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243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漕河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大为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民营强镇”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强镇"发展战略,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坚持“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投资增长、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以项目改善社会民生”的思路,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特色,打造了亮点,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主要成效

1、项目数量规模明显扩大。

金融危机的发生给大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镇党委、政府面对压力和挑战,不等不靠,逆势而上,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项目数量和规模明显扩大。

项目数量由2006年的个增加到2008年的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由2006年的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由2006年的1.2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52亿元。

2009年,项目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确定的个重点项目。

2、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全镇各级各部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又好又快、赶超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紧紧围绕项目的落实、落户和落地以及建设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分类制定项目计划,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定期进行项目调度,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峻工投产。

、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竣工项目个、个、个,分别完成年度投资亿元、亿元、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项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强商兴工、富民强镇"基本工作思路,策划包装推进项目,项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有效推进了现代商贸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2007年至2009年三年累计实施项目80个,其中商贸项目、工业项目、城建项目、农业项目、其他项目分别为36个、14个、21个、4个、5个,分别占45%、17.5%、26.2%、5%、6.3%。

4、项目带动效应明显增强。

在项目建设的强劲带动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实现国内生产值(GDP)28.54亿元、36.38亿元、45.44亿元,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6亿元、33.83亿元、47.68亿元,分别完成财政收入25587万元、31252万元、40631万元。

项目建设对财政增收和扩大就业的贡献显著,

二、主要做法

(一)抓项目前期。

一是在项目规划上,根据县域总体规划要求,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包装工作,精心编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形成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在项目安排上,由县重点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年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投资计划安排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由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项目安排,并报县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三是在项目报批上,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县级职能部门协调服务、联审联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环境。

(二)抓政策处理。

一是推行征地拆迁属地包干负责制,项目所在地乡镇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工作方案,拟订时间期限,及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处理攻坚活动,抽调基层干部组成工作组派驻乡镇,帮助和指导开展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

三是按“工作推进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原则展开各项工作,加快征拆工作进度,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三)抓项目进度。

一是加快预备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确保一批预备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在建项目的跟踪管理,对部分进度较慢项目进行调研,分析成因,提出措施,促使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三是部门主动服务,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供电、供水、道路等资源配置问题。

四是经常开展在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工程质量问题发生。

(四)抓要素破解。

一是积极做好盐田废转报批工作,努力拓宽建设用地空间,积极争取上级用地指标支持。

二是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根据国债和专项资金申报要求,精心包装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三是搭建融资平台,畅通政府、企业与金融部门联系沟通的渠道,切实解决项目和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招标、开发性金融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

(五)抓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县领导联系制,重大项目由县级领导挂牌联系,督促部门搞好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建立重大项目协调制,对全县重大项目进行协调,提出项目推进办法和措施。

三是建立重点建设项目行事历制,根据当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编制下达全年及月度项目实施计划。

四是建立奖励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对项目责任单位进行考核评比。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镇上下集中精力抓经济、突出重点抓项目,通过切实解决抓项目"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抓好抓不好怎么办"等关键问题,探索到了一些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思路、方法和举措。

1、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确定了一个好思路。

大为镇项目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根本原因在于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大为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强商兴工、富民强镇"基本工作思路。

围绕这一基本工作思路,深入实施"项目强镇"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第一任务,毫不动摇地推进,明确了大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指明了推进项目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优势优先,支撑有力,搭建了一个好平台。

3、理念超前,服务主动,形成了一个好环境。

围绕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心系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党建主题活动和"科学发展、强商兴工、富民强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镇大力营造"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急为、有所缓为"、"允许失误、宽容失败"、"有为才有位"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形成了"敢谋别人未谋之事、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4、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建立了一个好机制。

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负责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重点项目镇级领导联系制度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五定"、"五包"责任制,"五定"即定领导、定专人、定责任、定进度、定奖励,"五包"即包项目的申报审批、建设管理、投产达效、扩产升级、维稳安全。

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半年一讲评、年度一考核"办法,强化项目督促、检查、考核。

坚持项目建设工作单独考核奖励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以"项目建设论英雄",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项目建设主战场。

三、几点思考

1、必须突破思维定式,用科学的理念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突破“全面撒网”的思维定式,走新型招商的路子。

