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579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50题)基本理论题(30题)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时什么?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那些活动?

1、查找文献法2、调查法3、访谈法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

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

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

参观、调查、采访、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

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4、哪四项指标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而在新一轮课改中被重视?

兴趣与能力、方法、情感态度。

5、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改进教学方式:

(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6、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7、列举历史学科的基本理念。

(三个即可)

8、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9、历史课程标准包括哪四个部分?

《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主体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10、历史课程目标在哪三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11、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分为几个学习板块?

分别是什么?

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

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

12、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是怎样的?

13、列举历史学科的五大知识目标。

14、列举学生学习历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

(四个即可)

15、历史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

16、列举历史学科的应该注重的学习方法。

(三个即可)

17、列举学生学习历史后应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两个方面即可)

18、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提出了哪三个层

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

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

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

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

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

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

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

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

上述三种层次的规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要求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

19、列举历史学习识记层次使用的行为动词。

(三个即可)

20、列举历史学习理解层次使用的行为动词。

(三个即可)

21、列举历史学习运用层次使用的行为动词。

(三个即可)

22、历史学习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的联系有哪些?

P37

23、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哪些功能?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新评价观强调的是评价的教育功能,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进行的教育评价改革都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而进行的。

24、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几种?

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

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

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其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方法应有所不同。

它们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教学评价系统。

25、请你说出三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

P40

26、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广义的资源包括什么?

27、历史教科书每课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课文系统部分,另一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

前者承载了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后者提供了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方式。

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各结构因素的功能既能完全体现又能互相配合,才能使历史教科书在教育教学上的总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

28、七年级教材中的历史活动课按活动类型大致可划分为哪几类?

29、历史活动课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是什么?

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

30、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课案例。

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案例

——人文初祖

活动目的:

①通过收集、选择古代神话故事素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

②通过历史故事会的讲评,调动学生读史学史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及活动步骤:

①让学生分组提前收集黄帝、尧、舜、禹的相关资料,每人加工整理成一个小故事,选材符合要求,内容故事性强。

材料来源于课外渠道或课本的延伸(2周时间)。

②学生分组讲故事,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1课时)。

③评分标准:

Ⅰ故事主题明确、文字流畅

Ⅱ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

Ⅲ讲完故事后,请谈出自己对传说中人物的看法。

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④将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墙报上展出交流活动过程:

①学生分组活动阶段:

(15分钟)将学生分成五个组,宣讲评分标准:

所讲故事主题明确、文字流畅,所讲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讲完故事后,谈谈自己对传说中人物的看法。

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请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组员交流所写古代神话小故事。

②全班集中交流阶段:

(20分钟)根据学生推荐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原则,选举出主持人及三位评委,由主持人统计各组推荐的代表名单,安排抽签决定上台发言的顺序。

③全班集中评议阶段:

(5分钟)评委代表发表书面评议,主持人公布评议结果。

教师发表对本次活动的小结意见。

活动小结:

案例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片段

师: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每天衣、食、住、行的情况?

生1:

我家住的是楼房,有90多平方米。

每天早餐是牛奶、面包,有时打“的”上学,有时走着上学。

生2:

我家有80多平方米的住房,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生3:

我穿的衣服是化纤面料的,不起球、不缩水、不褪色,很舒服。

生4:

我每天的主食是米饭、面包,副食是些鲜鱼、肉、奶制品还有很多有营养的青菜。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今天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可你们知道在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吗?

(生有惊诧的表情,若有所思,不一会有的学生之间开始有议论)生5:

那么遥远啊!

他们住在哪里?

每天都能吃到米饭、面包,喝到牛奶吗?

生6:

想象不出来,那时的人该长的什么样,和我们一样吗?

生7:

我想他们每天都在为生存而劳动,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

师: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祖先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吧!

