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254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docx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2008年第十一期

最近上架书

(推荐与介绍)

 

《白龙山人:

王一亭传》陈祖恩李华兴著001.21/400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16K50.00

王一亭为人豪迈,相与接谈,若和风之拂几席者,其书画用笔雄厚,醇茂之处,更寓虚灵,天池、复堂不过是也。

每至与酣时下笔,瑟瑟有声,若惊风之扫落叶,转瞬即成,作巨幛尤能见其磅礴气概,书亦如之,只似颜刘虚实兼到。

——吴昌硕语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玺印》郑珉中主编方斌副主编004/70-47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7月第一版16K

玺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凭证工具,大致可分为官玺和私印两大类。

故宫博物院所藏玺印数量庞大,流传有序且珍品多。

所藏自战国至清的历代官、私印章二万余件,有清宫旧藏,也有诸多名家收藏的汇聚,以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成为全国古印之渊薮。

本卷选出各时代的珍品458件(套),按时代编排,以图说史。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铭刻与雕塑》郑珉中胡国强主编方斌冯贺军丁孟副主编004/70-48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7月第一版16K

铭刻是指在金、石等材料上刻录文字。

雕塑是造型艺术一种,指用陶、木、石、金属、玉等材料,创造艺术形象。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铭刻文物,包括甲骨文、金文、砖瓦、碑刻、玺印等诸多门类,为突出各时代铭刻的主流及其兴衰变化。

本卷按时代顺序排列,兼顾不同门类,收录由商至唐的铭刻精品86件,以展示精华。

雕塑,本卷只收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俑和造像作品121件,可见中国雕塑艺术的一斑。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清宫戏曲文物》张淑贤主编赵杨副主编004/70-4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7月第一版16K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是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前身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及角抵百戏。

清代帝后热衷于传统戏曲艺术,有利地促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故宫所藏清代戏曲文物万余件,本卷遴选出252件(套)精品,以戏衣为主,戏画剧本、砌末戏台等文物为辅,依类别和时代为序胪陈,对清代宫廷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一个较为相对全面的展示。

 

《元上都》魏坚著103/60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6K1380.00

本书分为“研究篇”和“报告篇”两部分,是以考古学的方法系统研究元上都及其周边地区元代历史文化的学术著作。

“研究篇”收录了作者在元上都经15年考古实践和研究完成的<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一文,以及和相关学科专家合作完成的3篇论文。

“报告篇”收录了作者在元上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13篇田野考古工作报告。

作者在广泛收集元代以来中外旅行家对元上都记述的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元上都及其周边墓葬和祭祀地考古学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文献史料,对元上都古城遗址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见解,是蒙元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商文明的形成》张渭莲著104/288-15

文物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16K95.00

公元前十七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繁盛于东亚地区的商文明,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最早有文字记载且年代较早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之一。

本书从学界确认已进入文明时期的晚商文明入手,对构成商文明的诸项物化表征进行剖析,得出商文明最晚在先商晚期就已形成、经过早商时期的发展、在晚商时期达到鼎盛的结论。

同时对商文明形成的原因、背景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意义作了探索。

《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

考古学的视野》梁云著104/288-17

文物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6K95.00

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从方国到帝国的转变,东周时期是从方国到帝国主义转变的“轴心时代”。

这期间,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别尤为关键,直接指向了此后延续近二千年的帝制时代。

本书着重比较秦与六国的差别。

东方国家的器物群演变是连续性的,秦在战国中期则发生突变。

对周礼的破坏东方是连续性的,秦却是跳跃式的。

东方国家墓葬等级序列是多阶层、小间隔的,而秦墓的等级序列却是两极分化的。

东方国家都城在战国时期普遍发展成为“两城制”,秦国都城则保持了非城郭制的特点,体现了独尊君权的精神。

东方国家的中小城址众多,秦国缺乏中小城市城址。

这五个方面又可归结为历史发展道路和社会结构的差别。

《赵芝荃考古文集》赵芝荃著104/364

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16K138.00

本文集选编了赵芝荃先生关于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共36篇,内容涉及“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偃师商城与商文化”、“夏商关系研究”、“史前文化”、“洛阳考古”等专题。

其中大部分论文是通过考古学与古文献的整合研究,探讨了夏商时期的都邑、历史与文化。

《植物考古:

种子和果实研究》刘长江靳桂云孔昭宸著104/365

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16K168.00

本书是有关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著作,系统介绍了考古遗址中植物种子和果实遗存的研究方法,包括采样、提取、鉴定、统计、数据分析和综合研究,重点是解决种子和果实遗存的鉴定问题。

