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049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docx

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9

3.2几种重要的金属的化合物

自学引领

红色砖瓦与青色砖瓦

同学们大都见过红砖与青砖,但你们是否知道它是由同种砖坯烧制而成的呢?

将用粘土制成的砖坯置于窑内,先用大火将砖坯从外向里烧透,然后停火,使砖和窑体慢慢冷却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空气充足,砖坯的铁元素就被氧化为Fe2O3(红棕色)使砖呈现红色;如果在砖坯烧透之后,不让其自然冷却,而是从窑顶向砖坯上淋水,使其迅速冷却,并产生了CO、H2等还原性气体,此时铁元素大部分以较低价态(+2价)存在,烧出的砖就是青色砖。

思考:

铁的化合物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自从几千年前烟花始祖李畋为人类创造出第一枚烟花时,人们就有了品味烟花艳丽璀璨、变幻多姿的艺术和享受烟花与大自然交融的乐趣。

正如歌中唱的:

“火树银花星空灿烂,千红万紫绝妙无比,龙的子孙龙的文化,走到哪里那里就欢声动地……”。

思考:

你知道创造这火树银花不夜天美景的化学物质和原因是什么?

智能导向

1.基本概念辨析

(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

CO2、SO2等。

(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

Na2O、CaO等注意:

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就不是碱性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

Al2O3。

2.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两性氧化物)

①物理性质:

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耐火材料。

②化学性质: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2)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①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吸咐色素。

②化学性质: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2Al(OH)3

Al2O3+3H2O

③用途:

Al(OH)3因其温和的碱性常用于中和胃酸的药剂。

④制备:

Al3++3NH3·H2O===Al(OH)3↓+3NH+4

3.“铝三角”及其转化

(1)“铝三角”系指Al3+、Al(OH)3、AlO2―相互转换的三角关系: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Al(OH)3+3H+====Al3++3H2O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AlO2―+H++H2O====Al(OH)3↓

AlO2―+4H+====Al3++2H2O

Al3++4OH―====AlO2―+2H2O

4.氧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

表4-4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固体

黑色晶体

价态

+2

+3

1/3+2价,2/3+3价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酸反应

FeO+2H+====Fe2++H2O

遇氧化性酸生成Fe3+盐

Fe2O3+6H+====2Fe3++3H2O

Fe3O4+8H+===Fe2++2Fe3++4H2O

与CO的反应

FexOy+yCO

xFe+yCO2

(2)氢氧化物

表4-5

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

Fe(OH)3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红棕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Fe(OH)2

Fe2+

Fe(OH)2

Fe(OH)3

Fe(OH)3

Fe3+

Fe(OH)3

Fe2O3

制法

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Fe2++2OH―===Fe(OH)2↓

可溶性碱与铁盐溶液反应

Fe3++3OH―====Fe(OH)3↓

(3)Fe3+的检验

显色反应

(4)Fe3+的氧化性

2Fe3++Fe===3Fe2+

2Fe3++Cu===2Fe2++Cu2+

5.Fe2+,Fe3+的转化

Fe2+

Fe3+

方程式:

2Fe2++Cl2===2Fe3++2Cl―

2Fe3++Fe====3Fe2+

2Fe3++Cu===Cu2++2Fe2+

6.钠的两种碳酸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钠的碳酸盐,但前者为正盐,后者为酸式盐,它们的性质有着较大差异,这两种盐的比较见表2-3。

表2-3Na2CO3和NaHCO3的比较

对比物质

对比项目

碳酸风俗(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水溶性)

易溶(比NaHCO3大)

易溶(比Na2CO3差)

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比NaHCO3强)

碱性(比NaCO3弱)

与等量盐酸反应

剧烈程度

较慢

较剧烈

反应产物

反应式

Na2CO3+2HCl===2NaCl+H2O+CO↑

NaHCO3+HCl===NaCl+CO2↑+H2O

与碱

不反应

可以反应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一般不分解

不稳定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CO2+H2O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用途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医疗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典例精析

例1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

解析:

加入NH4SCN不显色,证明无Fe3+,再加氯水如有Fe2+则可被氧化为Fe3+而使NH4SCN变红色。

KMnO4也能氧化Fe2+,但KMnO4本身为紫色,Fe3+和SCN―显色不好观察。

答案:

C

反思:

离子检验问题最关键的是抓住“特征”反应,检验Fe3+的“特征”反应就是与SCN―作用显红色。

本题的难点在于要证明Fe3+不存在而且有Fe2+,所以加试剂的顺序就很关键。

如果先加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那么原溶液中是否有Fe3+就无法考证了。

应该先证明不存在Fe3+,再检验Fe2+的存在,其实这也就是检验Fe2+的“特征反应”了。

易错点是氧化剂的选择,KMnO4也能氧化Fe2+,问题在于KMnO4本身的颜色与显色后的颜色接近而赞成无法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例2有一包白色粉末,取出少量溶于水,用铂丝蘸取少许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则呈浅紫色。

