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443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docx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古希腊教育

名解:

【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

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系统教育指导。

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权参加民众大会,可任官职,仍需参战、军训。

60岁,免除兵役。

【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讽刺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

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

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

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理想国》】《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的教育。

有了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国家的顺民和合格的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

《理想国》对教育进行了深人思考和设想,对于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名解:

【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为目的。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骑士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各种本领,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对文化知识并不重视。

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骑士阶层成为绅士阶层的原型,骑士教育也成为绅士教育的原型。

【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教学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

城市学校在领导权上,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

后期,城市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

在内容上,以读、写、算,及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

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大多为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所以,城市学校属于世俗性质。

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来促进作用。

【中世纪大学】自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师生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在当时是进步现象,有积极意义。

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普及。

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

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因此大学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简答:

1.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及意义

教学特点:

教育目的:

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②领导体制:

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

“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

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教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

③学位制度: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④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一致,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

⑤教学方法:

讲演与辩论。

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教材。

辩论也都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

辩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脱离实际。

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在当时是进步现象,有积极意义。

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普及。

它一开始是世俗性教育团体,不受教会统治,使较多的人不受封建等级限制得到教育,符合当时新兴的市民阶级对世俗教育的要求。

对于后世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

中世纪大学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多种科学文化保存、交流和发展。

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

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因此大学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基督教教育的总体特点如下。

(一)教育目的宗教化

主要是为了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二)教学内容神学化

主要课程是神学和“七艺”。

神学包括《圣经》、祈祷文教会的礼仪等;“一七艺”是从

古希腊内容演变而来的,经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

(三)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

为了维护教会、神学的绝对权威,教会学校强迫学生盲目绝对服从《圣经》和教师,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总的来说,基督教教育在培养僧侣和其他为教会服务人员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宗教,使劳动群众服从教会和封建统治。

因此,西方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主题是教会和学校的分离,即教育的世俗化和国家化。

但是,在中世纪早期世俗学校普遍消亡、文化衰落的情况下,教会教育在保持、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名解:

【人文主义】

简答:

1.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贡献

一、特征

(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儿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二、影响和贡献

(一)教育内容发生变化

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

导致了美育和体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

(二)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三)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

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了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四)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

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

(五)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

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六)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用自然来取代《圣经》作为引证,按照人的天性来生活,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天性,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育新方法。

(七)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

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已开始解体。

人道主义、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道德观。

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

(八)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

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

人文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还提出共产主义的理论以及所实行的教育制度。

(九)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

(十)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

(十一)教育理论不断丰富

(十二)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个日本的教育发展

名解:

【公学】公学是一种私立教学机构。

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它较之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

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因而总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上的摇篮。

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贝尔-兰开斯特制】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

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匾乏的问题。

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

因此,它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行三十余年,并流传到法、德、美、瑞士等国家。

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

【初等教育法】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是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关于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

(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3)对5一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4)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公立学校,每周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民办学校学费数额不受限制;(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等。

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该法案颁布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巴尔福法案】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

法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规定地方教育当局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公立中等学校的权利,并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

(2)地方教育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伙伴关系的建立,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使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义务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

【莫雷尔法案】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议员莫雷尔提议的莫雷尔法。

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人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大多数州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校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

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

在《莫雷尔法案》的影响下,美国州立农工学院兴起,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特性

【国防教育法】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朝野震惊,开始反思自身的教育问题,并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

在此背景下,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

(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设立国防研究奖学金。

1964年,国会又通过《国防教育法修正案》。

《国防教育法》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国家在危急中的报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

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国家在危机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这个报告成了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育质量。

报告对美国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l)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3)改进师资专业训练标准,提高教师素质;(4)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

各级政府、学生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

虽然有人批评美国在重视教育质量的同时,又出现了忽视灵活性、忽视情感培养等问题。

但是,就总体而言,《国家在危机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产生的效应是积极的。

简答:

1.50—8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废除旧的教育制度,改变学校的性质,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

苏联政府一方面建立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全俄教育的领导机构,阐明了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

实施免费、普及的义务教育,清除了教会对学校的影响。

另一方面废除了旧的国民教育管理制度,撤销学区制,撤销学堂管理处和视察处等机构。

共和国国民教育总的领导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承担,各地方教育由省、县、乡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的国民教育局负责。

这克服了革命前学校管理方面的分散和混乱现象,保证了学校领导的统一性,迅速地、成功地拟汀出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总的原则

2.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88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改革法案。

该法案是一项对教育体制全面进行改革的法案,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

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内容。

法案规定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

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

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合称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

基础课程包括现代外语、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体育。

附加课程包括古典文学、家政、经营学、保健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生物、第二外语、生计指导等。

