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042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docx

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

2011年高考备考之名著名篇阅读知识清单

1.《三国演义》罗贯中

一、作者介绍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

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二、内容提要

小说描写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

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主要人物

1.【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

“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三国演义》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

相关故事: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摆八卦阵,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发明木牛流马。

2.【刘备】“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相关故事:

锦囊妙计,刘备摔阿斗,携民渡江(曹操大军压境,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刘备托孤。

3.【关羽】“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相关故事: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赚城斩车胄,土山约三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五关六将,义释曹操,战长沙,单刀赴会,攻拨襄阳,水淹七军,刮骨辽毒,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玉泉山显圣。

4.【曹操】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相关故事:

错杀吕伯奢,煮酒论英雄

5.【周瑜】气量狭小,智谋总是逊诸葛亮一筹,与苏轼所歌颂的“雄姿英发”“千古风流人物”相差甚远。

四、主要情节

1.【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2.【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3.【彝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

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

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

蜀军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4.【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5.【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6.【单刀赴会】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

席间埋伏刀斧手。

关羽早有准备,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

关羽安然离去。

7.【关羽温酒斩华雄】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

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

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8.【刮骨疗毒】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

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大笑而起。

华佗称赞说:

“君侯真天神也!

9.【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

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曹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

10.【煮酒论英雄】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11.【空城计】诸葛亮失守街亭。

司马懿亲率大军扑来。

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

诸葛亮于是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凭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不出丝毫破绽。

忽然他神色一变,忙下令马上撤退。

12.【张飞大闹长坂桥】文聘追赵云至长坂桥,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

曹操大军赶到。

张飞睁圆环眼,厉声大喝日,声如巨雷,曹军股栗。

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

曹操颇有退心。

张飞挺矛再喝,夏侯杰惊毙。

操回马而走。

13.【司马懿忍辱受衣】孔明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大盒子装了,送到魏寨。

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

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接受衣服,并重赏了来使。

14.【曹操割须弃袍】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

“穿红袍的是曹操!

”便脱下红袍。

又听见大叫:

“长胡子的是曹操!

”便惊慌割了胡子。

又听见:

“短胡子的是曹操!

”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

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

曹操逃脱。

五、艺术成就

1.成功塑造众多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

塑造人物的基本原则:

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如“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

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长于描述战争。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配合;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采用浅近的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明快流畅,雅俗共赏。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先生说: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2.《红楼梦》曹雪芹

一、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

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二、内容提要

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主要人物

1.【贾宝玉】小说的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

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2.【林黛玉】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

“质本洁来还洁去”。

3.【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4.【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5.【史湘云】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

6.【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

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办事练达。

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

7.【晴雯】丫鬟中一个最光辉的形象。

性格倔强、敢怒敢骂,她不想奉承谁,也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

8.【鸳鸯】贾母的大丫头。

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

9.【贾母】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她的儿孙成了淫棍、赌徒,只要他们不来搅扰她的享乐,她是不干涉的。

她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和大儿媳邢夫人,偏爱小儿子贾政和小儿媳王夫人。

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但并不支持宝黛的爱情。

她批准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

后以八十三岁高龄去世。

10.【贾政】贾母的次子,伪君子的典型,儒家统治思想的化身。

四、主要情节

1.【元妃省亲】元春被封为贵妃娘娘,皇上恩准元宵节回家省亲,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专修了一座大观园。

元宵节那天,元春由宫女们呼拥在园内转了一圈,只见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佳木怪石竹林掩映,树上挂满各种绢花,池中有螺蚌制成的彩灯。

贵妃看后觉得“太奢华糜费了”。

贵妃请姐妹们与宝玉咏诗,对每个都有赏赐,临走时,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要她们保重身体,并叮嘱,如下次省亲,切不可浪费,说完悲悲切切地转身而去。

2.【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一进荣国府,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

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令黛玉等都笑得喊痛。

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3.【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

”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4.【宝玉挨打 】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贾政惊气交加而欲将宝玉“立刻打死”,且不满小厮的力度而亲自操板,众门客无法劝阻,王夫人的哭阻也无法让其回心转意,直到贾母前来,以言语相激,贾政罢手,被打得气息奄奄的宝玉被抬回房。

5.【抄检大观园】司棋与表兄潘又安私会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慌忙之间将绣春囊遗落大观园中。

粗使丫头傻大姐拾得香囊,被邢夫人看见,王夫人知道后,大怒,遂生抄检大观园之意。

王善保家的同凤姐夜抄大观园,迎春懦弱,司棋被逐;探春气盛,怒打恶仆妇;惜春与世无争,偏居一隅。

王夫人见晴雯长得娇艳妩媚,怀疑是她把宝玉带坏了,就下令把她也赶出大观园。

晴雯被逐,含恨而死。

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来祭奠她,表达自己无限怀念与伤感的情绪。

6.【黛玉葬花】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

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

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7.【湘云醉卧】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

众小姐带上自己的丫头们借机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饮酒行令,湘云吃醉在山石后面石凳上睡着了。

四面的芍药花飞落了一身,满身满头都是花瓣。

扇子落在地上,也被花瓣埋了一半。

一群蜜蜂蝴蝶在她周围飞舞。

湘云枕着用手帕抱着花瓣的枕头。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搀扶。

湘云仍酒醉不醒,还嘟嘟噜噜地说着,众人笑着推醒她,扶湘云回屋里去了。

8.【晴雯撕扇】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

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

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

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9.【宝钗扑蝶】宝钗想到潇湘馆找黛玉一起玩,见宝玉进去了,怕黛玉猜疑,便去寻别的姊妹,怱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想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

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

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10.【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发起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

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11.【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湘云主邀菊花社,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

12.【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十五回)

13.【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六十八回)

五、艺术成就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

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

第一部分(前5回):

序幕。

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

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6-55回):

是贾府的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56回-104回):

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

是彻底衰落时期。

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

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

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

2.塑造典型人物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

《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2)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3)善于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

(4)善于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冲突的漩涡之中,从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示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

(5)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6)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

(7)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

3.语言质朴自然,对俗谚改造运用,富有哲理、情趣。

3.《家》巴金

一、作者介绍:

巴金(1904.11.25-2005.10.17),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抗战三部曲》:

《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

二、内容提要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再次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却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高老太爷一病身亡。

家中大办丧事,即将生产的觉新的妻子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最终珏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认识到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了上海。

三、主要人物

1.【高老太爷】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2.【觉新】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善良,待人诚恳,凡事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同时又接受了新思想的熏染,能同情和帮助受压制的青年。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大哭一场后与瑞珏完了婚。

3.【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冲破封建束缚,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觉慧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

4.【觉民】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

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

5.【梅、鸣凤和瑞珏】梅是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鸣凤是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珏是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四、主要情节

1.【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

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

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

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33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

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风波】(第34节)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

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36,37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

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

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五、艺术成就

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采用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4.《边城》沈从文

一、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1988年病逝于北京。

二、内容提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