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46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docx

机电工程调试标准版

编号:

XXXX工程

机电工程调试专项方案

 

(项目效果图)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XXXXXX项目部

二OXX年X月

XXXX工程

机电工程调试专项方案

编制:

XXX

XXX(小四号字)

 

审核:

XXX

XXX(小四号字)

 

审批:

注:

上述签字格式为:

横线上为手签名字,横线下为机打名字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XXXXXX项目部

二OXX年X月

机电工程调试专项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

结构类型

建筑面积(m2)

层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报审时间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名称

机电工程调试专项方案

审批意见:

同意按该机电调试专项方案施工。

 

审批人:

审批时间:

1.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总体概述

(略)

主要调试内容与计划

(根据项目情况说明)

示例:

机电安装调试工作包含配电房、动力中心、主楼三大区域,调试内容有照明动力送电调试、设备单机试运转、给排水、消防、空调水系统试压冲洗及功能调试、联动调试等。

动力照明系统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说明)

示例:

地下室设有X个10KV开闭站。

设置X座10/0.4KV变配电室,A变配电室位于XX内地下层,主要为XXX相关区域内用电装置供电;B变配电室位于XX内,主要为XXX相关区域内用电装置供电。

配电房共有动力配电柜X台(其中双电源动力配电柜X台),照明配电箱X台。

楼内动力配电柜X台,照明配电箱X台。

动力中心动力(控制)箱柜X台,照明配电箱X台。

冷却塔动力控制柜X台。

配电内动力配电箱柜(含动力配电柜)以上由供电局施工,箱柜出线至用电设备由我方中建一局施工。

空调系统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说明)

示例:

主站房空调机组X台,新风机组X台,送排风机X台,防排烟风机X台;信号楼空调机组X台,新风机组X台,送排风X台,防排烟X台。

空调水系统采用二管制异程式。

冬夏分设循环泵,夏季供冷水,冬季供热水,冬季空调用热水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夏季冷水输送采用一、二次泵系统,一次泵采用定流量泵,与冷冻机对应设置,并设有备用泵;二次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水量。

室内空气调节设计参数,如下表: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温度(℃)

新风量(m3/h.P)

温度(℃)

湿度(%)

办公用房

29

65

18

30

商业用房

26

65

18

20

公共卫生间

12

10~12次换气

库房

12

3~5次换气

冷冻机房

按事故通风计

热力站

10~12次换气

消防泵房

3~5次换气

配电间、室

5~8次换气

变电室

40

40

机组,其余季节采用通风换气方式

工艺设备用房

满足工艺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

注:

冬季室内不加湿;夏季湿度仅为设计参数,不控制。

给排水系统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说明)

示例:

给水系统:

本工程给水从室外供水主干线Ф300管线上供给,地下设备层和一层、二层的生活给水,由室外供水直供。

高层供水由位于地下室的无负压增压稳流供水装置给水。

排水系统:

高层的排水采用密闭式污水收集提升系统排水,合计X套;地下层采用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排至室外,合计X套;其余部位采用重力流排水。

1.2.4消防系统

消火栓系统:

X台消防泵,X套稳压装置,X套水泵接合器,建筑高点设消防稳压水箱,管道成环状管网布置,泵房位于地下室。

自动喷洒系统:

X台喷淋泵,X套稳压装置,X套水泵接合器,泵房位于地下室。

地下一层(设备层)、首层、商业、附属楼等处,为湿式系统,合计X套湿式报警阀。

设备夹层为预作用喷淋系统,合计X套预作用报警阀。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X台水炮泵,X套稳压装置,X套水泵接合器,泵房位于地下室。

