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30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总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总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总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总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总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总则.docx

《第一章总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总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总则.docx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宁津县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控制和引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等要求,特制定《宁津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2)充分利用宁津县丰富的自然资源、文物资源、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未来的发展可能,为远期发展预留充分的余地和较大的弹性,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3)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宁津县城未来城市的特色出发,发挥宁津在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做到近期开发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做到人口、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统一协调发展。

  

(2)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生态的延续,决不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开发的目的,积极保护生态资源,提升环境质量,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区。

  (3)高标准、现代化建设原则

  高标准配置城市道路网和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充分考虑预留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保证城市各系统正常运行,创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区。

  (4)强调个性与创造特色原则

  充分利用宁津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构筑兼具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型城区。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5)《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

  (6)《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

  (7)《德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宁津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9)《宁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津县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五条规划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

  近期:

2011年-2015年

  中期:

2016年-2020年

  远期:

2021年-2030年

  远景:

203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地域层次

  本规划所称县域即宁津县行政区所辖范围,面积为83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宁津县城市建成区和有关市政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

南起惠宁路,北至宁津新河,东起工业一路,西至市场路。

总用地面积38.96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区

  规划区为宁津镇镇域和时集镇、柴胡店镇、保店镇部分行政区划范围,东至柴胡店镇路庄村,南至宁津镇镇界,西至保店镇郭庄村,北至时集镇镇界总面积249平方公里。

  第八条规划重点

  

(1)立足于宁津县的实际情况,从区域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出发,将宁津县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山东省德州市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合理确定宁津县城市的功能。

  

(2)合理布局宁津县域产业和城镇,增强县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辐射力,积极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3)从宁津自身所处的区域条件出发,注重产业发展和变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辨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城镇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上,为各类产业预留充分的发展用地。

  (4)合理确定城市城区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开发建设。

力争实现城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

  (5)科学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区交通体系,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有利于城区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县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十条区域协调

  

(1)协调宁津县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承接区域辐射。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宁津应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圈;应积极融入京沪高速铁路、德滨高速为核心的交通大动脉,发挥物流优势。

  

(2)积极利用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市域城镇村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

协调宁津县域内部的城镇分布、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三者的关系,促进宁津县的和谐发展。

  第十一条城乡发展目标

  通过对宁津县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加强城乡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推动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宁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挖掘的现代化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发展战略

  

(1)打造核心区,承接德州产业发展带的产业辐射,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集聚。

  

(2)培育增长极,促进宁津县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宁津县中心城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和中心服务职能,培育宁津县域的地区性增长极,带动县域产业快速发展。

  (3)改进城市发展结构,推进城市发展。

当前城市摊大饼和马路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改进城市发展模式。

  第十三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突出城乡统筹,加强村镇与县城的联系,重点发展中心镇,加快培育有条件的建制镇和中心社区,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推进村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1)城镇带动战略

  加强小城镇建设,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社区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

  

(2)农业优化战略

  积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创新农业发展门类,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满足市场竞争需求。

  (3)区位提升战略

  依托中心镇、一般镇的区位优势,发挥带动作用,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构建片区中心城镇,形成区域发展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4)生态优先战略

  将经济社会的环境效应纳入成本,实现生态经济复合效益,优化村镇功能和发展方式。

居民点建设结合环境承载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污水达标排放,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第十四条经济发展战略

  宁津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带动能力。

依托县域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积极接受外来产业转移,融入区域经济。

具体产业发展战略如下:

  

(1)充分把握发展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宁津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实施东向发展,在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下,积极承接东部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积极吸引京、津、冀、鲁先进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做好接受来自天津滨海新区、济南市的产业承接准备,与滨海新区、济南市产业做好对接协调发展。

  

(2)充分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周边联动融合。

  宁津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完全融入到其所在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必须考虑到区域的协调,一方面极融入德州都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依托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德州“10+3”产业内容中的重点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加强与周边区域配套设施的对接与完善,力争成为服务于几大经济核心地区的物流中转交通枢纽节点之一。

  (3)充分凸显基础特色加强整合提升效应。

  宁津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借助已有的基础和资源,如产业资源、品牌资源等,通过存量资源与增量资源之间的整合、调整、提升等实现其定位。

  第十五条社会发展战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积极应对老龄化、新一轮婚育高峰和外来人口增加等人口结构性变化,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

规划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推进迁村并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较高的新农村社区。

  第十六条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坚持以预防和保护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期末实现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标准,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

  

(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空间开发管制。

  

(2)继续加强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护林地的保护和建设。

以黄河及县域主要河流为依托加强生态廊道的保护和建设,划定限建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3)宁津县城乡建设在塑造城乡特色的同时注重空间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严格执行各项环境排放标准。

控制大气、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的隐患。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

  第十七条县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1)县域总人口:

  近期(2015年):

52万人;

  中期(2020年):

55万人;

  远期(2030年):

63万人。

  

(2)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

  近期:

城镇人口24.5万人,城镇化水平47%;

  中期:

城镇人口28.1万人,城镇化水平51%;

  远期:

城镇人口43.5万人,城镇化水平69%。

  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布局

  第十八条县域城镇规模等级

  分为三级:

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见附表1)。

  第十九条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各个城镇在宁津县县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规划确定城镇职能类型为综合型中心城镇、工贸型城镇、工业型城镇、商贸型城镇、集贸型城镇。

(见附表2)。

  第二十条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二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

宁津中心城区为综合性主中心

  二轴:

以东西向313和314省道为横向带状发展主轴和以南北向249省道为纵向带状发展主轴的“十”字型发展轴,南北延伸,东西展开、辐射全县域的空间结构布局。

  三区:

形成县域东部、西部和北部三个发展片区。

(见附表3)

  第二十一条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城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第二十二条重点城镇控制

  对县域内柴胡店镇、时集镇和大柳镇进行规划控制。

内容包括发展定位、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发展方向等要素。

(见附表4)

  第三节产业发展选择

  第二十三条产业选择

  第一产业: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依托县内资源优势拉长服装、皮革、化工以及金

  属、非金属制造等行业产业链,培植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形成行业优势明显、具

  有区域特色、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和集团。

  第三产业:

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

  第二十四条产业布局

  根据圈层结构理论将整个宁津县域划分为三个经济片区,即东部经济片区、西部经济片区和北部经济片区,发展目标是“发展东部、强化西部、极化北部”。

  东部经济片区:

以柴胡店镇发展为核心,以杜集镇为发展的主要带动点,积极发展地毯、机械五金等产业,同时做强做大蟋蟀交易和旅游市场,并依托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为东部片区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周边乡镇的快速发展。

  西部经济片区:

以宁津县中心城区作为核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包括时集镇、相蛨฻__Ѱ___ᔈB__期以时集镇、保店镇为支撑,以交通为纽带,以纺织机械制造业、木制品加工业等为主,同时注重提高杂技文化艺术水平。

  北部经济片区:

以大柳镇为发展核心,带动长官镇、张大庄乡、刘营伍乡三个一般乡镇来培育发展,使其成为宁津县域北部的经济增长极,发展农副产品粗加工、农产品批发贸易等产业,同时以美食文化为依托完善食品业链条体系,以此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

  第四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二十五条旅游定位

  山东省知名的绿色度假胜地、人文历史观光旅游重要节点,鲁北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二十六条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围绕“一个中心,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把旅游业逐步培育成宁津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一个中心:

以县城为中心,在县城区建设环城水上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美食文化苑、民俗文化苑、蟋蟀文化城、家具文化城等与旅游相关项目;

  

(2)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沿保店镇、大曹镇的杂技文化及生态观光旅游线;沿柴胡店镇、杜集的蟋蟀观光旅游线;沿大柳镇、长官镇的历史文化及美食文化旅游线。

  第二十七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作为人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应遵从以下原则:

  

(1)原真性原则,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与内涵统一的形式的历史真实性。

  

(2)发展性原则,注重遗产随社会环境条件的变迁而进一步得到发展。

  (3)尊重性原则,尊重享用这种遗产所必须遵从的习俗和仪式。

  (4)共享性原则,加强遗产在社会中的宣传、教育和弘扬。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标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使宁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予以尊重。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充分发掘宁津“杂技之乡”的文化精髓,培养杂技文化的继承人,传承宁津特色传统杂技艺术使得杂技人才遍及全国各大杂技艺术团体。

  第五节县域空间管制

  第二十八条县域空间管制分区

  规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控制开发区及城镇建设区。

  第二十九条县域空间管制要求

  县域划分为保护区、城镇建设区和其他区域分类进行空间管制。

  1、保护区

  保护区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四类。

  

(1)生态环境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区包含特殊生态功能优先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两类。

  特殊生态功能优先保护区:

惠宁湖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外围一定范围的水源涵养区、小店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外围一定范围的水源涵养区。

本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

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采取生态环境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敏感区:

包含黄河临宁津县一侧不低于500米范围的缓冲区内,以及县域其它主要河湖水系两侧不低于100米范围的缓冲区内,该区域对水域及沿河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保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生态敏感级别较高。

规划以上区域划定为城乡限制建设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确定的保护区域。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一切非农业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3)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

惠宁湖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小店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水库取水口周边100米范围内,二级保护区包含一级保护区外围的水库全部水面区域。

  2、城镇建设区

  城镇建设区是指重点开发或以开发为主的区域。

包括县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地区两种类型。

该区需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

  3、其他区域

  其他区域包括一般耕地、园地、一般山林、独立村庄及未利用土地等。

  该地区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导,在保证生态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合理引导,有选择地进行适度开发建设和利用。

适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的进行修复;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果树林、经济林、花卉基地、旅游观光等。

  第六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条县域交通规划目标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道路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应与城镇体系的发展做到在空间布局上的统一和建设时序上的相互协调,并适当超前;建设与城镇规模结构空间分布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路干线网络应该通过城市外环路(过境交通联络线)与城市内部道路网络连接,形成完善的快速交通路网体系。

严格控制城镇布局向高等级公路沿线蔓延的现象,遏制“市街化”问题,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对外交通的关系。

  第三十一条县域交通发展策略

  