要在坚持领导带头招商、部门协同招商、全员参与招商基础上,从以往的“全面撒网”转向重点突破、专业突破、集中突破。

深入推进以商招商。

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作用,积极引导、鼓励本市企业拿出优势资产、品牌、项目与外面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

大力实施专业招商。

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深入分析研究可与津市对接的招商区域和项目,了解掌握一批有意向实行产业转移项目的信息,实行有针对性地招商。

集中时间招商。

开展“百日招商”活动,各部门在集中时间内,派出精干小分队,带项目、带资料,有针对性地外出招商,并对招商情况实行严格的考核。

此外,要鼓励节会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形式,力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二是突破“遍地插花”的思维定式,走产业集中的路子。

要进一步集中和壮大支柱产业,多引进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逐步形成上下游成龙配套的产业链,形成比较优势。

以汽配产业、盐化工、纺织产业链延伸为重点,突出抓好汽配产业配套产品的引进和开发、盐化工项目群精细化工下游产品的开发。

纺织产业要形成棉麻纺聚集镇,加快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项目入驻津市提供可能。

引进的项目要不断向开发镇集中,把开发镇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核心镇”。

目前,落户开发镇的项目还不多,分布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

因此,要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把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项目向园镇聚集发展,帮助入园项目加快建设步伐,促成早日投产。

三是突破“重外轻内”的思维定式,走内外并重的路子。

招商和技改是项目建设的两只强有力的抓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抓好对外招商。

进一步选择好招商镇域,深入研究当地的产业特征、发展方向和产业转移重点,吃透情况,上门沟通,力争引进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产业对接的好项目。

要紧紧抓住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特别是津市列入比照实施西部地镇政策的契机,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将其配套项目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加强政策研究,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掌握信息,看准时机,往政策性项目“笼子”里面挤。

要抓好对内技改。

对有税收、就业和经济总量规模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技术改造,促进现有项目做大做强。

2、必须创新工作举措,用快捷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超前准备,提高对接速度。

结合津市资源、产业优势,精心开发、论证、包装、储备一批前景广阔、效益高、对接度强的项目,定期调整、充实项目储备库。

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项目策划包装,保证项目包装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不受制约,确保项目储备一批,包装一批,推出一批,见效一批。

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形成完备的项目材料,确保项目的可行、科学和规范。

 二是构建优势平台,提高落地速度。

要高起点规划园镇。

把园镇规划与国家土地、环保、产业等政策的规定、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定位、与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目标结合,把园镇打造成为津市形象的展示镇、科学发展的示范镇、经济发展的核心镇、机制创新的先行镇。

要高品位建设园镇。

加快水电管网、沿江大堤防汛保安吹填、南儿港整治、污水处理厂等八大生产性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必需的基础条件。

加强卫生保健、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生活性设施建设,为项目发展提供必要的人聚环境。

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速度。

继续推行“市级领导联产业,部门服务企业”制度,落实部门服务企业“六包”责任制,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金钥匙”活动方案的监督效能,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重点项目政策扶持和分析制度,对列入重点建设的项目优先进行项目前期工作、优先安排供地、优先安排融资扶持资金等,实行定期通报、旬调度、月分析,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完善项目督办督查制度,“两办”督查室和推进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建立督查台帐,确保建设速度。

落实项目建设奖惩考核机制,对招商引资、技改、服务等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并在年终兑现奖励。

对服务不力、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予以通报批评。

3、必须强化发展保障,用最优的服务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

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打造项目建设“绿色通道”。

在报批环节,落实好全程代理制度,推行集中审批,由开发镇为投资者全程代理手续办理。

对涉及到的收费项目,由开发镇与职能部门有效协商,制定出按投资规模确定的最低收费标准,并对项目投资者公布,实现收费公开透明,减少相互扯皮推诿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破解发展瓶颈。

在项目用地上,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抓规划留足空间、抓清查盘活存量资产、抓集约提高效率、抓报批多争指标。

特别是在抓好项目用地报批上,认真研究国家土地政策。

在融资问题上,要用好六条渠道:

立项争、招商引、银行贷、上市融、民间筹、财政挤。

搭建政银企联席会和项目推介平台,加强银企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探索建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