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031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六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六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基础试题

04-292139

天津市六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不相同且字形准确的一组是 (   )

A.垃圾/汲水   惩罚/驰骋   打颤/颤颤巍巍

B.粘连/占星   簇拥/箭镞   薜荔/穷乡僻壤

C.道行/行头   范蠡/妯娌   擂台/危若累卵

D.框架/诓骗   杂脍/教诲   着火/不着边际

2.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06CCTV形象中国·非常自我造型·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将在湖南拉开帷幕。

欲知详情,欢迎    央视网站。

②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行文以简洁为好,       ,反而会分散笔墨,冲淡了主题。

③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将分离。

A.登陆   画蛇添足   即使        B.登录   节外生枝   虽然

C.登录   画蛇添足   即使         D.登陆   节外生枝   虽然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在地震中逃生是人本能的反应,作为老师在地震时逃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范跑跑”(范美忠老师)为什么在逃生后说出“连亲娘也不救”的话来?

B.人们为什么偏爱竹?

有一种解释,“竹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正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丁兆光在荣誉面前头脑是清醒的,总忘不了黄宪虹说的: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的联句,这句话激励他发奋地用功,继续努力去创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恐怖主义色彩的“东突”势力下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们对本·拉登恐怖势力被击毁痛心不已,国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支持,试图拉开其与本拉登恐怖势力的距离。

B.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C.中国新诗诞生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大批诗人、作品、流派及其艺术风格。

D.“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不仅在政治与科技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对中国“航天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

好奇心:

民族文化差异之旅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同时,韩剧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我们是有差别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所在。

韩剧把人间的种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如“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义和平”等传统儒学基本理念,也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

这些传统文化的遗风,对当代中国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因而韩剧能很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此外,中韩两国电视剧自身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差别,也是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一个法宝。

如今在中国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即便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也往往是借家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沉重。

韩剧则通过折射韩国的城市面貌、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现代而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泡菜文化”。

这些都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同一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

这种差别一方面迎合了中国观众、特别是都市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观众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宣泄的平台,以填补由目前处于社会型期带来的心理空虚和迷茫。

韩剧的成功,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韩国服饰、韩国音乐组合、韩国影片、演艺明星随之而来,甚至有迹象表明,在图书市场上对韩语文学的翻译也开始有趋热的迹象。

由此可见,随着“韩剧热”的不断升温,“韩流”还将频频来袭。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面对“韩流”,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更应有创新和超越的追求,这样才能让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向世界播撒芬芳。

5.下列对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有缺陷的一项是(   )

A.“民族的”是指属于某个民族独特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反映了该民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价值信仰、道德原则的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B.这句话说明了一个辩证的道理,那就是越是属于某一个民族产生的文化,就越会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C.“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它的内涵应该是越是民族优秀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珍品。

D.“世界的”是指某种艺术品蕴涵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精神是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是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与观众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B.韩剧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把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中国观众感到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

C.韩剧独特的“泡菜文化”,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中国的电视剧所承载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D.“韩剧热”的不断升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还将带动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存在差异,就能够激发起不同民族观众的好奇心,韩剧对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来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可见韩剧的民族风情颇有特色。

B.中国和韩国具有共同的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两国文化交流必将畅通无阻,两国的伦理道德等观念也保持一致。

C.我们中国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那些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都只能昙花一现。

D.“韩流”频频来袭,那是因为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没有向世界劲吹。

当“汉风”劲吹之日,便是“韩流”衰退之时。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日: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问,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日: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日: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③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

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理

C.惟稍夺其权                     稍:

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

赞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使一举而下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B.上因晚朝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岂得以喜怒专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D.则《论语》二十篇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0.《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四、(12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3分)

(2)皆再拜日: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分)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3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分)

②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6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       。

云青青兮欲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驾一叶之扁舟,          ,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

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

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

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毕竟只有6万—10万个。

每当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

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

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国外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道。

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说明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统一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另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是人与人又有不一样的依据。

这种差异并非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处,即便是缺损的基因,也有其特殊功能。

少数白种人(约为1%—5%)在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使之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因此,依据人类基因的统一性,应该人人平等,不应有基因歧视;依据人类基因的差异性,应该尊重个人权利,享有基因隐私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

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

由此引发“伦理炸弹”:

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

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

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人的尊严在哪里?

人性又在哪里?

人不是上帝,也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

虽然人类处于自然进化的顶层,但并非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

现在,世界各地的不育现象成为严重问题,却又被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所掩盖。

同时,人工智能促进机器智能逼近人类智能的发展,生物工程加速其他物种的人工进化。

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特别是不加速智力的人工进化,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难名优胜劣汰。

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力技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特别是脑的设计,展现人的价值,尤其是高智能的价值。

这种高智能价值,正是伦理选择的依据。

                                             (选自《基因革命与伦理选择》,有删节)

15.根据第一自然内容,解释“什么是基因争夺战”。

(3分)

16.根据文意,请分条陈述“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的理由。

(3分)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可见人类具有统一性;只有0.1%是不同的,可见基因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B.约为1%—5%的白种人的某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是其能抵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原因。

C.所谓“伦理炸弹”,就是指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对人类获得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

D.对人进行基因设计,虽造福人类,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基因技术的使用必须作出限制。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如歌的友情

舒乙

“文革”后期,我和家人冒着风险打开被封多年的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满屋尘土,凌乱不堪,惨不忍睹。

地下有不少纸片,随手捡起一个旧信封,上面有鞋印,显然是被践踏过的,抽出里面的纸,竟是一幅挺完好的中国画。

细看,是傅抱石先生给老舍先生的一件礼物。

横幅,幅面不大,未裱,题为《洛神图》。

画面上是一位古装仕女,席地而坐,抚琴,端庄典雅,额上有一颗装饰红豆,小嘴同样猩红,脸型和眼神很美,仿佛在冷峻平静的外表下有一股热烈的激情在心中搏动。

显然,当时傅抱石先生在南京家中作画,画得意了,装上信封,寄到北京,送给知己的老友。

没有特殊的因由,几乎是什么也不为,甚至也不写什么多余的话,寄去就是了。

是一种问候?

