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694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输血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输血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输血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输血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血管理制度.docx

《输血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管理制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血管理制度.docx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滥用血液、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1、输血科(血库)应认真做好用血计划,库存血液应尽量在2周内周转。

一般认为:

库存的血量应是全月用血总量的1/4~1/8。

血型按O、A、B、AB大约3:

3:

3:

1的比例储备,使供应不致脱节。

2、凡需申请输血者,受血者必须在输血前做有关检查。

内容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检验结果入病历保存。

急诊输血患者可在输血之前留取血标本,在输血申请单和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待报”字样,待结果出来之后将报告单入病历。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指出,低血容量患者可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Hb>100g/L,可以不输红细胞。

4、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以往常见手术的平均用血量,为择期手术的患者制定一个申请用血方案。

5、申请用血由经治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有主治医生批注签名,连同血标本至少于输血日期前1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凡申请少量血(50ml或100ml),大量输血(超过2000ml),保存期短(7天内)的血液,特殊血液成分,如Rh(D)阴性血或冰冻红细胞,至少于输血前2-3天报送输血科,以便向血站预约(急诊除外)。

凡资料不全,特别是缺乏输血史、妊娠史或无上级医师签字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退回临床用血科室及时补上,不可将就。

6、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存入病历。

同时经治医生应在病历中记录输血的原因以及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的有关内容。

(在医疗法律诉讼中,书面记录比患者在同意书上签字更有价值)

7、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符合输血指征者方可按《临床输血申请单》备血和发血。

不符合输血指征者应耐心向申请医生解释其理由,解释无效仍需按医嘱执行的,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领导汇报。

 

8、术前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生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9、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的血液。

10、《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600ml(主要指全血或红细胞)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血库)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由经治医生按要求补办手续。

11、在门、急诊输血完毕后,对于没有住院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将《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记录单》《输血治疗同意书》依医院的有关规定统一保管备查。

12、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输血。

因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相对常见,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就开始输血,一旦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容易引起过高热导致中枢损害,同时还会掩盖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所以输血前应将患者体温降至安全水平。

13、血标本管理按《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执行。

14、急诊用血按《急诊输血管理制度》及《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执行。

1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术等,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九条规定及《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管理制度》执行。

16、临床输血指征可参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附件及我市中心血站编印的《临床输血指南》。

17、临床输血管理示意图:

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

紧急情况在半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需要输血

肯定需要血液

例如:

择期手术

 

可能需要血液

例如:

产科、择期手术

紧急申请ABO血型和Rh(D)配合血液,可选择O型血

申请ABO和Rh(D)配合血液,应在指定的时间准备好

申请定型,抗体筛选和保留备用

 

 

临床输血主要步骤及关键控制点

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急诊输血是指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

其指征为下列三种情况之一:

①患者急性失血达自身血容量的40%以上;②患者已呈失血性休克状态;③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腹腔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等)。

2、急诊输血应尽快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用的血标本。

3、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创伤患者,此时应该指定一名医生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该清楚的标明患者姓名和唯一性病案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应该使用某种形式的紧急入院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是否出错)。

4、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了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工作人员知道他们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5、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维持在10.66kpa(80mmHg)左右暂不输血,因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止在伤口处形成的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白色血栓)被血流冲走。

6、对于低血压急需手术的患者应尽快送手术室,手术室是给创伤患者输血的理想场所。

如在急诊科就开始输血使得患者在手术室外需花费太长时间,这是一种完全不必要的耽搁。

7、急诊输血时,经治科室应尽快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并在申请单右上方注明“火急”或“紧急”字样,禁止口头医嘱申请输血,与此同时,经治医生应通过电话向医务科报告。

8、输血科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如病情“火急”且又不知患者血型的情况下,应在10分钟内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O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并在血袋上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此后尽快鉴定供、受者血型并根据临床输血需要,发出经交叉配血完全相合的血液。

但在未知患者Rh(D)血型的情况下,对于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不轻易发给Rh(D)阳性O型红细胞。

病情“紧急”应在20分钟内完成正反定型及凝聚胺法主侧配血。

9、急诊输血,如同型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量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时,为了保证紧急情况下的输血救治,建议按如下规则进行相容性输血,输注红细胞应主侧配血相合。

