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83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docx

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

【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

初中化学要求的三种常见气体:

O2、H2、CO2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净化和干燥装置及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常见气体制备的操作步骤。

2.难点是: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及制备原理,气体制备的操作步骤,气体净化和干燥装置的选择。

3.考点是:

O2、H2、CO2三种气体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药品的选择、制取装置的选择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确定或排序、气体净化、干燥及收集装置的确定或选择,通过对三种气体制备时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的分析解决其他类似情况下气体的制取(如CH4、NH3、H2S等),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变形或转换。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是化学实验的主要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化学实验关键内容。

因此,它是历年中考化学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内容,题型多样,份量大,有时还往往与其他气体或物质的性质综合在一起出现在综合实验题中。

【经典范例引路】

例1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步骤包括: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将高锰酸钾加入大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移出水槽。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

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⑤⑥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步骤的考察。

常见气体制备的操作步骤为:

O2按“检、药、固、热、集、移、熄”的操作顺序进行。

检:

检查装置气密性;药:

将药品装入大试管;固:

用铁夹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下;热:

给试管加热;集:

收集气体;移:

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熄:

熄灭酒精灯;H2:

按“检、药、固、注、验、集、停”的顺序进行。

注:

向大试管中注入稀酸溶液;验:

检验氢气的纯度;停:

关闭活塞或用弹簧夹紧紧夹住橡皮塞,使反应停止;CO2:

按“检、药、注、集、验”的顺序进行。

验:

检验是否集满CO2。

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表明已集满CO2气体,否则未满。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正确选项应为C。

答案:

C

例2

(1)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装置图。

(填“√”)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1克/升,空气的密度为1.293克/升,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氢气,则制备氨气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__,收集氨气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__。

(填序号)

(2001年天津市中考题)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主要考察了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另外,还要求考生针对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装置回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有关问题。

本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通过给信息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迁移能力及创造力,是一道综合性、思维性、灵活性较强综合实验题。

气体发生装置是由制取气体反应原理决定的,O2、CO2、H2的发生装置只有两类型,即固—固反应加热型和固—液反应不加热型。

制取O2属于固—固反应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制取H2和CO2都属于固—液反应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都选B。

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水溶性)决定。

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装置选C和E;H2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装置选D和E;CO2密度比空气大但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装置选C。

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酚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制取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根据(3)中所给信息,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的方法制取NH3,制取装置属固—固反应加热型,同实验室制O2,发生装置应选A;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选D。

答案:

(1)

(2)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lO3

2KCl+3O2↑)(3)A;D

 

【同步达纲练习】

1.下表所列实验室制取向关气体的原料与收集方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制取的气体

O2

H2

CO2

CO2

使用的原料

KClO3、KMnO4

Cu、稀H2SO4

石灰石、稀H2SO4

大理石稀盐酸

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气

排水法向下排气

向上排气

向上排气

2.实验室制取氨气,用的原料是氯化铵粉末和熟石灰,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和制氨气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A.制氢气的装置B.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C.制氧气的装置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3.下列各组气体可用同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收集,且该方法又是每种气体最佳收集方法的是()

A.H2、O2、COB.H2、O2、CO2

C.H2、CO2、COD.O2、CO2、CO

4.制备干燥的CO2,应选择的一组试剂是()

A.Na2CO3、HCl、稀H2SO4B.CaCO3、HCl、NaOH(固)

C.CaCO3、稀H2SO4、浓H2SO4D.CaCO3、HCl、浓H2SO4

5.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实验室制气方法的是()

①由水煤气制取氢气②锌和稀H2SO4制取氢气③电解水制氢气④分离空气制氧气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⑥煅烧石灰石⑦大理石与盐酸作用制CO2

A.②⑤⑦B.②③⑤⑦C.①④⑥D.①③④⑥

6.将N2、CO、CO2、H2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浓硫酸(假设反应完全),最后所得气体中含有()

A.N2和H2OB.N2C.N2和CO2D.N2和H2

7.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最()

A.盛放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加入的酸液的体积至少要浸没锌粒D.直接在导管口点燃氢气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

9.实验室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adfeB.bcadefC.cbadefD.cbadfe