(1)建立合理的控制交通需求的发展战略及模式

  

(2)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加速停车场(库)建设,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第三十二条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规划

  近期完善公路网骨架,解决城市过境交通问题。

重新梳理南部新城的城市道路与过境公路的关系,西环一路规划为过境公路,而宁徳路变更为城市内部道路,规划249省道向北连通至南皮的道路,正阳路南段接德滨高速。

城区的对外交通由西环一路、宁乐大街、大祁南路、249省道解决。

  

(2)长途客运站规划

  加强各乡镇次级汽车站的建设,使得宁津县的旅游、集散、货运、客运中心得到进一步完善。

规划保留宁津县长途汽车站,完善设施配备,建设成为全县客运集散中心。

规划在各乡镇镇区建设乡村汽车站,与县城长途汽车站形成城乡长途客运体系。

  第七节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三十三条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基于县域城镇体系社会服务设施现状分布情况,县域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三级多中心布局结构。

在综合性中心城市——城区布置齐全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在中心镇加强商贸、教育设施的布置以体现其职能特点,在一般乡镇力求社会服务设施的布置经济、合理、高效。

  2、设施分类分级

  根据功能需要,在宁津县县域范围内配置了以下五类设施:

行政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和商业设施。

其中,教育设施包括职业中专、中学和小学;文化设施包括文化馆和体育设施;医疗设施根据规模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医院和医疗所两级。

  3、设施布置

  

(1)教育设施:

规划对县域初、高中学校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调整现有教育设施,完善幼托,优化原小学布局,适当合并基础薄弱的学校,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发展寄宿制学校,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文化设施: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驻地为依托,以中心社区为重点,发展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大力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建设。

  在各个重点镇设置中型文化娱乐设施,如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电影院等设施,完善功能,形成区域性文化娱乐中心。

在其它一般镇设置小型文化娱乐设施,满足小城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最基本文化需求。

在社区内设置健身场地,安装配备适合农村特点的健身设施,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0.25平方米。

  (3)医疗设施:

规划在重点镇扩大原有卫生院规模,并分别规划建设综合性医院各1处,床位数达到200床;其他一般乡镇,扩大原有卫生院规模,提高服务质量;中心社区各设置卫生所一处;基层社区各设卫生室一处。

  第三十四条县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用水量标准

  中心城区综合用水标准为0.45立方米/(人•日),乡镇综合用水标准为0.10~0.12立方米/(人•日)。

  

(2)水资源需求预测

  规划期末2030年县域水资源需求约3580万立方米。

  (3)水资源调配

  根据县域内水资源需求预测,结合县域水资源分布,对县域水资源调配:

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饮用水水源取自沭河和沂河地表水资源,村庄居民点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规划县辖各乡镇镇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用户饮用水水源优先选择地表水资源,村庄居民点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

  (4)水源保护

  地下水源:

划定地下水源保护范围,在此范围内,严禁工业废水排放,严禁从事有污染水源的活动。

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

  惠宁湖水库和小店水库为宁津主要地表水水源地,属于水库型地表水源地。

根据相关规范,划定水源保护区为:

惠宁湖水库和小店水库取水口外围100米范围内的水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外围的全部水库水面区域。

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从事有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第三十五条县域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量预测

  规划预测县域期末年总需水量达3580万立方米。

其中中心城区年需水量约3180万立方米,县辖各乡镇年需水量约400万立方米。

  

(2)供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扩建现状给水厂,使供水规模达12万立方米/日。

  重点镇各具备一座给水厂,供水规模3500立方米/日。

  一般镇各具备一座给水厂,供水规模1000立方米/日。

  第三十六条县域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宁津城区及县辖各乡镇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局部地区视情况可选择不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或合流制排水体制。

  期末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镇区污水处理率不小于70%。

  规划宁津县污水处理期末形成分散式集中处理模式,扩建原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其期末处理规模达8万吨/日;各乡镇规划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

  第三十七条县域电力工程规划

  宁津县近期2015年总用电量达15亿千瓦时/年,最高电力负荷达250兆瓦;2030年总用电量达74亿千瓦时/年,最高电力负荷达1020兆瓦。

  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电力系统,发展热电厂和220KV变电站。

规划至2030年县域具备220KV变电站2座,新建220KV宁津Ⅱ站,使规划期末220KV站主变容量达1440MVA;规划县域新建六座110KV变电站。

  规划220KV高压走廊宽度为45米;110KV高压走廊宽度为30米。

  第三十八条县域通信工程规划

  

(1)电信工程规划

  尽量利用现有局所。

在现有局所中选择位置和局房条件合适的局址建成大容量目标交换局;对于周围小容量局服务区的新增用户,可以利用远端模块和各种接入手段接入目标交换局。

交换网优化应与接入网的建设统筹考虑,目标交换局初始容量不小于1万门(含模块局),终局容量中心城区不小于4万门、县镇及农村不小于1万门。

  

(2)邮政工程规划

  规划期末城区具备邮政局一处,邮政支局6处;县辖各乡镇邮政支局不少于1处。

  (3)广播电视工程

  巩固已形成的现代化的集宣传、娱乐、信息传递、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