(师生共同观看关于古人类生活的课件)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2: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片段

师:

1914—1918年,人类历史上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遥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直播报导,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

同学们,能谈一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

生1:

通过学习一战这段历史和每天观看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导,我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是那样脆弱。

尤其是电视画面上关于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妈妈的情景,我的心难受极了,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

生2: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假如„„》,我写的是《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这些学生都会快乐地成长,生活也是非常美好的。

一战和伊拉克战争都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师:

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生2:

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

生3: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是正义战争就必须进行。

假如台湾要是宣布独立,分裂祖国,我就支持用战争来解决台湾问题。

生4:

我要说的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

生5:

我觉得人类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对于人本身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进行无休止的战争,要阻止霸权主义的扩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3:

《三国鼎立》教学片段

师: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按照自己的想像,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设计好后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1:

图1师:

生1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按方位把三个政权对峙的基本状态反映出来,非常好!

生2:

蜀吴魏图2师:

生2在按方位排布的基础上,把三个政权的相关知识设计在内,考虑十分细致,真不简单!

生3:

图3师:

生3把三个政权设计成鼎的三足,使课题形象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太棒了!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4: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片段

师: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壮举,它距今已经600多年了,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你认为郑和的举动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生沉思了片刻,教室里陆续有人举起了手)生1:

我认为郑和能七次远洋航行,表明他是具有非凡意志和耐力的人,我佩服他,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

生2:

郑和能够带着那么多人和货物,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3:

郑和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国的热烈欢迎,各国使者还随宝船来到中国,这说明郑和作为中国外交的使者,为中外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应该学习他,成为一个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的公民。

生4:

我觉得中国的货物要么赠送,要么低价出售,这真不划算,应该在贸易中实行平等交换的原则。

生5:

我觉得他去西洋只是为了宣扬国威,这点不好,有点骄傲自大,做人方面可要不得。

师: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很好。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给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很多启示,希望你们发扬郑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热爱和平的精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片段

师:

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90年代,遭受了巨大的挫折,1991年苏联解体。

你能根据以往的知识来说明苏联解体的原因吗?

(生互相讨论,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对部分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表扬,对个别学生给予辅导)生1:

我记得我们在学习《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时,就了解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使苏联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师:

你们注意到了苏联国内的情况,很好。

同学们还有其它的看法吗?

生2:

我觉得斯大林独断专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破坏,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又没有成功,苏联的经济发展困难。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又提出了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度混乱,思想混乱能维持国家的统一吗?

所以,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

师: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苏联解体的原因应有两个方面,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内部原因,另一个是外部原因,以后我们要学到。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6:

《美国的诞生》教学片段

(谁都知道美国独立战争,学生的教科书在说明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提示孩子们:

通过回想他们与父母颁布新规定和强行让他们做什么事的感觉,来领会这一关系,老师又怎么讲呢?

)一天,达塔宣布:

"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

现在大家来领纸,准备小测验。

"(教室一片喧哗,孩子们纷纷嚷嚷)生1:

这不公平,为什么不事先通知我们?

生2:

为什么要5分钱一张?

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个价钱啊!

生3:

我的钱买了纸就不够午饭了,怎么办?

生4:

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

(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小脸都憋红了,老师低下头一再说:

"对不起,可我不得不这样做。

"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

一些平时的乖孩子无可奈何的拿出零用钱,取了纸。

接着又有一些孩子垂头丧气的说:

"我会还钱",也领了纸。

一个叫艾米的女孩刚开始还坚决的表示:

"我就不交钱。

"到了这份上也只好许诺以后还钱,领了纸。

老师发了试题,学生们闷头作答。

只见最后一题写到:

"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

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事后达塔说:

我是想让孩子们得到那种感受:

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7: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片段

师:

通过独立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始末,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于这件事你有其它的想法吗?

生1:

我认为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的一个借口,因为早在军事演习中,就把塞尔维亚当作假想的敌人。

生2:

我觉得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的一战也肯定会发生的,因为这时已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生3:

老师,我还有一点想法,普林西波刺杀斐迪南夫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我们应该反对恐怖主义,我觉得这个做法不可取。

生4:

我认为帝国主义一战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这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师:

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可真多啊!

老师佩服你们敏锐的思维能力,关于普林西波刺杀斐迪南夫妇是否是恐怖主义的表现,请同学们课下联系当今世界形势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8: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片段师:

同学们,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以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地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国两制"是否适用于台湾,谈谈你们的想法?