是一种惦记?

是一种关切?

是一种友情的延续?

是一种自我陶醉?

是一种急切的分享?

我说不好,实在说不好。

我只是感觉到,这里面什么都有,只是没有任何功利,无所求,无所需,也不要任何回报。

朋友嘛。

在老舍先生的画柜中,这样的画并不止此一件。

还有一件,比这件更精,更绝,堪称是傅抱石先生的一件重要代表作。

这一幅叫《桐阴图》。

立幅,非常之大,四尺有余。

画的是抗战中傅先生住了七载的重庆金刚坡旧居。

居桐之下一茅庐,窗内一小古装人在作画,实则抱石先生自画像。

完全是一幅写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杰作。

傅先生很喜欢它,带回南京,常常挂出来欣赏。

1953年傅先生来京,闲聊中老舍先生谈到此画,深表爱慕。

傅抱石先生闻后,大为感动。

回到南京,他立刻将此珍贵品托人带到北京,赠给老舍先生,还在绫子框上写了长跋,说明始末根由,竟是一篇美丽动人的散文,共计百余字。

又是一次馈赠,又是一次毫无功利的举动,又是一曲纯情的友谊之歌。

如此珍贵的礼物出手得越是平常,越是随意,反过来,越显其传奇,传递的人间情谊有如水一样清淡透明,有如歌一样美妙动人。

这两件事深深打动了我。

我觉得在这两张美丽的杰作后面藏着的友情是了不起的典范。

现如今,一切似乎都被金钱淹没了,可恐怕再也不易找到这种不带金钱味儿的交往了。

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的这种中国古代文人优雅行为的翻版,也许真成绝唱了。

写出这些故事时,我仿佛听到世界远方的枪炮声、厮杀声、爆炸声和报仇的咆哮声。

于是,我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了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它创造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惊的人间奇迹。

所以,我一点也不以为它小。

不。

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大到或许会改变世界的命运。

人类啊,本该如此生活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彼此帮助,而且不要求回报。

18.傅抱石先生给老舍先生寄画,为什么说“没有特殊的原因,几乎是什么也不为,甚至也写什么多余的话,寄去了就是了”?

(2分)

 

 

参考答案

1.A

2.B①[登陆][动]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演习台风~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

这种新型空调已经~上海市场。

[登录][动]①登记:

~在案。

②注册。

“注册”是指计算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取得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可。

②[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发现了新问题,③句既然是“分散”,当与“节外生枝”的相承,含进行式。

3.B(A陈述句末尾不能用问号;C第二个书句号改为引号;D总忘不了黄宪虹说的“何物羡入,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鸣”的联句)

4.D[解析]A项问题是语序不当,“他们”位置不当。

B“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说法绝对化;“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词语不搭配,应在“警惕”后面加“坠入”一词,并删去“的误区”。

C“涌现……艺术风格”搭配不当。

5.D(笼统地认识具有片面性,因为还存在一个客观事实,即越是民族落后的文化就越不可能赢得世界的认可。

6.D(我们中国的儒学文化只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遗风,并非由韩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7.A(B有血缘关系,不等于交流没有任何障碍,也不可能决定两国的伦理道德等观念也保持一致。

C表现宫廷争斗、官场搏弈、商战风云、警匪拼杀等内容的电视剧虽然不是家庭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也有生存的理由。

D中韩文化不是对立的文化,而是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文化。

8.B道,方法。

9.B因,介词,趁机。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C.介词,凭;动词,认为。

D.连词,表因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

10.C③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1.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12.(9分)(划线处为重要得分点)  

(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3分,每句1分,整体1分。

(2)(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

“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分,每句1分)

(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

(3分,每句1分,扣完3分为止)

13.(6分)

①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2分)

(1)以元夜的繁华热反衬“那人”的孤寂。

(2分)

(2)表达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2分)

15.基因争夺战是指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人类为了获取基因专利而进行的竞争。

(3分)

16.(每点1分,共3分)

(1)人类并不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

(2)加速智力的人工化,以应对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挑战。

(3)人类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人脑高智的价值。

17.B(3分)(A只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并不能说明基因是平等的。

C不是“对人类获得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而是对“重新设计自己”是否符合伦理的质疑。

D原文没有“要作出限制”的信息。

18.这看似“越是平常,越是随意”之举,反映了傅抱石与老舍之间的朋友之谊没有任何功利,无所求,无所需,不要任何回报的至情。

(4分)

19.

(1)第一层意思是高度评价了《桐荫图》的艺术价值;(3分)

(2)第二层意思是把这么一幅自我欣赏,把玩不已的杰作送给友人,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傅抱石和老舍无功利的纯情致极。

(3分)

20.因为这两件事即两幅杰作的后面掩藏着的友情是了不起的典范(2分)反衬出傅抱石和老舍的友谊的纯洁。

(2分)

21.CE(4分)

22.(4分)答案示例:

没得到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理想总是美好无比,而一旦变成现实,却又觉得不过如此。

生活中的“围城现象”是普遍的。

23.⑤②③①⑥④(每两个给1分,共3分)(解析:

第1、2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

第3、4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

24.(每空2分,共4分)

(1)难于上表天 

(2)小令

25.标准参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录:

文言文译文

韩王赵普做宰相。

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

“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

”皇上说:

“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

“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

“我想攻打太原。

”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

“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

“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问,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

”赵普说:

“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

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话未说完,皇上说:

“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

”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