另取少量粉末加热,没有气体产生,但加稀盐酸后,则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稀盐酸至过量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试回答:

(1)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哪些离子。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

从焰色反应现象分析不难得出白色粉末含有Na+,K+;加热无气体,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CO32―,不含HCO3―;在用盐酸酸化的溶液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来粉末中含SO42―。

答案:

(1)含有K+、Na+、CO32―、SO42―

(2)CO32―+2H+====CO2↑H2O

Ca2++2OH―+CO2===CaCO3↓+H2O

Ba2++SO42―===BaSO4↓

反思:

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若观察到火急速于黄色,可以确定含有Na+,但不能排除K+的存在,因为黄色会将紫色掩盖;若要确定是否含K+,则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因为这样黄光可以被滤去,从而避免钠的干扰。

总之要掌握焰色反应

5字要领的函义:

洗——用盐酸除氧化物

烧——挥发除去金属表层的杂质

蘸——要趁热,使固体被测物熔化

烧——在外焰侧面便于观察

钴——排除钠(黄)对钾(紫)造成的干扰

例3图中当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后,若分别进行下列操作,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弹簧夹C打开,B容器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

(2)若弹簧夹C关闭一会儿,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B容器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

写出B容器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

(3)若先打开弹簧夹C一段时间,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再关闭弹簧夹C一会儿,B容器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Fe2+的性质和实验操作的复合实验题。

解答该题必须明确:

当NaOH中空气未排尽时,NaOH与FeSO4反应的产物Fe(OH)2只能短暂存在,但当通入H2一段时间后,即认为其中的空气已排净,生成的Fe(OH)2能较长时间存在。

答案:

(1)容器B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容器A中溶液进入容器B,容器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NaOH+FeSO4===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3)开始时容器B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弹簧夹关闭后容器A中溶液进入容器B,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

Fe(OH)2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因此,实验中往往得不到白色的Fe(OH)2沉淀。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反应试剂,二是反应环境。

①反应试剂:

取用最新配制的FeSO4溶液;NaOH溶液加热煮沸并冷却后使用,以驱除溶液中溶解的O2。

②反应环境:

一般考虑用密度比水小且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试剂隔绝空气;也可以象本题所述充入非氧化性气体。

例4把a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g,则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70%B.52.4%

C.47.6%D.30%

解析:

用图示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Fe最终是以Fe2O3的形式存在,根据铁元素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Fe2O3中氧元素的含量等于合金中铝元素的含量。

ω(Al)=

=

=30%。

答案:

D

反思:

两串变化过程:

Fe→Fe2+→Fe(OH)2→Fe(OH)3→Fe2O3;

Al→Al3+→Al(OH)3→AlO2―→Al(OH)3→Al2O3

经常被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和计算。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计算的精髓。

解答:

本题熟练掌握这几个化学方程式,才能迅速看出合金质量等于氧化铁的质量而Fe2O3中ω(Fe):

ω(O)=112:

48,从而求出Al的质量分数。

自我发展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制造指南针的磁性物质是()

A.FeOB.Fe2O3C.Fe3O4D.Fe

2.下列物质中最难分解的是()

A.Na2COB.CaCO3C.NaHCO3D.Ca(HCO3)2

3.实验室制备Al(OH)3最好用()

A.硝酸铝和氢氧化钾溶液

B.硫酸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氯化铝与氨水

D.氧化铝和水

4.下列物质,只跟NaOH溶液反应,不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A.AlCl3B.BaCl2C.Al(OH)3D.Al2O3

5.将Na2O2投入到FeCl3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D.无明显的变化

6.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100g水溶解的Na2CO3比NaHCO3少

B.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C.石灰水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用碳酸氢钠比用碳酸钠的质量多

7.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

8.下列实验可制得铁红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加热Fe(OH)3

C.加热Fe(OH)2D.红热的铁网与水蒸气反应

9.关于NaH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大于Na2CO3

B.加热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

C.与Na2CO3相似,当质量相同,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后,NaHCO3可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

D.其化学式为NaHCO3·10H2O,在空气中会风化

10.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至恒重时,产生13.2gCO2,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

A.25.2%B.50.4%C.49.6%D.74.8%

1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鉴别下列各物质,只能采用焰色反应的是()

A.K2CO3和NaClB.KCl和Na2CO3

C.NaCl和MgCl2D.NaCl和KCl

13.某溶液中溶有MgCl2和AlCl3两种溶质,若把二者分开,应用下列试剂可达到目的是()

A.NaOH溶液和氨水B.氨水和盐酸

C.NaOH溶液和盐酸D.盐酸和稀硫酸

14.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B.大于1.06g小于2.86g

C.等于2.86gD.大于2.86g

15.常温常压下,在空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HCO3B.NaOH

C.Na2CO3·10H2OD.Na2O2

16.下列碱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A.Fe(OH)2B.Fe(OH)3C.Ca(OH)2D.Cu(OH)2