根据考古遗址植物遗存鉴定比对的需要,选择了147种(隶属49科、99属)现代种子、果实进行了原色照相、编制检索表,对其中重点的127种做了较为翔实的形态特征描述,并对该种植物产地、生境、经济意义及遗存记录等做了记载,选取了一部分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出土的植物种子、果实遗存照片计128幅。

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物遗存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不同文化期先民的生计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较为系统的初步总结和探讨。

良渚文化研究丛书·张炳火主编

良渚文化七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显示,良渚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聚落形态、宗族构成、社会生活、宗教观念、礼仪制度、艺术情趣等考古学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导致这种文化独特性的原因又牵涉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方面面,因此,<良渚文化研究丛书>的基本思路,是以考古发现和出土的大量信息资料为素材,挑选和邀请在良渚文化研究各个不同领域内卓有成绩的中青年专家,就各自擅长的专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然后撰写出版相关专著,旨在通过对良渚文化物质环境和精神世界诸多方面子课题的系列研究,由点到面,构筑起对良渚文化全面和纵深研究的较完整体系,深化对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总体认识。

《神巫的世界:

良渚文化综论》刘斌著104/368-1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44.00

《遥远的村居:

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居住形态》王宁远著104/368-2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38.00

《神圣与精致:

良渚文化玉器研究》将卫东著104/368-3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50.00

《饭稻衣麻:

良渚人的衣食文化》俞为洁著104/368-4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49.00

《湮灭的古国故都:

良渚遗址概论》赵晔著104/368-5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46.00

《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精品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郭得河程建国孔繁峙主编佘志宏郝晓进舒小峰于平副主编王辉强黄亦兵执行主编105/510

文物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6K160.00

产生于春秋时代晚期的<孙子兵法>,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持久和深远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

作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极高成就,被誉为“兵学圣典”,在2500多年的军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同名展览的载体,汇集了全国各地20余家博物馆和文物考古研究部门收藏的60件(套)古代军事文物,济济一堂,琳琅满目。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研究》向桃初著110.41/127

线装书局2008年7月第一版16K195.00

作者以湘江流域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对其整个商周时期一千多年间的区域文化进行综合研究,为一定区域内人类文明的起源、衍化、盛衰等的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

关于湘江流域出土商周青铜器相关问题及地方青铜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新认识,对于非中原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湘江流域商周时期地方史研究的空白,为构建湘江流域先秦时期地方史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基础。

《北魏道教造像碑艺术》张泽珣著110.82/127

香港明石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9月第一版线装一册598.00

北朝是雕像艺术盛行的时代,信士们为了单独供养,也开始流行石雕造像碑。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北魏的道教造像碑石刻”。

作者是围绕“北魏道教造像碑的开始及其样式”、“北魏道教造像碑刻艺术内容的分析”、“通过双教碑的艺术内容看道教与佛教”这些主题来展开讨论的。

《鲁南汉画像石研究》李锦山著110.93/118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32K45.00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以及地面石阙等建筑物上的石质构件,借助不同规格的石面雕刻各种图像、图案,既具有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精神信仰、生活习俗和社会状况,是汉代最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本书共十章六十二节逐次介绍了鲁南的自然地理与历史地理概况,汉画像石分布状况、墓葬形制、雕刻技法、题材内容、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并根据画像题材分类,分别对生产经营、各类建筑、舞乐百戏、车骑出行、中外交往、文化教育、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乃至巫术、丧葬、祥瑞、天文纬象诸画像进行了考证和论述。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明清彩瓷与颜色釉》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编耿宝昌主编陈华莎窦一民周瑞生副主编202.3/575-2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8K560.00

本书收录了自明弘治至清乾隆时期的彩绘瓷器(除青花)和颜色釉瓷器153件,基本反映了明清时期彩绘瓷器和颜色釉瓷器的概况,颇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黑龙江古代玉器》李陈奇赵评春著204.22/147

文物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220.00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属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古人类生存的足迹,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遍布黑龙江地区。

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玉器。

本书收录了黑龙江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各类玉器187件,既代表了各历史时期玉器工艺的水平,也反映了各历史时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丝路胡人外来风:

唐代胡俑展》乾陵博物馆编樊英峰主编马力张建林梁子副主编204.8/50

文物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6K190.00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又一鼎盛时期。

唐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都城长安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来自外国和西域地区政权的使节、僧侣、留学生、商人、艺人等络绎不绝,这些人就是唐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胡人”。

以胡人形象为蓝本所烧造的陶俑,被考古学家称为“胡俑”。

历年来,地下出土的多姿多彩的唐代胡俑,成为反映唐时期胡人在京畿地区活动的实物见证。

本书是乾垅博物馆举办的同名展览的载体,是海内外第一次集中专题式的人物造型展览。

东华文库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韩)崔圭顺著205.1/143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16K87.00

