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40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全面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时期,是丰台区全面落实城南行动计划、强势崛起的关键时期。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未来五年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丰台区各项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一)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

结合城市化建设需求,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对教育布局进行调整,调整合并学校达31所。

引进北京小学、芳草地国际学校等5所京城名校入区办学。

扩大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等5所区内优质学校办学规模。

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建设全面竣工,新增校外教育活动场所2处。

通过布局调整,优质教育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二)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完成北京十八中改扩建工程。

顺利推进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新建工程。

启动北京十中槐树岭新校区建设。

完成丰台一中实验楼等4校校舍扩建工程和31栋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

对95所学校进行综合维修改造。

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

中小学办学条件主要项目达标。

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三)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推行校长任期制,坚持分层培训,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完善骨干教师引进、选拔、培养机制。

实施对优秀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引进特级和骨干教师19名。

提高骨干教师津贴标准,稳定骨干教师队伍。

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90名。

(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推进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注意政策性、把握普惠性、注重导向性的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教师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建立学校、校长、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实施绩效考核。

实施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中小学全部纳入区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实施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理顺北京十二中、北京十中管理体制,促进了示范高中发展。

探索学校招生改革,小学升初中采取多种方式入学,加强了生源建设。

(五)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

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幼儿园37所,新增一级一类幼儿园1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比例达到全市的10%。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了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注重学校管理等软件建设,中小学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办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提升。

职业教育适应区域高端产业发展,设立动漫与游戏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骨干特色专业,并建立相应实训基地,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0余名学生获金、银奖。

校外教育、艺术、科技活动特色更加鲜明,有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区学生在国内外艺术科技比赛获奖累计1200余项。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优质民办教育发展,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有效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资源整合仍需加大力度,教育资源存量整合不够,教育资源增量规模尚小。

第二,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尚需优化,教育经费用于项目经费比例过低,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第三,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名校长、名教师数量过少,特级、市级学科带头人总量与教育发展不协调。

第四,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与人民群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丰台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丰台区将加快落实“城南行动计划”,围绕“一轴两带四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丰台的强势崛起。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将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企盼将更加强烈。

区县之间你追我赶、争先发展,教育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十二五”时期,将是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更应是丰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提速时期。

未来五年,丰台区教育要紧紧抓住城南发展的重大机遇,不辱使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实施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教育强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优先发展。

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保障民生的重点。

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用地规划、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安排。

(二)坚持优质发展。

实施“内升外引”策略,鼓励学校办有特色、形成品牌,培育名校长、名师队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坚持均衡发展。

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保障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四个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四)坚持创新发展。

立足实际,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扩大教育开放,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五)坚持内涵发展。

坚持促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师生成长规律,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丰台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加快形成学习型城区,全力建设教育强区。

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开放,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学校发展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丰台教育新跨越。

——学前教育普及发展。

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

扩大学前资源,新增和扩建幼儿园不少于40所,基本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4—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比例突破50%,大力提高办园质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适龄儿童入学率与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加强培智学校建设,采取随班就读等多种方式,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

依法保障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充分发挥市级示范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培育区级示范高中。

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培育一批特色发展实验学校。

探索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多元融通途径。

——职业教育品牌发展。

加大职业教育提升力度,1所职业高中跻身全市示范性职业学校行列。

重点培育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品牌专业。

重点建设2个高水平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依法规范管理,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大力扶持发展优质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机构。

保证民办与公办的学校、学生、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

——校外教育特色发展。

坚持校外教育的公益性,发挥校外教育资源优势,强化校外教育服务功能。

构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融通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继续教育多元发展。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依托,发挥社会各界教育优势,开展多样、多元化培训活动,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

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程

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办出特色”的思路,以总量满足社会需要、规模满足办学需要为目标,科学规划教育布局。

将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纳入全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按照区域发展特色,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

教育资源存量重点突出整合,教育资源增量重点突出规模。

西部地区结合青龙湖国际会都建设,整合现有教育用地,提升建设2—3所规模中学。

重点建设北京十中槐树岭新校区和1所国际学校。

中部地区结合重点功能区建设和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着眼结构、规模、品质,采取高校办附中、外部优质资源引进、内部优质资源整合提升等多种形式,建设3—5优质中学,5—7所优质小学。

设立北京十二中国际教育部,完成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丰台二中改扩建工程以及教师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

东部地区重点在东高地办好1所优质高中,完成北京四中、皇城根小学建设,完成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教育核心场所建设。

