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474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课题:

部编版语文第十一册第21课《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写好“轴、曝”两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了解一般学习古文的方法。

4.理解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要尊重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学习古文的方法,通过注释,读通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1)这三幅画画的是同一个人。

比如中间这幅图,也许看到仰望青天的他,你会想到“明月几时有”(师停顿,由生来接:

“把酒问青天”)也许在课文中你会学过他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生接:

“只缘身在此山中”)(师:

卷地风来忽吹散,生:

望湖楼下水如天)是啊,无论是词,还是诗,都是家喻户晓。

通过刚才的诗和词,你们就知道了这个人是苏轼。

2.引出题跋:

(1)说苏轼,道苏轼。

人们不仅读他的诗,吟诵他的词,还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出示幻灯片2)

(学生读)

(2)有的同学发现像“诗、词、文章”这样的体裁我们都涉猎过,今天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体裁——题跋

生:

苏轼的题跋竟然是词的近一倍……

大家都很好奇,什么是题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题跋。

3.分析题践:

说题跋,道题跋。

结合字形谈谈你对题跋的理解。

(题写在前面,跋写在后面)你能不能书面谈谈(幻灯片3)

师:

你不仅会朗读,还会解读呢,变成自己的话说给别人听。

(相当于现在的读后感,后记,续等)借着同学们的理解我们来判断一下,(出示幻灯片4《惠崇春江晚景》)这就是一篇题跋。

后人不管是写在前面还是写在后面的都称为题跋

4.揭示课题

苏轼看到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之后,回到家中就写了这篇“题跋”

(板书课题)这里书的含义就是“题跋”。

(幻灯片5课题)

5.简介作者苏轼(幻灯片6)

6.学习文言文就是三步:

读准,读通,读懂(幻灯片7)师:

读准指的是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通指的是读通句子,明白文章内容;读懂指的是领悟文章的道理。

只要做到了这三步,就能学好一篇文言文了。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一读,读准

(1)指名读课题

师:

你在“书”后停顿,说说你怎么理解的生:

我觉得这个故事可能是写戴嵩画牛的故事师:

所以你觉得应该这样停顿是吧。

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2)师:

那这篇文章究竞写了什么呢?

我们得好好读读这篇课文。

请大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师:

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给大家听。

你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

课文原文:

(幻灯片8)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师:

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

我们看这个字。

“所宝以百数”这里要读哪个音,还要看它在这儿的意思。

你们看(幻灯片7的多音字)

预设一:

师:

所宝以百数,什么意思?

有上百件多吧。

这个以这里是珍藏的意思,他藏的宝贝,要用百来计算。

所以这里应该读数(三声)把音注在书上。

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师强调最后一句的读音。

(3)读第二自然段

师:

谁来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幻灯片9)课文原文: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师:

读得很流利,这个曝也读对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师:

晒的意思。

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

一曝十寒

(4)师:

我们拿好书,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课文。

(5)我们不仅能读准字音,而且能读出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来。

(幻灯片10)师示范读,生根据提示做标记,同桌互读练习后全班齐读。

2.二读,读通

(1)师:

不错,读准了字音。

这篇课文是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幻灯片11)师:

学习需要分享,谁还有不理解的词句?

或者谁觉得文中那句话能比艰难,可以考一考同学们。

(幻灯片12)预设一:

生:

我不理解的是“今乃掉尾而斗”

预设二:

生:

“尾搐入两股间”

师:

你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

应该是尾巴夹在两个大腿中间。

那这句话就是这幅图说表现的内容。

这个股的意思就是大腿。

预设三:

生: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师:

谁能帮他解读?

生:

我觉得应该说的是,耕作的这些事情应该问农民。

织布的这些事情应该问婢女。

师:

你看,她添加了一些词语,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就理解了这句话。

还有吗?

(2)同桌合作,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集体交流。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析人物

师:

读了几遍,我们都知道这个文章的大致意思。

我们看,这篇文章里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请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杜处士、牧童)师:

两个人围绕什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板书《牛》)有一天,杜处士在生:

晒画

师:

用课文中一个字形容他在干嘛?

生:

师:

这是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我们一起写,左边是个日。

右边四笔,应该是点提撤点。

那小牧童,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字讲讲他在干什么呢?

生:

师:

(板书:

笑)笑话。

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讲清了事件,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悟趣味

(1)接下来,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趣味。

同样的斗牛图,我们却读出了不同的趣味。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处士和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写写他们不同的表现。

(2)师:

谁先来读读处士的句子?

(幻灯片13)

生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师:

对了,你找得很准,我们看这段话集中写了杜处士,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看,他怎么对待斗牛图的?

生:

非常喜爱

师:

你怎么能读出这样喜爱的感觉?

师:

他“尤所爱”表现在哪儿呢?

生:

锦囊玉轴。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锦衣做袋,用玉做轴。

师:

对,这当然是。

有所爱还表现在哪儿呢?

生:

常以自随,随身带着

师:

你觉得什么时候带着?

生:

吃饭、睡觉都带着…

师:

谁能读出这样喜爱的感觉?

师:

此处应该有掌声。

(3)师:

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尤所爱,小牧童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

有一牧童见之,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幻灯片14)师:

如果要用一个词,就是笑。

我们要读好小牧童,就要读好他的笑,谁来读一读?

师:

牧童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是拘掌大笑,有表情,也有动作。

你们来练一练。

牧童是怎么说的?

和同桌一起练一练。

(4)师:

同样是笑,牧童是抚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

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换呢,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以及人物身份年龄两方面入手来回答。

)师:

你关注了课文的内容和人物的身份。

你看,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精妙。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苏轼在讲完故事后,对于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引用古人的话——生说: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幻灯片15)师:

这里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呢?

(6)仿写句子(幻灯片16)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日有云:

放牛当问()

画画当问()学当问()病当问()

()当问()

(7)我们读懂了文章是我们的收获。

我们讲好故事是我们的本事。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讲讲“我”的故事。

自己先练一练。

(幻灯片17——18)

四、总结全文,点明道理

1.三读,点明道理

师:

杜处士和苏轼的角色下课后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整理成小作文。

我们读懂了故事,又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师:

也就是多向别人请教。

你看,我们大家又从故事中明白了道理,术业有专攻,要想做好事,就要向内行请教。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2.最后,科普一个小知识。

实际上牛在相斗时,因为品种等各种原因,有一些是尾搐入两股间,有一些是掉尾而斗。

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中的“牧童”应该是只见过“尾搐入两股间”,戴嵩研究的则是“掉尾而斗”。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能说谁对谁错,他们都对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幻灯片19)

3.再读全文,结束课程。

师:

寥寥的93个字,把我们传统的画作之美,语言之美融为一体,讲述了一个丰富有趣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让我们拿起课文再读全文,感受文言文的简约优美。

(幻灯片20)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题跋)(宋)苏轼

曝笑

杜处士《牛》牧童

 

附:

1、《书戴嵩画牛》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