笔者通过仔细考察和分析文献资料,尽可能通过全面掌握冕服款式的相关资料,并制定了三个研究目标。

首先,在系统了解历代冕服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和实物资料,以实现从整体上对冕服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即以考察冕服的形制为主)。

第二,分析和整理历代与冕服相关的图像和实物资料上所反映的十二文章的形式。

第三,根据上述内容在各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考察冕服之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意蕴。

《中国细金工艺与文物》杨小林著207/29

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16K128.00

本书以现代金银细金工艺技术为基础,对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是将工艺与文物相结合论述的一部著作。

全书概述了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史和金银开采提取的历史之后,分别论述了现代金银开采与提纯,贵金属及合金物化性能、加工方法与检测。

以及花丝、实镶、錾刻、焊接、鎏金、烧蓝、镶嵌宝石等工艺在出土文物上所见的痕迹,最后介绍了一些国外金银器的代表作品。

《金农书画编年图目》齐渊编著304.133/30-13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16K380.00

本编以收录金农书画作品为主,兼及款识、题跋、质地、尺幅、作品藏处、资料来源等。

上集收录有纪年的书画作品为主,以年龄为序,系以干支、公元、建年。

下集收录无纪年的书画作品、印鉴索引及其他手迹,先书后画,分别排列,以书画内容及装裱形式酌情釐定。

卷首肖燕翼的“金农的书画艺术”文章,概要介绍了金农的生平和艺术。

《郑板桥书画编年图目》齐渊编著304.133/118-4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16K398.00

本编年图目以收录金农书画作品为主,兼及款识、题跋、质地、尺幅、作品藏处、资料来源等。

上卷收录郑板桥有纪年的书画作品,凡有纪年、纪时者各按时序节令次第排列,附以编号。

下卷收录郑州板桥未署年款之书画及其它作品,先书后画,分别排列。

排列次序装裱形式及书画内容酌情釐定。

《吴冠中全集》水天中汪华主编吴可雨邹建平执行主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8K7200.00(全套)

吴冠中是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忍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本全集收录了吴冠中一生各个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2048件,艺术文论226篇,按年代顺序以画种、艺术文论分别设卷,并在各分卷由美术界专家撰写研究评论文章。

所有入集的绘画作品均由吴冠中亲自审定,保证了入集作品的真实性。

《吴冠中全集·Ⅰ》邓平祥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1

本卷内容为自序、总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50年至2004年的素描写生作品396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Ⅱ》徐虹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2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50年至1975年的水彩、水粉、油画作品227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Ⅲ》贾方舟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3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76年至1991年的油画、水彩、水粉作品246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Ⅳ》殷双喜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4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92年至2003年的油画作品208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Ⅴ》刘骁纯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5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74年至1985年的水墨作品242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Ⅵ》刘巨德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6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86年至1990年的水墨作品254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Ⅶ》柴宁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7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91年至1996年的水墨作品209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吴冠中全集·Ⅷ》鲁虹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8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图版,收录吴冠中1997年至2006年的水墨作品239幅,汉字作品27幅,按创作年代顺序排列。

六收录吴冠中常用印鉴17方。

《吴冠中全集·Ⅸ》王林本卷执行主编304.134/199-5-9

本卷内容为自序、分序、文集、年表、全集图录索引,收录吴冠中1946年至2005年的艺术论文及随笔226篇,因转载甚繁,部分文章的创作年难以考证,故未完全按创作代顺序排列。

《中国孔学史》罗安宪主编403.12/664

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16K99.00

孔学史是指孔子学说在为道屡迁,为变所适中演变发展的历史,是孔子学说重新诠释、重新发现的进程。

孔学作为中华民族主导意识形态,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想、核心民族精神、核心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

孔学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是人道的启迪者,他以人文的关怀而挺立于宇宙天地之间,他是影响中国礼乐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最大、最久、最深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的思想致广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形而上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形而下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精华的结晶。

本书讲述了孔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孔子思想的经学化、孔子思想的创造性诠释,即孔学的发展历史。

《宋代疑经研究》杨新勋著403.3/324

中华书局2007年3月第一版16K48.00

疑经是中国古代经学史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宋代获得了迅猛发展。

本书从经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宋代疑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又以欧阳修、二程、郑樵、朱熹、王柏等两宋学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疑经表现,整理出宋儒疑经的主要成就,进而论述了宋儒疑经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宋代疑经与经学、文献学的关系,最后对其影响作了说明,对其成就、不足作了客观评价。