10.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①加热氯酸钾;②加热高锰酸钾;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④加热氧化汞;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⑥水中通入直流电。

下列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选择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⑥

11.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最否已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12.下列仪器中,安装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不需选用的是()

13.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B装置可用于制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气体;F装置可用于收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只能用____________装置收集。

(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14.实验室用下图中部分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CO2时不能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C装置来收集CO2时导管口下端位置应在____________处(选填a或b);检验所得气体是否为CO2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实验需要,有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准备对装置做如下改进:

甲组:

将试管换成锥形瓶(配适用的双孔塞),以便制得较多量的CO2;

乙组:

将长颈漏斗换成普通漏斗,以使操作更方便。

你认为以上可行的是____________组的方案。

15.选择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图中A~F为装置符号)。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常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制取氢气的装置是(写出装置序号)____________。

(4)收集氢气的装置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选用此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装置,首先要研究____________的状态,____________的性质以及反应的____________等。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看到水槽中____________,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了。

检验集气瓶里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根据实验装置本身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如制氧气,实验前必须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先要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

(5)某同学用锌粒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前,检查氢气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

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经检验,所收集的氢气不纯,但该同学的验纯操作规范正确。

那么你认为造成所收集的氢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要具体指出操作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图是制取并收集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图中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A中若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CO2气体,并将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____________气体。

(3)公共场所常用的泡沫灭火器是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反应来产生CO2,同时还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指出装置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注意:

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口要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给试管加热时,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④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上不含氮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图左边部分的发生装置,还可用来做下面的哪些实验?

____________

A.加热碱式碳酸铜B.加热KClO3

C.蒸发NaCl溶液D.加热CuSO4·5H2O

19.将下列仪器组装成一套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①验证反应开始所得气体中混有氯化氢;②制备纯净的氢气;③检验氢气的还原性。

回答:

(1)丙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____溶液,各装置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填管口的字母编号):

(2)在做好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放入药品等准备工作之后,实验开始时的操作步骤是:

打开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过一会儿,再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反应前后的有关固体质量变化,可测定水中氢跟氧的质量比。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为供选择的装置,A~H为装置代号。

根据图示,选择装置代号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最好选择下列____________组试剂(写编号)。

①大理石与浓盐酸②石灰石与稀盐酸③碳酸钠与稀硫酸④石灰石与稀硫酸

若要制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装置是(写装置编号的大写字母)____________。

其导管口连接顺序为(写接口处编号的小写字母):

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H2并用纯净、干燥的H2还原CuO的实验应采用的装置是(写装置编号的大字母):

____________。

在H2还原CuO的实验中,开始时,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分钟H2,再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这是为了____________。

反应完成时,应先熄灭酒精,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H2,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现装置有三处错误,应如何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不混有空气的氧气,最好选用装置(写装置编号的大写字母)____________作收集装置。

用此法收集满氧气后,取走集气瓶,停止加热,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备考训练】

21.选用下图中部分仪器,组装成一个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制取氢气的简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最合理的仪器是(填入编号)____________。

说明组装的装置为什么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实验室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下图所示是氢气发生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是活塞开关。

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活塞开关b,从a处注处适量的水,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将生成的氢气净化,然后通过氧化铜粉末(装置图未画出),片刻后加热,待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时,停止通氢气,同时撤去酒精灯。

当试管完全冷却后,发现试管内有部分红色粉末变黑,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纯净的铜粉,将混合粉末放入烧杯,再加入____________(填一种试制名称),接下来的分离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了烧杯、铁架台(带铁圈)外,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根据所得到的铜粉的质量,求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进而算出应消耗的锌粒和稀硫酸的质量,但实际耗用的锌粒(不含杂质)和稀硫酸的质量远远超过计算值,从实验过程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下图,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1)写出编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双氧水(H2O2)是无色液体,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H2O2

2H2O+O2↑,在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生成的气体中常用混有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

C装置用于除掉水蒸气,可选用____________做干燥剂(填名称)。

根据下列各备选试剂的性质,利用D装置除掉氯化氢时,应选择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石灰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备选试剂的相关性质补充如下:

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4)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按发生、净化和收集的顺序进行连接,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生成的气体通过净化装置导管口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导管口序号)。

