

舆论的形成与集中,对于监督媒体、监督行政具有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网络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优势体体现在,它把以往传媒的发言权和审判权部分移交到人民手里,改变了以往传媒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舆论监督权利的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

3.3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治理国家提供参考依据

网络为网民提供了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的平台。

网民在自由宽松的网络上发表意见,一般会说出真心话,可以代表着他们的心声,如果说一个人的意见有些偏颇,那么多数人的意见往往就代表着民意。

因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制定法律政策时,可以到网民那里倾听意见。

首先,网络评论为人民参与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提供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言论也渐趋理性,许多言论表露出。

网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思想。

很多网络新闻评论是网民接触社会经过深思熟虑写出来的,也可以说来源于实践,更能反应事物的本质并具有深度,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值得国家管理者的参考与借鉴,因而可以为决策者治理国家提供参考的依据。

网民积极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行为表达了我国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其次,网络新闻评论能为国家政策贯彻执行开辟道路,并及时反馈政策执行情况。

一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前,往往需要媒体做前期宣传,以保证政策法规的顺利贯彻实施。

比如,新婚姻法、国五条正式实施的前几个月,各个媒体就已开始做起了释法宣传,在正式实施时,群众已经知道法律内容,就会自觉遵守和运用。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为国家政策贯彻执行开辟道路。

但它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互动性,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一方面可让网民及时了解新政策、新法规,另一方面,可及时了解新政策、新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有利于职能部门改进工作。

3.4发挥道德评判的作用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道德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与法律一样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虽未触犯法律法规,但却有悖公德的行为,可以通过网络聊天或发帖子的方式,对身边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评判、辩论和谴责,使不少原本要通过法律诉讼解决的矛盾,能得到妥善解决和处理。

以达到“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的效果。

网络在传播道德时会产生"第一时间"、"零接触"的影响力,产生较强的时代感、真实感,有时会形成极大的"轰动效应",甚至占上道德高地,成为评价是非的标准,引领方向的引擎。

这些年,网络对道德突发事件的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网络道德调节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披露"三聚氰胺牛奶"事件,从网络反贪到网上治理"酒驾",从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到"小悦悦"事件,乃至汶川特大地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了灾区的抗震救灾信息,发出了"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等。

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种舆论力量不仅会使正义的道德能量得到巩固和传播,也能催使不道德行为得以改正。

这充分体现了网络道德引领的力量。

结论

网络媒体因其互动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其在民意表达过程中随机性更大、更全面、更及时、群众参与也更多,因此网络媒体反映民意比传统方式反映民意更具有优势。

网络上网民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各种体现身份的因素不再突出,但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存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在网民的评论中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来自网民的不同声音正是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具有一双慧眼,一定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评论中找到宝藏。

同时传统媒介缺乏有效途径让持各种意见的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着不同观点的人,常因专制统治、文化水平或舆论的压力等因素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而网络受众与媒体间的交互功能将过去主要通过民间渠道传播的声音引向了主流渠道,互联网给现代人提供了绝好渠道,使民意的表达更加畅通。

对于意见占少数的群体,也能在网上听到他们的声音。

致谢

在设计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赫凛冽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

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赫凛冽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设计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设计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赫凛冽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得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世海,孙光海.网络评论的疏与导[J].网络传播,2014,

(2).

[2]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2.

[3]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田胜立.网络传播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2.

[5]吴庚振.新闻评论学通论[M].河北:

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6]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8]罗以澄等.新闻与传播评论[M].北京:

群众出版社,2012.

[9]周灿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影响[J].现代视听,2013(03).

[10]陈丽芳.网络新闻评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