《图腾与中国文化》何星亮著408/1250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32K42.00

大千世界,民族多样。

不同环境的民族有不同风格的文化。

图腾文化是人类早期形成的自成体系的文化现象,与所有的文化一样,图腾文化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时间性即纵向的发展、变迁,是动态的;空间性即是其的结构和功能,是横断面的,是相对静止的。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

主要从文化时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各民族的图腾文化,既探讨横向的空间结构,也分析纵向的时间层次;既分析图腾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也探析图腾文化元素的变异及其形式——旨在能更全面、更完整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图腾文化。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方志远著503.14/194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48.00

作者将明代国家权力结构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将特定时期因为“阴差阳错”而发生的后来被证明是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推动这些事件发生、发展并且对国家权力关系产生影响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纳入研究视野。

目的是动态地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以便客观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制度的一些本质特征。

《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朱杰勤著503.15/23

中华书局2008年5月第一版16K56.00

朱杰勤先生是我国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华人史学科的创始人,毕生笔耕墨润,著述等身。

早自民国时期,他在研究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时,便开始关注东南亚史地资料。

新中国建立后,他从东南亚华侨移民史入手,进一步把华侨华人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来奠基和建设。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东南亚华侨史”和“朱杰勤华侨史研究文集”,附录有“朱杰勤传略”、“朱杰勤先生著作目录”等,基本反映了朱杰勤先生的生平和研究东南亚华侨史的成果。

《中国古代兵书集成》蒋山主编508/146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线装一函八册1200.00

细目如下:

<孙子兵法>周·孙武著

<吴子>周·吴起撰余文军校注

<尉缭子>周·尉缭撰水渭松校注

<司马法>周·司马穰苴撰水渭松校注

<六韬>周·姜尚撰朱宏达校注

<鬼谷子>周·鬼谷子撰余文军校注

<三略>汉·黄石公撰水渭松校注

<素书>汉·黄石公撰余文军校注

<将苑>三国·诸葛亮撰余文军校注

<三十六计>南朝·檀道济整理朱宏达校注

<李卫公问对>唐·李靖著余文军校注

<百战奇法>明·刘基撰余文军校注

日本中国学文萃

《“鬼”之来路:

中国的假面与祭仪》(日)广田律子著王汝澜安小铁译夏宇继审译601/898

中华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32K20.00

作者在书中追述了傩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并通过在中国各地的调查报告介绍这些带有所谓鬼的形象的鬼神的祭祀、信仰及其在文娱表演时出场的形态,寻找日中之鬼神比较的线索。

作者指出,中国傩祭中的鬼(即作为傩祭对象的戴假面的鬼神扮演者以及戴假面的傩戏角色的表演者)不仅单纯表示死者和祖先,并且按其性格而划分为作祟之鬼及作为鬼神为民祓除灾难之鬼。

后者作为神被祭祀时,为赋予他们能够战胜灾害的形象而将其风貌表现得狰狞恐怖。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杨永德著602.413/63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16K69.00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书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

书籍装帧伴随着书籍的产生而发展演变,真正意义上的装帧艺术始于简策。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独步世界,泽被书林,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一份值得珍视的遗产。

从<隋书·经籍志>开始,研究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历史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近现代的研究著作也有数十种。

作者在前辈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书籍书籍装帧形态的产生、发展作了系统的、全面的探讨。

《中华茶史》夏涛主编郭桂义陶德臣副主编608/257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6K35.00

中华茶史融汇中华历史、经济、科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学科,涵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姿。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中华茶史的大学教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茶史,对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各个时期的中华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和茶的传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中国古代题壁文化研究》刘金柱著706.1/884

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32K30.00

题壁诗皆有感而作,随兴而来,有所寄托。

题壁佳作非才思敏捷、才艺突出者不能为之。

流传至今的那些佳作中,有抒发政治抱负者,有驰情山水情怀者,有讥讽时事政治者,有发泄心中怨愤者,有寄托离人情思者之┅┅题壁文化历史悠久,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形成了一种文化潮流。

而随着难以抵挡的岁月的消磨,古人的玉言大多已难觅其踪。

当静心梳理题壁文化的脉络时,当细细品位流传下来的题鄙佳作时,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一人类语言智慧瑰宝焕发的灿烂光辉。

《真理与历史:

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德)施耐德著关山李貌华译801.1/182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20K39.00

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独具特点的学者——陈寅恪、傅斯年的生平、史学理论和研究实践等的分析论述,进而透视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变迁以及史学家在社会当中地位之转变,同时进一步分析史家与建立民族认同之关系。

《武汉通史》皮明庥主编刘玉堂涂文学李怀军陈芳国副主编802.1/165

武汉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