1.2.5调试计划

本工程调试计划20XX年X月X日开始,20XX年X月X日结束。

总工期为XXX天。

项目调试进度计划见下表

序号

内容

时间

备注

1

用电设备单机调试

2

冷却塔供电区域用电设备单机调试

3

地下室空调机组单机试运

4

VRV单机试运转

5

空调机组、冷凝水泵单机试运转

6

动力中心设备单机试运转

7

通风系统调试

8

排烟系统调试

9

排烟排风新风系统风量检测、平衡调试

10

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调试

11

空调风系统总风量、风量平衡调试

12

地源热泵系统调试

13

空调系统温湿度等效果调试

14

空调系统节能测试

15

空调中央控制系统节能效果测试

16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调试

17

虹吸雨水系统灌水、通水试验

18

排水系统灌水、通水试验

19

给水系统试压、冲洗

20

消火栓系统试压、冲洗

21

喷淋系统试压、冲洗

22

排水立管通球试验

23

给水系统消毒

24

地下室变频给水设备单机调试

25

地下室无负压供水设备单机调试

26

消防水池进水

27

消防水泵单机调试

28

屋顶消火栓试射

29

自喷系统湿式报警阀、雨淋阀、预作用阀调试

30

消防系统联动调试

注:

调试内容及计划可根据工程实体内容增加和删减。

调试的依据及目的

调试的依据

设计图纸;

设备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技术文件;

设计院提供整定值及具体要求;

相关规范标准规程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98—200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

调试的目的

在新建的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建筑电气等各系统安装结束,正式投入使用前,需同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联合组成调试小组,对系统进行测试调整,这对于检验设计是否正确、施工是否可靠、设备性能是否合格、能否保证系统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施工单位交工前的重要工序。

空调系统测定与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检测和调整空调系统的风量、水流量。

主要包括:

送风量、回风量、新风量、排风量及各分支管的风量,水系统的水流量都要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并按设计要求调整平衡各个风口的风量,以保证室内的换气次数、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流速度、噪音等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工程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在制冷设备和通风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

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少于8小时,通风系统的连续试运转不小于2小时。

给排水系统调试,主要是进行给水系统试压、冲洗、消毒;排水系统灌水、通水、通球试验;给水系统调试主要检验管道系统是否存在“堵”、“漏”现象,给水流量、压力等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排水是否顺畅、渗漏,水泵、水阀、卫生洁具等是否符合要求。

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

通过系统测试和调整发现设计、施工和设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应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改进措施,使系统更完善,从而使各类设备在运行中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

调试程序及技术要求

动力照明系统调试

动力照明系统调试工作主要包括低压柜单体元件检测试验、低压控制回路继电保护调试、供电回路调试、交流电动机调试、模拟动作试验,各供电回路系统送电具体调试项目及技术要求如下:

●表的校验。

对于盘柜上的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功率因素表等,应根据相关表的校验规程进行精度等级校验,每刻度误差应满足其精度要求。

试验用仪表精度应满足量值传递要求,且在检定合格期内。

●自动开关外观检查完好,无异常,操作手柄开合位置应正确,触头在闭合、断开过程中主触头部分与灭弧室的零件不应有卡阻现象,过流/速断保护的自动开关,应按所保护的设备核对电流刻度值并进行调定。

用500V兆欧表对开关的主回路进行绝缘电阻测量。

●热继电器外观检查应完好、无烧灼现象,依过载保护定值进行校验,动作值是电动机额定电流(设计值)的1.05-1.25倍。

2.5安培以上小于2分钟(热态开始);注:

Ie*1.2*1.5=ID;Ie电动机额定电流;Ie*1.2倍为整定电流值;ID为动作电流值,2.5安培以下小于1分钟(热态开始)。

●二次回路应根据GB50150-2006要求及设计图纸二次原理进行校线检查、绝缘检查,送电模拟动作试验,绝缘检查应符合规范要求。

●变频器调试:

a、外观检查完好,无异常。

b、接线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正确紧固。

c、按照用户手册要求通电等装置自检完成后,无异常指示正确。

d、按照用户手册要求进行用户参数设定并确认。

f、有载荷试运转应由低速开始。

e、PLC(4~2mA)联动试运转应由低速开始。

●交流电动机试验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绝缘电阻值1000V以下电机不应低于0.5MΩ。

100kw以上用直流双臂电桥测量电动机各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值应不超过其最小值的2%;中性点末端引出的电动机线间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最小值的1%,在测量时,电动机转子应静止不动。

检查电动机定子绕组及其连接的正确性,采用直流感应法如下图:

在任一相接入直流毫伏表,在其中一相输入电源,当接通电源瞬间,如毫伏表指钟摆向大于零一边,则电池正极所接线头与毫伏表负极所接线头同为头和尾,如指针反向摆动,则电池正极接线头与毫伏表正极所接线头同为头或尾,用同样方法,再将毫伏表接到另一相的两端上试验,就可确定该相绕组的头和尾,通过对电动机三相绕组头和尾的确定,可检查出电动机的接线是否正确。

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起动前,先将与电动机相连的机械设备拆除,对难以拆除的机械,要尽量减小电动机的负载。

用钳型电流表或盘柜上的电流表测量并记录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和空载电流;电动机起动后,应用硬木棍或螺丝刀靠在电机有关部位听电机内部声音,如果异常应立即停机。

用转速表测量转速,在额定电压下测得的转速应与铭牌规定的转速相符。

电动机空载运行2小时,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或用测温仪测量电动机轴承定子绕组等部位的温度,检查电机温升是否正常;用测振仪测量电动机的振动,检查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记录电动机起动电流,空载电流,振动、温升、噪音等有关数据,其各种数据合格,正常运行2小时后,即可认为电机系统试运转合格。

●0.4kv电气设备依据标准低压主回路(一次主干线),联结螺栓紧固按规程规定来进行。

二次线路(控制线路)应逐个接点加以紧固。

0.4kv设备机械部分应逐台进行机械性能试验。

0.4kv设备及各元器件、柜内全面彻底进行卫生清理。

●用500V兆欧表测量互感器二次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应满足标准要求。

用电流互感器校验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变比测定,用感应法对电流互感器进行极性检查,极性应符合有关要求,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许开路)侧绕组一端应可靠接并接地,以保护二次回路的有关仪表,防止互感器(二次回路侧)开路产生高压发生危险。

●用500V欧表测量浪涌保护器的绝缘电阻值,测得值应符合理GB50150-2006标准要求。

检查接线应正确接地方线接地可靠。

●电力电缆采用500V兆欧表测试电缆芯线对地、芯线间的绝缘电阻,测量的绝缘电阻值应满足规范要求,绝缘电阻测试完后应立即放电。

用兆欧表或校线器检查电缆的相位,以保证电缆两端的相位一致且与供电网的相位相符。

相位检查方法如图示。

●电源双投开关:

a、外观检查完好,无异常。

b、接线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正确紧固。

c、按照用户说明书要求进手动分合位置正确,无异常指示正确。

d、按照用户说明书要求进行将控制二次插头拆下对开并主线路进绝缘检查,检查完后恢复二次插头。

f、通电试验先送主电源观察应无异常,再送备用电源无异常,两路电源进电源核相,相位应一致。

●二次线路根据设备原理图进行校对,确保原理的正确性,线路原理正后,做线路绝缘检查检,查结果应符标准要求。

●在送电前一定要对柜内杂物清理干净,所有接线应牢固可靠。

正式送电前所有回路或低压母线、馈线电缆、进线电缆均应进行绝缘检查,确保送电安全。

空调风系统调试

通风空调的风系统调试

进行试运转的条件

1)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工作完成后,经过检查,应全部符合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2)整理全部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并熟悉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参数。

3)试运转所需的水、电等能源供应,均已能满足使用的条件:

●通风空调系统所在场地的土建施工应完工,场地应清理干净。

●按照试运转的项目,准备好数据记录的相应表格。

4)设备系统的准备

●检查空调设备的外观和构造有无尚未修整过的缺陷。

●全部设备应根据有关规定完成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空调器内其他附属部件的安装状态。

5)风管、风阀和风口的准备

风管内应打扫干净,检查风管内调节阀、防火阀及排烟阀的动作状态,在调整前要保证风管上的多叶调节阀、送、回风口的调节阀全部在开启状态,风管内的防火阀应放在开启位置。

送排风口的调节阀全部开启。

电气控制系统

●电动机及电气箱盘内的接线应正确。

●电气设备与元件的性能应符合技术规定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整定正确。

●电气控制系统应进行模拟动作试验。

风机的单机试运转

●核对通风机、电动机型号及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风机接线是否正确;

●通风机启闭阀门是否灵活,柔性短管是否严密。

用手盘动风机时,叶轮不应有卡住和不正常的响声。

●检查风机皮带的松紧程度:

皮带过紧会增加摩擦力,导致电机负荷过大,容易使得皮带摩损;过松会使皮带轮打滑,易造成风机的风量变小。

●通风机点动后,即停止运转。

这时检查叶轮的机壳是否有摩擦或其它不正常的声音;同时观察叶轮的的转向是否与风机上标签一致。

如果有异物应及时取出,以免损坏叶轮或机壳。

●单机试运转正常之后,对系统进行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时,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程序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应少于8h,方可进行通风空调系统的测试与调整。

●电动机试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压变化范围不应超过或低于额定电压的10﹪,任意两相电压的差数不应超过5﹪,否则都会使电动机发热过快;在正常空载运行情况下应注意三相电流的平衡,任意两相间的电流差值不应大于10%,否则说明电动机有故障;电动机的温升不应超过铭牌上允许的限度;注意轴承的发热和声响情况。

风压、风速、风量的测定及调试

根据本工程空调系统特点,通风空调系统的测定和调整包括以下内容:

1)通风机风量、风压及转速的测定

2)系统风量与风口风量测定与调整

3)通风机、空调机及风机盘管噪声测定

4)空调系统室内参数测定

A.通风管道内风压、风速、风量的测定

●测定位置和测定点

测量断面应选择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上。

测量继面设在弯头、三通等异形部件前面(相对气流流动方向)时,距这些部件的距离应大于2倍管道直径。

当测量断

面设在上述部件后面时,距这些部件的距离为4~5倍管道直径。

现场条件许可时,距这些部件距离越远,气流越平稳,对测量越有利。

测量断面位置距异形部件的最小距离至少是管道直径的1.5倍。

由于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压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因此,必须在同一断面上多点测量,然后求出该断面的平均值。

可将风道断面划分为若干等面积的小矩形,测点布置在每个小矩形的中心,小矩形每边的长度为200mm左右。

以下图为例:

 

小断面面积:

0.2×0.2=0.04m2

在此断面上至少测15个点,各点应均匀的分布在小断面的中心,如果气流不均匀,可通过增加测点数。

●压力的测定

风机的压力通常以全压表示,测定风机全压必须分别测出风机压出端和吸入端测点截面上的全压平均值,通风机的风压为风机进出口处的全压差。

测定压力时风机吸入端的测点截面位置应尽可能可能靠近风机吸入口处。

由于全压等于动压与静压的代数和,可只测其中两个值,另一值通过计算求得。

●测定仪器

气体压力(静压、动压和全压)的测量通常是用插入风道中的测压管将压力信号取出,在与之连接的压力计上读出,常用的仪器有毕托管和微压计。

●测定方法

(1)测试前,将微压计校零,然后根据测

定内容用橡皮管将测压管与微压计连接。

(2)测定动压时,毕托管管嘴要对准气流流动方向,其偏差不大于5°,每次测定要反复三次,取平均值。

●风压的确定

①压力计算公式PCX=Pj+Pd(Pa)

式中PCX————全压(Pa);

Pj————静压(Pa);

Pd————动压(Pa)。

一般情况下,通风机压出段的全压、静压均是正值;通风机吸入段的全压、静压均是负值;而动压则无论是压出段和吸入段均是正值。

②平均压力的确定:

测定截面的平均全压、平均静压、平均动压的值为各测点全压、静压、动压的和除以测点总数即:

=

式中

————测点总数(个)

————测定截面上各测点的压力值(Pa)

f.风速的测定

常用的测定管道内风速的方法分为间接式和直读式两类。

(1)间接式

先测得管内某点动压Pd,再用下式算出该点的流速υ。

υ=

(m/s)

ρ——管道内空气的密度(kg/m3);

Pd——测点的动压值(Pa)。

平均流速υP是断面上各测点流速的平均值。

为计算方便,一般可按平均动压值计算平均风速,也就是先计算出

υP=

(m/s)

式中

————测点数;

Pd1、Pd2-----Pdn————各测点的动压值。

此法较繁琐,由于精度高,在通风系统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气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为计算方便,一般可按平均动压值计算平均风速,也就是先计算出

(平均加压值)后,直接求出

(2)测定管道内风速常用直读式方法。

常用的直读式测速仪是热球式热电风速仪。

风道内流量的计算

平均风速确定以后,可按下式计算管道内的风量L。

L=3600υ·F(m3/h)

