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256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docx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

高考生物常考的图示及解读办法(24个)

一、表示生物类群和生物概念范畴的集合图解读

[典型图示]

说明: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类群的归属;

图2表示依据不同结构或功能对生物类群的划分。

[信息解读]

(1)图1中d分别包含于a、c中,e分别包含于b、c中,a、b中有部分属于c。

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则a可表示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原核生物,d是蓝藻,e是腐生细菌。

(2)图2是集合图的变式,是按照某一结构或功能进行分类,如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3)此类图还可以表示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如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血浆之间的关系。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数学中集合的思想,明确各成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2)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及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针对训练]

1.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解析:

选B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两者没有交集;细菌病毒与噬菌体,二者是指同种生物;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2.(2015·连云港模拟)下列不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

A.a是有细胞壁的生物、b是植物、c是发菜

B.a是细胞核、b是染色质、c是DNA

C.a是免疫细胞、b是淋巴细胞、c是T细胞

D.a是激素、b是蛋白质类激素、c是胰岛素

解析:

选A 发菜是蓝藻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

3.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硝化细菌和蓝藻,则c可能代表细菌,d可能代表原核生物

B.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灭绝的生物是b

C.若丙中3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处物种数量比a、c中多

D.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

解析:

选B 由图乙可以看出,a和c完全重叠且a的生存空间范围远比c小,b与c部分重叠,同时b又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所以最易灭绝的生物是a。

 

二、植物对水和无机盐吸收的曲线解读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图1曲线表明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在移栽幼苗时应尽量避免损伤细根,同时要紧压疏松的泥土,使土壤与根部表面紧密接触,有利根系吸水。

(2)图2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O2供应越好,越有利于根系对K+的吸收,表明根系对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3)中耕松土有利于根部有氧呼吸,促进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

长期水淹会导致根系缺氧,因无氧呼吸产生过量酒精而烂根。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仔细读题,识图明确题干信息,准确分析各曲线的基本变化趋势。

(2)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联系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训练]

1.下图曲线表示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吸收水和P的量。

以下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P的需要量不同

B.小麦吸收水和P在生长前期是同一过程,后期不同

C.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水的需要量不同

D.小麦吸收水和P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析:

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和P的需要量不同,在前期二者的吸收量均增加,在生长后期二者的吸收量出现明显差异。

注意到虽然生长前期水和P的吸收量均增加,但非同等程度增加,后期又不相同,故水和P的吸收不是同一过程。

事实上二者的吸收形式、原理均不同,因此二者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植物根细胞K+吸收量与有关因素关系的是(  )

解析:

选B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没有必然联系。

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呼吸强度的强弱决定了生成能量的多少,呼吸生成能量的多少决定离子的吸收量。

O2的浓度只决定有氧呼吸的强度,离子的吸收所需能量还可以来自无氧呼吸,O2的浓度为0时,离子吸收量不为0。

离子的吸收取决于两个条件:

载体和能量,温度为0时,仍然进行细胞呼吸,离子的吸收量应不为0。

3.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

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作物__________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吸收。

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b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

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以便供作物选择性的吸收无机盐离子。

(2)根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会使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毒害植物,这样作物根部可能出现变黑、腐烂等症状。

(3)通过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的图解可以看出,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该过程需要能量;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根部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植物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酶的参与,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在10~40℃范围内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

(1)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营养液的配方) 选择

(2)主动运输 根变黑(烂根) 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

(3)①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能量 根部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②10℃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表示蛋白质相关计算类试题的柱状图解读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由R基上羧基数目为15和羧基总数为17,可确定该蛋白质中含有2条肽链(羧基总数=R基羧基数+肽链条数)。

(2)由氨基酸数目和肽链条数可确定该蛋白质中含有124个肽键(126-2=124)。

(3)由氨基总数和肽链条数可确定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为15(17-2=15)。

(4)此类图还可以表示以下几种关系:

①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相应结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