患者急症输血原则

受血者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

血型首选次选三选首选次选

AAO无AAB

BBO无BAB

OO无无OA、B及AB

ABABA或BOAB无

10、按上述相容性输血,受血者必须接受ABO血型配合的红细胞成分,在进行相容性输血的同时,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尽快供应与患者同型的血液,以保证继续输血的需要。

11、Rh(D)阴性患者输血执行《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

 

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

由于在我国汉族人中Rh(D)阴性者约占3%,加之输血时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试验完全相合,所以Rh(D)阴性血源难免紧张,为了满足临床用血,特制定本制度。

1、择期手术或者平诊Rh(D)阴性患者输血时,要求临床科室至少要提前3天提出申请,由输血科向血站预约,尽可能输Rh(D)阴性血。

2、患者为Rh(D)阴性且含有抗-D,必须输注Rh(D)阴性血。

3、择期手术的Rh(D)阴性患者要尽可能开展自身输血或动员患者亲属互助献血,具体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7、8条执行。

4、患者为Rh(D)阴性,没有监测到抗-D,如需要紧急输血又无同型血,男性患者及无生育能力的妇女可输Rh(D)阳性血,但必须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签名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

以后需要输血时有可能只能输注Rh(D)阴性血。

5、患者为Rh(D)阴性,体内虽未监测到抗-D,但患者是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包括女童),最好输注Rh(D)阴性血。

如一时找不到Rh(D)阴性血,不立即输血会危及生命的,应本着抢救生命第一的原则,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后先输注Rh(D)阳性血抢救,同时要向家属说明如果将来生育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尽管输注Rh(D)阳性血后72小时内注射足够剂量的抗-D免疫球蛋白可预防Rh同种免疫,但此药在我国市场上难以买到。

6、尽管血小板上无D抗原,但血小板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

故Rh(D)阴性生育期的妇女患者(包括女童)应输Rh(D)阴性血小板,紧急情况下要输注Rh(D)阳性血小板须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签名同意。

至于Rh(D)阴性男性患者和Rh(D)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只要体内无抗-D,可输Rh(D)阳性血小板。

7、Rh(D)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按ABO同型或相容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8、Rh(D)阴性全血或红细胞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35天,在过期前没有用于Rh(D)阴性患者,为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可输给Rh(D)阳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相合)。

9、有些血站能够提供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因洗脱冷冻保护剂(甘油)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半自动化仪器洗涤一袋红细胞费时1小时左右),故需提前预约,冷冻红细胞制作成本昂贵,收费较贵。

 

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一、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适应证

(1)健康人需要预存自身血液,以备紧急情况时使用;

(2)预计术中出血1000-2000ml以上,需要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

(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试验发生困难者。

(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

(5)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抗体者和准备进行骨髓移植者。

2.禁忌证

(1)有细菌感染或正使用抗生素者;

(2)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塞恢复期、不稳定心绞痛、重度高血压、心衰等疾病者;

(3)肝肾功能不良者;

(4)有迟发性献血反应者(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

(5)有活动性癫痫病史者;

(6)有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或红细胞酶缺乏者;

(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

(8)妊娠头三个月或末三个月,应避免自身献血。

3.注意事项

(1)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ANH通常指在麻醉后或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自身血在手术室常温下保存,同时输入胶体及晶体液(按1:

3比例)维持正常血容量,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围手术期血液稀释患者的选择标准

(1)估计失血量≥1500ml(相当于血容量的30%);

(2)术前Hb≥120g/l(在正常容量条件下);

(3)心电图正常以及心肌功能正常(无缺血体征,无ST段抬高/降低;无不稳定型心绞痛、无心功能障碍、射血分数≥50%);

(4)无限制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术前肺部X射线检查、肺功能试验);

(5)无肾脏疾病(血肌酐正常,无少尿,无肾功能障碍迹象);

(6)无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以及肝硬化(收缩压≤160或舒张压≤100mmHg;血浆凝血指标正常,血清白蛋白正常);

(7)无凝血异常(凝血指标正常,血小板计数≥150×109/l,无遗传性凝血缺陷病);

(8)无感染(临床评价无发热、无白细胞数增加/减少)。

2.注意事项

(1)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Hct>0.25。

(2)血红蛋白<11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制障碍、静脉输液血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不宜采用。

(3)术中必须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变化,必要时测CVP。

三、回收式自身输血

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1.适应证

(1)预计术中出血>1000ml者;

(2)交叉配血有困难者;

(3)实质脏器破裂,如肝脾闭和性损伤破裂、宫外孕破裂等内脏大出血;

