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862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第9单元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41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大连高三测试)下面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表,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A.工人极端贫困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汽车价格暴涨D.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

B [材料体现出信贷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方式,这种消费方式实质是一种提前消费,易形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刺激资本家扩大生产。

工人极端贫困不是其主要隐患,故A项错误;信贷造成的经济虚假繁荣,使追逐利润的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脱离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容易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引发企业破产,故B项正确;汽车价格暴涨成为导致企业生产扩大原因之一,故C项不是主要隐患,故C项错误;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不属于隐患,故D项错误。

]

2.(2017·衡阳十校调研)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

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

这说明该计划(  )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C [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

]

3.(2017·青岛高三模拟)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  )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C [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尚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经济运行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

]

4.(2017·烟台高三适应性练习)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 [全面否定太过绝对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可知,强制干预带来负面问题,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C项错误;开创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故D项错误。

]

5.(2017·莱芜高三质检)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C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要表达的是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6.(2017·江西高三调研)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

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

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  )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

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

D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与兵源无关,故A项错误;解决失业民众就业问题主要靠发展工业来吸收失业工人,以工代赈只是一种补充方式,故B项错误;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而不是美化环境,故C项错误;通过以工代赈,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扩大了政府救济,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工人获得一定的收入,可以用来购买产品,提高了社会购买力,故D项正确。

]

7.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

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B [这幅漫画构成了对罗斯福“颁发蓝鹰标志”的讽刺,把它比作法西斯,故A项错误;材料的漫画从一只蓝鹰最后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符号,可见突出其“专制独裁”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漫画反映出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不满,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不属于纳粹思想,故C项错误;把“蓝鹰”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表明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反感,故D项错误。

]

8.(2017·德州高三模拟)在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

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

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

A.总统取得超越国会之上的权力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破坏

C.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

D.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

D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国会有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且材料未体现总统权力凌驾于国会之上,故A、B两项错误;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有绝对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据材料“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

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可以得出美国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故D项正确。

]

9.(2017·郑州高三质检)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书中说:

“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

”材料旨在说明(  )

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重要动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B [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维持了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对经济干预的失败尝试,故A项错误;从材料“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可知,科技革命产生的变化促使资本主义机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技革命带来了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故D项错误。

]

10.(2017·郑州高三质检)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

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

A.部分企业国有化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大幅度降低税率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C [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与材料中供应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应对经济“滞胀”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不符合“供给创造需求”,故B项错误;降低税率可促进企业发展,刺激生产,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主张,故C项正确;增加社会福利开支是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故D项错误。

]

11.“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

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

以上信息说明(  )

A.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C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福利国家”制度是服务型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而“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的表述显然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结合常识我们容易推知,“福利国家”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

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可知,西方国家那种大多数人的民主已然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是材料所论及的主旨,故D项错误。

]

12.(2017·临沂高三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

由此可见,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

A.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B.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

C.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

D.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

A [根据材料“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这种变化是“朝阳工业”迅猛发展(所代表的是知识经济),“夕阳产业”比重下降(工业经济),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家干预经济下,西方国家迎来“黄金时期”,但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并未持续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不等于传统经济萎缩,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与材料信息中工业结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邵阳市高三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

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

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上台后,英国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一度高达21%。

撒切尔夫人将通胀视为头号大敌,认为它干扰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理性规划,从而不利于投资与经济增长。

于是,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

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

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

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

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夕。

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

——摘编自戴险峰《重读撒切尔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并加以简评。

(13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得出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结合所学知识,从外部罗斯福新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内部政党政治发展和人民斗争的推动等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一“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据材料一“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可得出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缓和阶级矛盾。

(2)问,第一小问,改革的内容,据材料二“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可得出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据材料“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可得出运行供给制改革;据材料“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可得出国企私有化;据材料“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可得出减少税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福利、减少财政开支、放松对企业管制等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应辩证地分析,撒切尔夫人改革减少福利,一定程度上克服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据材料二“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可知,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局限性方面,“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可知,造成失业率上升,减少福利使得贫富差距扩大。

【答案】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破坏严重);凯恩斯主义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影响;英国人民斗争;政党政治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等。

(任意写出其中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影响:

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等。

(任意写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内容:

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运行供给制改革;国企私有化;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减少财政开支;放松对企业管制(鼓励企业竞争)等。

(任意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评价:

进步性:

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一定程度上克服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缓解财政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等。

(任意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局限性:

造成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

(任意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4.(2017·濮阳高三一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

“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

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

”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解析】 解答本题需首先提取材料观点,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自我观点。

【答案】 示例1:

观点: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

论述:

此观点正确。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观点:

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间的一种统制经济。

论述:

此观点不正确。

尽管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可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因素,但将其在政治上定位为法西斯独裁统治明显是错误的。

罗斯福新政虽然在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且,美国既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也保存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因而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并非是统制经济。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