17.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

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A.K+B.Na+C.Ba2+D.Al3+

18.用足量CO还原32.0g某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60g沉淀。

则该氧化物是()

A.FeOB.Fe2O3C.CuOD.Cu2O

19.向1L0.1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1mol·l―1的NaOH溶液,若得到3.9g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

A.150mLB.300mLC.350mLD.400mL

二、填空题

20.多数金属氧化物于水,只有少数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如CaO与水反应式:

多数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生成。

21.氧化铜为色,是制造的原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色。

氧化亚铜为色,可作为制造的红色颜料。

氧化铁为色,俗称,常用于制造。

22.将铝片投入热的NaOH溶液中,铝片溶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有沉淀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滴加盐酸过量时化学方程式为;再向沉淀刚消失的溶液中滴入过量浓氨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

23.“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的实验。

因其有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下面这个实验为“套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小试管中部放有沾上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脱脂棉。

请观察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烧杯A中:

;②小试管中:

③烧杯B中:

;

(2)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3)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迁移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D.不能确定是否含钾元素

2.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Na+、SO32―、Cl―

B.Fe3+、SCN―、Cl―、NO3―

C.Ba2+、Fe2+、SO2―4、NO3―

D.Fe2+、H+、SO42―、NO3―

3.用铁酸钠(Na2FeO4)对未来河湖的淡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下列对Na2FeO4用于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Na2FeO4在溶液中显强酸性,能杀菌消毒

B.在Na2FeO4中Fe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C.Na2FeO4的还原产物为Fe3+,易水解产生Fe(OH)3胶体,可使水中悬浮物凝聚、沉降

D.Na2FeO4的还原产物为Fe2+,易水解为Fe(OH)2胶体,可使水中悬浮物凝聚、沉降

4.按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以是()

A.H2和Na2CO3

B.H2和NaHCO3

C.CO和CuO

D.H2和Fe2O3

5.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少的是()

A.Na2CO3B.NaHCO3C.K2CO3D.CaCO3

6.有镁、铝混合粉末10.2g,将它溶于500mL4mol·L―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1000mLB.500mLC.100mLD.1500mL

7.将NaHCO3装入试管中加势,使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Na2O2、Ca(OH)2饱和溶液、浓H2SO4的容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H2OB.COC.CO2和O2D.O2

8.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B.Fe3+C.Fe2+D.H+

9.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

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是()

A.2:

3B.3:

2C.1:

2D.1:

1

10.将Cu片放入0.1mol·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

c(Fe2+)=2:

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

2B.3:

5C.4:

3D.3:

4

11.将100mL3mol·L―1的NaOH溶液与100mL1mol·L―1rAlCl3溶液,按下列两种方法相混合:

①将NaOH逐滴加入AlCl3中边加边振荡

②将AlCl3逐滴加入NaOH中,边加边振荡

A.现象相同,沉淀量相同B.现象相同,沉淀量不相同

C.现象不相同,沉淀量相同D.现象不相同,沉淀不相同

12.向200mL0.1mol·L-1的Fe(NO3)2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使Fe2+恰好完全沉淀,小心加热此混合物,经足够长的时间,恢复至室温,过滤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进行灼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时,此固体的质量为()

A.1.44gB.1.60gC.3.20gD.2.14g

13.只用一种试剂不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B.FeCl2溶液

C.FeCl3溶液D.Fe(NO3)2溶液

14.向一家量的FeO、Fe、Fe3O4的混使稀足回入1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可得到铁的质量是()

A.11.2gB.5.6gC.2.8gD.无法计算

15.如图所示,纵坐标为沉淀物的质量,横坐标为加入(或通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则与此图像符合的情况是()

A.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C.NaAlO2溶液中滴加稀H2SO4至过量

D.Ca(OH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16.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5g,加入150mL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L,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

向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未见颜色变化。

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铁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去3mol·L-1的NaOH溶液200mL,原硫酸溶液的浓度是()

A.1.5mol·L-1B.2mol·L-1

C.2.5mol·L-1D.3mol·L-1

17.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

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

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被氧化

二、实验填空题

18.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下参与反应)。

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可能有;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19.现将铝条(附有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铝条放入热烧碱溶液中,待看到气泡后,取出洗净;

②将洗净后的铝条立即插入Hg(NO3)2溶液中静置片刻;

③取出铝条,用滤纸吸干后,在空气中可观察到铝条上慢慢地长出白色毛状物,并感到铝条变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毛状物”是。

(2)此实验的结论是。

(3)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要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

2004年2月3日,美国“机遇”号火星车向地球传回了火星土壤的显微照片,显示的是“机遇”号火星车的着陆区域—“梅里迪亚尼平面”。

从照片上可看出该地为红色和橘红色(两种颜色近乎红棕色),所以可能存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