②细胞呼吸过程中植物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间的关系。

③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的数目。

[解题技法]

[针对训练]

(2015·莆田模拟)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要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解析:

选C 在这9个短肽分子中,最少应含有的氨基总数为9个,每一个短肽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故肽键总数为:

(2-1)+2×(5-1)+3×(6-1)+3×(7-1)=42,这些小分子肽共9个,水解成这些小分子肽需破坏8个肽键,需要8分子水。

 

四、蛋白质与核酸关系的网络图示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图1中由A、B、C三种大分子之间的关系可推断A为DNA、B为RNA、C为蛋白质,甲是DNA复制、乙是转录、丙是翻译;单体a、b、c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元素X为N、P,Y为N。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因此图2中甲、乙、丙分别是DNA、RNA和蛋白质,a是核苷酸,b是氨基酸。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基因表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明确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此外还要明确染色体、核糖体等结构的化学组成。

[针对训练]

1.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解析:

选D 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根据图中信息可确认甲、a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乙、b是RNA和核糖核苷酸。

HIV无细胞结构,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利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RNA中含有U而不含T;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NH—CO—”相连接。

RNA是HIV的遗传物质。

2.下图1表示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2是图1中某物质的分子结构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2表示的物质是图1中的a

B.图1中的X表示的元素是N,Y表示的元素是N和P

C.丙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n条肽链,其中有z个环状多肽,完全水解丙共需水分子m-n+z个

D.图1中过程①②③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解析:

选C 根据图1分析可知,甲、乙、丙依次是DNA、RNA和蛋白质。

过程①②③分别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单体a、b、c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图2表示的物质是图1中的b。

图1中的X表示的元素是N和P,Y表示的元素是N。

设环状多肽的氨基酸总数为x,则环状多肽完全水解共需要水分子为x;其他肽链数为(n-z),氨基酸数为(m-x),则完全水解丙共需要水分子数为氨基酸数-肽链数=(m-x)-(n-z),因此共需要水分子数=(m-x)-(n-z)+x=m-n+z。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五、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解读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图1中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在空气—水界面上呈单层铺展,在水中以磷脂双分子层形式形成脂质体,将药物放入脂质体内部,可利用其流动性,与膜融合后将药物运送至病变细胞。

(2)图2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载体蛋白,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④是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据此可确定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如下:

镶嵌性:

膜的基本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

不对称性:

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如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3)图2中a是协助扩散,b是自由扩散,c是主动运输。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明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理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原因。

(2)解答此类问题要准确判断各种组成成分,并根据是否需要能量、载体判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针对训练]

1.下图所示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脂分子在水介质中可自动形成该脂质体

B.该脂质体可用作转基因研究

C.该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能靶向给药治疗癌症

D.该脂质体交联胆固醇分子,可增强膜的流动性

解析:

选D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在水介质中可自动形成脂质体;脂质体和细胞膜能够相溶,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此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输工具;抗体具有特异性的识别作用,所以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能靶向给药治疗癌症;脂质体交联胆固醇分子不能增强膜的流动性,膜成分的流动性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2.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

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

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解析:

选D 图1中丁是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故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

由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顺浓度通过通道蛋白,因此不消耗ATP。

由图1和图2可知,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六、分泌蛋白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相关结构放射性及膜面积变化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图1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出现顺序为:

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2)图2和图3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训练]

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些细胞处于甲、乙、丙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物膜面积情况。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三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相似

B.乙到丙可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肽类激素的膜变化

C.乙到甲可表示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膜变化

D.甲到乙可表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唾液腺上皮细胞的膜变化

解析:

选C 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相似;肽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乙到丙可表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膜变化;初级精母细细胞分裂成次级精母细胞后,三种膜面积都有所减小;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唾液腺上皮细胞后,细胞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面积都增加。

2.下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

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在图甲中③为双层膜结构

C.若图乙中曲线1表示图甲中①的放射性颗粒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乙中的曲线2可表示图甲中②的放射性颗粒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