法案规定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5一16岁),学生要参加四次全国性考试,分别在7、11、14、16岁时举行。

法案规定所有中小学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英国打破过去中央、地方两级分权管理教育的传统,走向中央集权制的重要一步。

法案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

法案还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

这类学校开设基础课程和有关企业实用的课程,采取校内教学与到企业中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培养企业急需的精通技术的中等人才。

法案废除了高等教育“双重制”。

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将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的机构,取得与大学同等的法人地位、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大大增强。

《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问题广泛而且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英国教育的某些传统,因此,它在英国引起的反响异常强烈,被认为是自《1944年教育法》以来英国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

总的说来,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对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统一规定的课程、考试等问题开始进行全国划一管理,这将对英国未来教育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初,普及初等教育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贺拉斯。

曼是主要的推动者。

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义务教育运动,主要特点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采用免费教育手段促进普及教育运动的开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名解:

【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恩物】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也即玩具。

他之所以把这些游戏材料命名为恩物源于其宗教思想。

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自然界的万物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福禄培尔设计的恩物主要有六种,每一种恩物都有其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教育作用。

恩物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可进一步发展“整体”和“部分”的概念,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

(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

(2)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一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昆西教学法】指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昆西学校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所采取的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l)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能力,能自发地从事学习和工作。

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他的本性,提供相应的条件,满足其要求和需要。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民主政治雏形,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唤起儿童学习的意愿,使他们专心致志,而且能摒弃以往的抽象的、无意义的形式训练,并把各门学科统一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体。

因此,他将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围绕一个核心安排相互联系的科目。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帕克去世后,他的主要弟子之一库克将他的思想与杜威的思想融为一体并付诸实践,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昆西教学法”

【终身教育】

简答:

1.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

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主题。

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泛智论是指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

全面的意义有:

(l)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

(2)这些知识可为所有的人们,所有的阶层所掌握。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

他认为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教育,所有儿童都具备接受普及教育的心理素质。

因此,普及教育具有可能性。

对于普及教育的内容和措施,夸美纽斯提出以下两点。

(”一切人都要受教育。

主张在基督教工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都建立学校,使男女青年都能接受普及教育。

(2)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百科全书式的教育。

措施包括:

广设泛智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实行学年制;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使所有的儿童都有入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

婴儿期(l一6岁)、儿童期(6一12岁)、少年期(12一18岁)、青年期(18一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个中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个大学。

同时他强调国家对教育的管理职权,认为国家应该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保证教育得到统一发展。

督学的职责包括:

培训教育管理者,管理各级学校人员,检查学校工作,监督学校规章的执行,指导社会和家庭教育。

他是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的教育家。

另外他还严格规定校长、教师、学生的职责,强调规章制度和纪律的作用。

夸美纽斯这种建立全国统一的既分段又连贯的学校制度,并加强国家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普及教育的意义和局限如下。

(1)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对立论基础、基本内容、实施措施,对教师、教育对象、教育年限、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办学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等等这些问题,都有比较明确的论述。

这为此后普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普及教育思想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基础上,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论述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儿童身心特点作了分析,这是前无先例的。

(3)在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爱国主义基础上论证普及教育问题,对贫民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同情。

这与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大多为了争夺信徒而倡导普及教育相比,是个进步。

(4)普及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它包括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自然科学知识。

与只讲读、写、算、宗教知识或古典学科等相比,它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但是,由于时代及其本人认识上的局限,他的认识当然需要不断完善。

而且,对普及教育中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如国家是否可能提供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作为一种义务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家长是否有能力承担普及教育等,他或者注意不到,或者认识不足,而且多半也是他难以解决的。

另外还存在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等种种矛盾

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

为了克服当时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式的个别教学的弊端,以及为普及教育服务,夸美纽斯大力提倡班级授课制。

班级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多、快、好、省,它能适应普及教育的需要。

尤其是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其优越性更是个别教学无法比拟的。

班级授课制的具体设想包括:

(1)根据儿童年龄及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班级,每个班级一个教室,由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授课;

(2)为每个班级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编写统一的教材,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的教学都有计划地进行;(3)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十人,委托一个优秀学生做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学生,考查学业。

班级授课制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是近代普及教育极为重要的形式和方法。

但过分推重班级教学,则会走向否定个别教学的极端。

3.夸美纽斯的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他所说的“自然”包括以下两方面。

(1)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从自然中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

这样,教育艺术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自然。

(2)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夸美纽斯是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色彩。

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思想。

他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呼吁开展普及教育,试图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详细制订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可以说,夸美纽斯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重要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及辛勤耕耘的丰硕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