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941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docx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导学案含同步习题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5-8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导学案含同步习题

识字5《动物儿歌》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师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呢?

(交流过程略)

2.师过渡:

看来同学们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种有趣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中,还带来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呢!

3.老师板书课题——《动物儿歌》,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迷、藏、造”等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间、迷、造”等7个字。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地观察图片认识这六种小动物,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探究兴趣。

2.在观察比较汉字偏旁的过程中发现构字规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对动物世界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三、字词运用

(一)借助拼音,认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

1.出示生字:

qīng蜻tíng蜓mí迷cáng藏zào造mā蚂

yǐ蚁shí食liáng粮zhī蜘zhū蛛wǎng网

2.出示词语:

蜻蜓zhǎn展chì翅hú蝴dié蝶飞wǔ舞qiū蚯yǐn蚓sōng松土

蚂蚁bān搬家kē蝌dǒu蚪游水蜘蛛jié结网

(二)形近字比较

间(中间)造(造句)池(水池)网(上网)

问(学问)告(告诉)地(地方)同(同学)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儿歌中有几句话?

(2)听读儿歌,想一想:

怎样读出儿歌的节奏?

2.学习提示:

(1)学生自由读儿歌,给儿歌中的句子标上序号。

师指名生回答。

(3句话)

你是如何知道的?

(一个句号表示一句话)

(2)听老师范读儿歌,学生注意划分节奏。

师指名生回答,教师指导。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②学生借助划分的节奏练习读出节奏。

③指导朗读,检查读书效果。

3.梳理小结

同学们,这首儿歌一共有3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读儿歌就要按节奏读出韵味,读出趣味。

六、精读领悟

教师引领学生读书,过渡学习:

同学们,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有几种小动物,他们分别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他们吧!

(一)读想结合,学习词语

1.问题引领:

(1)读儿歌,圈出儿歌中写到的动物。

(2)仔细观察这些动物名称的汉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提示: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

(2)儿歌中写到的动物有哪些?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3)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生回答。

师归纳小结:

这些字都是虫字旁的,都是左右结构,都与昆虫有关。

而且是形声字。

词语积累:

这样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呢?

师生共读儿歌.“我来问,你来答”(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朗读。

蜻蜓半空做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干什么?

……

(二)读想结合,感受儿歌内容

●读议第1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蜻蜓、蝴蝶在空中飞行时的心情如何,好像在说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4)生齐读儿歌的第1句。

●理解第2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对蚯蚓和蚂蚁有了哪些理解?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和课文插图来理解:

“造宫殿”指的是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里,它们松动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盖了一座大房子。

“运食粮”指的是蚂蚁搬运食物。

勤劳的蚂蚁总是在到处寻找食物,找到自己搬不动的食物,就会招来自己的同伴,然后齐心协力地将食物搬回家。

(3)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蚂蚁的外形,体会其外形之小,再说说它们所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和团结,渗透情感教育。

(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它能帮农民伯伯松土。

别看蚂蚁小,它们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

而且它们还是动物界中勤劳和团结的代表。

(4)全班齐读第2句

感悟第3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

(2)老师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他们有哪些了解?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老师小结:

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渐渐长成了青蛙,捕捉田里的害虫,成为庄稼的小卫兵。

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吃掉撞进网里的小虫子。

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捕虫高手。

(4)全班齐读第3句。

●拓展认知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情感,流利的地朗读儿歌。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儿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位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争取能背诵。

承接过渡:

大自然的动物有千千万万,听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被编进了我们的课文中,它们可羡慕啦,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

同学们,愿意认识它们吗?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把它编到动物儿歌中来。

(4)仿照课文句子,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形式编一句话。

(5)指名学生交流,师根据生成结果指导完善。

3.梳理小结:

通过学习《动物儿歌》,我们了解了六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担任了小动物的讲解员,和它们成了好朋友。

其实,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探索,就一定会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奥秘。

(三)指导生字书写

1.以多种游戏方式巩固识字效果。

2.学生小组内交流容易出错的字,讨论出写好字的方法。

3.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4.指导书写。

出示要写的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指名学生交流:

“间、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应先外后内;“迷、造、运”也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

走之儿应后写:

“池、欢”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并强调:

“间”里面的“日”要写的偏小略瘦,“迷”字中的“米”最后一笔捺画变点画:

走之儿的写法较难,共有三笔:

点、横折折撇、平捺,那最后一笔捺画注意运笔的变化。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5)展示并评讲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

七、巩固提高

1.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qīnɡshímǎmí

蜻  食  蚂 迷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蚂蚁(yī yǐ√)  蜻蜓(tínɡ√ tín)

蜘蛛(zhū√ zū) 捉迷藏(cánɡ√zànɡ)

3.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jiān  zàojù   mílù

(中间)(造句)(迷路) 

shuǐchí jiéwǎnɡ huānlè

(水池)(结网)(欢乐)

八、比较阅读

动物音乐会

小鸡唱歌叽叽叽,七六五四三二一。

小鸭说话ɡā嘎嘎嘎,见到小鸡笑哈哈。

小羊唱着miē咩咩咩,yànɡ样子xiànɡ像位老diē爹爹。

青蛙唱歌ɡū呱呱呱,保护zhuānɡ庄jià稼全kào靠它。

小狗来唱wānɡ汪汪汪,看门护yuàn院真是bànɡ棒。

还有小猫miāo喵喵喵,捉到老shǔ鼠liē咧嘴笑。

1.读一读,连一连。

小鸡咩咩咩

小鸭呱呱呱

小羊嘎嘎嘎

青蛙叽叽叽

小狗喵喵喵

小猫汪汪汪

2.填序号。

(1)保护庄稼全靠(B)

A小鸡B青蛙

(2)(B)捉到老鼠咧嘴笑。

A小狗B小猫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把它们写下来吧。

(答案不唯一)

我还知道蜜蜂唱歌嗡嗡嗡,小牛唱歌哞(mōu)哞哞。

九、检测反馈

1.照样子,写词语。

(动词不能重复)(答案不唯一)

蜻蜓飞(青蛙跳)(鱼儿游)  ( 蝴蝶舞)

2.选字填空。

(填序号)

①池   ②也

(1)青蛙在(①)塘里捉虫子。

(2)这位警察叔叔(②)住在这座大楼里。

③两   ④网

(3)蜘蛛在树上忙着结(④)。

(4)天上飞着(③)只美丽的小鸟。

3.照样子,写句子。

(答案不唯一)

例:

蝴蝶飞舞。

蝴蝶高兴地飞舞。

(1)蚯蚓松土。

蚯蚓勤劳地松土。

(2)蜜蜂采蜜。

蜜蜂开心地采蜜。

(3)蚂蚁搬家。

蚂蚁忙碌地搬家。

4.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_B_池中游得欢。

A蚯蚓B蝌蚪

(2)蚂蚁地上_B_。

A捉迷藏 B运食粮

十、板书设计

动物儿歌

什么: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在哪里:

半空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

干什么:

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十一、动漫微课

小动物们真欢乐

蜻蜓在半空中展开翅膀快乐地飞翔。

蝴蝶在花间飞舞,一会儿落在花朵上,一会儿扇着翅膀飞起来,就像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蚯蚓多么勤劳呀,正在它的洞穴里面打造它的“宫殿”呢!

勤快的蚂蚁在地面上排着整齐的队伍,把它找到的食物运回家。

小蝌蚪在池塘里摆动着小尾巴,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

蜘蛛正忙着在房门前的屋檐下织网捕虫呢!

看,它们多开心呀!

 

识字6《古对今》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

(交流过程略)

2.老师过渡:

大自然不仅美丽,还藏着许多语文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去学习。

3.板书课题:

《古对今》,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字。

2.正确认读“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七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将韵文读正确。

2.借助课文插图和相关图片,直观感受文中提到的自然景色,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本课之后模仿句式和内容特点,进行适度的创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三、字词运用

(一)认识生字宝宝

yuányánhánkùshǔliáng

圆严寒酷暑凉

chénxìzhāoxiáxīyáng

晨细朝霞夕杨

(二)出示词语

和风细雨古今朝霞夕阳

鸟语花香严寒酷暑

(三)形近字比较

古(古今)凉(凉风)夕(夕阳)李(李子)

叶(叶子)京(北京)多(多少)杏(杏子)

(四)反义词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五)词语解释

和风:

很小的风,多指春风。

细雨:

很小的雨。

朝霞:

日出时出现的云霞。

夕阳:

傍晚的太阳。

严寒:

(气候)极冷

酷暑:

指极热的夏天。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这首对韵歌有几个小节?

