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23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docx

小学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1

 

教学备课笔记

 

学科:

音乐

班级:

四年级

教师:

 

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实际上课20周,共20节,其中机动2节。

周次

时间

单元及主要内容

课时

多媒体

第1周

9.3~9.7

蓝天白云

第2周

9.10~9.14

(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

第3周

9.17~9.21

唱游在森林

第4周

9.24~9.28

(绿色的祖国,银色的桦树林)

第5周

10.2~10.5

采金秋

第6周

10.8~10.12

(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第7周

10.15~10.19

田野在召唤

第8周

10.22~10.26

(我们的田野,红蜻蜓)

第9周

10.29~11.2

复习

第10周

11.5~11.9

期中检测

第11周

11.12~11.16

青青竹海

第12周

11.19~11.23

(小竹桥,跳柴歌)

第13周

11.26~11.30

浪花里的歌

第14周

12.3~12.7

(小事情,让我们党起双桨)

第15周

12.10~12.14

月亮月光光

第16周

12.17~12.21

(好月亮,愉快的梦)

第17周

12.24~12.28

冬天的故事

第18周

12.31~1.4

(堆雪人,踏雪寻梅)

第19周

1.7~1.11

复习

第20周

1.14~1.18

期末检测

 

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

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

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2、视唱部分:

(1)、视唱在G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和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五度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不讲名称)。

(4)、在教师帮助下:

视唱在C调号和G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5)、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3、练耳部分: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教学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

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

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课题:

快快长总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新学期讲话、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歌曲。

2、读谱知识:

变音记号:

升记号

还原记号

3、综合训练

(一)。

4、歌曲《快快长》歌谱。

教学目标:

1、认识变音记号:

升记号和还原记号。

2、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教学重点:

认识变音记号:

升记号和还原记号。

教学难点:

听辨变化音。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要求:

1、请同学们讲一讲新学期有什么愿望。

2、教师提出自己的愿望。

3、同学讨论:

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

4、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二、发声练习:

综合训练一

注意:

鼻韵母的发声位置,要保持位置的统一,

字与字之间如顺水推舟似地连贯,口形切勿做过大的变化。

力度:

mp—mf—mp。

三、读谱知识:

变音记号

1、请同学看刚才唱过的发声练习曲《半个月亮爬上来》。

在乐曲中,谱例上出现了什么记号,并画出来。

这个记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变音记号。

2、教师根据图式讲解:

变音记号:

用来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常见的有五种:

升记号、降记号、重升记号、重降记号、还原记号。

(1)、讲解升记号:

升记号:

表示将本位音升高半音。

请同学们说说,那么《半个月亮爬上来》中出现的变音记号是哪个呢?

(升记号)

它代表什么?

(将do升高半音)

请同学将歌曲《快快长》中出现的升记号找出来,并说说它应该怎样应用?

最后唱一唱。

(2)、讲解还原记号:

还原记号:

表示恢复本位音原有的音高。

请同学将歌曲《快快长》中出现的还原记号找出来,并说说它应该怎样应用?

最后唱一唱。

四、歌曲《快快长》学谱。

1、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听后有什么感受。

2、再听听录音范唱,请同学用手指指着曲谱跟录音哼一哼曲谱。

3、两人一组,将歌曲的曲谱念一念。

4、教师带领学生将歌曲的曲谱念熟。

5、跟琴视唱曲谱。

注意变音记号处的演唱。

反复练唱。

五、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在晚上临睡前请妈妈讲一个故事给你听,这个故事必须是你妈妈亲身经历过的。

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们讲讲这次听故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

变音记号:

升记号

还原记号

课后小记:

课题:

快快长总课时数:

第2节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快快长》;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

(二)。

3、欣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2、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综合训练

(二)。

1、集体齐唱歌曲《快快长》曲谱,注意变音记号处。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变音记号?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综合训练

请同学看综合训练二中出现的三组音,说说其中出现的是哪种变音记号?

并唱一唱。

跟琴唱一唱这三组音。

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组音,请学生说说老师弹的是哪一组?

并唱一唱。

看谁听的准,说的对。

三、歌曲《快快长》学唱。

1、集体齐唱《快快长》曲谱。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边听边想想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

3、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跟琴学唱歌词。

5、歌曲处理:

讨论:

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速度应该怎样处理?

