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372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

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5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

“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题目的意思是:

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

随兴而写的诗。

昼:

白天。

耘田:

在田间锄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儿女:

男女。

当家:

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

孩子们。

解:

理解,懂得。

供:

从事。

傍:

靠近。

阴:

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

(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

(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

(童孙)他们在做什么?

(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为什么?

(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从哪里看出来?

(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

)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

(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

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

(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

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

(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

(彩丝穿取:

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

)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

(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

(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

)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

(不是,是一种玉石。

)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

(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

)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

(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

(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

)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代:

杨万里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

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

(乡村)时间呢?

(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

)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牧童)他在做什么?

(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

(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

(无腔:

没有曲调;信口:

随口。

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

)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

课后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2.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以“亲情依依”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祖父的园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祖父的园子)

3.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

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

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

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

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

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

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

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

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

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

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一动不动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

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齐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

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

(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

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

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

(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

(自由)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趣中品乐

1.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汇报交流)

(1)预设一。

课件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

(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

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

(板书:

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

教师小结:

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2)预设二。

(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

(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

(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

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3)预设三。

课件出示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

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小结:

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

(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自由)

②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

(轻松自由的语气)

3.教师小结:

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二、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引导思考:

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

(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2.引导交流:

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

(全班学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

“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板书:

爱)

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

课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

课件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

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

(“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

(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

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

(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

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

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三、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

(课件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

(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师生接读。

师引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读: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引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接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

(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

(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

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小结:

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

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四、阅读链接,再悟情感

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

读了

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

(因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

只要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

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