(2)读一读,再用圆圈圈出各句的最后一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提示:

(1)自由读对韵歌,并说说对韵歌有几个小节?

师指名生回答。

(有3小节。

你是怎么知道的?

(每两节诗歌中间都空了一行。

(2)听儿歌范读,用圆圈圈出各句的最后一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名生回答。

指导读准音,感受韵律的美。

(方、凉、霜、阳、杨、香)

3.梳理小结

这首对韵歌共有3小节。

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anɡ”,让我们读起来更有韵味,更朗朗上口,这就是“押韵”。

六、精读领悟

过渡: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对韵歌中,感受自然之美吧!

(一)读读说说,理解诗歌的内容

1.问题引领:

借助拼音朗读对韵歌,思考:

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提示:

(1)学生自读韵文,多读几遍。

(2)读后思考问题,同位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引导积累词汇。

照样子,说一说。

严寒对酷暑——(严寒酷暑)

和风对细雨——(和风细雨)

莺歌对燕舞——(莺歌燕舞)

鸟语对花香——(鸟语花香)

3.梳理小结:

第一小节主要写反义词;

第二小节主要写自然现象;

第三小节主要写美丽的自然景色。

(2)细读理解,感悟内容的情趣

1.问题引领:

(1)读对韵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对韵歌描绘了哪些自然情趣,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学习提示:

●学习第1小节

(1)请同学读一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意思相反的词语,指名学生交流,师适时板书: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春暖花开、烈日当空、秋高气爽、冰天雪地),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四季特点的。

(4)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节对子。

(2)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3)理解词语:

和风细雨。

①引导学生想象:

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当春风拂面之时,你觉得春风和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②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以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

●学习第3小节

(1)自由读第3小节,引导思考:

“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

(相机出示: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和风细雨”“柳绿花红”等图片,引导生说出成语。

(5)学生边打拍子边读第3小节对子。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对韵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位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对韵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背诵。

(四)拓展深化认知

承接过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小儿歌吧。

_______对_________,

_______对_________。

(一字词对一字词)

________对________,

________对________。

(二字词对二字词)

1.学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

(对于学生创编的作文,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要求过高。

3.梳理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对对子的好玩有趣,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五)指导生字书写

1.以多种游戏方式巩固识字效果。

2.学生小组内交流容易出错的字,讨论出写好字的方法。

3.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4.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古、细、夕、李、语、香”。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

“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

生观察并进行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6)展示并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

七、巩固提高

1.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hán   shǔ   chén    xiá

寒   暑   晨   霞

2.给画横线的字选出正确读音,画“√”。

严寒(yán√ yín)   朝霞(cháo zhāo√)

酷暑(kù√ ɡào)      杨树(yánɡ√ yínɡ)

3.读读记记。

和风细雨夕阳严寒古今

鸟语花香朝霞酷暑

4.看拼音,写汉字。

 xī  xì   lǐ

(1)

(夕)阳下,

(细)小的

(李)树苗在跳舞。

 ɡǔ       xiānɡ

(2)千年

(古)树上的花儿开了,真

(香)。

八、比较阅读

lì笠wēnɡ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chì赤日对cānɡ苍qiónɡ穹。

雷yǐn隐yǐn隐,

雾ménɡ蒙ménɡ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

雨jì霁晚霞红。

1.短文中有

(2)小节。

2.读短文,将相对的词语连起来。

天雨大陆山花赤日

风海树地苍穹长空

3.读一读第2小节,看看这一节中出现了哪些自然景物,把它们圈出来。

十、检测反馈

1.比一比,再组词。

(答案不唯一)

古(古今)凉(凉风)细(细雨)香(香气)李(李子)

叶(叶子)京(北京)苗(禾苗)音(音乐)杏(杏子)

2.选词填空。

(填序号)

①水秀 ②柳绿

花香

进对(

)深对(

)山清对(①)

鸟语对(

)桃红对(②)

3.选字填空。

(填序号)

①园   ②圆

(1)这是一个( ② )桌子。

(2)春天,公( ① )里真热闹啊!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1)读了选文,你想到的成语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2)读了选文,你知道了哪两种鸟?