教师总结:

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

要中速演唱,个别部分适当加快速度。

第五乐句与第七乐句的前两小节的断音与后两小节的连音唱

法要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的结束句要唱的饱满,把歌曲推向高潮。

6、在教师指导下练唱。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以有小表演。

四、欣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

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介绍: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一首叙事歌曲,由管桦作词、翟希贤作曲。

它发表于1958年,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叙事歌曲是叙述故事的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即用第三人称来讲故事,但也有用第一人称来代替歌中人物讲话的。

3、教师将第一乐段前两个乐句的旋律及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唱一唱。

再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4、听第二乐段,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5、完整复听全曲。

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

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快快长

中速、饱满、充满朝气的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那时侯……

(情绪上有些激动,含着控诉)

课后小记:

 

课题:

小蜜蜂总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

一个升号的调do=G。

2、综合训练

(一)、

(二)。

3、学唱《小蜜蜂》曲谱。

教学目标:

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重点:

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难点:

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

一个升号的调。

1、教师弹奏C大调音阶,请同学用唱名模唱。

教师再弹奏G大调音阶,请同学说出这次弹奏的是哪些唱名?

(do、re、mi…….)

请同学们比较两次弹奏在音的高低上有什么差别,并唱一唱。

(使学生明白do是可以移动的)

2、用教材中的五线谱与键盘对照图讲解。

刚才我们唱的do是G调的,G调的do在第二线。

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再念念。

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们看书先将C调的谱唱一唱,说说是哪几个音。

2、两人为一组,在空白的五线谱处将C调的这条旋律改为G调写出来。

3、教师订正,并将正确答案请同学写在黑板上。

分别按照C调和G调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4、同样方法作综合训练二。

教师带领同学唱一唱G调的旋律。

说说是哪几个音。

两人为一组,在空白的五线谱处将G调的这条旋律改为C调写出来。

教师订正,并将正确答案请同学写在黑板上。

分别按照C调和G调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四、学唱《小蜜蜂》歌谱。

1、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小伙伴要和大家今天一起上课,听,它们在唱歌呢。

2、听录音范唱。

这是谁呀?

(小蜜蜂)

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观察:

这是一首什么调号的歌曲?

(一个升号调G调歌曲)

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识谱。

4、听教师唱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一哼。

5、跟琴唱谱。

反复练习。

五、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结合小组,试着为这首歌曲编一个小节目,下节课来表演。

板书设计:

一个升号的调

do=G(五线谱与键盘对照图略)

课后小记:

 

课题:

小蜜蜂总课时数:

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蜜蜂》学唱;歌曲处理。

2、欣赏:

《蜜蜂》(小提琴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

(一)弓弦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技巧来表现小蜜蜂的勤劳和欢快,并启发学生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2、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式。

3、通过欣赏,启发学生领悟旋律、节奏、速度和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歌曲《小蜜蜂》学唱。

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技巧来表现小蜜蜂的勤劳和欢快。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集体齐唱歌谱。

2、有感情地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齐读。

(注意咬字要清晰,要一字一音)

3、听教师范唱。

请同学跟着小声哼唱。

4、在教师指导下跟琴练唱。

5、讨论:

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

(练唱)

这首歌曲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按强弱练唱)

注意咬字要清晰。

音量要随音乐旋律的起伏作相应的变化。

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唱。

6、集体齐唱歌曲。

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准备好的节目。

三、欣赏《蜜蜂》

1、导入:

我们学唱了一首小蜜蜂。

我们的伙伴小蜜蜂觉得大家唱得非常好,它很高兴,舍不得离开大家,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有关自己的乐曲,想不想听?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

你能给这首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教师介绍乐曲:

《蜜蜂》是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作的小提琴曲。

这个舒伯特不是以“歌曲之王”著称的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他们也无任何亲属关系。

你是通过什么联想到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蜜蜂呢?

(乐器的作用)

3、对了,这首歌曲表现得这样明显,是因为乐器音色的特点。

是什么乐器呢?

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挂图)

教师介绍乐器:

小提琴—分琴颈及琴身两部分,装有四根弦。

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性能灵活。

中提琴—和小提琴相似,但稍大、音域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

大提琴—形状也和小提琴相似,但琴身比小提琴长一倍,音域较中提琴低一个八度,音色丰满有力。

演奏时琴身下端支在地上。

低音提琴—构造与大提琴相似,但体积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浑厚。

4、欣赏“西洋乐器介绍”

整体听一遍,教师指导学生听出是哪种提琴。

分段细听,请学生自己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用哪种提琴演奏出来的。

5、完整复听《蜜蜂》。

请同学说出是用哪种提琴演奏出来的。

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四、教师小结:

小蜜蜂很喜欢大家,决定下节课为我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期待着下节课的见面吧,看看是谁?

板书设计:

西洋乐器介绍

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女高音

中提琴—音域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女低音

大提琴—音色丰满有力—男高音

低音提琴—音域更低,音色深沉、浑厚—男低音

课后小记:

 

课题:

鹿总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

《鹿》的学唱。

2、综合训练:

听辨和声音程

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宽广的气息、轻柔的声音歌唱,赞颂热爱劳动的人们。

2、进一步熟悉一个升号的调的唱名位置;学习听辨和声音程。

3、通过填写旋律结束音的练习,初步了解旋律结束音的作用及多样性。

教学重点:

歌曲:

《鹿》的学唱。

教学难点:

进一步熟悉一个升号的调的唱名位置;学习听辨和声音程。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第40页综合训练第三条:

“跑”

注意:

用短促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积极向上、努力向前跑”的音乐形象。

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要唱准、吐字要清楚。

二、综合训练。

1、教师将第一大组中的每组音分别弹一弹,请同学说说是哪些音,并唱一唱。

2、教师以两小组为一次,请同学听辨教师弹奏的顺序。

最后将答案写在书上。

3、第二大组做的方法同上。

4、综合训练二。

提问:

G调的do在哪儿?