依托现有学校资源建立15个左右校外教育阵地。

丰富校外教育资源,扩大校外教育覆盖范围。

二、人才强教工程

(一)大力加强教育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坚持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

深入推进校长任期制。

完善干部综合考评体系。

研究探索校长职级制,促进干部专业化发展。

创新干部培训培养方法。

以提高教育领导能力为重点,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干部培训培养模式。

重点依托高校培训基地、境外培训基地以及区内外挂职等多种培训方式,实施骨干校长、优秀青年校长等多种层次培养方式,采取实施内部干部培养、外部引进高端团队的模式,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培养150名校级后备干部,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干部的新老交替。

选派60名干部挂职锻炼,选派50名优秀干部境外培训,培养教育领军人才。

造就首都教育家,培育骨干校长30名、优秀青年校长40名。

(二)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

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议,提高师德水平。

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新任教师学历、能力水平。

严格编制管理,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式。

探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教师培养。

实施分层多样化培训,推进带薪脱产培训,健全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培训评价制度。

探索建立骨干教师交流机制,创新骨干教师带教模式,履行骨干教师职责。

建立骨干班主任、骨干科研教师、青年新秀教师评选机制,构建骨干教师梯队。

完善特级-骨干教师工作室职能,创新导师带教、教师发展工作站、学科工作室机制,充分发挥骨干示范辐射作用。

实施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个性化培养。

强化教育分院职能,提高教研员、科研员教育教学指导、继续教育服务、教育科研实践能力。

加强人才引进。

坚持面向全国、面向高端,引进全国知名优秀教师60名。

到2015年,特级教师达到5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210名,区级骨干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20%以上,青年新秀教师达到专任青年教师总数的5%以上。

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中,使各方面教育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重视法制、安全、生命、国防、可持续发展等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队伍。

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加大优秀中学生党员发展力度。

加强德育联片教研、德育研究,完善数字德育平台。

办好家长学校、社区学校,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争创市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提高德育实效。

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建设德育课程体系。

以积极心理学思想引领,推行心理辅导员制度,组织实施教育心理教育状况评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主题教育、系列化班团队会活动,推广班团队会课程化经验。

深化课程改革。

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科技、艺术教育。

通过课程建设、校本活动等方式,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打造特色项目和活动品牌,提高学生的科学、艺术素养。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开齐开足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强化“体育传统项目校”建设。

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学前教育普及发展工程

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园主体多元、办园形式多样的办园体制。

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探索理顺街道乡镇办园体制。

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部门幼儿园,鼓励优质民办幼儿园,形成多种形式办园格局。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采取切实措施,新建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增设一批符合条件的优质小学举办附属幼儿园,整合现有资源改建一批幼儿园和鼓励一批优质民办幼儿园,以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4—5所,培育一级一类幼儿园15所左右,大力提高办园质量。

加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宣传、培训、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早期教育研究。

提高0—3岁儿童父母及看护人受教育率。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推进均衡发展。

结合校舍安全工程,巩固初中建设工程成果,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继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坚持城乡之间向农村地区倾斜、地区之间向河西地区倾斜、校际之间向薄弱学校倾斜、群体之间向弱势群体倾斜,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

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优质发展。

结合“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效途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重点加强初中建设。

采取优质资源引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地区集群化发展、优质民办学校的扶持等多种渠道,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执行课程标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改进教法学法。

严格控制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开发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大力培育素质教育优质学校。

六、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工程

加强优质高中建设。

充分发挥市级示范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采取内升外引的策略,重点加强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建设3—5所优质规模高中,扩大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开展区级示范高中创建活动。

鼓励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通过丽泽中学、大成学校承担国家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

实施中学特色发展行动研究计划,培育一批特色发展实验学校。

加强特色展示,开展交流研讨,借助首都高校人才优势,扩大实验成果。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探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多元融通途径。

七、职业教育品牌发展工程

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学校建设。

加强2所国家级和省部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努力创建示范性职业学校。

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用人才。

面向产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

结合区域产业结构、重点功能区建设,结合金融、航天、服装、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训一体化,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面向人才需求,实现高职衔接。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适应首都人才层次需求,实现中职与高职接轨。

八、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工程

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加强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完善督导机制,建立民办教育学校评价制度,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鼓励优质民办教育。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挥民办教育优势,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探索多种合作办学方式,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搭建民办教育发展平台。

在硬件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方面,促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九、学习型城区建设工程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和完善学习型城区建设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覆盖全区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体系。

