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454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docx

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

摘要

会展经济是具有强大关联带动效应的综合性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与旅游、房地产经济二起被称为新世纪的三大“绿色经济’’和“朝阳产业”。

文章概述了会展经济的概念,并分析了会展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当前我国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在论述欧洲会展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

会展;欧洲;会展经济

目录

1.理论基础2

1.1会展经济概述2

1.2会展经济的作用2

1.2.1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2

1.2.2拉动地方经济发展2

1.2.3增加经贸合作机会3

1.2.4创造城市形象传播渠道3

1.3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历程3

2.我国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4

2.1市场化程度低4

2.2行业内尚未形成产业链,发展缺乏后劲4

2.3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4

2.4会展行业的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建立或健全5

2.5会展过程中元素种类单调5

3.欧洲会展业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做法5

3.1欧洲会展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5

3.2欧洲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做法6

3.2.1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化6

3.2.2人才培训正规化6

3.2.3管理服务系统化6

3.2.4会展行业集团化7

3.2.5会展经营品牌化7

3.2.6会展经济产业化7

4.欧洲会展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8

4.1面对市场化8

4.2加大创新力度8

4.3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8

4.4强化服务管理9

4.5培养专业人才9

4.6加强政策支持10

1.理论基础

1.1会展经济概述

会展经济是具有强大关联带动效应的综合性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与旅游、房地产经济二起被称为新世纪的三大“绿色经济’’和“朝阳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会展业,即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

所谓会展经济,就是指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会议,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并带动被展出的行业和会展自身相关行业发展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模式。

会展经济是城市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个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可以作为该城市服务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

会展经济在内容上可分为会议和展监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但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为一体,即会议一般以座谈会、主题会、研讨会、论坛为主,在会议的同期总要结合一些商业化的展览活动;而大型展览会虽以展览为主,展出期间各种会议也越来越多。

因此,我们通常把会议业和展览业全称为会展业。

会展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部门提供服务。

因此,会展业与其相关的各种产业所进行的经济行为,就构成了会展经济。

1.2会展经济的作用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全方位的综合功能,其发展对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会展经济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国际上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这些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和经济的繁荣。

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会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览会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

从国内来看,仅2000年春季举办的“北京第六届国际汽车展”就有40万观众前往观展,门票收入相当可观。

这种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吸引力使会展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1.2.2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会展经济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

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l,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例如深圳“高交会”期间,深圳机场的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两成半,全市出租车行业的载客率达73%,10个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增长四至五成,全市酒店入住率也急升了30%,展馆周边地带的房地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另外,会展经济的发展将提供和催生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作机会。

据悉,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l0万个就业机会。

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会展经济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自然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

1.2.3增加经贸合作机会

会展对企业来说还是一条低成本的营销渠道。

英联邦展览联合会调查表明,会展是最有效的营销中介体,通过一般渠道找一个客户成本约219英镑,而通过会展,成本仅为35英镑。

而且,会议和展览能创造一个促进国内外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社会其他各主体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和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议和展览的便捷性、集中性、直观性和快速性,在经贸交流方面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一些交易会、展览会和贸易洽谈会上往往都能签署一定金额的购销合同以及投资、转让和合资意向书。

据统计,最近举办的第96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万名采购商到会,累计成交272亿美元。

1.2.4创造城市形象传播渠道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只有通过传播,将城市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城市风貌及市民素质等全面展示给世人,才能有效地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

会展经济之所以被各城市看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它能够创造一个高效、快捷的传播渠道。

一个会展举办地不仅是商家云集的地方。

同样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成功的会展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大连通过举办“国际服装节”而声名鹊起,仅仅两三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城市;青岛通过“啤酒节”、“海洋节”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传播出去,成功地塑造了自己作为海洋城市的特色形象;昆明更是借助世博会将“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1:

3号传遍世界各地;南宁市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使自身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得到迅速提高。

因此,举办会展,既可通过海内外客商耳闻目睹,从而形成良好口碑,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而且还可以会展为媒介,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增强城市的凝聚力与亲和力。

1.3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洲,会展业更是如此。

到19世纪末,集市一直是作为展览的主要形式。

清政府曾在清末时期举办过几次具有现代特征的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如北京劝工陈列所(1905年)、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南洋劝业会(1910年)。

这些展览会的目的主要是鼓励生产。

南洋劝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并初具有世博会的性质。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举办过迁川出品展览会、四川省物产竞赛展览会和工矿产品展览会;在解放区举办过193个展览会,大多数属于军工农三类产业的范畴。

由于受战争影响,这些展览会在规模和方式上都远不如同时代的欧洲展览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展览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除了一些带有宣传色彩的展览会之外,贸易性质的展览会很少举办。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一些初具规模的展览会在全国各地涌现。