教师指导学生识谱,并视唱。

5、按照书上规定的两种结束音sol、re分别唱一唱。

唱后请同学说说哪种做结束音合适。

再唱一次。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同学们,小蜜蜂把咱们的新朋友带来了,大家听听看它是谁?

2、听录音范唱。

是谁呀?

(鹿)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请同学说说刚才听后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识谱。

跟琴视唱曲谱。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跟琴学唱歌词。

四、请同学回家为这首歌曲编一个节目。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鹿

蒙古族歌曲

中速轻柔

课后小记:

 

课题:

鹿总课时数:

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鹿》处理。

2、欣赏《天鹅》(大提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宽广的气息、轻柔的声音歌唱,赞颂热爱劳动的人们。

2、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

教学重点:

欣赏《天鹅》(大提琴独奏曲)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

教学手段:

多媒体、VCD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齐唱歌曲《鹿》。

2、请同学回想以前我们学过的民歌在力度、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比较轻柔、中速演唱、力度随旋律起伏稍做变化)

请同学按照这几点,在教师指导下练唱。

3、有的民歌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比如“对鲜花”,和《鹿》一样,它们在歌词上都有什么特点?

(问答式)

那么我们讲过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演唱方式)

采用各种方式练唱。

4、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并做舞蹈表演。

三、欣赏:

《天鹅》

1、导入:

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

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

她有什么特点?

(语言、形体)

2、初听《天鹅》[播放VCD]

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吧!

说说初听的感受:

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

这首乐曲是用什么演奏的?

(大提琴)

3、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

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

它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

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

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

4、复听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

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吗?

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

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5、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

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6、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CD]

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

7、请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

[播放VCD]

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8、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

[播放VCD]

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

观看圣桑及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简介

四、课堂小结,完成听听想想,结合音乐“飞“出教室。

板书设计:

多媒体、VCD

课后小记:

 

课题:

甜甜的咧总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甜甜的咧》学唱。

2、读谱知识:

切分音。

3、综合训练:

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温馨家庭—尤其是建立在父母双重之爱的基础上的温馨家庭的无限赞美之情。

2、学会切分节奏的唱法,感受这一节奏在歌曲中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

歌曲《甜甜的咧》学唱。

教学难点:

学会切分节奏的唱法,感受这一节奏在歌曲中表现效果。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1、提问:

G调的do在哪儿?

教师指导学生识谱,并视唱。

2、按照书上规定的两种结束音la、do分别唱一唱。

唱后请同学说说哪种做结束音合适。

再唱一次。

三、读谱知识:

切分音

1、教师出示几组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

在这几组节奏的基础上演变成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

教师讲解:

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

(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请同学看黑板上的曲谱,(甜甜的咧)将这首曲谱中所有的切分节奏挑出来,看谁找的快。

跟琴分别唱一唱。

四、学唱歌曲:

1、导入:

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是最幸福的小朋友,谁能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吗?

对了,因为你们有爸爸妈妈疼着爱着,这样的一家生活是多么幸福、甜蜜呀,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首歌曲,学会了回家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特别高兴。

2、听录音范唱。

请同学说说刚才听后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看黑板上的曲谱,教师带领学生识谱。

跟琴视唱曲谱。

4、出示歌词,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跟琴学唱歌词。

(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

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切分节奏

(见谱例,略)

课后小记:

 

课题:

甜甜的咧总课时数:

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欣赏:

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

(二)木管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温馨家庭—尤其是建立在父母双重之爱的基础上的温馨家庭的无限赞美之情。

2、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

3、引导学生注意乐曲中主题旋律的重复出现,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

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

(二)木管乐器

教学难点:

听记旋律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甜甜的咧》。

2、讨论:

怎样唱好这首歌曲,利用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分析,应该注意哪几点?

(速度:

中速力度:

稍强

音色:

轻柔情绪:

甜蜜)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

3、重点指导:

歌曲中的前倚音及下滑音要唱的自然、优美。

高潮处力度稍稍强一些。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

4、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

请三位同学扮演一家三口,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欣赏

1、导入:

上次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谁能说说都有哪几种吗?

很好,今天老师再带大家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

2、教师出示乐器挂图,结合音乐,边听边介绍各种乐器。

教师介绍乐器: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形状似长笛,但其长度仅及长笛之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