继续教育多元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各种继续教育活动。

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

加强社区学校、社区学院建设,发展非学历教育,开展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

构建社区远程教育网络,以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动全民学习。

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加强机关、学校、企业、街道、村镇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加快形成学习型城区。

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建成5—6所数字校园。

建设“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的现代教育区域网,积极探索“三网”融合。

实现50所学校无线网络覆盖。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完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成区域教育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建设校、区、市三级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教师在线学习平台。

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

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

积极开展远程教学、网络化学习。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

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第四部分改革试验

一、教育集群发展改革试验

探索教育集群发展改革。

实施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试验,推进东高地单位型、方庄地区型集群学校建设。

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机制,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集群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五个项目。

建立集群发展保障机制,实施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实现教育集群发展网络化管理,实施教育资源共享项目;开展专家引领、集群培训、共同研修、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研修,实施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统筹校外、社区教育,创办集群特色教育,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项目;依据学校个体发展基础,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分析集群内各学段教育特点,创建集群教育特色品牌,实施特色发展项目。

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

加强政府统筹,争取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支持,创建北京市青少年科学院。

以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为依托,发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家院士资源优势,建立航天科普教育课堂、航天科学实验室、航天科技设计创意广场,培养青少年航天科技后备人才。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结合北京市雏鹰计划、翱翔计划,结合社会大课堂、社区服务,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验,提供多种成长渠道,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试验,在学科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立项目实验基地和运行机制,实施学生社团风采展示,组建学生兴趣小组,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定期展示活动成果。

加强高中阶段学科竞赛辅导,实施高中学生领导力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整体谋划和管理能力。

三、教育国际化改革试验

适应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结合青龙湖国际会都建设,加强国际学校建设。

通过国际交流、国际论坛等多种方式,提高交流能力和专业水平。

建立北京十二中国际教育部。

开展国际课程试验,引进国外教师任教,扩大学生国际交流。

逐步实现与境外高校衔接的学分互认,人才交流。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世界重大问题和矛盾的鉴别能力,提升学生国际交往的合作沟通能力。

研究借鉴国外学校管理经验,开展适应区域国际化发展学校管理模式研究,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四、深化评价与招生考试改革试验

深化教育评价试验。

加强与完善“四级视导”机制,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采用增值评价手段,对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引导学校自主发展,促进学校教育培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学校发展评价,完善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主体的学校发展评价研究,建立督导评估、学校自评、多主体的评价机制。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坚持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立足我区实际,科学合理划分片区,完善义务教育入学办法。

积极参与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完善,健全优秀特长学生推荐程序与办法,鼓励职业高中接收本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

规范课程管理。

贯彻国家课程管理要求,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积极落实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继续实施校本课程奖励扶持计划。

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校干部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科研先导。

以学校发展主题研究、课题研究为重点,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

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规范项目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健全教育科研管理综合评价、表彰奖励机制。

定期开展学校教学实践研讨会、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发布会,把学校、教师的常态研究或专题研究成果固化和推广。

加强专项研究。

实施教育研究资助计划、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教研组长行动研究、新课程理念转化教学行为、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管理改进等专项研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

完善区委区政府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发挥作用,并组成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习型城区建设及教育资源空间布局整合等专项协调小组,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

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各尽其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把支持教育发展纳入对街道、乡镇和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教育执法职责的考核内容。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夯实基础,抓好系统构建,突出开放创新,强化整体推进,为丰台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分层分类开展党内培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组织的创新能力,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齐配强学校领导干部。

创新和完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

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推动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深入推进三个《意见》的贯彻落实,完善学校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加强对学校工会的领导,支持其独立开展工作。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持从严治教、源头治理、规范管理的思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行风建设。

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依法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增长。

依法足额征收、管理、使用教育费附加。

保障教育基建、布局调整、办学条件改善、队伍建设、学生资助等专项经费投入,确保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

完善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项目经费申报、评审制度,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性,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加强经费监督和审计,建立和完善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机制。

三、提高依法治教管理水平

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意识,增强履行教育法律法规职责的自觉性。

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充实专兼职督导人员,开展教育督导科研,创新教育督导模式,提高督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

依法履行“督政”与“督学”职责,对各级政府部门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和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督导检查,坚持对中小学、职业教育、幼儿园、校外教育等进行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访督导及督导调研。

探索建立教育督导结果公布制度。

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落实安全防范教育,完善安全防范机制。

明确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强化学校安全督促、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