(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对此问题很有见解,教师要求他们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生1:

我认为台湾问题能够用"一国两制"的方法来解决,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

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为了两岸同胞的最大利益,为了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我们提出用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并辅以最宽厚的条件:

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生2:

我认为台湾问题必须用武力来解决,因为台湾自陈水扁上台以后,一直在搞"一中一台",这是很危险的,祖国不能分裂。

生3:

我觉得中国政府的态度太克制了,美国一直和台湾的关系暧昧,第七舰队还没撤出台湾海峡,这是干涉中国的主权,应该用武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会夜长梦多。

师:

你们很有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4:

我有一个想法,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如果经济日益强大了,那么台湾会自动回归祖国的,所以统一问题不必着急。

生5:

我认为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都是炎黄子孙,何必必须用武力解决呢,现在我们政府为了加强两岸人民的往来和促进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作了大量工作,对和平统一祖国一定会起作用的。

师:

你的观点非常鲜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了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

缓和和改善两岸关系,祖国大陆方面长期以来所做的艰苦努力,世人共睹,例如两岸"三通四流"(通商、通邮、通航与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与体育交流)等。

还有哪些同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6:

我觉得台湾问题不能再用和平手段了,因为台湾方面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美国还背后指使,这使和平谈判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生7:

我觉得现在是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时机,因为美国刚刚结束伊拉克战争,经济消耗很大,将士身心疲惫,无力东顾。

我们应趁机解决台湾问题。

师:

以上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台湾问题的看法,老师认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们的方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内外同胞都热切盼望祖国统一,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国际社会普遍期望台湾海峡稳定和平。

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它适用于台湾问题。

但我们也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能容忍的,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就不使用武力。

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9:

《中国近代史总结课》教学片段师:

我们已经学习过1840年至1901年的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想一想,列强都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我们如何将这段历史有机联系起来,归纳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1840—18421894—18951900—1901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签订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化程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半封建社会师: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就在这图示中了。

同学们要学会联系的观点,将新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片段

师: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和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

不管你怎样认为,都要说出充足的理由。

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把想法和观点写在笔记本上。

(生阅读教材,一边思考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

大约6分钟)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

生1:

我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日本就不会投降。

理由有两点:

一是日本当时已经占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有继续战争的物质条件。

二是日本侵华是由来已久的愿望,他不会轻易放弃的。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还有谁同他的观点一样,请发表你的看法。

生2:

我也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日本就不会投降。

因为当时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使他们更加有恃无恐。

怎么会投降呢?

师:

看来你们两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

但是我从大家的表情中看出有很多人不赞成你们的说法,请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言。

生3:

我认为,如果美国不投放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的。

理由:

一是当时德、意都已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已经解体,日本成为孤家寡人;二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日本的失败、投降只是时间的问题。

生4:

我还想补充一点,当时日本国内反战情绪特别严重,后方起火,涣散了军心,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

生5:

我认为日本投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必然失败。

师:

以上同学们的发言,有两种观点,并且持每一种观点的同学都能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看来你们都很会分析历史事件,你们能够采用这种史论结合的方法,老师很赞赏,你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对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的。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美国投放原子弹只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因为无论从国际环境,中国抗战的形势,日本法西斯的国内外处境,都注定了日本的失败。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11: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片段师:

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否御敌于国门之外?

为什么?

生1:

能。

因为我国当时是封建国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往来。

接触少了,就避免了外敌的入侵。

师:

你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2:

我不同意他的说法。

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扩张,而经济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

中国用这种消极的做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是不现实的。

生3:

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能是封闭自己。

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曾经实行“锁国”政策,最终导致国家政治危机,遭到美国等外敌的的侵略。

生4:

国家要发展,御敌于国门之外,必须实行开放政策,我国现在之所以在国际上有地位,就是因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师:

同学们能够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来分析这个问题,老师非常受启发。

是的,闭关锁国政策只能是束缚了自己,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

案例12: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片断师:

谁能根据导入框和电视剧《乞丐皇帝》介绍一下朱元璋?

生:

他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曾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了和尚。

后来他投奔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因为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明朝。

师: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权的(由此导入新课)?

师: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内容老师不讲,你们能自学吗?

生:

能。

师:

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纷纷举手,欲说出自己的看法.)生1: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生2: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生3:

:

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师:

好,你们归纳的比较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