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70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

成都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

成都市2019年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和软水

鉴别硫酸铵和磷矿粉

[Ca2(H2PO4)]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方案l

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通过浓硫酸

滴加适量稀盐酸

方案2

加肥皂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C

2.善于归纳和总结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He、NO2、SO2是有害气体

B.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C.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D.钙、铁、锌、硒是人体微量元素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生石灰,溶液变浑浊

C.将稀硫酸加入到氧化铁粉末中,溶液变成浅绿色

D.在白醋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浓盐酸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6.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A.硫酸钡       硫酸铜

B.碳酸钙       氯化银

C.硝酸铵       氯化钠

D.氧化钙       氢氧化钙

7.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地沟油”烹调食物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D.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

8.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BaCl2+2AgNO3===Ba(NO3)2+2AgCl↓

B.2NaCl+2H2O

2NaOH+H2↑+Cl2↑

C.Fe2O3+3CO

2Fe+3CO2

D.2Mg+CO2

2MgO+C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涤纶、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水扑灭

③KNO3是复合肥料

④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是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⑤生铁、硬铝、焊锡、水银都属于金属材料

⑥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⑦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⑧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⑨CO、CO2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①③⑤⑥⑧

B.②④⑥⑦⑨

C.③⑤⑥⑦⑨

D.①②④⑦⑧

10.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商品有丝绸、陶瓷、铁器等,其中丝绸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纤维

C.复合材料

D.天然纤维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牛奶

B.米饭、土豆

C.香蕉、桃子

D.牛油、奶油

12.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玻璃棒

B.蒸发皿

C.烧杯

D.天平

13.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变为无色

B.利用CO与氧化铁反应炼铁时出现白色固体

C.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C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区分NaOH和Ca(OH)2溶液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16.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测定溶液pH

C.

称量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17.常温下,我们身边一些物质的近似pH范围如下:

物质

牙膏

鸡蛋清

酱油

食醋

pH

8﹣9

7﹣8

4﹣5

2﹣3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牙膏

B.鸡蛋清

C.酱油

D.食醋

18.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图①:

表示用Mg(OH)2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变化的情况

B.图②:

表示水电解过程中的气体的质量关系

C.图③:

表示向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图④:

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19.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的“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

C.该材料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20.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0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属于氧化物

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

21.历害了我的国!

历害了复兴号!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下图)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

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是因为石墨具有__________性;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

(2)制造列车的材料有:

铝合金、不锈钢、高强度钢、高分子材料等。

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列车轨道建设中常用铝和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2.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汽车尾气中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

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___

(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任举一例)。

2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

_________;(3)碘酒_________;(4)医用消毒酒精:

_________。

25.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其理由是溶液具有___________。

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这说明在20℃时,36g食盐溶解在__________g水中,恰好可以形成_________溶液。

三、实验题

2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填编号),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填编号)。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

(4)请写出反应后溶液变为黄色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四、简答题

27.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①将稀硫酸(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乙)中,并不断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说明恰好完全反应(丙)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是以上反应的微观解释。

②若要证明使酚酞变化的粒子不是Na+,需选择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填“甲”“乙”“丙”)

③已知水能较少量地解离为H+和OH-且两者数目相等。

若稀硫酸过量一滴,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量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

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①1摩尔水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_______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_g。

(3)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质量/g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氯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浓溶液

1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①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A.

B.

C.

D.

②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28.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

(1)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_____(填离子符号)。

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

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

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______(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______、______(都填化学式)。

六、计算题

29.为测定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物的组成情况,张南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求解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3)混合物中钠元素和镁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

(4)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配制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实验用品有烧杯、玻璃棒、氢氧化钠固体、药匙、托盘天平、量筒,其中还缺少的实验用品有_____(填名称)。

30.硫酸钡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的固体,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造影剂,俗称“钡餐”。

若“钡餐”中含有碳酸钡,就会致人中毒。

为测定某硫酸钡样品中碳酸钡的含量,取100g样品,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Ba(NO3)2+H2O+CO2↑,测得共用去稀硝酸245.7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341.3g。

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_____g。

(2)所用的稀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原样品中硫酸钡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