它们分别是黄莺、燕子。

(3)你喜欢选文中的哪种树呢?

请画下来。

(答案不唯一)

十、板书设计

古对今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十一、动漫微课

有趣的对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自然界的事物吧。

“雪和霜”都是自然界的现象,“桃和李”是两种美味的水果,“柳树和杨树”是两种常见的树木,“严寒和酷暑”也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状况。

“雪对霜,桃对李,柳对杨,严寒对酷暑”像这样前后两个词字数相同,意思相对,中间以“对”字连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对子”。

大家再一起背背这首由多个对子组成的对韵歌吧!

 

识字7《操场上》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间活动的图片。

2.师:

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师生交流过程略)

是啊,操场是大家自由活动的快乐天地,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游戏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操场上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

操场上

4.读题、释题。

“操”是提手旁,表示与动作有关;“场”是土字旁,表示与地面有关。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操、场、拔、拍”等12个生字和“火字旁”,会写“打、拍”等7个字。

2.正确地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了解课文中的各种体育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熟悉的识记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熟悉各种体育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三、字词运用

(一)认识生字宝宝

1.出示偏旁:

火(火字旁)火——炼

2.出示生字:

cāo操chǎnɡ场bá拔pāi拍pǎo跑tī踢

línɡ铃rè热nào闹duàn锻liàn炼tǐ体

(3)出示词语:

操场拔河拍球跑步跳高

铃声热闹锻炼身体踢足球

下课跳绳踢毽丢沙包

(二)形近字比较

打(打球)拍(拍打)跑(跑步)体(体育)

钉(钉子)怕(害怕)抱(拥抱)休(休闲)

(三)反义词

真——假高——低热闹——冷清

(四)词语解释

bá拔hé河:

一种体育运动,人数相等的两队队员,分别握住长绳两端,向相反方向用力拉绳,把绳上系着标志的一点拉过规定界限为胜。

例句:

在拔河比赛中,我们胜利了。

rè热nao闹:

(景象)繁盛活跃。

例句:

下课了,操场上马上热闹起来。

duàn锻liàn炼:

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例句:

妈妈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一)从题入手,质疑释题

1.问题引领:

(1)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儿歌,你知道了哪些体育活动?

2.学习提示:

(1)读词语,注意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表示动作的字要重读。

(2)读儿歌,将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3)请你画出课文中的体育活动。

3.梳理小结:

儿歌中出现的体育活动有:

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跳绳、踢毽、丢沙包。

六、精读领悟

过渡: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操场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

玩得怎么样?

(一)读看结合,学习词语

1.问题引领:

(1)你会读这些词语吗?

(2)你能根据插图将活动名称和图片一一对应起来吗?

2.学习提示:

(1)引导学生读词语,提醒学生“足”是平舌音。

(PPT出示“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2)指导学生根据插图将活动名称和图片一一对应起来。

(3)你能读出并演一演这些词语吗?

找出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分别画上“”和“”。

(打、拔、拍;跳、跑、踢)。

(4)想想这些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分别和什么有关系?

提手旁的字与手有关,一般表示手部的动作。

足字旁的字与腿有关,一般表示腿部的动作。

(5)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6)PPT出示“插图活动和词语相对应”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孩子们当时的心情。

3.梳理小结:

操场是大家快乐活动的天地,我们可以做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

这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还可以让我们收获快乐,让我们继续去操场参加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吧!

(二)读想结合,学习儿歌第一、二句

1.问题引领:

读一读儿歌的第一、二句,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提示:

(1)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儿歌第一、二句?

其他同学想想你从这两句中知道了什么。

(训练读句,防止“数读”和“唱读”,注意两处轻声“了”、“闹”)

(2)再读,引导学生知道儿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时间(下课了),第二句告诉我们地点(操场上)。

(3)理解“热闹”并说说在哪些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感觉到很热闹?

3.梳理小结:

(PPT出示)

从儿歌的第一、二句我们知道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