到了20世纪末,会展产业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发展。

一系列大型的交易会如广交会、上交会、昆交会等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国外参展者。

2.我国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

会展经济蓝皮书三欧洲会展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在提及中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时。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先生表示:

“会展活动对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城市就业.推动内外贸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

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将带动我国的会展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同时。

他也指出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市场化程度低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会展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虽然全国的会展场馆数量在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使会展业的发展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怪圈。

此外,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的会展业表现出“天女散花”的特点。

各省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但是能仔细研究、切实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做好自身的定位、脚踏实地地落实好资源条件及市场环境的开发等工作的城市并不多。

2.2行业内尚未形成产业链,发展缺乏后劲

会展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目前,我国的会展业尚处于一种粗放型的扩张,缺乏注重内在质量和集约型的发展方式。

由于缺乏会展中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机制,因此会展的效率和质量低下。

一些展览在开幕时轰轰烈烈,人山人海,是在几天之内,展览会上便出现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

有些展览只好因此而草草收场。

2.3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国际会展强国的会展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会展的品牌,密切结合展览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的优势是确保会展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英国励展博览集团的机床、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鞋展、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的电信技术、法国巴黎展览中心的时装等已经成了国际知名的品牌,为当地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问。

但是,中国目前出现的重复办展、缺乏合理布局的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

更为令人费解的是,有的地方并不生产摩托车,可是却有声有色地举办摩托车展览会。

这种现象不仅难以被外国友人理解,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明白。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地域优势,从而使当地的会展经济具有更加强烈的特色才是当务之急。

2.4会展行业的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建立或健全

由于我国的会展业中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从而导致了多头办展、重复办展、低层次办展的现象屡禁不止。

由于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因此在展览、国际会议和展事活动缺乏横向的联系,因而导致了会展市场的混乱,影响我国会展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2.5会展过程中元素种类单调

长期以来,中国的展会设计由建筑师、装潢师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

然而如果把我国的展会与会展强国的展会相比,我们缺乏诸如“科技、环保和文化等方面的元素”。

从国际一些世界著名展城(汉诺威.巴黎.纽约等)的经验来看,他们“为了方便参观者,预先制作参观者展位定位模拟图,通过模拟图,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每个人的行径和最密集的区域,然后在最密集的区域布置最重要的展示项目,从而达到最佳展位的设计和安排的目的”。

此外,在筹办展会的过程中所挑选的材料真可谓煞费苦心,从化工材料到广告用纸都严格按照环保的要求考虑,充分考虑展会大量的废弃品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文化因素是展会设计者应该考虑的要素之一。

理想的展会应该“给人们领略世界文化、畅游科技创新的空间”。

因此,展会的管理人员应该是“组织展商、观众,策划管理、懂得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甚至了解相关文化的多面手”。

展会就是一张名片,是一个窗口,它需要经济型的集合、知识型的交融、文化型的渗透,是一个展示城市综合素质层次的平台。

3.欧洲会展业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做法

3.1欧洲会展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

据统计,每年在欧洲举办的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

而且欧洲展览会展会规模巨大,参展商数量和观众人数众多,绝大多数世界性“航母”级超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

在这方面,德国可堪称最典型的代表。

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2/3都在德国举办。

按营业额排列,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也有六个是德国的。

每年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净展出面积690万平方米,参观商逾千万。

欧洲展览场地和展览设施者可以同时是展览会的主办者和组织者,展馆所在地的州政府或市政府常常通过控股的方式实现对展览馆的控制。

同时展览市场上,还有为数不少的专业商协会组织和专业展览组织者,他们可以向展览场地所有者租用展览场地。

这种发展模式与会展业发展相似,与美国则不同。

美国式办展模式是指展览场地的所有者与展览会的组织者截然分开,展览馆出租展览场地和设施,没有自己的展览项目,而展览会组织者一般没有自己的展览馆,办展时需要从展览场地的所有者那里租用展览馆和相应设施。

3.2欧洲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3.2.1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化

在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如机场等),欧洲的会展业所具有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但是参展商和参观人数的增加使展馆场地趋于饱和。

与此同时,面对会展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如东欧和亚洲),越来越多的欧洲会展商开始到新的目标市场寻求更多的展览机会。

在20世纪80和9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私有化进程的加快,展览中心逐渐实现私有化或者至少根据管理水平(顾客的满意程度)来确定、提供资金的额欧洲会展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启示度。

这种趋势直接导致世界展览数量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会展的组织者着手细分客户群(即参展商),主办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展览来吸引更多的潜在参观者:

从目标观众需求人手。

根据跨行业参展商的要求设计展览,满足全球参观者的要求。

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会展发展趋势。

从专业性展览到需求性展览的转变,即:

从以参展商为中心的展览管理逐渐发展到以顾客为中心的模式。

目前西欧和北欧国家均采用这一模式。

3.2.2人才培训正规化

会展业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

目前国际会展业的组织和接待服务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形成了会展筹办组织者(professionalconferenceorganizer,简称PCO)与目的地管理公司(destinationmanagementcompany,简称DMC)的划分。

PCO负责组织和统筹安排会展,是会展业的核心;而DMC则负责实施接待。

专业化的分工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要良好的培养训练机制。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学,如德国的瑞文斯堡大学、科隆大学,美国的华盛顿大学,都与相关会展组织机构合作,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教育。

会展业真正创造效益的是智力(包括信息、组织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而不是资金(建设场馆)。

目前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具有会展经营组织管理同时拥有综合营销技能的专业人员,可喜的是中国会展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开始加大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专业的展览和会议都是由行业协会主办的。

随着同类展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把隶属自己的展会全部或部分交给专业展览公司去运作与经营。

如闻名法国的法国男装展(SBHM)原属于法国男装行业协会拥有,由于经营不善出现巨额赤字,最近已将其全部股份卖给了一家专业展览公司。

3.2.3管理服务系统化

作为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展经济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设有单一的国家级的展览管理机构或展览专业协会,例如德国的AUMA(德国贸易展览业协会)、法国的CFME—ACTIM(法国海外展览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英国展览业联合会(EFI)。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则把展览管理机构设在国家的贸易促进机构,如ICE(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ICEX(西班牙外贸协会)等等。

这些展览管理机构或展览专业协会的职责可能会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唯一性、全国性和权威性。

3.2.4会展行业集团化

会展业的激烈竞争体现为会展组织者、服务者在资金、人力资源、合作资源等方面全方位竞争。

大型会展组织者凭借自身优势,通过兼并、收购中小企业整合会展业,会展公司呈现规模化、集团化趋势。

例如,庞大的法国会展市场主要由爱博、博闻、巴黎展览委员会、等集团主导。

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负责协调和筹备在汉诺威举办的所有展览的展场营建、出售展位、广告公关等全部活动。

1997年,汉诺威工业展举办50周年之际,该公司的营业额创造了4.7亿德国马克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首家营业额达到4亿马克的德国展览公司。

经营法兰克福博览会场馆的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中心(MESSEFRANKFURTGMBH)公司共有员工550人,在全球设立64家代理公司,负责全球103个国家的业务联系工作。

场馆内有15家配套服务公司,涉及交通运输、旅店餐饮、银行保险、广告装修等,服务十分完善。

3.2.5会展经营品牌化

会展要创品牌。

一个品牌化的展览会是一个会展组织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几乎所有的会展组织者都认识到创造品牌化展览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个会展项目必须创出品牌,一届一届办下去才可能盈利。

因此,成功的会展项目需要有鲜明的特点和长远的规划。

每个会展的举办计划都是由组织者与参展商、参观者、各个联合会、协会等密切协商后制定出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进行调整。

比如每年春天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工业博览会”,其前身是1947年的“德国出口博览会”,到目前已举办了50多届。

3.2.6会展经济产业化

参展商在购买过程中具体涉及4个步骤:

“需求认可、寻找替代物并评价、谈判与购买、消费和售后行为”。

在潜在供应商的市场行为中,这些步骤互相影响。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主要影响客户(有时可能是唯一)的方式是推销,而由于专业展览直接面对客户,因此成本也比较低。

因而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优先考虑的推销方式,从而成为谈判和销售的有利依据,然而市场的变化使这一模式与客户(参观者)的需求不再一致。

目前,西方的参观者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因素,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有形或无形)寻找信息和潜在的客户,假如仅仅是为了购买的目的,那么他们通常就不会再去参观展览会,他们参观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市场信息,便于更好地把握市场。

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欧专业展览主要是一般性展示,参展商多来自其他行业,参观者包括专业人士、不同地域的消费群体和个人;这些展示主要聚焦于科技领域的最新创新。

参展商认为展览是推销的平台,因此,展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

随后,组织者和参展商逐渐意识到,专业展览可以改变传统的购买行为,尤其是企业——企业方式(B2B):

展览帮助消费者(即参观者)寻找供应者(即参展商)。

这一过程更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理念:

展览对市场越有吸引力,对参展商就越有益。

由于展览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参观者是否能够找到并选择到具有潜力的供应商,因此,展览的组织者逐渐将一般性的展览“缩减”或“更衣”为专业展览。