(5)下列反应可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气还原氧化铜②木炭粉还原氧化铜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4.根据《健康报》报道,1999年2月,河南省正阳县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

经分析确认:

该农妇是因地窖气中含二氧化碳气体较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

所以进入地窖之前,要先做灯火试验,如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人就不要进去。

如果要知道地窖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测定。

以下是某中学化学课外实

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的测定地窖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2)、(3)中若还需其他实验物品可任选]:

(1)从下列器具中选择最合适的器具采集地窖中气体样品,应该选用()。

A.250mL普通烧杯B.250mL普通集气瓶

C.250mL塑料袋D.250mL有刻度的集气瓶

(2)试简述用

(1)中所选择的最合适器具去采取地窖中气体样品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述测量该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

根据实验需要,气体既可以从a口导入也可从b口导入。

瓶中可加入其他物质,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等。

请根据要求先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然后结合物理知识回答问题:

用途

气体入口(a或b)

瓶中物质

(1)收集H2

(2)排气法收集CO2

空气

(3)排水法收集O2

(4)除去H2中的杂质HCl气体

(5)干燥CO2气体

(6)验证CO气体中含有CO2杂质并除

结合物理知识:

简述在表内第(3)项中,排水法收集O2操作成功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AD2.C3.A4.D5.D6.C7.D8.B9.A10.C11.A12.A

13.

(1)试管;集气瓶

(2)H2;CO2;H2;O2;D(3)C(4)CaCO3+2HCl=CaCl2+H2O+CO2↑

14.

(1)CaCO3+2HCl=CaCl2+CO2↑+H2O

(2)CO2可溶于水;b;Ca(OH)2+CO2=CaCO3↓+H2O(3)甲

15.

(1)甲:

铁架台;乙:

长颈漏斗;

(2)锌和稀H2SO4(3)F(4)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6.

(1)KMnO4(或KClO3、MnO2);加热

(2)反应物;所制气体;条件(3)有气泡逸出;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4)气密性;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5)收集前试管内未充满水;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17.

(1)A中长颈漏斗中应插入液面以下,集气瓶口不应向下;

(2)HCl;(3)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

18.

(1)集气瓶;水槽;带塞导气管

(2)①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伸入烧杯中的水里,手握或微热试管,发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松开手或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导气管内有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②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破裂;③均匀加热;集中在有固体部位加热;④拆导气管;撤酒精灯;防止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3)待气泡均匀连续产生时,开始收集(4)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5)ABD

19.

(1)AgNO3、E、C、B、G;

(2)活塞;点燃酒精灯给氧化铜加热;(3)因为丁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固体质量(或CuO)的减少等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而U型管内物质质量的增加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据此可算得水中H、O元素质量比。

20.

(1)②;BCEF;bcdhgl;

(2)BEH或BOEH;将试管中空气排净;防止生成Cu又被O2氧化(3)①试管口应向下倾斜;②铁夹应夹在玻璃试管口1/3处;③导管应插入试管口露出橡皮塞一点即可;G;将G中导管拿出水面。

21.A、C;打开弹簧夹,锌与稀硫酸接触,产生氢气。

关闭弹簧夹时,试管内压强增大,锌与稀硫酸分开,反应停止。

22.

(1)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中有一段高出试管内液面的水柱,水柱与液面的高度差在几分钟内保持不变。

(2)2Cu+O2

2CuO(3)盐酸(或稀硫酸);漏斗、玻璃棒(4)氧化铜加热前要先通氢气排走试管内空气(或“氢气未全部跟氧化铜反应”);部分铜粉被氧化。

23.

(1)试管;酒精灯

(2)B(3)浓H2SO4;④(4)B、D、C、E;dcab(5)②

24.

(1)D

(2)将集气瓶盛满250mL水,进入地窑后,倒出即收集到气体样品250mL(3)将集气瓶用导管与盛足量NaOH溶液的体积,即为CO2的体积V;CO2的体积分数=

×100%。

25.

(1)b;H2O

(2)a(3)b(4)a;NaOH溶液(5)a;浓H2SO4

(6)a;

溶液;通入O2瓶内压强增大,将瓶中水压出,即收集到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