D.图甲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解析:

选D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其中合成出的多肽经①(内质网)加工后被运输到②(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以具膜小泡的形式被运输到细胞膜,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③(线粒体)提供能量,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

图解中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七、解读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图表、曲线

[典型图示]

载体种类、数量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氧气浓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曲线

 

[信息解读]

1.图1解读如下

(1)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膜上不同种类的离子载体的数量。

(2)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不同植物的细胞膜上该离子载体的数量。

(3)如果某植物吸收某种离子的量为0,则说明该植物细胞膜上没有与之相应的离子载体。

(4)吸收后某些离子浓度比初始浓度大,不是因为它们从植物细胞中排出,而是因为细胞吸水的速率大于其吸收离子的速率。

2.图2、图3解读如下

(1)图2中①表示主动运输,由于生物可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故起点不能从原点开始;②表示被动运输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转运某些物质。

(2)图3的横坐标为能量,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被动运输,与图2中①相比,①曲线起点从原点开始,原因是没有能量就不能进行主动运输。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曲线题时,要注意区分横坐标表示的意义,横坐标不同,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两个方面考虑。

[针对训练]

1.(2015·山西四校联考)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

需求量大,番茄对SiO

需求量小

C.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解析:

选D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根细胞吸收离子的速率增大,说明吸收离子的过程消耗能量,因此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SiO

浓度比初始浓度低,而Mg2+和Ca2+浓度比初始浓度高,说明水稻吸收Mg2+和Ca2+的速度慢于吸收水的速度,而吸收SiO

的速度快于吸收水的速度。

2.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符合下图曲线的物质可能是(  )

①红细胞从血浆中获得K+ ②白细胞吞噬病菌 ③神经细胞中K+外流 ④肾小管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C 图1可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2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主动运输或其他组织细胞的被动运输方式。

选项中①是主动运输,②是胞吞,③是协助扩散,④是主动运输。

八、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解读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底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甲图:

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③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2)反应时间与酶促反应的关系:

①丙、丁、戊三图的时间t0、t1和t2是一致的。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因被消耗而减少,生成物因积累而增多。

③t0~t1段,因反应物较充足,所以反应速率较高,反应物消耗较快,生成物生成速率快。

t1~t2段,因反应物含量较少,所以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消耗较慢,生成物生成速率较慢。

t2时,反应物被消耗干净,生成物也不再增加,此时反应速率为0。

[解题技法]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针对训练]

1.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可以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可以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解析:

选C 在适宜条件下,增加酶量(或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缩短酶促反应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故图①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图②中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减少,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可以用图③表示;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催化效率高,故若图②中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2.下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在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点,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解析:

选C 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

酶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

与pH=b时相比,pH=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pH=c时酶失活,但H2O2不稳定,在过氧化氢酶失活时,H2O2仍能分解,e点不为0;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增加H2O2量,e点上移,d点右移。

九、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变化曲线解读

[典型图示]

[信息解读]

(1)在种子吸水的第Ⅰ阶段,由于(吸胀)吸水,呼吸速率上升。

(2)在种子吸水的第Ⅱ阶段,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要比O2的消耗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3)在胚根长出后,由于胚根突破种皮,增加了O2的进入量,种子以有氧呼吸为主,同时胚根大量吸水(渗透吸水)。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时应结合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生理变化过程。

(2)解答此类问题还要依据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O2量的变化来判断。

[针对训练]

1.(2014·海南高考)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解析:

(1)分析题图,第12~24h期间,种子的O2吸收量很少,却释放很多CO2,表明此阶段呼吸方式主要为无氧呼吸。

豆科植物种子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

(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下降。

(3)胚根长出后,O2吸收明显增多,这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

答案: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CO2和乙醇

(2)减少 在此期间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有氧

2.(2013·山东高考改编)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

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渗透作用(自由扩散);阶段Ⅲ种子鲜重快速增加,细胞代谢比较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