通常这些展览由国家行业协会组织。

到了70年代,由于展览日趋专业化,导致参展商数量的急速增长,于是扩大展厅面积已经变得迫在眉睫,这一需求在德国变得尤为明显,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促成德国成为世界会展巨头的主要原因。

4.欧洲会展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面对市场化

中国的会展经济要发展,必须要面对市场。

要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成不同的客户群体。

根据欧洲以顾客为中心的做法,我国的会展市场要在异质化的市场中寻求同质化需求的参展商。

通过对会展市场进行细分,办展机构可以对每一细分市场的参展商的购买潜力和需求程度进行比对,发现有利于本展会的市场机会,从而及时做出反应,进行展会策划和筹备,或根据办展机构的服务专长,推出新的展会项目,开拓新市场,以便适应市场的需要。

尽管每个参展商对会展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但如果把每一个参展商都作为目标市场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

办展机构需要把有相似或相近需求的参展商聚合起来,形成参展商群,作为会展营销的目标市场。

同时,虽然会展市场细分是对整个参展商市场的细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市场整体进行硬性分解,市场细分的目标是为了聚合,即把需求相似或相近的参展商聚合在一起,根据该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会展产品和服务,提高目标客户的满意度。

4.2加大创新力度

我国会展经济要创新,需要融入我国特色的元素。

要突破根深蒂固的传统时空观,做活我国传统文化的会展品牌及其产品。

重新定位我国会展的各种品牌产品,大力提升品牌质量与市场占有率。

例如,南宁的“大地飞歌”品牌和“绿城歌台”品牌等,就实现了重大转型与创新,以品牌创新、质量创新和市场创新为支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深入推进民歌节各种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文化产品经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文化企业经营创新管理,促进各种文化产品品牌的健康成长与不断优化升级。

这是会展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的必由之路。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会展品牌等,要提升其地域特色,强化“原生态”,这样才能更具生命力、更有市场占有率。

4.3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实施会展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国会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会展品牌不仅包括展会本身的品牌,还包括会展企业的品牌以及会展设施尤其是重要展馆的品牌,也包括会展举办地的品牌效应。

因此,打造我国国际会展之都,应当首打我国品牌,将我国———兵马俑——秦岭与会展有机联系在一起,利用兵马俑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大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产业化道路,集中打亮我国品牌,构建以我国为核心的会展城市品牌体系。

可以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师,设计我国标志性的会展场馆,使其能够成为我国市的新地标,打造场馆品牌的同时打响我国品牌。

第二,我国举办的所有展会的宣传务必捆绑我国,整体包装,如我国欧亚论坛利用城市品牌带动会展品牌,同时利用会展品牌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形成资源配置机制研究良性互动。

第三,加强宣传,使宣传会展成为城市的常态。

政府不仅要宣传会展,更应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会展活动,将会展变成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以培育我国会展之都的影响力和品牌。

第四,加强行业管理与指导,整合品牌资源。

培育我国大会展概念,打造我国会展整体品牌,开展会展品牌产品与名牌企业评比活动,尽快培育省级名牌产品。

设立会展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专项基金,对于优秀品牌企业政府给予奖励。

4.4强化服务管理

首先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会展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将会展分为国际性会展、全国性会展和区域性会展三类,进行分类管理。

①对于国际性的会展,如我国欧亚论坛,在管理和组织上都应采用国际化的标准,提供国际化的一流服务,对人才的要求高,管理层和普通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

②全国性的会展应以提升地区竞争力为目的,突出我国会展特色,扩大我国会展在全国的影响力。

③区域性的会展应以普遍性、群众性、趣味性为原则,以提高市民的参与程度为重点,如将会展与竞技比赛或休闲娱乐节目相结合,结合评奖活动,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提高市民对会展的认识。

其次加强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制订并推行会展行业标准和规范。

强化协会职能,完善调解、仲裁、监督、服务体系。

加强与国内外会展览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展览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再次强化协调与服务。

建立发展会展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商、公安、城管执法、市政、交通、卫生、税务、海关、商检、旅游等部门的协调,建立重大会展活动的“绿色通道”。

在工商、公安等审批方面,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建立会展市场安全监测报告制度,提高安全预防意识,对重大会展活动制订应急预案,建立预报、预防、救援集成化协调服务体系。

4.5培养专业人才

培养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以我国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需大量的会展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是目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一,加强会展人员资格管理。

通过培训和考核,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与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第二,加强会展人才培养。

要加强与高校会展专业院系的合作与交流,制订会展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和输送计划,鼓励并选派优秀会展管理与技术人才出国或到外埠深造,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三,完善选拔机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