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956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A.俄罗斯、泰国B.缅甸、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日本D.越南、印度

2.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东南、西北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D.东北、西南、东南

下表是xx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完成3~4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xx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B.Ⅰ、ⅢC.Ⅱ、ⅣD.Ⅲ、Ⅳ

6.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7.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

xx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

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

据此回答8~9题。

8.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9.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北方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 ②跨流域调水 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我国北方各地区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A.河流都有较大的含沙量B.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C.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上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1.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

1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

13.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灾害最多

1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的地形区。

据下表回答15~16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m)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102°E,25°N

1891

7.7

19.8

113°E,28°N

68

4

32

15.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6.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

读表格数据,回答17~18题。

城市

夏秋降水量(mm)

冬春降水量(mm)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153.2

124.4

25.7

-15.2

351.5

66.0

21.9

-13.5

165.6

37.1

23.6

-9.0

435.0

9.8

14.9

-2.3

南宁

868.8

431.8

28.3

12.8

17.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

A.①B.②C.③D.④

18.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回答19~21题。

19.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20.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A.森林B.草原C.草甸D.荒漠

21.图中甲、乙、雨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22~23题。

22.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B.造纸工业全部沿海分布

C.造纸工业分布东多西少D.省级行政中心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23.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按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区使用原料搭配合理的是(  )

A.北京——棉花、废纸B.黑龙江——木材、竹材

C.广东——甘蔗渣、桑树皮D.甘肃——秸秆、芦苇

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24~25题。

 

24.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25.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BC

(2)我国地势特点是:

,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温和降水有何影响。

(3)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大江大河有何影响。

27.(12分)图中的上图为我国局部海域等深线图,虚线为断面线,下图为沿断面线作出的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形剖面图。

回答:

 

(1)钓鱼岛气候类型为,主要受风和(洋流)的影响。

(2)钓鱼岛和福建省间的海底地形主要是,该海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资源。

(3)钓鱼岛附近除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原因是(  )

①温带海区的沿海大陆架,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大陆架上,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④热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浮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钓鱼岛有丰富的资源,属于综合国力基本要素中的(  )

A.基本实体B.经济力量C.军事力量D.科学和技术

28.(12分)读“中原城市群示意图”和“xx年与上年同期GDP增长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A,副中心城市是B和C,还包括了周边的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和济源等9个地区。

(2)与其它六个城市群相比较,中原城市群GDP增长幅度最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中原城市群GDP增长占河南全省的一半以上,试论述中原城市群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9.(14分)读中国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节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或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简述图中K地区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最高的自然原因。

(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_(锋面)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常形成________天气。

(4)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5)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开县实验中学xx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

DBCAB6—10:

DDCBB11—15:

BCACD

16—20:

ACDDD21—25:

DCCAA

26.

(1)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高东低、成阶梯状

影响气温:

越向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降水:

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东南太平洋上的水汽深入内陆,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

(3)对河流的影响:

大江大河由西向东流,在阶梯过渡处水能资源丰富。

27.

(1)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季日本暖流(或黑潮)

(2)大陆架渔业(或生物)油气(或矿产)

(3)A此地为北温带,而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热带地区终年高温,①②③符合题意。

(4)答案:

A资源属于基本实体,是影响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8.

(1)郑州洛阳开封

(2)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所在的黄淮平原

是我国的重要的粮棉产区;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

(3)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形成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

字型核心区。

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9.

(1)东北 西北 西北(或冬季)

(2)冬季风特别强劲,空气干燥;沙漠提供大量沙尘物质。

(3)冷锋 暴雨 

(4)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

北方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地表植被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5)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