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诗歌共有4个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引出“我”的好奇,写出了原始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2、3小节是“我”展开的充满童趣的想象,写出了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采野蔷薇、逗小松鼠、逮绿蝈蝈等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质朴、自由的生活,感受到了“我”的天真与好奇。
第4小节,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又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现实,并对祖先的摇篮发出由衷的感叹,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课文中四个疑问句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三个感叹句又体现了儿童发自内心的赞叹之情。
课文的插图,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
插图中连绵的群山,参天的大树,机灵的松鼠,可爱的小兔,鲜艳的蔷薇,鲜嫩的蘑菇,还有树上停歇的鸟雀,与课文描述的事物基本对应,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为学生识字学词、朗读积累、展开想象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奇,富于想象,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和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文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祖先们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是多么吸引孩子们啊!
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逮绿蝈蝈,采野蔷薇,逗小松鼠……这些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
一组摇篮。
藤编——木质——铁质)这些是什么?
最初的摇篮是用藤或竹子制成,所以“篮”字是竹字头(边说边板书“摇篮”)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
(舒服,温暖)
2.板书“祖先”,知道什么是“祖先”吗?
教师介绍:
咱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可要再往前推算六十万年。
(课件出示图片)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和猿猴差不多,手脚不分地攀爬和奔跑。
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我们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这时腾出来的双手就可以做很多灵巧的事情了,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狩猎捕鱼、结绳记事……由此,人类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
3.识记“祖”。
通过熟字“祝、福、神”找到规律,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祭祖敬神活动有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看看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还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正音。
3.师检查认读。
(1)出示第一组词语
读词正音。
注意词儿连读,并注意停顿。
(2)出示第二组词语
读词正音。
注意词儿连读,并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蔷薇图片)蔷薇是一种植物,“蔷”和“薇”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4.再读诗歌,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诗歌第1小节,朗读想象
1.默读第1小节,想想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浓绿”“一望无边”“遮”想象原始森林的样子,体会“大”和“美”的特点。
相机学习词语“一望无边”。
教师引导:
除了天空、森林是一望无边的,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
相机识记“望”字。
课件出示“望”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甲骨文中指人站在土堆上,仰着头眺望远方的样子。
金文又增加了“月”,表示远眺的对象是月亮,后来就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3.课件播放原始森林的视频,印证学生的想象。
4.教师引导:
看到这样的摇篮你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指导读好第1节。
四、学习诗歌2、3小节,朗读想象
(一)学习诗歌第2小节,朗读想象
1.教师引导:
这么大、这么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听了爷爷的话,“我”是这样想的——
(课件播放小朋友朗读2、3节的录音)
2.啊,原来“我”是这样想象的呀!
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
默读第2小节,用“
”圈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分步贴词语卡片
重点指导“掏鹊蛋”:
(1)借助字典理解“掏”的准确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表演自己爬上大树掏鹊蛋,感受掏鹊蛋的快乐。
(课件出示大树杈上的鸟窝)
4.教师指导朗读:
(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在这个大摇篮里,祖先的收获真是满满的呀!
连起来读一读。
5.再读第2小节,你从哪里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
预设1:
学生抓住“我想——”看出这是“我”的想象。
预设2:
抓住“可曾”和“?
”看出是“我”的想象。
6.教师指导朗读:
“我”对祖先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好奇,脑海里都是小问号,是多么想知道啊!
谁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多种形式朗读,读中评价。
(二)仿照诗歌第2小节,拓展想象
1.教师创设情境:
咱们也来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
还会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同桌小伙伴仿照第2小节,想象创编。
过渡:
这里真的是我们祖先幸福生活的摇篮啊!
孩子们在这摇篮里生活得也格外开心!
(三)学习诗歌第3小节,朗读想象
1.自由读第3小节,小组同学交流:
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
2.学生交流,想象画面。
相机学习“逗”,想象“逗小松鼠”的画面,感受小松鼠的可爱。
相机比较“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动作的不同,感受用词的准确。
教师点拨:
“捉”和“逮”都用到了手,为什么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走之儿呢?
学生交流,体会“逮”是要边跑边捉,所以是走之儿。
3.教师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
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小组交流,合作创编。
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
5.教师小结,结合板书归纳:
读了课文,我们想象到了祖先们在摇篮里做了这么多事情,生活过得多么幸福快乐啊!
让我们和着音乐,把这幸福快乐的感受读出来吧!
配乐齐读2、3小节。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田字格“望、蓝、赛”3个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3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梳理。
都是上下结构,其中“蓝、赛”有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中间部分要窄于上下部分,写得要紧凑。
(二)重点指导
“望”注意“亡”和“月”的穿插关系。
“亡”第三笔要改成竖提。
“王”居中写在田字格的下半格。
“蓝”字“艹”稍扁,最后一笔“一”要写得最长。
“赛”字“宀”要把中间部分罩住,中间部分的三横要均匀,撇捺要舒展,“贝”字正好嵌在撇捺下面。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1至3小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1至3小节,知道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祖先在这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咱们一起把1至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诗歌第4小节,回扣前文
1.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引读
师:
祖先在浓绿的大树上——
生:
摘野果、掏鹊蛋
师:
祖先在宽阔的草地上——
生: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师:
祖先在茂密的草丛里——
生: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我们的祖先曾经做过的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想起,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记,这就是“回忆”。
相机识记“忆”字。
2.风儿沙沙的响声,把我们从六十万年前的原始森林又带回到了现实,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些回忆是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读词条: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师: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生:
我们祖先的摇篮!
3.回扣全文理解诗题
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三、拓展想象,仿说练习
1.教师引导:
祖先们在摇篮里可能做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再读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
这些事情有的要用手,有的要用脚,看到偏旁就能猜到字的意思,想着它们的意思就能记住字形,汉字是多么奇妙啊!
想象一下:
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还会做什么?
(相机板书: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3.小组合作创编完整的诗歌。
4.诗歌擂台赛:
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诗歌。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田字格“祖、啊、浓、摘、掏、忆”6个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6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左右结构。
“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二)重点指导
“祖”字“且”起笔略低于左边,“且”字的竖要挨着竖中线的右边,最后一横要向左穿插。
“浓”字中“农”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捺要写得舒展。
“啊”中间“阝”稍窄,起笔最高。
“掏”左右部分上端基本齐平,“缶”要写得紧凑。
“摘”左右部分上端基本齐平,右边“冂”写得略宽,里面“古”要写得略小。
“忆”字“乙”的起笔与“忄”的右点起笔齐平。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