 式中F——管道断面积(m2)。

B.送(回)风口风速风量的测定

●风口风速测定

风口风速测定一般用定点测定法。

定点测定法:

测定仪器:

标定有效期内的热球式热电风速仪。

测定方法:

对矩形风口,按风口断面的大小,把它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块,在每个小块的中心处测量其气流速度。

断面积大于0.3m2的风口,可分成9~12个小块测量,每个小块的面积<0.05m2,见图17.4-8(α);断面积≤0.3m2的风口,可取6个测点测量;对于条缝形风口,在

其高度方向至少应有2个测点,沿条缝长度方向根据其长度可以分成若干个测点,测点间距≤220mm,对于圆形风口,按其直径大小可分别测4~5个点。

风口的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

(m/s)

式中

————各测点风速(m/s);

————测点总数(个)。

●送(回)风口风量的测定

当空气通过带有格栅或网格的送风口送出,特别是当这种格栅的有效面积与外框面积相差很大(例如50%~70%)时,气流会出现紧缩的现象。

送风口的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L=3600F外框υ·K(m3/h)

式中F外框——送风口的外框面积(m2)

K——考虑格栅的结构和装饰形式的修正系数,该值应通过实验方法确定,一般取0.7~1.0;

υ——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

回风口风量的测定,在贴近格栅或网格处测量,结果相当准确,因为回风口的气流比较均匀,其计算公式与送风口相同。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测定与调整

系统风量的测定和调整的顺序为:

第一步,了解设计要求送风和回风各干、支风管,各送(回)风口的风量;

第二步,按设计要求调整空调器内的风量;

第三步,在系统风量经调整达到平衡之后,进一步调整通风机的风量,使之满足空调系统的要求;

第四步,经调整后在各部分调节阀不变动的情况下,重新测定各处的风量做为最后的实测风量。

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应标明风管尺寸,测点截面位置,送(回)风口的位置,同时标明设计风量、风速、截面面积及风口外框面积(图17.4-9).

开风机之前,将风道和风口本身的调节阀门,放在全开位置,三通调节阀门放在中间位置,空气处理室内中的各种调节阀门也应放在实际运行位置。

开启风机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先粗测总风量是否满足设计风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下步调试工作。

系统风量测定与调整,干管和支管的风量的测定见“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定”。

对于送(回)风系统调整采用“流量等比分配法”或“基准确无误风口调整法”等,从系统的最远最不利的环路开始,逐步调向通风机。

A流量等比分配法:

流量等比分配法的特点,是在系统风量调整时,一般应从系统最远管段也就是从最不利的风口开始,逐步地调向总风管。

为了提高调整速度,使用两套仪器分别是测量支管1和2的风量,用三通调节阀时行调节,使这两条支管的实测风量比值与设计风量比值近似相等。

即:

虽然两条支管的实测风量不一定能够马上调整到设计风量值,但只需要调整到使两支管的实测风量的比值与设计风量的比值相等为止。

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各支管、支干管的风量,即

显然实测风量不是设计风量。

根据风量平衡原量,只要将风机出口总干管和总风量调整到设计风量,其他各支干管、支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也就会符合设计风量值。

该种方法适用于风口数量较少的系统。

B基准风口调整法:

基准风口调整法是调整前,先用风速仪将全部风口的闭塞风量初测一遍,并将计算出来的各个风口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的百分数列入表中,从表中找出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风口。

然后选用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风口为各自的基准风口,以此来对各支客的风口进行调整,使各比值近似相等。

各支管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值近似相等,只要相邻两支管的基准风口调整后达到平衡,则说明两支管也已达到平衡。

最后调整机组的总风量达到设计给定值,再实测一遍风口风量,即为风口实际风量。

在调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风口的形状、规格、风量相同的侧送风口,可以把尼龙丝或薄纸条分别适风口的同一位置上,观察送风时尼龙丝或薄纸条被吹起的倾斜角度是否相同,以判断各闭送风口风量是否均匀。

如果有明显的不均匀,再用仪器进行调整,可减少测定的工作量,从而加速调试速度。

系统风量风速平衡后,应达到:

风口的风量、新风量、排风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