(4)肾脏功能未受损,血肌酐值<176.8μmol/l。

2.禁忌证

(1)创面有细菌污染或胃肠液、胆汁、尿液等污染血液;

(2)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3)用肝素抗凝的颅脑损伤、肾盂损伤或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4)廉状红细胞贫血者;

(5)心功能不全、年老、重度贫血、脓毒血症及严重肺部疾患者;

(6)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7)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消毒液污染或含有癌细胞。

3.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为保证最低限度减少细菌繁殖和溶血,开放性创伤超过4小时,非开放性创伤在体腔内聚积超过6小时的积血不能回收。

(2)如果失血速率低于50ml/h,则不应将血回输给病人。

(3)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引流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除对严重休克和创伤的患者外,回输后均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4)引流血液回输对患者的凝血机制并无特殊的不良影响。

 

血样采集核对送检流程

一、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流程如下:

1.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患者配戴标明患者姓名和病历号的腕环或腕带(该方法在国外及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普遍应用)。

2.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

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有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

3.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血库)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

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

4.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

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使用条形码的医院,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

5.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历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

不要在采血前贴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

6.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

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

7.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即输血申请单。

8.血标本不需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2ml血液),且要做到八不收:

(1)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2)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写项目不符不收;

(3)血标本量少于2ml不收;

(4)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或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防血标本被稀释);

(5)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可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鳌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激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或在试验前后做溶血程度的比较;

(6)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为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7)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不收;

(8)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做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脂肪乳可干扰配血试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

9.献血者的血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塑料管中获得。

10.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的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12.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放在2~6℃的冰箱至少保存1天。

二、护士将受血者的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用血通知单》一并送交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逐项核对并签字(签名、时间等),禁止家属送血样标本。

三、血库通知用血科室取血后,护士应尽快取血,并按不同血液成分保存及运输要求,备好取血箱及冰袋,以保证血液质量。

四、取血时,血库人员与取血人员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供血者血型、储血号、采血日期、血量、交叉配血结果和血液外观。

质量合格、血袋无破损,无溶血、标签完整、清楚,双方签字后方可取血。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1.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门急诊号(或病历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在病床边进行的最后核对是发现受血者身份弄错,从而防止致死性不配合输血发生的最后机会)。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容许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取(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除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5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5.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

输注血小板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已使黏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6.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这种输血器可以使血液或其成分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从而对输入的容量和输入的速度进行准确控制。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或红细胞要求离开2~6℃的储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2)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9.血液加温问题,一般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胶体以消除静脉痉挛,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

如有特殊情况,如:

成人输血速度大于50ml/kg.h、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

加温血液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还要由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

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对血液进行加温,如果加温血未用则应报废。

10.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按说明书操作)。

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①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②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11.输血患者的监测

(1)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

因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故要特别重视这一期间的监测。

(2)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度、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12.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督促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特殊用血规章制度

1.紧急用血时,血库接到血样标本后,用快速法检测血样ABO及Rh血型,选择ABO及Rh配合型的血。

做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在20min内发出2URBC,并根据临床情况继续配血发血。

2.需大量用血时,及时通知中心血站和车队调血;特殊情况由相关部门(领导)签字和写报告,抢救用血后,血费及血票(用血互助金)按正常办理。

3.急诊抢救用血且不能及时交费及离院或出院前仍未补交血票及用血费用的患者,经治医生需填写相应报告。

4.凡需要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输血的患者,术前由科室提出申请,科主任签字后由医务科、输血科主任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可携带此申请单到中心血站业务科办理购买采血袋手续。

5.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0U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后应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1、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输血技术规范》。

2、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医院相关规定,对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如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后血袋、过期血液、操作时一次性手套等的处理应有(兼)专职人员管理。

3、输血前应严格洗手或消毒,并带好口罩、帽子,必要时带一次性手套操作,操作后必须洗手。

4、若在操作时发现血液渗漏、溅出等情况,需先用含有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污染部位或物体表面,再清洁。

5、在输血操作时需集中精力,保护自身的皮肤不被注射针头刺伤。

如操作人员一旦被带血的针头刺伤皮肤时,应挤压刺伤部位,使其出血后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清洗,在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可选用2%碘酒、75%酒精、2%次氯酸钠等,若血液溅入眼结膜,则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局部并接受医学观察。

6、凡患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应做好防护后操作。

 

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

处理、登记、报告和调查制度

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用血科室相关人员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